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性角膜塑形術角膜形態(tài)與視覺質量動態(tài)變化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 自行搭建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儀重復性分析
   目的:驗證自行搭建的超高分辨率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儀(ultra-high resolution 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UHR-OCT)探測角膜上皮層、角膜前彈力層厚度的重復性,驗證自行搭建的超長掃描深度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儀(ultra-long scan depth optical coherencetomogr

2、aphy,UL-OCT)探測角膜全層厚度的重復性。
   方法:納入20名被檢者(6名男性、14名女性,平均年齡:26.3±1.3歲;年齡范圍:23~27歲,平均近視等效球鏡:-2.88±0.81 D)。每位被檢者在晨起睜眼后4小時進行OCT角膜圖像采集。只采集右眼圖像。以UHR-OCT(軸向分辨率達3μm)進行角膜上皮層、前彈力層厚度測量;以UL-OCT(掃描深度達7.8mm)進行角膜全層厚度測量。UHR-OCT從水平中央、鼻

3、側、顳側、垂直中央、上方及下方共6個方位進行角膜圖像拍攝,UL-OCT從水平及垂直兩個方向進行角膜圖像拍攝,每個方位上均進行兩次OCT圖像采集,兩次測量之間間隔5分鐘,由同一操作者進行OCT圖像拍攝采集。以半自動圖像處理程序進行UHR-OCT角膜圖像中角膜上皮層及前彈力層邊界識別,經程序自動擬合曲線獲得角膜上皮及前彈力層厚度數(shù)據(jù);以自動探測程序進行UL-OCT所獲得角膜圖像的角膜前后表面邊界自動識別及獲取角膜全層厚度數(shù)據(jù)。將UHR-OC

4、T獲得各個方位上的角膜上皮層、前彈力層數(shù)據(jù)進一步分為10個小區(qū),每一小區(qū)角膜弦長0.39mm,將角膜全層厚度數(shù)據(jù)進一步分為11個小區(qū),每區(qū)為1mm,分別對同一方位上的兩次測量值進行配對t檢驗、Pearson相關分析以及組內相關系數(shù)(intraclass correlationcoefficient,ICC)分析。對同一方位上的不同小區(qū)進行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較小區(qū)間厚度分布差異。
   結果:1.角膜上皮層厚度兩次測量值配對t檢驗結

5、果顯示兩次測量的平均差異在水平方向上:中央?yún)^(qū)為0.20±1.25μm,鼻側、顳側分別為0.32±1.82μm、0.04±1.94μm;在垂直方向上:中央?yún)^(qū)為0.37±1.81μm,上方、下方分別為0.08±1.77μm、0.16±1.83μm。各個方位角膜上皮層厚度兩次測量配對t檢驗均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各個方位角膜上皮層厚度的兩次測量之間均有相關關系(P<0.05,r值均高于0.7,介于0.71~0.88之間)。兩次測量之

6、間ICC值均高于0.8,介于0.80~0.91,P<0.05。角膜上皮分布上具有在水平方向中央較周邊薄而在垂直方向中央較周邊厚的特點。
   2.角膜前彈力層厚度兩次測量值配對t檢驗結果顯示兩次測量的平均差異在水平方向上:中央?yún)^(qū)為0.32±1.73μm,鼻側、顳側分別為0.11±1.79μm、0.35±1.74μm;在垂直方向上:中央?yún)^(qū)為0.15±1.82μm,上方、下方分別為0.15±1.23μm、0.27±1.44μm。各個

7、方位角膜前彈力層厚度兩次測量配對t檢驗均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角膜前彈力層厚度的兩次測量之間均有相關關系(P<0.05,r值均高于0.76,介于0.77~0.88之間)。兩次測量之間ICC值均高于0.8,介于0.81~0.88,P<0.05。角膜前彈力層在各個方位上的分布不具有區(qū)域性的差異。
   3.角膜全層厚度兩次測量值配對t檢驗結果顯示兩次測量的平均差異在水平方向上為0.80±5.31μm,在垂直方向上為1.61

8、±8.74μm,水平及垂直方向角膜全層厚度兩次測量配對t檢驗均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角膜全層厚度的兩次測量之間高度相關(r值均高于0.9, P<0.05)。角膜全層厚度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兩次測量之間ICC值均高于0.99,P<0.05。角膜全層厚度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均是中央較周邊部位薄,具有區(qū)域間分布差異,P<0.05。
   結論:本研究中所應用的自行搭建UHR-OCT對角膜上皮層及前彈力層厚度探測的重復性好,UL-

9、OCT對大范圍內的角膜全層厚度探測的重復性好。角膜上皮層及角膜全層厚度的分布具有區(qū)域性差異,角膜前彈力層厚度呈較均勻的分布狀態(tài)。
   第二部分 近視性角膜塑形術角膜形態(tài)與視覺質量動態(tài)變化研究
   目的:1.探測角膜塑形術后角膜上皮層、前彈力層、角膜全層厚度與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學動念變化;探討角膜塑形術對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學的區(qū)域性作用特點,探討角膜塑形術角膜形態(tài)改變與近視矯正之間的關系。
   2.動態(tài)觀察角

10、膜塑形術后角膜及全眼像差變化特點,探討角膜塑形術后角膜形態(tài)改變與視覺質量變化之間的關系。
   方法:1.經過嚴格篩查后共納入36名被檢者(8名男性和28名女性,平均年齡26.6±3.3歲,年齡范圍:19~37歲),其中20人以UHR-OCT探測角膜上皮層及前彈力層厚度的變化,另外16人以UL-OCT探測角膜全層厚度的變化。所有被檢者均雙眼連續(xù)過夜配戴逆幾何設計的角膜塑形鏡30天。戴鏡前進行基線參數(shù)采集,參數(shù)包括視力與屈光度檢查

11、、角膜地形檢查、OCT檢查,分別獲得視力、屈光度、角膜上皮層厚度、角膜前彈力層厚度、角膜全層厚度、角膜曲率、矢高等數(shù)據(jù),戴鏡后第1,7,30天進行角膜塑形鏡配適評估,并且于摘鏡后2~4小時重復測量各項參數(shù)。角膜圖像處理方法同第一部分。以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進行各個參數(shù)統(tǒng)計分析,以Pearson相關分析進行屈光度改變與角膜形態(tài)改變的相關分析。
   2.對進行UL-OCT測量的被檢者以Pentacam系統(tǒng)進行測量獲取角膜像差數(shù)據(jù),以W

12、ASCA像差儀進行測量獲取全眼像差數(shù)據(jù),由儀器自帶的數(shù)據(jù)處理程序導出角膜及全眼像差數(shù)據(jù),以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對角膜前表面、角膜后表面、總角膜及全眼像差數(shù)據(jù)中的垂直彗差、水平彗差、球差進行單項Zenik系數(shù)以及3階、4階與總高階像差的均方根值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Pearson相關分析進行角膜形態(tài)改變與像差變化的相關分析。
   結果:1.一般參數(shù):所有被檢者在角膜塑形術后裸眼視力均有明顯改善(P<0.05),近視性屈光度數(shù)降低(P<0.

13、05),角膜前頂點曲率變平坦(P<0.05),角膜后頂點曲率在戴鏡期間內沒有發(fā)生顯著性變化(P>0.05)。
   2.角膜厚度:戴鏡后,角膜上皮層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中央?yún)^(qū)均變薄(P<0.05).最大變薄量分別為14.3%及16.4%;鼻側與顳側中周區(qū),呈增厚變化(P<0.05),最大增厚量達6.1%;在垂直方向上中周區(qū)角膜沒有出現(xiàn)角膜上皮增厚變化(P>0.05),反而上方中周區(qū)出現(xiàn)變簿(P<0.05)。前彈力層厚度在各個測量

14、時間點沒有出現(xiàn)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化。戴鏡后,水平及垂直方向上,角膜中央?yún)^(qū)全層厚度均變薄(P<0.05),上方中周區(qū)角膜變薄(P>0.05),其余方向中間區(qū)角膜出現(xiàn)增厚變化(P<0.05),增厚量在水平方向上最大為1.8%,在垂直方向上,下方角膜中周區(qū)增厚達2.9%。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角膜中央?yún)^(qū)上皮層厚度變薄與等效球鏡變化成正相關。角膜水平與垂直方向上中央?yún)^(qū)全層厚度變薄量與等效球鏡變化成中度正相關。r值介于0.3~0.4,所有P<0.05。<

15、br>   3.角膜曲率半徑:戴鏡7天后,角膜前表面中央4mm范圍內曲率半徑增大(P<0.05),角膜后表面中央?yún)^(qū)2mm范圍內曲率半徑增大(P<0.05)。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徑變化量與塑形術后等效球鏡的變化成正相關,r值介于0.3~0.6,所有P<0.05。
   4.角膜矢高: Pentacam測量結果顯示,戴鏡1天即出現(xiàn)角膜前表面頂點矢高下降(p<0.05),由此推算的預計屈光度改變值與實際測量的等效球鏡之間成正相關(r

16、值為0.53,P<0.05)。依據(jù)UL-OCT角膜厚度變化量計算的角膜矢高變化與實際測量矢高之間成正相關(r值為0.66,P<0.05),由角膜厚度推算所得的預計屈光度改變與實際等效球鏡成正相關(r值為0.48,P<0.05)。
   5.像差:角膜前表面及總角膜像差在戴鏡1天后出現(xiàn)球差(Z12)、4階(RMS4th)及總高階像差均方根值(RMS HOA)顯著性增加(P<0.05);戴鏡7天,水平彗差(Z7)及3階均方根值亦(R

17、MS3rd)增加(P<0.05),同時角膜前表面及總角膜球差、4階像差及總高階像差均方根值均較戴鏡1天顯著性增加(P<0.05)。角膜后表面在戴鏡7天出現(xiàn)水平彗差、球差增加(P<0.05),戴鏡30天出現(xiàn)4階像差及總高階像差均方根值增加(P<0.05)。全眼像差在戴鏡1天出現(xiàn)球差、4階及總高階像差均方根值均顯著性增加(P<0.05),戴鏡7天,3階均方根值增加(P<0.05)。全眼高階像差變化與與角膜前表面、后表面曲率半徑變化中度相關。

18、
   結論:角膜塑形術對近視性屈光不正有很好的快速矯正效果。角膜上皮層及角膜全層在戴鏡后,出現(xiàn)了在水平與垂直方向上不同的厚度變化特征。這種變化可能與眼瞼壓力、角膜組織變形能力以及鏡片的微小偏位有關。角膜前彈力層在戴鏡后沒有發(fā)生變化提示其在角膜塑形的過程中可能不參與屈光矯正作用。角膜塑形術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徑變化具有區(qū)域性差異,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徑在中央部分區(qū)域變平坦,且與屈光度的改變有相關性。用Munnerlyn's公式計算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