眼底血管改變與腦白質變性的相關性.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腦小血管包括小動脈、小靜脈以及微循環(huán)血管。現在許多學者將腦小血管病特指為內徑為50-400um中層含3-4層平滑肌細胞的小動脈和內徑為100um以下的微動脈的疾病。它包括:腔隙性梗塞,腦出血,腦白質變性(leukoaraiosis,LA),Binswanger病等。 LA發(fā)病機制和病理學基礎尚未充分闡述,通常認為是腦內小動脈硬化的慢性缺血性改變所致,與衰老、腦血管病等密切相關。它的臨床主要表現為認知、步態(tài)以及排尿方面障礙。三方

2、面都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 目前LA尚無特效治療,預防和阻止其發(fā)展具有重要臨床意義。頭顱磁共振(cereb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發(fā)現LA較敏感,但在臨床動態(tài)觀察中有一定缺陷,其一,磁共振血管造影術(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僅能反應顱內大血管的病變,其二,價格昂貴。眼底檢查能較清晰的觀察眼底血管改變,它是全身唯一能直接觀察小血管病變的窗口

3、,與顱內小血管有著共同的胚胎學、解剖學以及生理學基礎,在臨床研究中是否能通過觀察眼底血管改變來了解LA的變化及發(fā)生率,值得研究。 大量臨床實驗中證實了眼底血管與顱內小血管病的相關性,但仍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1)部分觀點仍存在爭議,如ARICS研究顯示眼底動靜脈比例(arteriole-to-venule ratio,AVR)與LA相關,V.I.H. Kwa和阿姆斯特丹研究顯示眼底動脈狹窄與LA相關,Ikram研究顯示眼底血管病

4、變與LA不相關,而眼底靜脈擴張與LA進展相關;(2)眼底指標單一,大多數為半定量或定性指標;(3)隨訪研究較少,Ikram主要研究眼底血管病變與腦小血管病進展的相關性,Tien Yin Wong主要研究患有眼底病變患者五年后卒中發(fā)生率。尚無對無LA的正常人群分析眼底血管病變是否能較好評估LA的發(fā)生率的研究,這類研究對于眼底和顱內小血管發(fā)病機制是否存在異同以及臨床運用有更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將解決以下幾個方面問題:(1)觀察眼底血

5、管病變指標與LA的相關性,并了解眼底血管發(fā)生改變時,LA的概率及嚴重程度;(2)將參考文獻引入動靜脈彎曲度,并將其進行定量化代入統(tǒng)計分析,將眼底硬性滲出根據大小和位置進行分級;(3)得出相關的指標,總結經驗,為今后隨訪提供參考,制定方案提供依據。 研究對象: 收集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期間于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yī)院神經內科住院患者,主要為腦血管病患者(腦梗塞、腔隙性腦梗塞、腦出血、TIA)以及與年齡相關的LA患者

6、。對于影響眼底病變的情況將被排除:(1)明顯肝、腎和心功能衰竭、嚴重感染、惡性疾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多發(fā)性硬化及有遺傳病家族史者;(2)眼部炎癥,如葡萄膜炎;(3)近六個月有眼部手術,如白內障抽取術、激光治療,以及12個月內有光凝固術;(4)前房角狹窄不宜擴瞳;(5)不能坐起行眼底照相。并對于影響腦LA和胼胝體萎縮的顱內變性性疾病予以排除??偣彩占?80人,其中包括腦梗塞患者87人,腔隙性腦梗塞患者46人,腦梗塞合并腔隙性腦梗塞患者9人

7、,腦梗塞合并出血3人,腦出血患者8人,TIA患者6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8人,單純LA患者13人。 方法: 1.對180名患者進行基本資料的收集。性別、年齡、抽煙飲酒、家族史、既往史以及心血管相關危險因素:高血壓(收縮壓高于140mmHg或者舒張壓高于90mmHg),空腹時抽血檢查血脂,包括膽固醇(cholesterin,CHOL)、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

8、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極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血糖(正在接受降糖治療或者空腹血糖或者糖耐量實驗>11.1 mmol/l認為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行頸動脈超聲

9、檢查,測量頸動脈IMT。 2.所有患者雙眼均接受眼底照相。應用Photoshop軟件測量眼底中央動靜脈直徑和眼底動靜脈比值。評估眼底動脈硬化指標(眼底動脈管壁反射增強甚至為銅絲樣銀絲樣改變,動靜脈交叉征、血管彎曲度以及滲出出血等),并按眼底病變進行分期。 3.所有患者進行頭顱CT或MRI檢查。LA表現為T1信號時無明顯改變,T2信號時為腦室周圍(subcortical white matter lesions,SWML)

10、或皮質下(半卵圓中心區(qū))(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lesions,PWML)的高信號,按Fazekas分級法,將LA程度按PWML以及SWML兩部分分級。正中矢狀位時測量計算標準化后的胼胝體面積比率(corpus callosum area ratio,CCR)。 4.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用獨立樣本t檢驗,三組及以上的計量

11、正態(tài)分布資料,用單向方差分析,多組間的比較用Bonferroni分析,計數資料用2檢驗。雙變量正態(tài)分布資料用積矩相關檢驗(Pearson相關系數)或非雙變量正態(tài)分布資料時選擇等級相關檢驗(Spearman相關系數),采用logistic或偏相關進行多因素分析,檢驗水準為α=0.05。 結論: 1.CCR與LA在控制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情況下仍呈負相關。 2.側腦室周圍LA分級與平均AVR、動靜脈交叉征、眼底出血或微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