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樁板結構路基是一種新型高速鐵路路基結構,由承臺板、托梁、樁和地基土組成。樁板結構相比于土質路基有工后沉降小、整體剛度大的優(yōu)點。目前樁板結構的動力學資料積累較少,工程界對其在列車動荷載作用下的動力學響應參數(shù)了解較少,尚不明確其在重復荷載作用下的動力性能。本文密切結合鐵道部科技研究開發(fā)計劃重點課題“鄭西客運專線路基樁板結構試驗研究”,開展了樁板結構現(xiàn)場激振試驗,圍繞試驗成果采用了理論分析、數(shù)值仿真等技術手段進行驗證,系統(tǒng)研究了樁板結構在動荷
2、載作用下的動態(tài)響應和長期動力性能,得出以下結論: (1)充分調(diào)研國內(nèi)外樁板結構路基的應用研究現(xiàn)狀,系統(tǒng)分析樁板結構的特點和性能,給出了樁板結構路基的定義和適用范圍。 (2)建立了激振器的單自由度振動模型,系統(tǒng)分析了激振器的動態(tài)響應、試驗方法和結果處理手段。 (3)建立了樁板結構的三自由度連續(xù)梁振動模型,系統(tǒng)分析了自由振動和簡諧強迫振動兩種情況,推導了樁板結構自振頻率計算公式為f=1.1a√EI/ml3,其中修正系
3、數(shù)a可取0.1~0.03。 (4)建立了激振器—樁板結構三維有限元模型,計算表明樁板結構的自振頻率為0.4~1.5Hz,影響樁板結構自振頻率的三大因素為樁長、跨度和樁側土模量。計算表明,動荷載幅值不變、頻率增大時,樁板結構的動應力和動位移線性減小,速度和加速度線性增大;動荷載頻率不變、幅值增大時,樁板結構的動應力、動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線性增大;列車軸重對樁板結構的動態(tài)響應影響最大。 (5)采用大型激振器模擬列車單軸荷載,
4、對樁板結構進行掃頻激振和100萬次重復激振試驗。試驗結果表明,樁板結構的響應頻率等于荷載頻率,動應力沿樁身衰減,樁長50m處衰減系數(shù)為0.4。試驗測得樁板結構自振頻率小于5Hz。 (6)實測樁板結構最大動位移為0.133mm,加速度為0.105g,樁板結構具有較大路基面支承剛度,滿足高速客運列車舒適性和平穩(wěn)性的要求。 (7)在100萬次重復激振試驗中,樁板結構的動應力幅度始終小于材料疲勞容許應力,且波動很小,樁板結構具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鄭西客運專線埋入式連續(xù)樁板結構數(shù)值分析與現(xiàn)場試驗研究.pdf
- 鄭西客運專線濕陷性黃土路基樁板結構分析與優(yōu)化設計.pdf
- 滬杭客運專線樁板結構路基現(xiàn)場試驗研究及數(shù)值仿真.pdf
- 鄭西鐵路客運專線石灰改良黃土路基填料試驗研究.pdf
- 鄭西客運專線黃土地基振(震)陷研究.pdf
- 鄭西客運專線黃土路基邊坡防護形式研究.pdf
- 鄭西鐵路客運專線通風措施
- CFG樁樁網(wǎng)結構加固鄭西客運專線濕陷性黃土地基研究.pdf
- 鄭西鐵路客運專線改良土施工方案
- 鄭西客運專線鐵路工程施工項目管理研究.pdf
- 武廣客運專線路基沉降規(guī)律試驗研究.pdf
- 客運專線路基試卷答案
- 客運專線鐵路基床填料動靜三軸試驗研究.pdf
- 鄭西客運專線黃土邊坡植被選型與配置研究.pdf
- 鄭西客運專線濕陷性黃土地基DDC樁復合地基應用研究.pdf
- 合寧客運專線石灰改良膨脹土路基試驗研究
- 鄭武客運專線運輸相關問題研究.pdf
- 京津客運專線路基樁板復合地基沉降特性研究.pdf
- 武廣客運專線軟土地基樁板結構設計與應用研究.pdf
- 客運專線鐵路路基粉質黏土靜三軸試驗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