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最后的常春藤葉〉教案教學目標:1、通過對主人公的分析,感受人與人之間相濡以沫的真情,理解人性美。2、了解“歐亨利式的結尾”。教學難點:1、學生能理出時間線索和情節(jié)、人物的關系。2、能從多角度分析人物貝爾曼的形象。教學難點:能理解最后一片葉子的內涵。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小小的一片常春藤葉,沐浴著人性的光輝,創(chuàng)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跡。在猙獰的死神面前,信念、愛心比名藥更有效。同常春藤上的一片葉子竟然挽救了一個年輕而又幾乎失去希望

2、的生命。這究竟是怎樣神奇的一片葉子呢?是什么力量使它奇跡般的永不凋落?讓我們帶著好奇一起走進美國作家歐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說《最后的常春藤葉》。二、介紹作者歐亨利(1862—1910),美國作家,以其眾多的作品及作品的巧妙構思和幽默贏得了世界范圍的贊譽,成為美國獨樹一幟的杰出短篇小說家。與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其代表作為《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等。三、請同學速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1、畫出文中描寫“最后

3、一片葉子”的句子,思考其多重涵義。2、討論文中出現(xiàn)了幾個人物,主人公應該是誰。四、整體感知:1、按小說情節(jié)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可分為四個部分。開端(第1至11節(jié)):寫年輕畫家瓊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發(fā)展(第12至36節(jié)):寫瓊珊不聽勸慰,望葉等死。高潮(第37至50節(jié)):不落的藤葉使瓊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支柱。4、貝爾曼畫常青藤本應是小說的重要情節(jié),作者卻沒有實寫,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作品沒有實寫這一情節(jié),使得小說產生出人意

4、外的效果(歐亨利式結尾),也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們可以想象,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樣冒雨踉踉蹌蹌爬到離地面二十來英尺的地方,顫抖著調拌黃色和綠色,在墻上施展他從未施展的藝術才能,同時也毫無保留地獻出了生命。5、小說的主人公到底是誰?貝爾曼先生。主人公評判的標準,不應單純看作者筆墨的多少,而應看其在全體中是否具有典型意義,性格發(fā)展是否直接推動情節(jié)的逆轉,是否對主題思想的表達具有關鍵作用。6、作為小說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寫貝爾曼先

5、生的地方只有兩處,試分析他是個怎樣的人?初見貝爾曼時,作者通過外貌描寫告訴我們:貝爾曼是一個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騷滿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畫家,他生活失意有不滿于現(xiàn)狀,不得不借酒消愁、發(fā)泄;又通過語言描寫,當他得知瓊珊的病情和“白癡般的想法”后,“諷刺地咆哮了一陣子”,寫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再見貝爾曼時,貝爾曼已經身體虛弱,病了兩天就去世了。貝爾曼是因為冒雨畫最后一片葉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人格得到升華,崇高的愛心、自我犧牲的精神由此

6、得到了展現(xiàn)。貝爾曼的典型形象:雖然窮困潦倒,他酗酒,暴躁,生活失意又不滿于現(xiàn)狀,不得不借酒消愁,發(fā)泄,但卻仍無私關懷、幫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我們看到了貝爾曼平凡的甚至有點討厭的外表下有一顆火熱的、金子般的愛心,作者借此歌頌了窮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貴友情和普通人的心靈美。表現(xiàn)的主題:貝爾曼是藝術區(qū)窮苦人的典型代表,揭示了窮苦朋友相濡以沫的寶貴友情和普通人的心靈美。7、小說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個情節(jié)?說明原因。應該是小說的結局部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