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后遺癥的中醫(yī)防治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風后遺癥的中醫(yī)防治,教學內容和要求,主要內容,要求,掌握中風后遺癥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診斷分型和推拿治療;熟悉中風后遺癥的定義、預防調護;了解中風后遺癥的其他治療方法。,一、概述,中風又稱腦卒中,是由于氣血逆亂引起風、火、痰、瘀痹阻腦脈或血溢腦脈之外的一種急重病癥,包括現代醫(yī)學的腦出血、腦血栓、腦栓塞、蛛網膜下腔出血等腦血管意外疾病。中風急性期過后,患者仍留有偏癱、口眼喎斜、語言障礙、吞咽困難、顏面麻木、手足麻木沉重、手指震顫、

2、疼痛等癥,即為中風后遺癥。,據我國流行病學調查,腦卒中的每年發(fā)病率為200/10萬,每年新發(fā)腦卒中病例150萬,存活者中75%致殘,5年內復發(fā)率高達41%,近年來中風發(fā)病率呈逐年遞增。 腦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60歲以上為高發(fā)人群,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男高于女,發(fā)病季節(jié)以冬季最高,秋季次之。,總的病理機制: 內傷積損勞欲過度飲食不節(jié)情志所傷氣虛邪中,二、病因病機,(一)病因內傷積損:素體

3、陰虧血虛,年老體衰,將息失宜勞欲過度:煩勞過度、房事不節(jié)飲食不節(jié):肥甘厚味、辛香炙慱、飲酒過度情志所傷:五志過極以抑郁惱怒為主、煩勞緊張、 素體養(yǎng)盛氣虛邪中:氣血不足,脈絡空虛,風邪入侵,痰濕 素盛,,內傷積損,肝腎陰虛,肝陽偏亢,,水不制火,陽亢風動,勞欲過度,,,損傷腎陰,,,,飲食不節(jié) 脾失健運 熱極生

4、風 聚濕生痰 痰濕生熱,,,,,,風火痰濕 竄犯絡脈,,情志所傷(以郁怒為主),肝氣不舒 氣郁化火 肝陽暴亢 引動心火,,陰精暗耗 肝腎陰虛,,,,,,氣虛邪中,風邪痹阻經絡痰濁閉阻經絡,脈絡空虛,,,,氣血上逆、上蒙清竅,,,,,,,(二)病機,中風病進入恢復期和后遺癥期,往往遺有半身不遂、言語不利或失語、情志異常、癇病、癡呆等后遺癥。

5、這個病期的根本在于患者臟腑虧虛,復加病程日久,中風病所產生的病理因素停于體內,氣血經筋已然受損。故病理基礎為本虛標實,本虛成為病性的主導,主要為氣虛、陰虛,其次為陽虛、血虛;標實即為兼夾標邪,標邪各有差異,要分清屬風(內風、外風)、屬火(心火、肝火、痰火)、屬痰(風痰、濕痰)、屬瘀(瘀血)的不同。,三、臨床表現,中風病臨床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先兆期:可有陣發(fā)性眩暈,發(fā)作性偏身麻木或癱軟,短暫性語言蹇澀等。2.卒中期:表現為半身不

6、遂,口角歪斜,舌強言蹇或不語,偏身麻木,甚則神志恍惚、神昏等。,3.恢復期:表現為半身不遂,語言不利,口眼歪斜,精神、智力障礙等。4.后遺癥期:表現同恢復期,一般完全康復難度極大。,在中風的恢復期和后遺癥期中,常見的中醫(yī)辨證分型有:氣虛血瘀,經脈阻滯——肢軟無力,偏枯不用,面色萎黃,神疲乏力,或見肢體麻木,口舌歪斜,或兼有納少、便溏、語言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脈細澀或重按無力。陰虛陽亢,脈絡瘀阻——中風日久,半身不遂,患肢強

7、痙、僵硬、拘攣,關節(jié)屈伸不利,頭暈頭痛,顏面潮紅,耳鳴如蟬,或兼有煩躁不安,語言不利,肢體麻木,舌紅苔黃,脈弦有力。,風痰阻絡——舌強語蹇,甚至舌蜷難以伸出,語言困難,或吞咽困難,或痰多痰稠,咳吐不利,肢體活動不利,舌紅或暗,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滑。腎虛精虧——舌暗失語,腰膝酸軟無力,心悸氣短,或有二便失禁,頭昏眼花,舌體瘦小或卷,苔白,脈沉細。,四、診斷分型,1.臨床癥狀 中老年患者,出現比較典型的臨床表現。初期單側上下肢

8、癱瘓無力,肌膚不仁,口眼喎斜,舌強語澀,時流口水,面色萎黃。后期肢體逐漸痙攣僵硬,拘緊不張。久之,則產生肢體廢用性強直、攣縮,導致肢體畸形和功能喪失。,2.鑒別診斷 本病由于腦部病變情況不同,臨床表現和預后也不同,因此要加以鑒別。本病還需與其他疾病引起的半身不遂相鑒別: 腦腫瘤:發(fā)病一般較緩慢,癥狀進行性加重,見同側眼瞼下垂,眼球外視、不能內轉,瞳孔散大及對光反射消失,伴有發(fā)作性頭痛,后期則可見全身或局限性癲癇發(fā)作。 腦外傷

9、:有腦外傷史。,3.中風病分期標準急性期——發(fā)病后2周以內?;謴推凇不贾酗L病后2周至半年以內,遺有半身不遂、語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其中任意一項者,即可診斷。后遺癥期——發(fā)病半年以上。,五、推拿治療,(一)治則 本病以早期治療為主,一般在中風后兩星期,患者病情穩(wěn)定且適宜進行推拿治療時,應盡早而全面地施治,本病病程的長短與康復有直接關系,盡早對本病進行治療是十分重要的。若治療得當,可少留有后遺癥或完全康復。,1.本病總屬

10、本虛標實,故治療應扶正祛邪,扶正以益氣養(yǎng)血、補益肝腎為主,祛邪以活血化瘀、平肝潛陽、搜風通絡、化痰開竅、清熱解毒等為主?;謴推谥委熎鼗钛?;后遺癥期以補益氣血、扶正固本、強筋健骨為要。,2.推拿治療以患側為重,健側為輔;以肢體關節(jié)為重點,包括上肢的小關節(jié),同時輔以全身操作治療。3.早期治療應輕柔、緩慢而有規(guī)律,肢體施術以從近端關節(jié)向遠端關節(jié)為順序。4.治療主張配合針灸、體療、藥物等方法,綜合施治以加強整體治療效果,促進功能恢復。

11、,(二)操作部位,治療應以“治痿獨取陽明”為指導,重點在手、足陽明經,膀胱經,如尺澤、曲池、手三里、合谷、天宗、肝俞、膽俞、腎俞、膈俞、環(huán)跳、委中、膝眼、陽陵泉、懸鐘、解溪、承山等腧穴。,1.背及下肢部操作 (1)取穴:天宗、肝俞、膽俞、膈俞、腎俞、環(huán)跳、陽陵、委中、承山、風市、伏兔、膝眼、解溪。 (2)手法:扌袞法、按法、揉法、搓法、擦法。,(三)基本操作方法,(3)操作: A.患者取俯臥位。醫(yī)者站在患者側面,先施按

12、法于背部脊柱兩側,自上而下2~3次,重點在天宗、肝俞、膽俞、膈俞、腎俞。再在脊柱兩側用扌袞法治療,并向下至臀部、股后部、小腿后部。以腰椎兩側、環(huán)跳、委中、承山及跟腱部為重點治療部位。同時配合腰后伸和患側髖后伸的被動活動。時間約5分鐘。,B.患者取健側臥法(患側在上)。自患側臀部沿大腿外側經膝部至小腿外側用扌袞法治療,以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作為重點治療部位。時間約3分鐘。,C.患者取仰臥位。醫(yī)者站在側面,用扌袞法在患側下肢,自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

13、前面,向下至踝關節(jié)及足背部治療,重點在伏兔、膝眼、解溪。同時配合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的被動伸屈活動和整個下肢內旋動作。再用拿法施于患側下肢,拿委中、承山,以大腿內側中部及膝部周圍為重點治療。按、揉風市、膝眼、陽陵、解溪。最后用搓法施于下肢。時間約3分鐘。,2.上肢部操作(1)取穴:尺澤、曲池、手三里、合谷。(2)手法:扌袞法、按法、揉法、拿法、捻法、搓法、搖法。,(3)操作: A.病者仰臥位。用扌袞法自患側上臂內側至前

14、臂進行治療,肘關節(jié)及其周圍為重點治療部位。在進行手法的同時,配合患肢外展和肘關節(jié)伸屈的被動活動。按、揉尺澤、曲池、手三里、合谷。繼之在患肢腕部、手掌和手指用 法治療,同時配合腕關節(jié)及指間關節(jié)伸屈的被動活動,手指關節(jié)可配合捻法。時間約5分鐘。,B.患者取坐位。用扌袞法施于患側肩胛周圍及頸項兩側,在進行手法時,配合患肢向背后回旋上舉及肩關節(jié)外展內收的被動活動。然后用拿法自肩部拿至腕部,往返3~4次,配合活動肩、肘、腕關節(jié)。再作肩、肘、腕部

15、搖法,最后用搓法自肩部搓至腕部往返2~3次。時間約3分鐘。,3.頭面頸項操作(1)取穴:印堂、睛明、太陽、角孫、風池、風府、肩井。(2)手法:按法、抹法、掃散法、拿法。,(3)操作: A.患者坐位。醫(yī)者站于患者前面,用抹法自印堂至太陽往返4~5次,同時配合按、揉睛明、太陽。再用掃散法在頭側膽經循行部位自前上方向后下方操作,每側20~30次,配合按、揉角孫。時間約2分鐘。 B.患者坐位。醫(yī)者站于患者后側面,按、揉頸項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