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首發(fā)抑郁癥遺傳效應及遺傳模式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討首發(fā)抑郁癥的遺傳效應及遺傳模式。 方法:采用嚴格的納入和排除標準,對107例首次發(fā)作的抑郁癥患者即先證者進行詳細的家族史調(diào)查,調(diào)查范圍包括先證者的一至三級親屬共4439人,詢問親屬中各種精神疾病的患病情況,繪制家系圖。(1)對曾經(jīng)明確診斷或疑似有精神疾病的親屬逐個面檢或由知情者描述病情,根據(jù)DSM-IV診斷標準做出診斷,然后計算各種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郁癥的患病率。(
2、2)采用醫(yī)學遺傳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分離分析中的χ2測驗法和子女總數(shù)校正法,以及多基因遺傳的Falconer閾值模式分析,初步探討首發(fā)抑郁癥的遺傳模式。 結果:(1)先證者中,有各種精神疾病家族史者占42.99%(46例),有抑郁癥家族史者占26.17%(28例),占所有有陽性家族史者的60.87%(28例/46例)。(2)一至三級親屬中抑郁癥的患病率為0.87%(29例),顯著高于群體患病率(0.02%,P<0.01);其中女性的患病
3、率(136%)顯著高于男性(0.41%,P<0.01)。一、二、三級親屬抑郁癥的患病率分別為7.46%、0.37%和0.05%,與群體患病率比較,前兩者分別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和顯著性差異(P<0.05),后者無顯著性差異(P>0.05);各級親屬中女性的患病率均高于男性,其中一級親屬女性患病率為16.12%,男性患病率為8.44%,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 4、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01),提示首發(fā)抑郁癥不符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采用子女總數(shù)校正法校正后的分離率為0.20,與隱性遺傳的分離率0.25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表明符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模式。(4)多基因閾值模式分析發(fā)現(xiàn),加權平均遺傳率及標準誤為(109.73±5.26)%,計算得出一、二、三級親屬的預期患病率分別為7.20%、0.62%和0.13%,經(jīng)吻合度檢驗與實際患病率(分別為7.46%、0.37%和0.05 5、%)的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均>0.05),表明遺傳模式可能為多基因遺傳,由于遺傳率超過100%,提示可能存在主基因效應,加之由同胞患病率估計的遺傳率高于由父母患病率估計的遺傳率,故推測存在隱性主基因。 結論:(1)首發(fā)抑郁癥具有明顯的遺傳效應,與患者血緣關系越近,患病率越高;(2)首發(fā)抑郁癥可能符合具有隱性主基因效應的多基因遺傳模式。 第二部分 抑郁癥與cAMP反應元件結合蛋白CREBl基因的關聯(lián)和表達研究 6、 目的:探討cAMP反應元件結合蛋白(cyclicAMPresponseelement-bindingprotein,CREBl)基因與抑郁癥的關聯(lián)關系。研究抑郁癥患者和健康對照外周血白細胞中CREBl基因的表達水平,探討該基因與抑郁癥的關系以及抗抑郁藥治療對基因表達水平的影響。 方法:(1)收集105個抑郁癥核心家系,均抽取外周靜脈全血,提取基因組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聚合酶鏈反應(RFLP-PCR)方法對CR 7、EBl基因上的兩個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rsl0932201和rs6740584進行基因分型。計算每個SNP位點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頻率。采用ETDT軟件進行單個位點的傳遞/不平衡檢驗(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test,TDT)來分析每個SNP與抑郁癥的關聯(lián)關系,采用EMLD程序分析成對SNP之間的連鎖不平衡(1inkagedisequilibriu 8、m,LD)。最后應用TRANSMIT2.5.2軟件進行多個位點的單體型TDT分析,以探討CREBl基因單體型與抑郁癥的關聯(lián)關系。(2)采集36例首次發(fā)作未服用任何抗抑郁藥的抑郁癥患者、15例抗抑郁藥治療滿12周后的抑郁癥患者及44例健康對照的新鮮外周血1.5ml,提取總RNA,反轉錄成cDNA。在ABI7900型實時定量PCR儀上,采用TaqManMGB探針法對抑郁癥患者與健康對照的CREBl基因表達水平進行相對定量,以管家基因GAPD 9、H作為內(nèi)對照基因來標化CREBl基因的表達水平,繪制CREBl基因和內(nèi)對照基因兩條標準曲線來測定待測樣本中CREBl基因的起始拷貝數(shù)。比較抑郁癥患者與健康對照、及抑郁癥患者治療前后的基因表達水平。根據(jù)性別、發(fā)病年齡、HAMD-24和HAMA量表評分等將治療前36例患者分為不同的亞組,評估CREBl基因表達水平與性別、發(fā)病年齡、抑郁癥狀嚴重程度、抑郁癥狀各因子、焦慮癥狀及抗抑郁藥治療療效之間的關系。 結論:(1)CREBl基因上r 10、sl0932201和rs6740584兩個SNP位點與抑郁癥均無關聯(lián),但由這兩個SNP位點構成的單體型與抑郁癥存在強陽性關聯(lián),表明CREBl基因rsl0932201一rs6740584單體型可能在抑郁癥的遺傳學發(fā)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CREBl基因可能是抑郁癥的易感基因。(2)抑郁癥患者外周血的CREBl基因表達水平與健康對照無顯著性差異,與性別、發(fā)病年齡、臨床癥狀群無關,而且抗抑郁藥治療對外周血CREBl基因的表達水平無顯著影響。 11、 第三部分抑郁癥與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DNF基因的關聯(lián)研究 目的:探討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基因與抑郁癥的關聯(lián)關系。 方法:收集105個抑郁癥核心家系,均抽取外周靜脈全血,提取基因組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聚合酶鏈反應(RFLP-PCR)方法對BDNF基因上的三個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 12、SNP)rs6265、rsl0835210和rs2030324進行基因分型。計算每個SNP位點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頻率。采用ETDT軟件進行單個位點的傳遞/不平衡檢驗(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test,TDT)來分析每個SNP與抑郁癥的關聯(lián)關系,采用EMLD程序分析成對SNP之間的連鎖不平衡(1inkagedisequilibrium,LD),并應用GOLD程序作圖。最后應用TRANSMIT2.5.2軟件進行多 13、個位點單體型的TDT分析,以探討B(tài)DNF基因上由單個SNP構成的單體型與抑郁癥的關聯(lián)關系。 結果:(1)單個SNP位點的TDT分析結果顯示,BDNF基因上rs6265、rsl0835210和rs2030324三個SNP位點與抑郁癥均無陽性關聯(lián),TDTχ2值為0.374(P=0.5408)、0.474(P=0.4913)和0.000(P=1.0000)。(2)應用EMLD程序分析三個SNP位點rs6265、rsl08352lO和r 14、s2030324兩兩之間的LD,結果發(fā)現(xiàn)rs6265-rsl0835210和rs6265-rs2030324均存在LD(D’值分別為0.447和0.669),rsl0835210-rs2030324則存在強的LD(D’值為0.922),表明rs6265、rsl0835210和rs2030324位于一個SNP單體型上。(3)單體型TDT分析結果顯示,由BDNF基因rs6265、rsl0835210和rs2030324三個SNP位點構成的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抑郁癥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與BDNF、CREB1相關microRNAs表達研究.pdf
- PRKCB1,NRAS基因與抑郁癥的關聯(lián)研究.pdf
- 卒中后抑郁與CREB1基因多態(tài)性相關分析.pdf
- BDNF、NOS1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抑郁癥的關聯(lián)分析.pdf
- BDNF傳導通路相關基因與抑郁癥患者臨床痊愈后所測人格的關聯(lián)性研究.pdf
- 基于RNAi沉默BDNF基因研究抑郁癥及開心散的作用機制.pdf
- BDNF基因甲基化與抑郁癥患者自殺觀念的相關性研究.pdf
- 抑郁癥、原發(fā)性失眠與CLOCK基因的關聯(lián)及其腦電生理特征的研究.pdf
- HTR3A基因多態(tài)性與抑郁癥及其臨床表型的關聯(lián)研究.pdf
- 抑郁癥和抑郁情緒
- AKT1基因多態(tài)性與重性抑郁癥的關聯(lián)性研究.pdf
- 抑郁癥患者血清BDNF水平及相關分析.pdf
- S100B基因多態(tài)性與抑郁癥發(fā)病的關聯(lián)及抑郁癥睡眠腦電生理特征的探討.pdf
- 抑郁癥患者外周血BDNF、IDO、CORT及Treg細胞的研究.pdf
- 抑郁情緒和抑郁癥定稿
- 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tài)性與老年抑郁癥的關聯(lián)研究.pdf
- 抑郁癥及其發(fā)病機制
- 抑郁癥表現(xiàn)和治療
- PI-3K通路關鍵基因與重性抑郁癥的關聯(lián)性研究.pdf
- 抑郁癥的識別和處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