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研究代謝綜合征合并不孕患者子宮內膜印記基因IGF2R和RB1的表達情況,以及子宮內膜異位癥性不孕患者子宮內膜印跡基因H19和IGF2的表達情況,初步探討印跡基因與子宮內膜容受性的關系。
方法:
選擇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因不孕癥來北京大學深圳醫(yī)院生殖中心就診的代謝綜合征患者11例作為實驗組1,代謝正常女性15例作為對照組1,收集兩組患者分泌中期的子宮內膜組織,采用實時定量PCR測定子宮內膜
2、組織IGF2R和RB1mRNA的表達水平。
同時選擇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至北京大學深圳醫(yī)院生殖中心因手術治療后不能自然妊娠,行試管助孕的內異癥患者31例作為實驗組2,同期因男方因素不孕,女方因素完全正常的婦女行試管助孕的患者33例作為對照組2,收集兩組患者分泌中期的子宮內膜組織,采用實時定量PCR測定兩組子宮內膜組織H19和IGF2mRNA表達水平。
結果:
IGF2R和RB1mRNA在代謝綜合征
3、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的平均表達量分別為0.031±0.027和1.513±1.199,在對照組中的平均表達量分別為0.103±0.076和0.091±0.040,IGF2R和RB1在代謝綜合征患者與正常女性子宮內膜組織中的表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51和0.0364)。
H19和IGF2mRNA在內異癥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的平均表達量分別為49.909±46.970和8.747±5.451,在對照組中的平均表達量分別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SLP-2基因在子宮內膜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功能研究.pdf
- 子宮內膜癌組織中PTEN基因表達的研究.pdf
- Bim與Bax基因在子宮內膜腺癌中的表達及相關性研究.pdf
- Grb7基因在早孕小鼠子宮內膜中的表達.pdf
- survivin基因在子宮內膜腺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pdf
- ZIC1基因在子宮內膜癌中的表達及意義.pdf
- DNA甲基化相關基因在子宮內膜癌細胞中的研究.pdf
- 子宮內膜癌組織中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達的研究.pdf
- 骨橋蛋白(OPN)和RAS基因在子宮內膜癌中的表達及其相關性研究.pdf
- HHIP基因在子宮內膜癌中甲基化狀態(tài)及表達.pdf
- 子宮內膜癌組織中Maspin、P53水平的表達及其相關性研究.pdf
- SULT1E1基因在子宮內膜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pdf
- Gli1基因在子宮內膜癌中的表達及與ER、PR的相關性.pdf
- Bmi-1基因在子宮內膜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pdf
- 子宮內膜息肉激素表達水平的研究和不孕癥合并子宮內膜息肉臨床分析.pdf
- 乙酰肝素酶基因在子宮內膜異位癥及子宮腺肌病中的表達.pdf
- PTEN腫瘤抑制基因在子宮內膜癌中的突變分析和蛋白表達的研究.pdf
- 人類Fascin1基因在子宮內膜癌中的表達及其意義.pdf
- HOXA10基因在人子宮內膜的表達、調控及其與不孕的關系.pdf
- TESTIN基因在子宮內膜癌病程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