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西方翻譯理論翻譯的語言學派,2008年6月,本章主要內(nèi)容,一、布拉格學派與雅可布遜二、倫敦學派與卡特福德和紐馬克三、美國結(jié)構(gòu)學派與奎因四、交際理論派與奈達和威爾斯五、德國功能派與諾德,總 論,西方翻譯的兩大翻譯學派——語言學派和文藝學派貫穿了整個西方翻譯史。翻譯的語言學派又被稱作“翻譯科學派”。1959年雅可布遜發(fā)表他的著名論文《翻譯的語言觀》開始到1972年結(jié)束。西方譯論的一大特點即與語言學同步發(fā)展 。,一、布拉格學
2、派與雅可布遜,成立:1926年10月6日,布拉格語方學會(The Linguistic Circle of Prague)召開第一次會議,布拉格卡羅林大學的英語語言和文學教授維倫·馬泰休斯宣布了該學會的成立,也標志著布拉格語言學派的誕生。布拉格語言學派是繼索緒爾之后最有影響的學派,其突出的貢獻是創(chuàng)建了音位學.由于強調(diào)語言的交際功能和語言成分的區(qū)分功能,所以又常被稱作功能主義者或功能語法學派。,對語言的基本觀點,(一)歷時語
3、言研究和共時語言研究兩者都十分重視,強調(diào)用分析比較方法去研究當代語言。(二)分析語言成分與其他成分的關系,考慮語言成分在交際中的功能,這樣才能更好理解和評價一個成分。(三)研究分析各種功能的語體,如:口語和書面語之間的關系以及交際需要。(四)從語言功能入手,去研究語言形成。,對翻譯的主要論點,(一)翻譯必須考慮語言的各種功能,如認識功能,表達功能,工具功能等。(二)翻譯必須重視語義、語法、語音、語言風格體裁方面的比較。,雅可布遜
4、 簡介,羅曼·雅可布遜是布拉格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著名的語言學家,布拉格學派最有影響的翻譯理論家,繼承和發(fā)展了索緒爾的符號學理論。1959年《論翻譯的語言學問題》(On Linguistic Aspect of Translation)的論文,體現(xiàn)了雅可布遜對翻譯理論的主要貢獻,被西方翻譯理論界奉為翻譯研究的經(jīng)典作品之一 。,《論翻譯的語言學問題》五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區(qū)分三種不同類型的翻譯: 即語內(nèi)翻譯、語際翻譯和符際翻
5、譯。 (1)語內(nèi)翻譯是指同一語言中用一些語言符號解釋另上些語言符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改變說法”。 (2)語際翻譯是指兩種語言之間的翻譯,即用另一種語言的語義的翻符來解釋一種語言的語符,這就是人們通常所指的嚴格意譯。,(3)符際翻譯(亦稱跨類翻譯),就是通過非語言的符號系統(tǒng)解釋語言符號,或用語言符號解釋非語言符號,比如把語言符號用圖畫、手勢、數(shù)學或音樂來表達。,(二)對詞義的理解取決于翻譯。(三)準確的翻譯取決于信息對等。他首次
6、提出了翻譯中的對等概念。(四)所有語言都有同等表達能力。(五)語法范疇(詞法和句法)是翻譯中最復雜的問題,尤其是對于有時態(tài)、性、數(shù)等語法的形式變化的語言來論,更是一樣。,《論翻譯的語言學問題》的意義,從符號的觀點,探討了翻譯中可譯與不可譯這一翻譯理論和實踐中的根本問題。 一方面,各種語言都有同等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如果語言形式也表達意義,如詩歌和雙關語等,可譯性就受到了限制。,二、倫敦學派與卡特福德和紐馬克,(一)倫敦學派
7、 倫敦學派是具有英國特色的語言學派,創(chuàng)始人為弗斯(J.R.Firth 1890-1960) 該派的語言觀點:語言的意義是由言語使用的社會環(huán)境(the social context of situation)所決定的,語義理論不僅要規(guī)定語法范疇和語法關系,而且要說明文化環(huán)境對語義情景的影響。,該派的翻譯觀:譯文的選詞是否與原文等同,必須看它是否用于相同的言語環(huán)境中。 弗斯在《語言學翻譯》中談了3個方面
8、: (1)語言分析是翻譯的先決條件,要在語法、詞匯、語的配和言語的使用場合等4個層次上對語言材料進行分析。 (2)完全的翻譯不等于完美翻譯。 (3)在任何語際的翻譯中,一種語言中的某些意義的表達方式不可能翻譯成完全一種語言中。,卡特福德的簡介,卡特福德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和翻譯理論家,是倫敦語言學派中較系統(tǒng)提出翻譯理論的人。其著名的《翻譯的語言學理論》一書,是英國翻譯理論語言學派的代表作,稱為翻譯理論發(fā)展的里程碑。 他的理論稱為“
9、描寫性”翻譯理論。,《翻譯的語言學理論》主要的內(nèi)容,(一)翻譯的界定 翻譯屬于比較語言學的范圍。絕對翻譯是不可能的,翻譯總是存在著某種可譯性限度。(二)翻譯的分類 (1)程度(extent): a.全文翻譯(full translation):原語文本的每一部分都要用譯語文本的材料來替代。,,b.部分翻譯(partial translation): 原語文本的某一部分或某些部分是來翻譯的,只需把它們簡
10、單的轉(zhuǎn)移并摻和到譯語文本中即可,部分翻譯并非“節(jié)譯”。(2)層次(levels): a.完全翻譯(total translation):原語從語法結(jié)構(gòu)到詞匯都有譯文的等值形式; b.有限翻譯(restricted translation):反映原語的文本材料僅僅在一個層次(如語音翻譯、詞形翻譯、語法翻譯和詞匯翻譯)上被等值的譯語文本材料所替換。,(3)等級(ranks): a.逐詞翻譯(word-for-word
11、 translation):建立在單詞“級上”的等值關系 b.意譯(free translation):不受限制……可以在上下級階變動,總是趨于向較高級的等級變動……甚至比句子更大; c.直譯(literal translation):介于逐字翻譯和意譯之間,(三)翻譯的等值問題(1)文本等值指特定的語境中的任何譯語文本或部分文本成為一定原語文本或部分文本的等值成分。(2)形式對應關系是指任何譯語范疇(單位、類別、結(jié)
12、構(gòu)成分等等)在譯語的“機體”中盡可能占有與該原語范疇在原語中占有同等地位。,(3)在翻譯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兩個最重要關系就是形式關系和語境關系:a.形式關系(formal relations)是指“同一語言中一種形式條目與其他形式條目之間的關系……而種種形式關系構(gòu)成形式意義”。b.語境關系(contextual relations)是指“語法或詞條與這些條目所處的文本語境的語言上的相關成分之間的關系”。,翻譯與轉(zhuǎn)移的區(qū)別,前者是用譯語
13、的意義來代替原語的意義;后者是將原語的意義移植到譯語文本中。(四)翻譯等值的條件 (1)音位翻譯等值關系的基礎是原語和譯語的音位單肯有同一語音實體; (2)字形翻譯的等值關系的基礎是原語與譯語有相同的字形實體; (3)語法、詞匯翻譯等值關系的基礎同樣也是“同一語境實體”。,(五)翻譯的轉(zhuǎn)換(1)翻譯等值關系的兩個限度: a.媒介之間的翻譯是不可能的。 b.無論是媒介層次(音位學或字形學)之間還是語法和詞匯層次
14、之間的翻譯都是不可能的。(即不能把原語音位譯語語法,或把原語詞匯譯成譯語字形等等),(2)轉(zhuǎn)換(shifts)主要有兩種類型:層次轉(zhuǎn)換和范疇轉(zhuǎn)換。 a.層次轉(zhuǎn)換(level shifts)是指“處于一種語言層次上的原語單位具有處于不同語言層次上的譯語翻譯等值成分”,即指在語法層次和詞匯層次之間轉(zhuǎn)換。 b.范疇轉(zhuǎn)換(category shifts)是翻譯過程中形式對應的背離,即指翻譯偏離兩種語言的形式對應,可分為:結(jié)構(gòu)轉(zhuǎn)換、詞
15、類轉(zhuǎn)換、單位轉(zhuǎn)換或級轉(zhuǎn)換、系統(tǒng)內(nèi)部轉(zhuǎn)換。,(六)翻譯的限度 可譯性的絕對限度:媒介層次之間不能翻譯以及媒介層次與語法同詞匯層次之間不能翻譯之外。 可譯性的相對限度包括:(1)語言不可譯是指譯 語沒有與原語文本對應的語言形式特征。 語言的不可譯性來自兩個方面: a.原語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語法單位或單詞共用一個語言形式;,b.原語單位一詞多義而譯語沒有相應的一詞多義。例 :有雙關語特征的詞在翻譯時就很
16、難譯出 。 (2)文化不可譯產(chǎn)生的原因是“與原語文本功能相關的語境特征在譯語文化中不存在”。 卡認為,在多數(shù)情況下沒必要區(qū)分語言不可譯性和文化不可譯性,因為有些文化上不可譯的詞語也歸于語言不可譯性。,卡的“等值”翻譯理論的意義,(一)從某一側(cè)面反映翻譯的本質(zhì)在于確立“等值”關系;(二)等值關系確立并非靜態(tài)地而是動態(tài)地把握;(三)對于從翻譯學角度探討雙語轉(zhuǎn)換機制的建立具有借鑒作用;(四)區(qū)別了翻譯和轉(zhuǎn)換兩個概念
17、。,紐馬克簡介,彼得·紐馬克(Peter Newmark ,1916-)是英國著名的翻譯理論家和翻譯教育家。他后來提出了著名的“交際翻譯”和“語義翻譯”法,20世紀90年代又提出“關聯(lián)翻譯法”,標志著他的翻譯理論漸趨系統(tǒng)和完善。 紐馬克的作品:論文 《翻譯問題探討》《交際性和語義性翻譯》《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翻譯理念經(jīng)與方法的某些問題》《專業(yè)翻譯教學》《著作:翻譯問題探索》《翻譯教程》《論翻譯》《翻譯短
18、譯》,紐馬克的主要翻譯觀點,(一)語言意義 (1)翻譯定義:把一種語言中某一語言單位或片斷即文本或文本的一部分的意義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的行為。(語言意義角度,紐馬克) (2)意義的三種類型: a.認知意義 b.交際意義 c.聯(lián)想意義,(3)影響語義的諸多因素:,1.TEXT,,j.The translator,,i.The moral and factual truth,,a.SL writer,b.S
19、L norms,,,,c.SL culture,d.SL setting and tradition,,,,,e.TL readership,f.TL norms,g.TL culture,h.TL setting and tradition,a.文本所體現(xiàn)出的作者個人的風格和個人習語;b.f.題材的時代背景所決定的原語言文本和目的語言文本的語法結(jié)構(gòu)和詞匯用法;c.g.表達原語言文化和目的語言的文化特有內(nèi)容的詞匯;d.h.受原語言
20、和目的語言的文風時尚和傳統(tǒng)所制約的特定的文體形式(書籍、期刊、雜志等);e. 作者對假定的讀者或聽眾對該學科知識或語言文體的了解所作的預測;i. 原語言文本描述報道、證實或確定的內(nèi)容;j. 譯者的觀念偏見,及其所反映的民族、政治、道德、宗教、社會以及性別傾向等。,(4)語意走失的四個方面: a.原文內(nèi)容涉及到本國特有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制度、文化習俗,譯文意思就必然走失; b.每一種語言都有自己的證明音、語法、詞匯體系和運
21、用方式,各種語言對世界上各種事物和概念的分類方法也不同。各種語言的詞句很難在文體、感情色彩、抽象程度、評價尺度等四個方面完全對應;,c.譯者和原語作者在語言的運用方式上有差異,每個人都有自己慣用的詞句和寫作風格; d.譯者和原作者具有不同的語義理論和價值觀念。此外,原作有時晦澀難懂,意思不清;譯者翻譯水平不高,理解有限。,(二)翻譯的性質(zhì) (1)紐馬克對翻譯性質(zhì)的認識: a.1981 年紐馬克認為翻譯既是科學,又是藝術,也
22、是技巧。 b.1988年 他又認為翻譯部分是科學,部分是技巧,部分是藝術,部分是個人品位的問題。,(2)譯者必須具備的條件: a.譯者在本國語方面要掌握豐富的詞匯和各種句型,并能運用母語寫出優(yōu)美、活潑、簡練的文章; b.精通外語,能夠分辨常見的說法的原著的立鄣創(chuàng)新之處; c.能夠順利地把自己理解的原文意義準確地用母語表達出來。,(三)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 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是紐馬克翻譯理論的
23、核心所在,也是其翻譯理論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組成部分。 語義翻譯:在譯入語語義和句法結(jié)構(gòu)允許的前提下,盡可能準確地再現(xiàn)原文的上下文意義; 交際翻譯:譯作對譯文讀者產(chǎn)生的效果應盡量等同于原作對原文讀者產(chǎn)生的效果。,(1)兩者的區(qū)別: a.語義翻譯比較客觀;交際翻譯較主觀; b.兩者在表達形式上也有差異; c.當信息的內(nèi)容與效果發(fā)生矛盾時,兩者的側(cè)重不同; d.兩者長度不同。
24、 e.兩者效果不同。,(2)兩者的共同點: a.都必須服從譯入語的語法結(jié)構(gòu)和某些固定的文體特征; b.都必須采取逐詞翻譯的具體方法; c.如果原文信息帶有普遍性,不帶文化特征,用語義翻譯或交際翻譯都會產(chǎn)生相似的效果; d.二者互為補充 。,(3)不同的文本類型運用不同的翻譯方法: 表達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以語義翻譯為主。 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以交
25、際翻譯為主。 呼喚功能(vocative function):以交際翻譯為主。,(四)關聯(lián)翻譯法: 原作或譯語文本的語言越重要,就越要緊貼原文翻譯。(1)所謂“緊貼翻譯”就是最貼近字字對譯的翻譯,它要保持詞的外延和內(nèi)涵意義。 一篇譯作的緊貼程度可以從文本、詞匯、語法和文本三個角度來加以概括: a.從從詞匯上說,最常見的緊貼切翻譯是字對字的翻譯,可采用轉(zhuǎn)化、歸化、直譯和釋義的方法達到對
26、等。,b.從語法上說,翻譯中的貼切程度依換置的類型而定。 c.從文本的貼切程度看,詞匯和語法貼切切之和,加上文本的銜接和連貫,就構(gòu)成了文本的貼切程度。,(2)為了做到緊貼翻譯,紐馬克提出了七種方法:成分分析法,調(diào)整譯法,描寫對等,功能對等,文化對等,同義(近義)和釋義。 緊貼程度最高的是成分分析法,緊貼程度最低的是釋義法。,(3)關聯(lián)譯法: a.文本的語言越重要,翻譯就越緊貼原; b.原文的語言或
27、任何一個層次的語法單位越不重要,就越無需緊貼原文翻譯; c.原文文本的意義細微差別越不重要,其信息就顯得越發(fā)重要,越有理由欠譯,以達到譯文流暢的目的; d.原文文本寫得越好,越需要緊貼翻譯,不論其語言的重要性如何;,e.普通的信息性文本要發(fā)揮譯者的創(chuàng)造性翻; f.根據(jù)原文的正規(guī)程度及譯文讀者的水平來決定加注或者增刪等方法; g.意識形態(tài)的成分越少,譯文越容易貼切近;意譯的程度越大,說明意識形態(tài)的成分越大;
28、 h.原文文本越復雜,這就越有賴于譯者的創(chuàng)造性翻譯。文本文化性越少,譯文越易于表達。,關聯(lián)譯法與四個優(yōu)先原則的區(qū)別,前者是從原文的角度出發(fā)的,后者是從譯文的角度出發(fā)的。(4)紐馬克提出“關聯(lián)翻譯法”有兩種目的: a.是為了縮小譯者同“意譯派”以反“直譯派”的分歧。 b.關聯(lián)翻譯法消附了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之間界限分明的區(qū)分,將二者糅合在一起。,(五)翻譯批評 (1)翻譯批評有五大目的: a.提高翻譯質(zhì)量;
29、 b.為翻譯教學提供實例 ; c.闡明特定時期特定領域內(nèi)的翻譯觀念; d.幫助理解名家名作和名家譯作; e.比較原語和譯語在語法上的異同。,(2)五種有資格評判譯文的批評者:翻譯公司聘請的校對;公司主管;翻譯委托人;翻譯批評家和翻譯教師;譯文讀者。(3)一篇譯作可以從三個角度入手評價: a.譯文是否忠實于原文作者; b.是否忠實于譯語規(guī)范; c.把譯著文作為獨立的作品來評價,兼顧上述兩種方
30、法。,(4)兩種批評方法: a.功能批評法(functional approach):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批評方法,多側(cè)重于思想內(nèi)容。這是一種比較主觀的批評方法,“印象分”的成分比較重。 b.分析批評法(analytical approach):是一種具體的批評方法,具有顯著的相對客觀性。,(5)紐馬克理論的不足之處: a.首先,他把翻譯理論歸屬于語言學的范疇,尤其是語義學的一個分支,這有一定的片面性。 b.其
31、次,他的理論仍然以語言學理論為基礎,翻譯實踐中主要還是以原文為中心。 c.最后,他的理論反應的主要是印歐語系之間的轉(zhuǎn)換規(guī)律,在英漢互譯中的運用還須有適當?shù)娜∩?,更須進一步進行檢驗和修正,特別是他對“貼近”和語義翻譯的論述。,三、美國結(jié)構(gòu)學派與奎因,(一)布龍菲爾德:美國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派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一種行為主義的證明法分析法,用刺激—反應論來解釋語言產(chǎn)生和理解過程。此理論到了20世紀50年代,布龍菲爾德的體系顯得落后了
32、 。,(二)喬姆斯基喬姆斯基的轉(zhuǎn)換生成理論的三個觀點: (1)人類先天具有語言能力; (2)語言是由規(guī)則支配的; (3)語言包括表層結(jié)構(gòu)和深層結(jié)構(gòu)。喬姆斯基的轉(zhuǎn)換生成語法模式是:由“短語結(jié)構(gòu)規(guī)則” 構(gòu)成的基礎成分生成深層結(jié)構(gòu),這一結(jié)構(gòu)通過轉(zhuǎn)換規(guī)則轉(zhuǎn)換成表層結(jié)構(gòu)。喬姆斯基理論對翻譯研究的影響主要在于他關于表層結(jié)構(gòu)和深層結(jié)構(gòu)的論述。,(三)沃吉林 沃吉林(C.F.Voegelin, 1906-)是一位人類語言學家,主要從事印第
33、語的調(diào)查以及印第安語和英語的比較研究。他在翻譯研究領域的最大貢獻是明確提出了一種五個步驟的多步翻譯法,或稱為“循序漸進翻譯法: a.第一步,逐詞對譯。譯文往往不符合譯語規(guī)則,因此不成文,無意義可言。,b.第二步,將逐詞對譯的譯文處理成符合譯語規(guī)范的句子。 c.第三步,刪減多余的或不與句中其他詞語搭配的語言成分。 d.第四步,增添原文所無但為譯文所需的語言成分。 e.第五步,作進一步的語言加工處理,以使譯文文從字順,
34、能為讀者接受。,(四)奎因的簡介: 美國當代著名的邏輯學家和語言哲學家,受自然主義語言觀和行為主義意義觀的影響,從哲學的角度提出了翻譯的不確定性、指稱的不可測知性,本體結(jié)論的相對性等重要論題,語言哲學領域和西方翻譯理論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主要作品及論點:(1)作品:《語義與翻譯》和《詞語與對象》(2)觀點: a.翻譯是通過檢驗人的行為來尋求語言意思結(jié)構(gòu)的過程,翻譯的正確與否取決于譯者能否正確地解釋他所
35、觀察到的刺激物并作出正確的反映。 b.語義就是刺激物接愛者對于現(xiàn)實所作出的反應。這種意義論的行為主義導致了翻譯的不確定性(the indeterminacy of translation)思想。,(3)翻譯的不確定性: a.定義為:“將一種語言翻譯為另一種語言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建立翻譯的規(guī)范;它們?nèi)颗c總體的語言傾向相容,但彼此卻又不相容?!?b.關于意義的基本觀點:意義必須根據(jù)行為來解釋;意義必須根據(jù)經(jīng)驗來證實;只有相
36、對句子的整個體系,才能確定一個句子的意義。 c.事實上,翻譯的不確定性,實際上就包含了意義的不確定性和指稱的不確定性。歸根到底,是意義的不確定性。,(4)奎因的不確定理論會產(chǎn)生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作用: a.積極的一面,他開闊了翻譯研究的思路,使我們對翻譯采取一種更為寬容的態(tài)度,可以為不同的翻譯目的確立不同的翻譯規(guī)范或標準; b.消極的一面,其不確定理論易被誤解為翻譯無客觀標準可循, 這是走向了極端,應予以否定。最主要的
37、問題是,這一理論與翻譯實踐似乎距離太遠,對翻譯實踐并無多大幫助。,四、 交際理論派與奈達和威爾斯,語言交際理論翻譯法:重點放在盡量以信息接受者所能理解和欣賞的形式來傳譯原文的意思。即突出信息接受者的作用,把它作為語言交際過程的目的。,尤金 奈達簡介,尤金 奈達(Eugene A.Nida 1914-)是20世紀60年代最富于開拓精神、成果頗豐的翻譯理論家。他是著名的美國語言學家、圣經(jīng)研究及翻譯專家,同時也是西方當代翻譯理論研究領域中的杰
38、出代表之一。 他理論最大的貢獻:幫助創(chuàng)造了一種用新姿態(tài)對待不同語言和文化的氣氛,以增進人類相互之間的語言交流和了解 。,奈達主要的翻譯思想,(一)奈達翻譯思想的三個階段: (1)描寫語言學階段:是奈達翻譯思想發(fā)展及其整個學術活動的第一個主要階段。時間從1943年寫出博士論文《英文句法概要》到1959年發(fā)表《從圣經(jīng)翻譯看翻譯原則》為止。 主要代表作:《論詞法》、《描寫句法概要》、《論圣經(jīng)翻譯的
39、原則和程序》、《習俗與文化》、《是翻譯還是釋義?》、《語義成分的描寫方法》等。,主要研究:集中于句法、詞法和語義翻譯問題的描寫研究。在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是奈達翻譯思想和整個學術活動的初創(chuàng)期。 主要特點:明顯受美國結(jié)構(gòu)主義派布龍菲爾德和人類學薩丕爾的影響 。,(2)交際理論階段: 時間:從1959年發(fā)表《從圣經(jīng)翻譯看翻譯原則》起到1969年出版《翻譯理論與實踐》止。
40、 主要成就:奈達確立了自己在整個西方翻譯理論界的權(quán)威地位。1964年奈達出版了《翻譯科學探索》一書,這是他翻譯思想發(fā)展過程中一個最重要的里程碑。,這一時期奈達的基本翻譯思想可歸納為以下四點: a.明確提出翻譯的科學概念,主張翻譯不僅是一種藝術、一種技巧,而且是一門科學。后來,奈達修正了自己的這一觀點,認為翻譯不是科學,翻譯學才是一門科學。 b.提出翻譯的交際學理論,認為翻譯就是交際。 c.提出動態(tài)對等翻譯觀,這是奈達翻
41、譯理論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 d.提出了四步式翻譯過程,即分析、轉(zhuǎn)換(傳譯)、重組與檢驗。,(3)社會符號學階段: 時間: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特別是進入80年代以后,奈達創(chuàng)建了這一新的理論模式。 主要成就:1986年出版的新作《從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集中反映了他的最新理論成果,對以前的觀點有所改變和發(fā)展。,這一時期的主要觀點: a.形式具有意義; b.指出語言的修辭特征在
42、語言交際及翻譯中的重要作用; c.用“功能對等”取代了“動態(tài)對等”的提法,使含義更加清楚; d.將意義重新細分為修辭意義、語法意義和詞匯意義,各類意義又各分為指稱意義與聯(lián)想意義兩個層次; e.闡述了意義與大腦、意義與心理的關系,提出了意義產(chǎn)生過程中的“同構(gòu)”(Isomorph)概念。,(二)對等概念 (1)翻譯定義:從語義到文體在譯語中最近似的自然對等值再現(xiàn)原語的信息。(奈達) 翻譯的本質(zhì)和任務是
43、用譯語再現(xiàn)原語信息。 翻譯的方法“用最近似的自然對等值”再現(xiàn)原語的信息。這一定義也提出了翻譯的四個標準: a.傳達信息; b.傳達原作的精神和風格; c.語言順暢自然,完全符合譯語規(guī)范和慣例; d.讀者反應類似。,(2)四個優(yōu)先原則: a.上下文等同優(yōu)先于詞匯等同; b.動態(tài)對等優(yōu)先于形式對等; 判斷譯文質(zhì)量的最終標準基于三個方面:能使讀者(接受者)正確理解原文
44、信息,即忠實原文;易于理解;形式恰當,吸引讀者(接受者)。 c.語言的口頭形式優(yōu)先于書面形式; d.聽眾及讀者通用、接受的形式優(yōu)先于傳統(tǒng)的享有威望的形式。,五個改變形式的條件: a.直譯對導致意義上的錯誤; b.引入外來語形成語義上的空白(semantic zero),讀者有可能自己填入錯誤的意義; c.形式對應會引起嚴重的意義不明; d.形式對應引起作者原意所沒有的歧義; e.形式對應會引譯文語法錯誤,語體不合。
45、,奈達后來在《語言、文化和翻譯》和《語言與文化——翻譯中的語境》等書中專章詳細論述了功能對等,標志著他本人的這一中心翻譯思想漸趨成熟。 在《語言、文化和翻譯》一書中,他認為功能對等的基本點就是“將原語文本的讀者的理解和欣賞的方式與譯語文本的接受者的理解和欣賞的方式加以比較”。,(三)逆轉(zhuǎn)換理論 為了取得動態(tài)對等,奈達借鑒經(jīng)典轉(zhuǎn)換生成語法理論中的核心句——非核心句與轉(zhuǎn)換等概念,提出了著名的逆轉(zhuǎn)換
46、翻譯理論。這個曲折的過程包括四個階段:分析、轉(zhuǎn)換、重組和檢驗。圖示如下: 甲(原文) (檢驗) 乙(譯文) (分析) (重組) X (轉(zhuǎn)換) Y,,,,,,,,,具體地
47、說,就是在對原文進行語法語義分析的基礎上,將其從表層結(jié)構(gòu)逆轉(zhuǎn)換為深層結(jié)構(gòu),然后傳譯到譯文深層結(jié)構(gòu),最后再從譯文深層結(jié)構(gòu)轉(zhuǎn)換為譯文表層結(jié)構(gòu)。最后對譯文進行比較和檢驗。,(1)分析階段 將原文各成分間的關系用最清晰最少歧義的形式表達出來,為下一步的轉(zhuǎn)換提供基礎。包括三個階段: a.分析詞和詞組之間的語法關系; b.分析語義單位(詞和特定詞組)的外延(所指)意義; c.分析語法結(jié)構(gòu)和語義單位的內(nèi)涵(聯(lián)想意義)
48、。,(2)轉(zhuǎn)換階段 這是分析階段之后也是整個翻譯過程最為關鍵的一步。(3)重組階段 重組過程包括兩個范疇: a.形式范疇:第一種形式范疇涉及譯者在重組過程中要采用的文體風格。一般有三種選擇技術性文體、正式文體和非正式文體;第二種形式范疇包括不同的文學體裁,如史詩、諺語、寓言、歷史故事、私人信件等等。,b.功能范疇:它在重組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與譯文的效果相聯(lián)系。在這一范疇中,譯文接受者是關鍵
49、,他們對譯文的反應被視為評判譯文成功與否的標準。 著名的逆轉(zhuǎn)換翻譯模式—三段式轉(zhuǎn)換,即: a.追溯原文句子結(jié)構(gòu)最簡單、語義最清楚的核心句; b.將核心句從原語中譯出; c.按照譯出的核心句生成譯語中的表層句子。,奈達的逆轉(zhuǎn)換翻譯模式的優(yōu)劣: 以“形式最簡單”、“關系最明確”的核心句來“明晰表達所有信息”,似乎一下子把復雜的信息轉(zhuǎn)換過程公式化,簡單化了; 總的來說,奈達的逆
50、轉(zhuǎn)換翻譯模式是不夠完善的,不能用來全面指導翻譯實踐。(4)檢驗階段 這是檢驗的過程,即對原文和譯文進行比較。我們檢驗的不是文字或語法上的對應,而是對比原文的意譯和譯文的意義是否對等。,奈達翻譯思想總結(jié),奈達的翻譯思想可以概括為:翻譯是交際活動;翻譯主要是譯意;為譯意必須改變語言形式。(一)貢獻:(1)將翻譯的重心轉(zhuǎn)移到了翻譯的功用上,保證了接受者準確無誤地理解原文信息。(2)借用了喬姆斯基的模式,其中包括人
51、腦的固有結(jié)構(gòu)概念、轉(zhuǎn)換“生成”規(guī)則以及將表層符號認做一種次要的表象的觀點等。他被譽為“翻譯界最有影響力的理論家之一”。,(二)奈達的理論在中國的影響: (1)他不斷進取,勇于對自己的理論進行改進,而且博采眾長,善于將其他學科的最新成果應用于翻譯研究,其勇氣、學術上的敏感性和能力給譯界樹立了楷模; (2)他的“動態(tài)對等”或“功能”理論,在某種程度上較好地解決了中國譯界長期的“意譯—直譯”爭端; (3)豐富了中國譯界的視
52、野,拓寬了翻譯研究的道路,對翻譯實踐和翻譯理論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三)讀者同等反應:譯文讀者和原文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的反映是否對等作為衡量翻譯的最高標準。 (四)歸化與異化: 功能對等的原則應主要處理語言差異,即以歸化為主; 而處理文化差異,則主要以洋化(或“異化”)為主。 王東風先生還明確指出,可給洋化法“輔以必要的注釋”,而且“兩種方法應相畏相成,而不應盲目地厚此
53、薄彼。此外,根據(jù)體裁、交際目的選擇翻譯策略也很重要”。,威爾斯的簡介,威爾斯是西德薩爾州大學專門從事語言學和翻譯教學的教授,成為德國翻譯科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1977年出版的德文版并于1982年經(jīng)修訂的英文本《翻譯學的問題與方法》一文中闡述自己的譯論觀點?! 墩J知與翻譯》、《翻譯行為多面概念探索》、《何為技藝性翻譯?》、《翻譯:過程與方法》、《譯者行為中的知識與技
54、能》等翻譯理論著作陸續(xù)出版,標志著威爾斯翻譯理論思想的成熟和發(fā)展,并在翻譯理論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威爾斯的翻譯思想: (1)翻譯是可能的也是有限的; (2)翻譯是一門科學; (3)翻譯是交際過程; (4)翻譯應以話語為基本單位。(二)威爾斯理論的不足之處: 帶有“明顯的德國理想主義色彩”,“其研究仍有許多尚未解決的矛盾,其體系仍不完善”,缺少語言實例。,德國功能派與諾德,(一)功能
55、派(目的學派)的發(fā)展:(1)創(chuàng)始人:賴斯(2)發(fā)展:弗米爾發(fā)展了目的論,是功能派翻譯理論的重要的理論。 所有翻譯應遵循三個法則: a.目的法則; b.連貫性法則; c.忠實性法則。(3)進一步發(fā)展:曼塔利提出了“翻譯行為”。,(二)功能學派翻譯理論的三個核心內(nèi)容:(1)闡釋翻譯的定義及實質(zhì);(2)分析翻譯過程參與者的角色;(3)提出了功能原則。,(三)諾德的主要翻譯思想:(1)翻譯的基本概念
56、及實質(zhì) a.定義:翻譯是創(chuàng)作使其發(fā)揮某種功能的。它與原語文本保持的聯(lián)系將根據(jù)譯文預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體。翻譯使得由于客觀存在的語言文化障礙無法進行的產(chǎn)際行為得以順利進行。 b.翻譯的性質(zhì):目的性、交際性、跨文化性、行為性、加工性和人際性。,(2)翻譯過程的參與者及扮演的角色 發(fā)起者(initiator) 原文生產(chǎn)者(source-text producer) 譯者
57、(translator):最重要的一環(huán) 譯文使用者(target-text user) 譯文接收者(target-text receiver),(3)翻譯原則 a.普遍原則:適用于所有翻譯過程的,包括目的法則、忠誠原則,是功能派翻譯理論的兩大支柱。 b.特殊原則:適用于特殊翻譯的,連貫法則和忠實法則,特殊原則的運用由譯者掌握,根據(jù)翻譯的特殊情況而定。,文本類型的四種分類: 指代
58、功能(referential function) 表達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移情功能(appellative function) 交感功能(phatic function)為標準功能派對翻譯準則的看法是:目的法則和忠誠原則貫穿所有的翻譯過程,而其他法則或原則則視具體情況而定。,(四)功能學派對翻譯理論和實踐產(chǎn)生的意義和貢獻:(1)提出了譯文是否忠原文取決于翻譯的目的,對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俄羅斯語言學派翻譯理論若干問題研究
- 商標翻譯的語言學探究.pdf
- 18-19世紀西方語言學與揚州學派語言研究簡論.pdf
- “信、達、雅”與西方當代語言學派譯論結(jié)合研究.pdf
- 《語言學導論》翻譯報告.pdf
- 翻譯的語篇語言學探索.pdf
- 語篇語言學與翻譯研究
- 應用語言學研究論文討論部分的語類分析——悉尼學派視角.pdf
- 理論語言學-語言學之家
- 淺議言語語言學視角下的翻譯對等
- 語言學
- 語言學的后現(xiàn)代主義——試析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和文化語言學的語言觀.pdf
- 也談翻譯學與對比語言學
- 中國古詩翻譯的認知語言學分析.pdf
- 淺談模糊語言學在文學翻譯中的應用
- 省略的認知語言學研究與翻譯教學.pdf
- 2018考研北京語言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 第三語言學習對語言學能的影響——多語和語言學能的相互作用.pdf
- 從認知語言學角度談隱喻翻譯.pdf
- 《語言學概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