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研究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生理載荷下椎體節(jié)段間三維運動學特點。
方法:L4-5間盤退變突出癥患者15例,平均年齡40.2±4.1,為實驗組,健康志愿者10名,平均年齡54.4±3.5,為對照組,采用雙熒光透視影像系統(tǒng)(dualfluoroscopicimagingsystem,DFIS)與CT薄層掃描相結合三維立體定位技術研究腰椎在體運動。受試者腰椎進行薄層CT掃描,導入三維建模軟件中建立椎體模型,將椎體模型與DFIS捕獲的
2、不同運動狀態(tài)下(站立、屈伸、旋轉及側彎)的腰椎透視圖像進行匹配,真實重現生理載荷下腰椎椎體間三維運動狀態(tài)。通過測量椎體上的三維坐標系,獲得病變節(jié)段(L4-5)和相鄰節(jié)段(L3-4)椎體間在體運動學數據。
結果:實驗組病變節(jié)段(L4-5)在前屈后伸時,沿冠狀軸、矢狀軸和垂直軸的位移與對照組無明顯差別,沿冠狀軸的旋轉角度(3.7°±2.1°)較對照組(1.9°±1.1°)明顯增加(P<0.05);在左右側彎時,沿冠狀軸位移運動范圍
3、(1.7±0.8)mm較對照組(1.0±0.6)mm明顯增加(p<0.05),沿冠狀軸旋轉運動范圍(3.4°±5.0°)較對照組(1.9°±2.1°)明顯增加(p<0.05);在左右旋轉時,沿冠狀軸位移較對照組明顯增加(p<0.05),沿冠狀軸旋轉運動范圍(3.3°±2.8°)較對照組明顯增加(P<0.05)。實驗組相鄰節(jié)段(L3-4)在前屈后伸時,沿冠狀軸、矢狀軸及垂直軸的位移均較對照組增加,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左右側彎時,沿垂直軸
4、位移運動范圍(1.1±0.4)mm較對照組(0.3±0.2)mm明顯增加(p<0.05);在左右旋轉時,沿垂直軸位移運動范圍較對照組明顯增大(p<0.05)。相鄰節(jié)段(L3-4)在各體位下的旋轉運動范圍與對照組相比較無顯著變化(p>0.05)。
結論: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椎三維運動模式與正常人不同,表現在病變節(jié)段屈伸活動及左右位移增加、沿垂直軸旋轉有減少趨勢,頭側相鄰節(jié)段位移運動范圍增加,這可能與腰椎間盤退變后,運動模式發(fā)生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體針配合腕踝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pdf
- 腰椎間盤突出癥椎間孔鏡下分型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的臨床意義.pdf
- 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pdf
- 腰椎間盤突出癥
- 腰椎間盤突出癥
- 腰椎間盤突出癥
- 后路經椎間孔椎體間融合治療復發(fā)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試驗及臨床研究.pdf
- 經皮椎間孔鏡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pdf
- 腰椎間盤突出癥2017
- 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
- 腰椎間盤突出癥11
- [教育]腰椎間盤突出癥
- 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近期療效觀察.pdf
- 腰椎間盤突出癥課件
- 腰椎間盤突出癥康復
- 腰椎間盤突出癥教案
- 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間盤摘除術)
-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治
- 下腰痛和腰椎間盤突出癥
- 經皮椎間孔鏡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近期療效觀察.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