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MOLECULARBIOLOGYINMEDICINE醫(yī)學分子生物學,許正平ZPXUZJUEDUCN,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2012/POPULARCHEMISTRYPRIZE2012PDF,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2012/POPULARCHEMISTRYPRIZE2012PDF,一、導論,定義從分子水平研究人體在正常和疾病狀態(tài)下生命活動及其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重點人體生物大分子和大分子體系的結構、功能、相互作用及其同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醫(yī)學分子生物學,分子醫(yī)學MOLECULARMEDICINE,THEGREATESTINTELLECTUALREVOLUTIONOFTHELAST40YEARSMAYHAVETAKENPLACEINBIOLOGYCANANYONEBECONSIDEREDEDUCATEDTODAYWHODOESNOTUNDERSTANDALITTLEABOUTMOLECULARBIOLOGY─FHWESTHEIMERHARVARDUNIVERSITY,MOLECULARMEDICINEISABROADFIELD,WHEREPHYSICAL,CHEMICAL,BIOLOGICALANDMEDICALTECHNIQUESAREUSEDTODESCRIBEMOLECULARSTRUCTURESANDMECHANISMS,IDENTIFYFUNDAMENTALMOLECULARANDGENETICERRORSOFDISEASE,ANDTODEVELOPMOLECULARINTERVENTIONSTOCORRECTTHEM,MOLECULARMEDICINE,GFPANDOTHERFPSFLUORESCENTPROTEINS,TELOMEREDNAPROTECTSTHECHROMOSOMES,HTTP//WWWNOBELPRIZEORG/MEDIAPLAYER/INDEXPHPID1781,UNLOCKINGTHESECRETSOFOURCELLS,THELAUREATESTALKABOUTTHEIRBACKGROUND,THEIRWORK,ANDTHESTORYBEHINDTHEIRGROUNDBREAKINGRESEARCHLEADINGSCIENTISTSEXPLAINHOWTHISWORKHASINFLUENCEDTHEM,ANDPATIENTSTELLUSHOWTHEYHAVEBEENHELPEDBYTHESEMEDICALDEVELOPMENTS,VESICLETRAFFICINGGETTHERIGHTMOLECULESTOTHERIGHTPLACEATTHERIGHTTIME,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MEDICINE/LAUREATES/2013/PRESSHTML,GENENORTHERNBLOTTINGWESTERNBLOTTING微陣列技術GENECHIP,MICROARRAY,PROTEINCHIP,分子生物學主要研究技術,基因操縱技術GENEKNOCKOUT/KNOCKINRNAINTERFERENCERNAI蛋白質翻譯調控RIBOSOMEPROFILINGGTISEQ蛋白質鑒定質譜蛋白質相互作用酵母雙雜交、免疫共沉淀(COIP)、PULLDOWN、FRET、表面等離子共振技術SPR蛋白質與核酸相互作用CHIP、CHIPONCHIP、RIP研究生物大分子三維結構常用的實驗手段X射線晶體學、核磁共振、原子力顯微鏡、X射線小角散射、電子顯微學、冷凍電子顯微鏡等。,醫(yī)學分子生物學主要研究內容,基因、遺傳與疾病的關系環(huán)境與健康的關系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分子機制個體化治療的分子基礎治療有效性判斷的分子基礎。。。,醫(yī)學分子生物學對臨床實踐的貢獻,疾病預測與預防疾病相關基因基因多態(tài)性疾病診斷生物標志物疾病治療基因治療、細胞治療、器官移植、再生醫(yī)學藥物研發(fā)靶向治療技術靶向藥物個體化治療技術個體化用藥生殖健康產前診斷、植入前診斷孕期檢查新生兒篩查,醫(yī)學分子生物學、轉化醫(yī)學與精準醫(yī)學,實驗室研究(科學家)1)利用分子、細胞生物學等研究手段闡明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分子機制2)篩選疾病診斷的生物標志物3)確定疾病治療/干預的靶點4)藥物創(chuàng)制臨床實踐(醫(yī)生)基于分子醫(yī)學的臨床決策1)風險預測基因組醫(yī)學2)疾病診斷生物標志物3)疾病治療個體化醫(yī)療臨床科學家(科學家醫(yī)生)即看病又做研究,教材醫(yī)學分子生物學(第3版)參考書MOLECULARCELLBIOLOGYGENEMOREINFORMATIONLITERATUREINTERNET,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 40
大?。?5.29(MB)
子文件數:
-
簡介:第二節(jié)與口腔黏膜疾病相關的真菌假絲酵母菌,真菌(FUNGUS)是一種真核細胞型微生物,菌體較細菌大,結構較細菌復雜,有典型的細胞核和完善的細胞器,細胞壁不含肽聚糖,主要由多糖(75)和蛋白質(25)組成。真菌可分單細胞和多細胞兩類。單細胞真菌呈圓形或卵圓形,稱酵母菌,多細胞真菌可見菌絲和孢子,交織成團呈絲狀,稱為絲狀菌或霉菌。,CRYTOCOCCUSNEOFONMANS,ASPERGILLUSNIGER,CADIDAALBICANS,ASPERGILLUSFUMIGATUS,,,,,INTRODUCTION,,真菌病原菌,霉菌,類酵母菌,酵母菌,,ASPERGILLUSFUMIGATUS,CRYTOCOCCUSNEOFONMANS,CADIDAALBICANS,,,真菌感染,CLININFECTDIS199929239244,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200044747751,CANCIDASAE,IMMUNODEFICIENCYBOYLIVEDINPOPFOR12YEARS,BADBUGS,CANDIDAALBICANS,ASPERGILLUSNIGER,,ORALRINSEOF20HEALTHYINDIVIDUALSDORSUMOFTHETONGUEANDTHEORALMUCOSALENVIRONMENT454PYROSEQUENCING,口腔包含74個可培養(yǎng)的和11個不可培養(yǎng)的真菌屬,假絲酵母菌是檢出率最高的(75),其次是分子孢子菌屬65,短梗霉屬(50),酵母屬50,曲霉屬35,鐮孢菌屬30,隱球菌屬20等,,,白假絲酵母菌近平滑假絲酵母熱帶假絲酵母,假絲酵母菌屬SACCHARMYCES屬于真菌門(EUMYCOTA、半知菌亞門(DEUTEROMYCOTINA、隱球酵母菌科(FAMILYCRYPTOCOCCACEAE。該屬中有7種假絲酵母菌對人類具有致病作用,均為條件致病菌,所致疾病統稱為“念珠菌病”(CANDIDIASIS)。,7種假絲酵母菌白假絲酵母菌CANDIDAALBICANS熱帶假絲酵母菌CANDIDATROPICALIS近平滑假絲酵母菌CANDIDAPARAPSILOSIS光滑假絲酵母菌CANDIDAGLABRATA克魯斯假絲酵母菌CANDIDAKRUSEI吉利蒙假絲酵母菌CANDIDAGUILLERMONDII都柏林假絲酵母菌CANDIDADULBILIN,條件致病菌正常情況下白假絲酵母菌存在于與外界相通腔道中,與機體處于共生狀態(tài),不引起疾病。當某些因素破壞這種平衡狀態(tài),白假絲酵母菌由酵母相轉為菌絲相,在局部大量生長繁殖,引起皮膚、黏膜甚至全身性的假絲酵母菌病。,海南島4市縣人群口腔假絲酵母菌分布情況的初步調查王英貝寧潘婉王華民,目的調查海南島海口、三亞市、五指山市和保亭縣四市縣人群口腔假絲酵母菌的分布情況。方法分離出的假絲酵母菌經過菌落特征、制片乳酸酚棉藍染色、芽管形成試驗、厚膜孢子形成試驗等初步鑒定,并用科瑪嘉顯色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確定。結果四縣人群口腔假絲酵母菌總分離率為2523,其中白假絲酵母菌占5448,光滑假絲酵母菌占1404,熱帶假絲酵母菌占1106,克柔假絲酵母菌占936。住院病人和健康人口腔假絲酵母菌的分離率分別為3995和11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9年14期,,不同假絲酵母菌的形態(tài)與顏色,科瑪嘉鑒定培養(yǎng)基(CHROMAGAR)白假絲酵母菌(綠色)近平滑假絲酵母菌(紫色),克柔假絲酵母菌(粉紅色)熱帶假絲酵母菌(藍色)其它假絲酵母菌(白色),,1菌細胞圓形或卵圓形,2ΜM4ΜM大小革蘭染色陽性,著色不均,出芽方式繁殖2結構真核細胞型,3特點有芽生孢子和假菌絲(PSEUDOHYPHA),在玉米粉培養(yǎng)基上可長出厚膜孢子。,,,,4常用培養(yǎng)基沙保培養(yǎng)基(SABOURAUDMEDIUM5菌落形態(tài)類酵母型菌落6分型生物學特性分型;分子水平分型;,一、假絲酵母菌的生物學特性,沙保培養(yǎng)基灰白或奶油色,白假絲酵母菌,,,,科瑪嘉鑒別培養(yǎng)基,,白假絲酵母菌的芽生孢子和假菌絲,,假菌絲,芽生孢子,組織內易形成,白假絲酵母菌及厚膜孢子,厚膜孢子,,厚膜孢子,假菌絲,含1吐溫80的玉米粉瓊脂形成豐富假菌絲和厚膜孢子,病理切片,,舌,二、假絲酵母菌的致病性(一)假絲酵母菌的毒力因素致病機制未完全明了,為多因素致病。1黏附性由假絲酵母菌的黏附素(細胞壁糖蛋白)介導該菌與其它細胞(包括宿主細胞或微生物細胞)、惰性聚合物或蛋白的聯結。黏附受多種因素的影響(P274)。2疏水性可促進黏附。,3二態(tài)性和芽管形成芽生孢子相菌絲相(無癥狀寄居(促進黏附、侵襲,獲取營養(yǎng)、及傳播中起作用)增強抗吞噬力)二態(tài)性是假絲酵母菌的一個重要特征,菌絲相是其毒力更強的主要原因,是黏膜感染和播散性感染的主要毒力。芽管形成增加對上皮的附著。4轉化現象光滑型菌落粗糙型菌落白色光滑菌落平伏灰色菌落表型不同,抗原性改變,抗藥性升高,新的毒力。,,,5分泌酶蛋白酶水解肽鍵,與組織侵入有關磷脂酶水解磷脂酯鍵,與對宿主細胞的穿入、損傷和溶解有關助于穿透完整的上皮細胞,與致病性關系密切。6其他因素毒素、酸性代謝產物、與細菌的協同作用等。,發(fā)病機制,白假絲酵母菌→黏附宿主細胞→形成菌絲繁殖→釋放侵襲性酶類→炎癥,糖蛋白受體,激活補體旁路趨化因子過敏毒素,(二)宿主因素1局部易感因素A黏膜屏障的破壞B唾液PH值的降低、葡萄糖含量增加,唾液流量的減少或無唾液。C共生菌叢抑制其定植及過度生長或產生協同作用D營養(yǎng)因素碳水化合物含量增高,2全身易感因素A生理狀況嬰兒期、老年期B激素狀況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旁腺功能減退、腎上腺功能不足。C營養(yǎng)狀況鐵質缺乏癥、維生素缺乏癥D防御狀況免疫功能下降,(三)醫(yī)源性因素義齒不適廣譜抗生素的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放療及化療應用等,,,,慢性紅斑型,鵝口瘡,急性假膜型念珠菌性口炎,1、皮膚黏膜感染,三所致疾病,上唇內側黏膜充血,表面有白色偽膜覆蓋,上顎與義齒基托相對應的黏膜充血明顯,2、內臟感染肺炎、支氣管炎、腸炎、膀胱炎、腎盂腎炎等。,,3、中樞神經感染,腦膜炎、腦炎和腦膿腫等,四、與假絲酵母菌感染有關的口腔黏膜損害P276原發(fā)性口腔假絲酵母菌損害繼發(fā)性口腔假絲酵母菌損害,五、白假絲酵母菌與口腔上皮癌變的關系流行病學資料動物實驗均證明兩者有密切關系,,口腔假絲酵母菌細菌相互作用可能同多菌種的定植、感染、毒力等具有臨床關聯。增加真菌的載量也對口腔微生物組結構和組成具有調節(jié)作用。隨著假絲酵母菌數量增多,唾液微生物組多樣性明顯下降。特定細菌種屬的數量有漲有消,隨假絲酵母菌增多而增多的細菌有消極類桿菌、梭桿菌、黃桿菌等,而擬桿菌數量隨假絲酵母菌增多而減少。高假絲酵母菌載荷的微生物組多樣性降低,形成獨特的以糖分解和產酸菌鏈球菌為主導的微生物組成。,如戈登鏈球菌、口腔鏈球菌、血鏈球菌展示同白假絲酵母菌具有高度的親和力。戈登鏈球菌是口腔的正常定植菌,能增強白假絲酵母菌的生存和抗性,因此對白假絲酵母菌感染進程有促進作用。戈登鏈球菌能與白假絲酵母菌共凝集、促進生物膜形成、促進白假絲酵母菌菌絲相轉化、為其提供碳源等代謝產物、促進其他細菌和真菌的積聚等,最終導致這種細菌真菌感染經久難治。,假絲酵母菌和鏈球菌的協同作用,乳桿菌對白假絲酵母菌的抑制作用,乳桿菌能拮抗白假絲酵母菌生長。乳桿菌通過競爭黏附位點、分泌生物表面活性劑、釋放H2O2、乳酸或脂肪酸、產生的細菌素樣物質等減少白假絲酵母菌對上皮細胞黏附,六、假絲酵母菌的檢查方法1涂片法芽生孢子、假菌絲2分離培養(yǎng)及鑒定芽管形成試驗厚膜孢子形成試驗3組織切片法4分子生物學方法5免疫學檢查,鑒定,1芽管形成試驗將假絲酵母菌接種于05~1M|血清中,37℃孵育2~4H觀察有無芽管和芽生孢子形成。白假絲酵母菌可形成芽管,其他假絲酵母菌不形成芽管。2厚膜孢子形成試驗將假絲酵母菌接種于1吐溫80玉米粉培養(yǎng)基25℃孵育12D后,白假絲酵母菌在菌絲頂端、側緣或中間形成厚膜孢子。,METHODSINENZYMOLOGY,VOL400,,,LACKOFNEWDRUGS,DRUGRESISTANCE,抗真菌藥物耐藥性,第三節(jié)與口腔黏膜疾病相關的細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淋病奈瑟球菌口腔損害的特征球菌性口炎(假膜性口炎)表現為充血、水腫,并有明顯的纖維素性滲出,稱為假膜。,舌背中部有大面積潰瘍,黏膜充血,第四節(jié)與口腔黏膜疾病相關的螺旋體,以克隆/測序為基礎的技術揭示了口腔中大量無法培養(yǎng)的螺旋體令人驚訝的多態(tài)性。研究發(fā)現口腔中有近60種不同密螺旋體,大多數未被培養(yǎng)出。,,壞死性齦口炎,牙齦乳頭出現壞死,下唇內側黏膜出現潰瘍,編碼偽膜增厚,牙齦有出血,梭狀桿菌和螺旋體感染,第十四章頜面部感染的微生物學,第一節(jié)概論,一、定義致病微生物入侵引起的口腔頜面部軟、硬組織局部乃至全身的復雜的病理反應過程。,二、有利于感染發(fā)生發(fā)展的因素1、與外界相通,常駐有各菌。2、牙源性感染是口腔頜面部獨有的感染3、間隙內含有疏松結締組織。4、頜面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豐富。且靜脈常無瓣膜。5、顏面部的毛囊、汗腺和皮脂腺也是細菌常駐的部位,又暴露在外。,,口腔頜面部感染的特點,口腔頜面部感染,口腔、鼻腔、鼻竇長期與外界相通,常駐細菌多,其環(huán)境有利于細菌的滋生繁殖。,牙源性感染是口腔頜面部獨有的感染。,口腔頜面部的筋膜間隙內含有疏松結締組織,其抗感染能力較弱,感染可經此途徑迅速擴散和蔓延。,頜面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豐富。感染可循血液引起敗血癥或膿毒血癥。顏面部的靜脈瓣膜稀少或缺如,靜脈受擠壓時,易致血液逆流。,汗腺、皮脂腺、毛囊多,常駐細菌多,易損傷致感染。,三、頜面部感染的常見類型第三磨牙冠周炎頜面部間隙感染頜骨骨髓炎面頸部淋巴結炎面部癤癰頜面部特異病原菌感染如破傷風、頜面骨結核、頜面部放線菌病、頜面部梅毒等。,,,下頜第三磨牙冠周炎,,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時,盲袋形成,牙冠周圍軟組織發(fā)生的炎癥,可向不同方向擴散引起不同的頜面部間隙感染。,齦袋與冠周炎的關系,頜面部間隙感染,頜面部間隙包括咬肌間隙、翼下頜間隙、下頜下間隙、咽旁間隙、舌下間隙、頦下間隙、頰間隙、眶下間隙、尖牙窩間隙、顳間隙、顳下間隙、口底間隙等。病因均為繼發(fā)性感染。最常見的為牙源性感染;其次是腺源性感染;較少見的創(chuàng)傷性、醫(yī)源性、血源性感染。病原菌病原菌以溶血性鏈球菌為主;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常為混合性細菌感染,厭氧菌所致的感染少見。,132例頜面部間隙感染的臨床分析,高俊聰時間20071123[摘要]本組對132例頜面部間隙感染的臨床特點、病因、治療和診斷進行了分析,認為頜面部間隙感染以牙源性為主,此病發(fā)病年齡4歲~76歲,牙源性118例89.39%,外傷性的8例6.06%,腺源性4例3.03%,血源性1例0.76%,醫(yī)源性1例0.76%。,下頜下間隙感染,眶下間隙感染,,,,,咬肌間隙感染,口底多間隙感染,四、口腔頜面部感染的診斷,1、炎癥初期局部紅、腫、熱、痛、功能障礙。2、全身情況畏寒、發(fā)燒、頭痛、全身不適、乏力、食欲減退等。白細胞計數升高,核左移。3、膿腫形成期表淺的膿腫有波動感;深部的膿腫表面有有凹陷性水腫,穿刺有膿液。4、輔助檢查1)X線檢查頜骨骨髓炎;2)膿液涂片和細菌培養(yǎng)確定細菌種類,藥敏試驗確定抗生素使用。,治療原則1、全身治療一般支持療法與抗生素治療。2、局部治療應及時進行切開引流。,第二節(jié)頜面部感染的分類及特點,一、口腔頜面部感染的分類(一)傳統分類1按臨床感染發(fā)生的部位劃分,如第三磨牙冠周炎,下頜下間隙感染,頜骨骨髓炎2引起感染的微生物來分,如頜面部結核,頜面部梅毒,頜面部放線菌病,頜面部假絲酵母菌?。ǘ┈F根據感染途徑分為牙源性頜面部感染(或頜面部牙源性感染)非牙源性頜面部感染(或頜面部非牙源性感染),二、頜面部感染的微生物學特點1頜面部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其中細菌最常見;2牙源性和非牙源性感染以混合菌感染多見,前者以厭氧菌感染為主,后者以需氧或兼性厭氧菌感染為主。3非牙源性感染常見的病原微生物包括葡萄球菌、鏈球菌及銅綠假單胞菌等;特異病原微生物包括結核分枝桿菌、破傷風梭菌、HIV、腮腺炎病毒等。,,(一)牙源性頜面部感染(ODONTOGENICFACIALINFECTION病原菌通過病變牙或牙周組織引起的頜面部感染,統稱為頜面部牙源性感染。,,,,最常見牙源性頜面部感染是第三磨牙冠周炎翼下頜間隙感染頜下間隙感染等,,,,,,第三磨牙冠周炎擴散途徑及并發(fā)癥,1.向磨牙后區(qū)擴散,形成骨膜下膿腫。2.循下頜骨外斜線向前,第一磨牙頰側形成膿腫或破潰成瘺。3.從下頜支外側咬肌間隙;下頜支內側翼頜間隙向內下下頜下間隙、舌下間隙;向內上咽旁間隙、扁桃體周圍膿腫向上顳下間隙,,下頜第三磨牙冠周炎,口腔頜面部感染,PERICORONITISOFTHETHIRDMOLAROFTHEMANDIBLE,并發(fā)癥,,冠周齦瓣盲袋切除,,下頜第三磨牙冠周炎,口腔頜面部感染,PERICORONITISOFTHETHIRDMOLAROFTHEMANDIBLE,治療,,急性期以消炎、鎮(zhèn)痛、建立引流及對癥處理為主,慢性期以去除病因、防止復發(fā)為主,需拔除病灶牙,急性期以消炎、鎮(zhèn)痛、建立引流及對癥處治療理為主。慢性期以去除病因、防止感染復發(fā)為主。1、局部沖洗智齒冠周炎的治療以局部處理為重點,局部又以清除齦袋內食物碎屑,壞死組織、膿液為主。2、全身治療應注意休息、進流汁飲食,勤漱口,并適當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3、切開引流術。4、冠周齦瓣切除術。5、下頜智齒拔除術。,,牙源性頜面部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學特點1口腔正常菌群條件致?。?厭氧菌是優(yōu)勢病原菌;3混合感染是最多見的感染類型。,無芽胞厭氧菌是一大類寄生于人和動物腸道及口腔內的正常菌群,包括G、G的球菌和桿菌。為牙源性頜面部感染的優(yōu)勢菌。,頜面部感染常見的無芽胞厭氧菌微小消化鏈球菌厭氧消化鏈球菌中間普雷沃菌產黑色素普雷沃菌牙齦卟啉單胞菌多毛擬桿菌具核梭桿菌遲緩優(yōu)桿菌瘡皰丙酸桿菌內氏放線菌、衣氏放線菌等,ONEDAYINFECTEDPRIMARYGINGIVALEPITHELIALCELLSACTINRED,NUCLEIBLUEHARBORINGAHIGHNUMBEROFINTRACELLULARPORPHYROMONASGINGIVALISBACTERIAGREENUNDERGOSUCCESSFULMITOSISASDETERMINEDBYCONFOCALSCANNINGFLUORESCENCEMICROSCOPY,,毒力(1)胞外特殊結構菌毛、莢膜;(2)毒素和侵襲性酶白細胞毒素、內毒素、膠原酶、透明質酸酶等;(3)與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協同致病。,無芽孢厭氧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對氨基糖苷類,如慶大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耐藥對硝基咪唑類藥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和奧硝唑敏感,(二)非牙源性頜面部感染(NONODONEOGENICFACIALINFECTION非患牙和非牙周組織所引起的頜面部感染。它包括牙源性感染之外的所有頜面部感染。,主要包括以下5大類1腺源性頜面部感染如頜面部淋巴結炎、唾液腺炎等。2損傷性頜面部感染3血源性頜面部感染4醫(yī)源性頜面部感染5頜面部特異性感染如頜面部放線菌病、頜面結核、破傷風等。,非牙源性頜面部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學特點1病原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2以外源性和特異病原微生物為主,病原菌以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為主;3內源性感染菌主要是定植于口腔咽部的溶血性化膿性鏈球菌及部分口腔正常菌群。,非牙源性頜面部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一厭氧芽胞桿菌為G粗大桿菌,最常見的是破傷風梭菌、產氣莢膜梭菌,見于非牙源性頜面部感染。,(1)破傷風梭菌破傷風痙攣毒素,(2)產氣莢膜梭菌(CPERFRINGENSA形態(tài)特征芽胞位于次極端,呈橢圓形,在體內有明顯的莢膜。B生化特性代謝十分活躍,可分解多種常見的糖類,產酸及產大量氣體。(洶涌發(fā)酵實驗)C所致疾病A型毒素致氣性壞疽和食物中毒氣性壞疽發(fā)展迅速,病情兇險,常為混合菌感染,死亡率達40-100。C型毒素致壞死性腸炎,廣州已確認58名災區(qū)傷員患氣性壞疽病,,二、金黃色葡萄球菌(SAUROUS1生物學性狀G球菌、葡萄串狀排列。營養(yǎng)要求不高,需氧或兼性厭氧。,,金黃色葡萄球菌,A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PROTEINA,SPA)存在于細胞壁的一種表面蛋白,90以上的金葡菌菌株有此AG。為一種單鏈多肽,它可與人IGG1、IGG2和IGG4的FC段發(fā)生特異性結合,結合后的復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細胞分裂、引起變態(tài)反應、損傷血小板等多種生物學活性。,重要AG,B磷壁酸分為壁磷壁酸膜磷壁酸(脂磷壁酸)(LIPOTEICHOIC,LTALTA能與細胞表面的纖連蛋白(FIBRONECTIN結合,從而介導葡萄球菌對細胞的黏附。,,2致病物質(1)凝固酶(COAGULASE能使纖維蛋白原變?yōu)槔w維蛋白,導致血漿凝固。與致病性密切相關,使細菌能抵抗吞噬細胞的吞噬或胞內消化作用,免受血清殺菌物質的作用。與感染局限有關。,(2)溶細胞毒素葡萄球菌溶素4種殺白細胞素(3)腸毒素耐熱,致食物中毒(4)剝脫毒素引起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5)毒性休克綜合征毒素1(TSST1)引起毒性休克綜合征(TSS)。(6)酶類纖維蛋白溶酶、耐熱核酸酶、透明質酸酶等。,,三、鏈球菌(STREPTOCOCCUS1生物學特性G球菌、鏈狀排列,多數菌株在培養(yǎng)早期形成透明質酸的莢膜。大多數兼性厭氧,少數專性厭氧。營養(yǎng)要求較高。AG構造A蛋白質抗原具有型特異性,有M、T、R和S等,M與致病性有關;B多糖抗原又稱C抗原,系群特異性抗原。C核蛋白抗原無特異性。,,鏈球菌,分類根據溶血現象分類甲型(Α)溶血型鏈球菌乙型(Β)溶血型鏈球菌丙型(Γ)鏈球菌根據抗原結構分類(CAG)A、B、C等20個群,對人致病的鏈球菌90左右屬于A群,B、C、D和G偶見。,,2致病物質(1)LTA類似菌毛(2)M蛋白抗吞噬作用(3)毒素鏈球菌溶血素、致熱外毒素;(4)酶透明質酸酶、鏈激酶、鏈道酶等。3所致疾病各種化膿性疾病及毒素性疾病。,四、銅綠假單胞菌(綠膿桿菌)為條件致病菌,G桿菌,有單鞭毛。常見于術后傷口感染,膿液呈淡綠色。耐藥能天然抵抗多種抗生素。,,,,五、結核分枝桿菌近年來,因AIDS、吸毒、免疫抑制劑的應用、酗酒和貧困等原因,全球結核病疫情呈急劇上升趨勢,結核病再次成為社會的嚴重公共衛(wèi)生問題以及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培養(yǎng)專性需氧。常用羅氏培養(yǎng)基(LOWENSTEINJENSEN)。所致疾病頜下、頦下及頜面部骨結核。,六、白假絲酵母菌七、病毒腮腺炎病毒風疹病毒,再見吧,結核分枝桿菌(MTUBERCULOSIS)屬于分枝桿菌屬(MYCOBACTERIUM)。對人致病的結核分枝桿菌有人型、牛型、非洲型。菌體細長、微彎,分枝狀排列或聚集成團。革蘭染色呈陽性,但不易著色,常用齊尼(ZIEHLNEELSEN)染色(又稱抗酸染色),分枝桿菌呈紅色。,4、患者男性。65歲,下頜第一前磨牙牙周膿腫造成口底多間隙感染;雙側下頷下、舌下及頦部均有彌漫性腫脹,并波及面頰及頸部;皮下可捫及捻發(fā)音;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此時最佳的處理措施是A氣管切開B穿刺抽膿C應用大劑量抗生素D局部理療E廣泛切開引流,,5、患者右側第三磨牙冠周膿腫繼發(fā)右側咬肌間隙膿腫,切開引流時發(fā)現引流物為翠綠色稍黏稠的膿液,有酸臭味??赡転槟姆N細菌感染所致A金黃色葡萄球菌B鏈球菌C綠膿桿菌D結核桿菌E混合細菌感染,,7、反復發(fā)作并形成面頰瘺的第三磨牙冠周炎,其根治方法為A切除瘺管B拔除病原牙,搔刮瘺管C切除瘺管,應用抗生素D切除瘺管,局部沖洗E拔除病原牙,切除瘺管,1、患兒,女,10歲。主因右下頷腫痛2周,可摸到右下頜下區(qū)有活動性腫塊。加重、高熱2天就診。檢查體溫390℃,急性面容,右下頜下彌漫性腫脹局部可觸及較硬的浸潤塊,表面皮膚紅腫、發(fā)亮,皮溫升高,有凹陷性水腫;開口度約25CM,右下第一磨牙面深齲,叩痛;穿刺可抽出淡黃色、黏稠膿液。、此病可診斷為A右頜下間隙蜂窩織炎B右頜下結核性淋巴結炎C右頜下間隙感染D右頜下化膿性淋巴結炎E右側化膿性下頜下腺炎、此病的感染來源可能是A牙源性B腺源性C損傷性D血源性E醫(yī)源性、根據膿液的性質考慮細菌感染種類A金黃色葡萄球菌B鏈球菌C綠膿桿菌D混合性細菌E結核桿菌、有關此病的治療,下列哪項是正確的A全身應用抗生素B全身支持治療C及時行切開引流術D治療右下第一磨牙E以上都正確,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 102
大?。?18.78(MB)
子文件數:
-
簡介:腫瘤的細胞生物學,山東大學醫(yī)學院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李霞2011年9月,當代癌癥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一位疾病。每年新出現的癌癥病人全世界為500-750萬,中國為180-200萬。人類對腫瘤的研究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腫瘤的概述,良性增生,惡性增生,,良性與惡性增生對照示意圖,BENIGNTUMORSARISEWITHGREATFREQUENCYBUTPOSELITTLERISKBECAUSETHEYARELOCALIZEDANDSMALL,良性腫瘤局限在包膜中生長與正常組織有清楚的分界線,MALIGNANTTUMORSGENERALLYINVADESURROUNDINGTISSUEANDSPREADTHROUGHOUTTHEBODY,ALTERATIONSINCELLCELLINTERACTIONSANDTHEFORMATIONOFNEWBLOODVESSELSAREASSOCIATEDWITHMALIGNANCY惡性腫瘤呈侵襲性生長與正常組織無分界線,腫瘤是一種細胞病。腫瘤發(fā)生的本質是細胞的遺傳物質基因組DNA,所攜帶的遺傳信息發(fā)生病理改變而造成的細胞病。亦即由于多個基因的結構或功能改變的積累而導致細胞的增殖失控和分化異常,以致突變細胞獲得兩種基本特性1不衰老、不凋亡、不斷增殖,即不該增長仍不停的增長,該死而不死;2侵襲到不該到的部位。這兩個特性相結合造成腫瘤細胞的轉移、播散。腫瘤細胞可將上述特性遺傳給其子代細胞,即在細胞水平進行遺傳。但不在個體水平遺傳。,腫瘤是什么樣的疾病,腫瘤與一般的遺傳病不同它并不在一個家族中代代相傳腫瘤遺傳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遺傳學改變體細胞體細胞及生殖細胞家族遺傳性無有遺傳學素質有環(huán)境影響對腫瘤發(fā)生具有關鍵性作用不由環(huán)境決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存在先天性腫瘤相關的遺傳學改變,為腫瘤的發(fā)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使后代具有易于發(fā)生腫瘤的傾向,有些腫瘤具有家族聚集現象。,,腫瘤細胞分子生物學的早期實驗研究(20世紀60年代中晚期)DNA轉染實驗小鼠的正常成纖維細胞系3T3細胞,被人類腫瘤細胞的DNA轉染后,發(fā)生惡性轉化,接種于小鼠而成瘤。此實驗證明了遺傳物質的致瘤性。,◆腫瘤學的主要研究方法1光鏡觀察2組織化學、細胞化學、免疫組織化學3超微結構觀察4分子生物學技術PCR、核酸分子雜交、DNA測序、雜合性缺失、染色體組型檢測等,,,致癌過程是機體內在因素及外界因素聯合作用,體細胞中基因改變并積累的多階段過程的結果。,ENVIRONMENTALVSHEREDITARYCANCER,CELLSINMULTICELLULARORGANISMSARECONTINUALLYRECEIVINGSIGNALSFROMEACHOTHERANDTHEIRENVIRONMENT,THISLEADSTOPROLIFERATION,DIFFERENTIATIONOREVENCELLDEATHAPOPTOSISASAPPROPRIATETOTHENEEDSOFTHEORGANISMASAWHOLEINCANCER,THISNORMALBALANCEGOESAWRY?CANCERGENES,(一)外界因素1、化學因素有些化學致癌物可直接致癌;有些則在體內發(fā)生轉變后才具有致癌作用。它們都可引起DNA序列的局部改變,如點突變。(1)烷化劑如有機農藥、硫芥、乙酯雜螨醇等,可致肺癌及造血器官腫瘤等。(2)多環(huán)芳香烴類化合物如煤焦油中的3,4苯并芘。與煤煙垢、煤焦油、瀝青等石油物質經常接觸的工人易患皮膚癌與肺癌。(3)氨基偶氮類為染料類,易誘發(fā)膀胱癌、肝癌。其致癌性是由于其體內代謝產物。(4)亞硝胺類與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的發(fā)生有關。(5)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如黃曲霉易污染糧食可致肝癌,也可致腎、胃與結腸的腺癌。蘇鐵素、黃樟素及蕨類毒素也可致肝癌。(6)其他金屬(鎳、鉻、砷)可致肺癌等。氯乙烯能誘發(fā)人肝血管肉瘤。二氯二苯基、三氮乙烷(DDT)、苯均可致肝癌。,2、物理因素通常引起染色體的斷裂或部分染色體的易位及基因突變。(1)電離輻射由于X線防護不當所致的皮膚癌、白血病等。此外,吸入放射污染污染粉塵可致骨肉瘤和甲狀腺腫瘤等。(2)紫外線可引起皮膚癌,尤對易感性個體(著色性干皮?。┳饔妹黠@。(3)其他燒傷深瘢痕長期存在易癌變,皮膚慢性潰瘍可能致皮膚鱗癌。石棉纖維與肺癌有關?;叟c胃癌有關。這些可能與局部物理刺激有關。,很多致癌因素都可引起DNA損傷。腫瘤發(fā)生的幾率與暴露于致癌物時間的遲早和長短相關。,3、生物因素一些腫瘤與病毒、細菌及寄生物的感染相關。已知的致癌病毒有DNA病毒HBV(肝癌)HPV(宮頸癌、陰莖癌、食管癌)EBV(鼻煙癌亞洲、BURKITT’S淋巴瘤非洲)HIV(KAPOSI‘SSARCOMA)RNA(逆轉錄)病毒HCV(肝癌),HIVEBV卡玻氏肉瘤此外寄生蟲與腫瘤有關幽門螺桿菌與人胃MALT淋巴瘤和胃腺癌的發(fā)生有關如埃及血吸蟲可致膀胱癌、華枝睪吸蟲與肝癌有關,日本血吸蟲病對大腸癌有促癌作用。,RNA腫瘤病毒是通過激活細胞的原癌基因來起作用的。RNA病毒原癌基因結構異常癌變,1病毒復制,細胞死亡。2致癌病毒的慢性感染與其他致癌因素聯合作用導致癌變。機制(1)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細胞的基因組引起插入性突變,活化原癌基因,引起細胞轉化、癌變。2DNA病毒在宿主細胞內的表達產物,與抑癌基因產物通過蛋白質-蛋白質分子間的相互作用相結合而使抑癌基因失活。不同致癌病毒的作用機制不同。,,,,病毒感染細胞的兩種后果,(二)內在因素1、遺傳因素遺傳素質GENETICPREDISPOSITION,例如,染色體雜合性丟失LOH,某抑癌基因缺失或失活。與人類癌癥的關系雖無直接證據,但癌癥有遺傳傾向性,即遺傳易感性(HEREDITARYSUSCEPTIBILITY。2、內分泌因素與腫瘤發(fā)生有關的激素,較明確的為雌激素和催乳素與乳腺癌有關,子宮內膜癌與雌激素也有關。3、免疫因素先天或后天免疫缺陷者易發(fā)生惡性腫瘤,如獲得性自身免疫性疾?。ˋIDS,艾滋?。┮谆紣盒阅[瘤。丙種球蛋白缺乏癥病人易患白血病和淋巴造血系統腫瘤,腎移植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病人,腫瘤發(fā)生率較高。,AGEANDCANCER,NOTELOGSCALEFORINCIDENCERATE,乳腺腫瘤的生長速度,CANCERRATESINUS,各種致癌因素引起腫瘤的大致頻率,,癌基因與抑癌基因,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CONC其所編碼的蛋白質為細胞存活、增殖、分化及信號轉導等正常生命活動所必需,屬于管家基因。癌基因ONCOGENE原癌基因活化則變?yōu)榘┗?。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GENE其所編碼的蛋白質對于腫瘤的發(fā)生及惡性行為具有抑制作用。,三、細胞的惡性轉化,,促進細胞增殖生長因子生長因子受體信號轉導分子促進細胞周期運轉轉錄因子抑制細胞凋亡,,原癌基因表達產物的基本功能,,細胞表面的粘附分子如CADHERIN阻斷細胞周期運行的檢驗點控制蛋白質如P53蛋白、CKI家族抑制性細胞增殖信號通路中的受體及細胞內的信號轉導分子轉錄因子促進細胞凋亡的蛋白質DNA修復酶,,抑癌基因表達產物的基本功能,常見的抑癌基因,突變MUTATION基因的結構發(fā)生了改變易位TRANSLOCATION及重排基因的位置發(fā)生了改變,兩個基因的一部分發(fā)生相互交換,可導致原癌基因的活化。擴增AMPLIFICATION原癌基因的拷貝數增多,導致基因產物增多而活化。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原癌基因去甲基化導致表達增強活化成為癌基因;抑癌基因甲基化致表達減弱而失活。,,原癌基因活化和抑癌基因失活的方式,細胞增殖失控不顧一切的不斷增殖分裂細胞分化異常不具有正常功能,具備異常功能逃避細胞凋亡不衰老端粒酶活性高,該死亡時不死亡。細胞遷移能力增強具有侵襲正常組織的能力具有轉移至遠處器官的能力具有對化療藥物和放射治療的抵抗性,原癌基因活化和抑癌基因失活的后果,CANCERGENERALETIOLOGYANDPATHOGENESIS,RBBINDWITHE2FTRANSCRIPTIONFACTOR,EG抑癌基因的失活與腫瘤發(fā)生,RBGENE,P53GENE,,,不同腫瘤通常具有不同的遺傳學改變,腫瘤發(fā)生的分子機制不僅在不同組織的不同性質的腫瘤不同,即使同種組織的同種腫瘤也不盡相同。,癌變過程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起始階段INITIATION細胞獲得不死性MYC等核內作用基因促成階段PROMOTION獲得成瘤性RAS等核外作用基因為主進展階段PROGRESSION獲得侵襲轉移性NM23,E鈣粘素等抑癌基因失活,癌變過程一個多步驟的漫長的漸進過程,偶然發(fā)生的突變細胞,,細胞的惡性變是多步驟的漸進過程,正常上皮?(抑癌基因APC丟失)上皮過度增生形成小的息肉?(原癌基因KRAS活化)小的良性腺瘤?(抑癌基因DCC丟失)大的腺瘤?(抑癌基因P53丟失)癌瘤??(新的突變或丟失)?轉移性癌,例如,干細胞的增殖分化異常導致腫瘤。,細胞的惡性轉化一般發(fā)生在具有增殖能力的細胞,,,,體內存在DNA損傷修復機制,人類基因組原本是相當穩(wěn)定的。這是因為細胞中存在感知和修復DNA損傷的一系列復雜的機制。因而,在正常情況下基因的突變即使發(fā)生也可修復,多基因系列突變的積累并非易于實現。因此,避免經常暴露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可以防止癌癥的發(fā)生。,DNA,體內存在的天然抗癌機制DNA損傷修復機制細胞的惡性變源于外界因素引起的DNA損傷,細胞內存在修復DNA損傷的機制。損傷的DNA若能及時修復,則不致引起癌變。停止DNA受損的細胞進入細胞增殖周期的機制抑癌基因??赏ㄟ^監(jiān)控點CHECKPOINT調控而停止細胞的增殖,從而防止進一步的突變。誘導未能修復的損傷細胞走向凋亡的機制啟動細胞凋亡運行機制,使嚴重損傷的細胞自殺走向凋亡。免疫監(jiān)視和免疫殺傷機制通過免疫監(jiān)視發(fā)現突變的細胞;通過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殺傷機制來消滅已經癌變的細胞。,腫瘤細胞的異形性,惡性腫瘤細胞在形態(tài)、功能和代謝等方面與其起源的組織細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這種差異稱為異型性(ATYPIA)或稱惡性表型(MALIGNANTPHENOTYPE)?!袅黾毎亩嘈涡?四、腫瘤細胞形態(tài)、結構的異常,◆核的異型性瘤細胞核大小、形狀、染色不一致,分裂像增多。◆胞質的改變由于核糖體增多,而變?yōu)槭葔A性或嗜雙色性。,PHOTOGRAPHSOFCELLSCOLLECTEDBYSCRAPINGTHESURFACEOFTHEUTERINECERVIX,巴氏染色檢查子宮頸癌前病變,腫瘤細胞異型性電鏡圖,核仁,核膜,腫瘤細胞核與染色體的異常,一乳腺癌患者的染色體核型,9號與22號異位所致的慢性骨髓白血病,腫瘤細胞可表現為多倍體和異倍體(非整倍體),NORMALANDCANCERKARYOTYPES,CHROMOSOMEPAINTINGAISANORMALCELL,BISA“VERYMESSEDUP”CANCERCELL,腫瘤細胞骨架的異常,正常細胞癌變細胞,發(fā)現調控微絲組裝的RHO和其他小GTP酶的編碼基因表達異常;紡錘體組裝異常;中心體異常(大尺寸、非正常形狀、數目增多或消失),腫瘤細胞的細胞連接松散、間隙連接減少異常,在許多腫瘤(如人肝細胞癌、乳腺癌、膠質細胞瘤等)中發(fā)現間隙連接蛋白(CONNEXIN,CX)基因的轉錄抑制,CXMRNA低或無表達,并伴有間隙連接細胞間通訊抑制,腫瘤細胞內PKC活性升高。,SCHEMATICOVERVIEWOFTHETYPESOFMOLECULESTHATBINDCELLSTOEACHOTHERANDTOTHEEXTRACELLULARMATRIX,INFILTRATIONLOSSOFINTERCELLULARADHESION,INFILTRATIONATTACHMENTTOECM,INFILTRATIONDEGRADATIONOFECM,,,TUMORIGENESISOFCERVICALCANCER,腫瘤細胞表面結構及糖綴合物的異常,N連接糖鏈GLCNACTⅤ表達與活性增高而在細胞表面出現Β1,6分支的四天線大糖鏈(酶抑制劑SWOINSONIN)O連接糖鏈由于糖基化不完全而出現縮短的糖鏈有些糖蛋白和糖脂的糖鏈末端出現多聚唾液酸腫瘤細胞表面糖鏈的巖藻糖化程度增高,如出現SLEX抗原等,遺傳上的不穩(wěn)定性,基因的突變不斷發(fā)生某些癌基因擴增,出現多拷貝,在晚期癌更明顯非突變性修飾甲基化(阻遏抑癌基因的表達)與去甲基化(癌基因活化)在基因活化、轉錄及翻譯水平調控異常,五、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生長(分裂增殖)失控,1、腫瘤細胞的生長特點,,(4)腫瘤細胞增殖動力學的臨床意義指導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正常細胞與轉化細胞的生長比較,血管生成與腫瘤生長,腫瘤細胞釋放血管生成因子促進血管長入腫瘤,血管的長入又加速腫瘤的生長。,,2、腫瘤在體內生長的特性,腫瘤的體內生長曲線血管長入后迅速增長,CELLNUMBER,0510152025(YEARS),,,,VASCULARIZATIONPOTENTIALLYLETHALOFTUMORTUMORBURDENCLINICALDETECTIONOFTUMOR,ANGIOGENICSWITCH,,TUMOURANGIOGENESIS,SPROUTINGANGIOGENESIS,GROWTHFACTORSEG,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PLACENTALGROWTHFACTOR,PL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UPREGULATIONOF?VB3INTEGRIN,UPREGULATIONOFGROWTHFACTORRECEPTORSEG,VEGFR2KDR,FLK1,,,,,,THEANGIOGENICSWITCHTURNS‘NONTUMOUR’TO‘TUMOUR’,ANGIOGENESISBEFOREANDAFTERACQUISITIONOFINVASIVENESS,,BLOODVESSELDENSITYINCREASESASTUMOURSGROW,,DISEASEFREESURVIVALPROBABILITYISENHANCEDINPATIENTSWITHLOWBLOODVESSELDENSITY,1對生長控制反應的喪失(LOSSOFRESPONSETOGROWTHCONTROLS),表現為自主性生長(AUTONOMY)2接觸抑制的喪失(LOSSOFCONTACTINHIBITION)腫瘤細胞膜上抑素(CHALONE)含量減低甚至消失,如LETS,3、腫瘤在體外生長的特性,3生長的錨著依賴性喪失(LOSSOFANCHORAGEDEPENDENCEFORGROWTH)4細胞生長的密度依賴性抑制作用降低(DIMINISHEDDENSITYDEPENDENTINHIBITIONOFCELLGROWTH)5惡性腫瘤細胞的“永生性”(IMMORTALITYOFMALIGNANTTUMORCELL)6惡性腫瘤細胞的可移植性(TRANSPLANTABILITY)7惡性腫瘤細胞表型的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OFTHEMAGLINANTCELLPHENOTYPE),?癌細胞的自分泌生長刺激,1、腫瘤細胞物質代謝和酶學的改變(1)惡性腫瘤細胞物質代謝和酶學改變的一般特征A合成代謝與分解代謝蛋白質、脂類、核酸(甚至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增加;氨基酸、核苷酸的分解代謝顯著降低;糖類等能源物質的分解加強而合成則減少。B增殖相關酶和分化相關酶前者增加,后者減少C轉化相關酶和演進相關酶增加,腫瘤細胞的生物化學特性,(2)惡性腫瘤中幾種重要的酶學改變A糖代謝中酶的改變糖酵解活性增強(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糖異生相關酶作用下降或近乎停止(如丙酮羧化酶、葡萄糖6磷酸酶、果糖二磷酸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糖原代謝相關酶活性降低B氨基酸代謝中酶的改變蛋白質合成代謝增強,氨基酸分解代謝減弱患者肌肉蛋白質的分解增加C核苷酸代謝中酶的改變參與核苷酸合成、還原及最后合成DNA的酶均升高,(3)惡性腫瘤中同工酶譜的改變胎兒型表達、胎盤型表達、異位型表達,,血液中的腫瘤標志物,,胰腺癌,,,卵巢癌,膽管癌,2、腫瘤細胞膜組分及表面特性的改變(1)腫瘤細胞膜上組分的改變膜糖蛋白的改變丟失、糖鏈的變化、合成新的糖蛋白膜糖脂的改變某些糖鞘脂合成不全、新糖脂合成、糖脂反應消失、隱匿性糖脂的暴露(2)腫瘤細胞膜表面特性的改變細胞通透性增高接觸抑制的降低或喪失易于與植物凝集素起凝集反應細胞膜粘著力降低腫瘤細胞纖溶酶活性增高,這是腫瘤細胞的一大重要本領。細胞凋亡受阻是腫瘤發(fā)生的重要機制,也是腫瘤細胞抵抗化療和放療的重要機制。很多抗腫瘤藥的作用旨在誘導細胞的凋亡。,腫瘤細胞的凋亡受阻,逃避細胞凋亡,同一個腫瘤結節(jié)中的各個腫瘤細胞并不均質,其異質性表現在以下方面惡性腫瘤細胞的染色體為異倍體及多倍體。不同腫瘤細胞的核型可不一致抗原性AUTIGENICITY及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不同生化特性不同生長行為不一致侵襲轉移潛能不同對藥物、輻射、高溫、冰凍處理的敏感性不同因而各種保守療法可以殺滅敏感的腫瘤細胞使腫瘤縮小,但治愈的最終目的是殺滅所有癌細胞,因此需聯合化療及綜合治療。具備切除條件的進行根治性手術切除是公認比較徹底的腫瘤治療方案。癌細胞的異質性是其遺傳性不穩(wěn)定的結果。由于腫瘤細胞的異質性,欲完全殲滅體內的所有腫瘤細胞采用一種措施常難以奏效,需要多種手段綜合實施。,腫瘤細胞具有異質性HETEROGENEITY,同一腫瘤中存在轉移潛能不同的細胞亞群,EXPERIMENTSHOWINGTHATTHEREARECLONALLYHERITABLEDIFFERENCESBETWEENTHECELLSOFASINGLETUMORWITHRESPECTTOTHEABILITYTOMETASTASIZE,在化療中腫瘤細胞可在僅僅使用一種抗癌藥的情況下對多種化療藥產生耐藥性。其機制比較復雜。ABCATPBINDINGCASSETTE轉運蛋白超家族。PGP和MRP是目前了解較多的與MDR有關的分子。PGP為一種170KDA的6次跨膜糖蛋白。兩條PGP肽鏈形成二聚體,圍成12邊的通道,在其胞質區(qū)形成兩個ATP結合位點。,,疏水性化療藥可與ATP結合,并改變PGP的構象而使其ATP酶活化,遂將藥物或直接泵出細胞,或先泵至質膜外片,然后通過擴散釋放到細胞外。,腫瘤細胞具有多藥耐藥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腫瘤干細胞對于放射治療具有抵抗性,腫瘤干細胞對于放射治療的抵抗性來自于其對DNA損傷修復的能力特別強,很多DNA損傷修復酶被活化。腫瘤細胞黏附于細胞外基質也可增強其對放射治療的抵抗性。,腫瘤細胞具有固有的特別強的存活能力,腫瘤的根治必須著眼于消滅所有的腫瘤干細胞,否則盡管削減了腫瘤細胞的總數,可見腫瘤縮小,但是還會再增大這正是目前很多治療腫瘤的措施只能使腫瘤縮小或“緩解”而不能根治之癥結所在。欲完全消滅體內的所有腫瘤細胞采用一種措施常難以奏效,需要多種手段綜合實施;適時的根治性手術切除是清除腫瘤干細胞的有效手段。,治愈腫瘤的關鍵消除腫瘤干細胞,腫瘤侵襲(TUMORINVASION)指惡性腫瘤細胞從其起源部位沿組織間隙向周圍組織浸潤的過程。腫瘤轉移(TUMORMETASTASIS)惡性腫瘤細胞從原發(fā)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體腔,至靶組織或靶器官,長出與原發(fā)瘤不相連續(xù)而組織學類型相同的腫瘤,這個過程稱為腫瘤轉移。即由原發(fā)瘤又生成轉移瘤或繼發(fā)瘤的過程。,六、腫瘤細胞的侵襲與轉移,◆腫瘤侵襲過程①瘤細胞向器官表面靠攏;②瘤細胞用絲狀偽足緊貼于器官表面;③瘤細胞伸出偽足沿細胞的自然間隙穿過基底膜,開始侵入器官內;④瘤細胞進一步侵入器官深部;⑤形成癌巢。,腫瘤轉移的途徑,淋巴結轉移,轉移的腫瘤組織,2、血路轉移①一些腫瘤細胞從原發(fā)部位分離脫落,進而浸透組織基底膜,并可穿透間質內血管壁;②瘤細胞自血管壁游離,或形成細胞聚集體,脫落進入血循環(huán)。在血循環(huán)中的瘤細胞大部被清除。③存活的瘤細胞在血循環(huán)中運行,可到達某靶器官并在其內滯留;④瘤細胞在靶器官內形成微小轉移灶;⑤微小轉移灶逐漸長成轉移瘤。,瘤細胞血組織器官,過程中大多被消滅,僅少數(約1/1000)形成轉移瘤,,,黑色素瘤的肝轉移灶及其侵襲性生長,結腸癌的肝轉移,◆血路轉移瘤具有器官選擇性與瘤細胞侵入血路的解剖位置有關與瘤細胞的器官選擇性有關,,前列腺癌的代表性轉移部位,3、種植性轉移(IMPLANTATIONMETASTASIS)①漿膜面的種植性轉移內臟器官的腫瘤,侵犯漿膜后,瘤細胞脫落入體腔,種植在漿膜面上。如肺癌胸膜腔;消化道癌或卵巢癌腹膜腔。形態(tài)漿膜增厚,表面癌結,血性積液,脫落細胞學檢查可見癌細胞。②粘膜面的種植性轉移,,,(1)細胞增殖調節(jié)失控A控制細胞增殖關鍵位點的基因出現異?!坝烷T加大”、“啟動容易”、“剎車失靈”B控制細胞凋亡的基因異常C癌基因的過表達(2)腫瘤細胞粘附力減弱粘附作用有關的基因發(fā)生突變、缺失、重排等,如ECADHERINECD和CD44基因的改變,腫瘤侵襲和轉移的機制,細胞粘附分子與腫瘤的侵襲和轉移整合素家族Α亞單位的改變鈣依賴粘附素家族(CADHERINS)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粘附分子(IGSF)選擇素家族CD44,(3)壓力的作用,(5)細胞外基質的降解(6)機體免疫狀態(tài)與腫瘤的侵襲轉移細胞毒性T細胞(CTL)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巨噬細胞,(4)瘤細胞的遷移,(7)腫瘤侵襲轉移的基因調控●腫瘤轉移促進基因●腫瘤轉移抑制基因NM23、KAI1◆制定抗轉移治療的策略抗血凝和抗血小板藥物MMPS抑制劑信號通路阻斷劑抗血管生成治療抗粘附治療,腫瘤細胞在基因組水平不斷的演變,決定了腫瘤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行為不斷發(fā)生變化。因此,同一癌瘤在初發(fā)階段、中期或晚期階段的表型是有差別的。愈到晚期生長愈快,侵襲性與轉移性愈強,即惡性程度愈高。因而對于不同發(fā)展階段的腫瘤應采取有所區(qū)別的治療方案,絕不該千篇一律。,腫瘤是全身性疾病,雖然腫瘤是一種細胞病,本質是細胞的遺傳物質在結構、功能以及表達上發(fā)生改變,從而發(fā)生形態(tài)和行為的異常,但腫瘤絕非僅僅是細胞病,也是全身性疾病。,一方面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并非孤立進行,而是受其細胞微環(huán)境以及全身狀態(tài)的影響。例如,很多外環(huán)境中的致癌物需在體內,特別是在肝臟經過生物轉化才有致癌作用;人體具有天然的抗腫瘤能力,如DNA損傷修復能力,控制損傷細胞停滯增殖的能力,誘導損傷細胞胞死亡的能力,以及殺傷腫瘤細胞的免疫力都與全身狀態(tài)及其所營造的微環(huán)境密切相關。另一方面腫瘤的存在對整個機體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例如,腫瘤的發(fā)生從早期階段就對宿主的免疫系統產生損害,至腫瘤轉移階段則導致完全免疫抑制。腫瘤在體內的存在和發(fā)展最終導致機體的惡病質。因此,在認識腫瘤的細胞病特性和對腫瘤采取預防和治療時也要充分認識腫瘤是全身性疾病的特性,增強全身的抗腫瘤能力,特別是抗腫瘤免疫能力,對于腫瘤患者至關重要。,抗腫瘤免疫功能降低,在發(fā)生轉移的黑色素瘤患者的T細胞、B細胞均出現干擾素反應相關基因(STAT1,IFIT1,ANDIFI44,)的表達減少,STAT1磷酸化減少和I型(Α、Β)干擾素信號通路的功能降低或無反應。長時間給于大劑量Α干擾素在一些患者可以逆轉淋巴細胞的免疫缺陷。,腫瘤細胞通過各種細胞和分子機制抑制免疫系統。在腫瘤的早期階段即出現免疫反應降低,至腫瘤轉移階段則發(fā)展為完全免疫抑制。,如何保護和增強抗腫瘤免疫功能,良好的心態(tài)樂觀、豁達、自信。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規(guī)律、不過勞、不熬夜、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飲食習慣雜食,營養(yǎng)搭配合理(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纖維素、礦物質齊全,數量適當)。忌煙酒和含致癌物的食品。適當的運動(運動量因人而異)。免疫調節(jié)劑(藥物和保健品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 100
大小: 13.66(MB)
子文件數:
-
簡介:神經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的理論概述及神經系統疾病的研究,學習方法,英語教科書是壓力,有后勁以學習名詞為主,要敢于發(fā)音綜合學科MULTIDISCIPLINARY以功能為主,結合形態(tài)以基礎為主,結合臨床教科書內容與講課內容可能不完全一致,但鼓勵看書(教科書),借機學習專業(yè)英語。,神經科學19902000腦的十年20012100腦的世紀,,,,,,,,,,,,生命科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認知科學,,,,,,,,,,,,,,,,,,,,,,,,,,,開發(fā)腦開發(fā)人腦增強智能模擬人腦智能電腦,保護腦壽命延長PD,AD,中風高速交通顱腦,脊髓外傷生活節(jié)奏焦慮,抑郁,精神病生活質量鎮(zhèn)痛祛痛社會開放吸毒問題,了解腦分子細胞網絡全腦離體研究無創(chuàng)在體研究PATCH(電)腦地形圖RIA化學)PET化學)PCR基因)FMRI功能)CONFOCALCT形態(tài))形態(tài))行為變化,百年來與神經科學有關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選介I,,CSSHERRINGTON英,1857,,,1850,,1900,,1950,2000,,CGOLGI意,1926,1934,神經元染色方法,1843,1852,RCAJAL西班牙,“神經元學說”,,,,,,,,,形態(tài),1906,,,,,1952,1932,“突觸”定名“反射”概念“交互”抑制,,反射學說,1889,1977,感覺神經纖維電活動傳入沖動大腦誘發(fā)電位神經控制骨骼肌運動機制,,EDADRIAN英,,,,電生理,OLOEWI德英,1961,1873,,,,,,1936,,蛙心灌流實驗“迷走物質”,1968,1875,HDALE英,,,神經末梢分泌乙酰膽堿ACH,,神經化學,,1874,1965,1944,1963,1888,JERLANGER美,HSGASSER美,陰極射線示波器神經纖維的分類ABC,1973,1881,WRHESS瑞士,腦立體定位儀HYPOTHALAMUS,,,,,,,,,,方法學創(chuàng)新,,,,1949,,,電生理,OXF,CAMBRIDGE,徒手切腦片銀染神經元,,染出神經末梢,發(fā)現神經元之間無原生質聯系,,,生理科學進展2001,32187,神經藥理學,分子藥理學,,百年來與神經科學有關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選介II,,,1850,,1900,,1950,2000,JCECCLES澳大利亞,1914,1903,,,,,,1963,ALHODGKIN英,,,,BKATZ德英,1917,,,,AFHUXLEY英,細胞內微電極突觸后電位抑制性遞質,,突觸,電壓鉗技術動作電位的離子學說數學方程表述,,,NM終板電位遞質“量子釋放”,,1911,動作電位機制,,,,1905,1983,,UVONEULER瑞典,交感神經遞質去甲腎上腺素,,,,1970,兒茶酚胺代謝影響CAS的藥物,電生理,,1912,JAXELROD美,,(兒茶酚胺),神經化學,,,1913,左右腦,,,,,,RWSPERRY美,1981,“腦功能側化”,,,DHUBEL加美,,1926,1924,TWIESEL瑞典美,,,信息加工,視皮層,,,,,ENEHER德,1991,BSAKMANN德,,大腦視覺信息加工視覺系統發(fā)育的可塑性,,,膜片鉗技術單個離子通道電流記錄,,,1999,英,澳,CAMBRIDGE,CAMBRIDGE,LEVIMONTALCINI1986NERVEGROWTHFACTORNGFITALY,,百年來與神經科學有關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選介3,,,1850,,1900,,1950,2000,1926,1923,,,,,,2000,PGREENGARD美,,1930,EKANDEL美,,ACARLSSON瑞典,,,神經系統中的信號轉導,蛋白磷酸化慢突觸傳遞多巴胺,SCHIZOPHRENIA,PARKINGSON’SDISEASE,DA,TH,DC,DA,CAMP,PKA,SLOWSYNAPTICTRANSMMISSIONEFFECTSLASTFORSECONDSTOHOURS,SHORTTERMMEMORYLASTSFORMINTOHRS,LONGTERMMEMORYLASTSFORWEEKS,,,DENOVO,,,,,,,,,,,,,,中國神經科學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者張錫鈞協和,馮德培協和,上海生理所,張香桐上海生理所,腦所兩大事件1950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學說19661976“文化革命”期間主要做“針刺麻醉”研究方向痛與鎮(zhèn)痛北京北醫(yī),中醫(yī)研究院上海上醫(yī)大,中科院生理所,腦所,神科所視覺上海生理所北京生物物理所神經內分泌西安四軍大垂體前葉上海二軍大甾體受體,北醫(yī)大神經免疫其它(發(fā)育,再生,),,,雜志生理學報70論文屬神經生理1927年創(chuàng)刊上海生理所中國神經科學雜志1998年創(chuàng)刊上海二軍大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1995年創(chuàng)刊北醫(yī)大中國神經解剖雜志1985年創(chuàng)刊四軍大解剖系)大型專著神經科學綱要1993年北醫(yī)大韓濟生主編156萬字神經科學原理1999年北醫(yī)大韓濟生主編200萬字,,,,學會中國科學神經學會1994年成立,1995年會上海,1997年會西安,1999年會北京,2001香港)研究經費“攀登計劃”腦功能研究19921997400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課題2項神經肽,視覺信息加工)200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課題12項每項5090萬973項目兩項(1999)(2000萬)3400萬差距分子神經生物學,發(fā)育神經生物學美國25萬IBRO3萬會員,1999年以色列,,,,,,,,,,,,北醫(yī)大神經科學的發(fā)展神經解剖臧玉淦教授,許鹿希教授生理崔宏,周佳音,顧蘊輝,于英心北醫(yī)大神經痛與鎮(zhèn)痛1965韓濟生,湯健,任民峰科學研究所海洛因成癮的機理與治療1992韓濟生,吳鎏楨帕金森氏癥的基因治療1993王曉民,韓濟生一院小兒神經癲癇的發(fā)病原理與治療吳希如神經內科神經肌肉病,腦血管意外,語言障礙陳清棠六院精神病學抑郁癥,酒精成癮沈漁邨,神經科學進展2000海內外中青年,神經發(fā)育,衰老與再生NEURALDEVELOPMENT,AGINGANDREGENERATION18離子通道與突觸傳遞IONCHANNELSANDSYNAPTICTRANSMISSION14神經系統疾病NEURALDISEASES,PD,AD,HD,PSYCH11感覺系統SENSORYSYSTEM,PAIN,VISUAL7神經遞質,調質,轉運體和受體NEUROTRANSMITTERS,MODULATORS,TRANSPORTERSANDRECEPTORS,5HT,4神經免疫與神經內分泌NEUROIMMUNOLOGYANDNEUROENDOCRINE新技術NEWTECHNOLOGY2學習與記憶LEARNINGANDMEMORY2運動系統MOTORSYSTEM262,神經發(fā)育與再生,神經營養(yǎng)因子突觸發(fā)生及其可塑性蒲慕明,魯白神經細胞遷移的分子生物學饒毅神經干細胞的應用潛力王偉業(yè)脊髓損傷的修復徐小明視網膜結細胞軸突再生蘇國輝視神經再生陳東風神經移植的免疫學段維明同源盒基因范明,離子通道與突觸傳遞,離子通道信號轉遞與行為的可塑性吳春放KCNQ鉀通道的治療意義王克威M通道王宏聲超極化離子通道俞漢鋼神經細胞內鈣穩(wěn)態(tài)徐天樂靜息谷氨酸突觸與神經可塑性卓敏胞吐的分子機制徐濤神經毒吉永華,神經系統疾病,1帕金森病王曉民2老年癡呆杜燕生3亨廷敦病李曉江4星型膠質細胞與腦缺氧于常海,巴甫洛夫非條件反射,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復雜的操作式條件反射,人的心理活動,學習記憶,計算,思維,,疼痛的現代研究方法,清醒動物神經元單位放電多通道記錄多通道腦電與腦誘發(fā)電位研究人體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SCHEMATICDRAWINGOFMICROARRAYS(微電極芯片),MICROARRAYSMAYBEONE,TWOORTHREEDIMENTIONALMICROWIRESAREGROUPEDTOGETHERTOOCCUPYATARGETAREA,外側通路THELATERALPATHWAYCONTRALATERALBIAS,SURPRISELNP,TIMESEC,內側通路THEMEDIALPATHWAYBILATERALUNBIASEDRESPONSE,SURPRISELNP,TIMESEC,,腦內兩套痛覺編碼體系的功能磁共振FMRI測試,疼痛感覺與情緒的可分離性分別加以評分的可能選擇性地加以干預,RAINVILLEP,HYPNOTICSUGGESTIONSDISSOCIATEPAINSENSATIONANDPAINAFFECT,RAINVILLEPETAL1997,SCIENCE277968971,HOFBAUERRKETAL2001,JNEUROPHYSIOL86402411,不同品系小鼠電針鎮(zhèn)痛效果比較,WANETALPAIN2001,PAINTHRESHOLDANDTHEEFFECTOF2HZEAANALGESIAINB10ANDB6MICE,HEREDITORYDIFFERENCEBETWEENB6ANDB10MICE,H9CHROMOSOMEXIGH2CHROMOSOME12LVCHROMOSOME4FESTING,19925967CMSEGMENTONCHROMOSOME4MCCLIVEETAL,19944LOCIAND2SEGMENTSONCHROMOSOMES2,11,13AND16SLINGSBYETAL,1995,PAIN/ANALGESIARELATEDGENESINB10ANDB6MICE,OPRD1ΔORCHR4648CMHTR65HT6RCHR4649CMHTR1D5HT1DRCHR4660CMHTR1DA5HT1DΑRCHR4662CMHTR1DB5HT1DΒRCHR4662CMADRA1BNAΑ1BRCHR11190CMGABRA1GABAAΑ1RCHR11190CMGABRG1GABAAΓ1RCHR11190CM,,DEVILAOLIGOMERIZATIONOFOPIOIDRECEPTORS2002,BIOLUMINESENCERESONANCEENERGYTRANSFERBRETTECHNIQUEFORTESTINGTHEDISTANCEBETWEENTWOMOLECULES,100HZ,100HZ2HZ,,,ELECTROACUPUNCTURETREATMENTFORDRUGADDICTION,A,100BP,2000BP,1000BP,750BP,500BP,250BP,DL2000,NS,CPP,2HZ,100HZ,RESTRAIN,GAPDH532BP,PPD250BP,EFFECTOF100HZEAONTHELEVELOFPPDMRNAINNACOFCPPRATS,B,,,,EFFECTOF2HZEAONTHELEVELOFPPEMRNAINNACOFCPPRATS,2000BP,1000BP,750BP,500BP,250BP,100BP,DL2000,CPP,2HZ,100HZ,RESTRAIN,,,GAPDH(532BP),PPE(402BP),NS,,美國權威性“物質濫用”教科書JOYCELOWINSON等主編第4版,2004“針刺戒毒”一章由韓濟生編寫,,肥胖的發(fā)展趨勢,肥胖發(fā)病機理,GENES,ENVIRONMENTALFACTORS,HANS治療肥胖癥人體研究結果,,,,,,梁門,一對。天樞,一對。水道,一對。梁丘,公孫。頻率2/100HZ每周3次每次30分鐘,大鼠實驗結果(高能食物引起肥胖),DIETINDUCEDOBESITYDIOAFTER14WEEKS,,促進攝食和抑制攝食的神經肽,,大鼠實驗結果(體重),大鼠實驗結果(體重差值),P0001VSDIOP001,P0001VSRESTRICTION,大鼠實驗結果(ACTH),,大鼠實驗結果(能量攝?。?,CARTΑMSH,CONTROL,DIETINDUCEDOBESITY,DIETRESISTANT,RESTRAIN,100HZ,,2HZ,,,,CARTIMMUNOREACTIVITYINHYPOTHALAMUS,大鼠實驗結果(免疫組化),,,N5,國際神經科學領域英國TINS雜志(2003)國際針灸領域德國SEIRIN針灸獎(2002)國際戒毒理論美國“物質成癮”經典教科書臨床戒毒實踐韓氏戒毒一年以上不復吸20例,36年針灸研究,12年戒毒研究所獲成績,TRENDSINNEUROSCIENCE,2003261722,INTERNATIONALSIERINACUPUNCTUREAWARD2002DUSSELDORF,GERMANY,美國權威性“物質濫用”教科書JOYCELOWINSON等主編第4版,2004“針刺戒毒”一章由韓濟生編寫,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 91
大?。?19.61(MB)
子文件數:
-
簡介:成果總結成果總結生物學野外實習改革與實踐生物學野外實習改革與實踐張迎梅陳強張立勛蒲訓包新康(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本成果是教育部“世行貸款21世紀初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生物科學專業(yè)野外實習和生物技術專業(yè)生產實習改革研究”(項目代碼1282B04051)的一部分該項目已通過教育部組織的終審驗收。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是“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yǎng)基地”之一,五年來本成果完成人將野外實習的改革與“基地”建設和教學改革緊密結合,在教育部和蘭州大學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廣泛的調研和深入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野外實習的效果明顯改善,學生對實習的滿意度顯著提高,野外實習對生物科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作用得到了更有效地發(fā)揮。一、一、生物學野外實習改革的背景與思路生物學野外實習改革的背景與思路11改革背景改革背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關鍵問題之一是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而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又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關鍵,實習是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重要成份。本科招生專業(yè)調整后,生物科學專業(yè)招生規(guī)模擴大,野外實習也需要進行改革。專業(yè)調整之前有動物學專業(yè)和植物學專業(yè),動物學專業(yè)進行動物學野外實習,植物學專業(yè)進行植物學野外實習。而調整后的生物科學專業(yè)需要進行生物學綜合野外實習。許多高校都在探索野外實習的改革。本項目的目的在于研究生物學野外實習如何改革的問題,包括實習時間、實習內容、實習地點的選擇、實習的組織方式以及在實習中怎樣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通過探索和經驗教訓的積累,總結出一套適合21世紀初及以后一段時間的人才培養(yǎng)需要的實習方案,對全國高校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專業(yè)的野外實習和生產實習提供借鑒和示范,對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立項初期國內高校生物學野外實習一般都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整個實習過程中師生都住在一個固定的地點,實習活動限制在一個狹小的地域范圍內,環(huán)境單一,所能見到生物種類偏少,幾天后學生興趣和積極性就會下降;2實習內容陳舊,有的學校仍像過去動物學專業(yè)和植物學專業(yè)野外實習時那樣,以標本采集和制作為主要內容,缺少有關環(huán)境綜合知識、動植物數量統計方法、動物行為研究方法等內容,有的學校則是走馬觀花似地實習,近似于旅游;3儀器裝備落后,影響了野外調查新方法,新技術的教學;4學校建設專用實習基地費用太高,難以維持,住林場或招待所等住宿費用越來越高,以致于很多學校不得不縮短實習時間,甚至取消了實習環(huán)節(jié)。2其它高校共享,提高了實習基地的利用率。3確定實習時間確定實習時間現在的生物科學專業(yè)的野外實習并不是原來動物學專業(yè)和植物學專業(yè)野外實習的簡單相加,因此實習時間也不能簡單相加,實習時間的長短應當適宜,在北方一般應在夏季,具體安排在哪一學年應與理論課教學計劃相配合。經過數年野外實習的實踐,我們認為實習時間為兩周比較合適,時間安排在第一學年結束后的暑假期間,這時動物生物學與植物生物學的課堂教學已經結束,學生掌握了必要的基本知識,通過野外實習加以拓展和鞏固,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4實行流動式實習實行流動式實習改變了以往那種只在一個固定地點實習的方式,利用已建成的兩個實習基地,在實習過程中讓在兩個基地實習的學生交換實習地點,學生可在兩個實習地點各實習一周,使學生在一次野外實習中能夠觀察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物群落,讓學生接觸更豐富多樣的環(huán)境和生物,感受不同環(huán)境下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環(huán)境對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5應用先進實習裝備、改革實習內容應用先進實習裝備、改革實習內容過去的動物學和植物學實習內容中標本采集和標本制作占的成份過大,而其它內容較少,過多的采集標本會對動植學資源造成破壞,也會在社會上造成不良的影響,不利于群眾保護野生生物意識的提高。因此在實習內容上減少了標本采集和制作的內容,增加了動植物數量統計方法、環(huán)境定性定量分析、種群和群落結構、生物與非生物環(huán)境的關系、生物多樣性研究、、動物行為研究方法、景觀特征分析、病蟲害發(fā)生防治以及當地的經濟活動和人民生活與生態(tài)保護的關系等內容。使實習內容由標本采集和物種識別為主轉變?yōu)閿祿杉投垦芯繛橹?。由于實習時間縮短為兩周,實習內容又包括了動物學、植物學和生態(tài)學,因而配備現代化的野外工作裝備和制定切實可行的野外教學實習大綱和計劃是完成好野外實習的重要保障。近五年來,利用“基礎科學人才培養(yǎng)基金”和蘭州大學劃撥的實習專項經費,購置了全球衛(wèi)星定位(GPS)儀、數碼攝象和照相設備、手提電腦、多媒體投影機、對講機、望遠鏡、土壤因子測定儀、帳篷、氣墊床、摩托車等等,為改革實習內容和方法提供了物質基礎。教師或學生在野外拍攝的圖像當天就能展示給其他同學,采集到的數據可以得到及時的處理。這些資料還可以讓后續(xù)年級的學生實習之前進行預習,提高實習的效率。由于實習裝備的不斷改善和實習內容的不斷改革,實習時間雖然由原來的21天逐步縮短到14天,但學生學到的內容并沒有減少,相反還增加了一些新內容,如環(huán)境因子定性定量測定和分析、退耕還林還草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恢復等。6全面的實習內容與專題實習內容相結合全面的實習內容與專題實習內容相結合通過實習前的預習,觀看錄像資料和多媒體課件、介紹實習方法和實習基地的基本情況,讓學生對實習地點和實習內容有初步的了解,之后再擬出3040個與環(huán)境保護、資源調查與利用、退耕還林還草、草原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水資源利用、蟲鼠害防治等有關的科研小題目供學生選擇,讓學生帶著各自感興趣的課題和以更主動的方式投入到實習活動中,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又有助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數據資料,完成好實習報告。近年來已有學生的實習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 6
大?。?0.03(MB)
子文件數:
-
簡介:白血病分子生物學,,白血病分子生物學,白血病的分子機制白血病的分子檢測白血病分子檢測的臨床應用,白血病的分子機制,基因GENE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質多肽鏈或RNA所必需的全部核酸序列。癌基因ONCOGENE細胞或病毒中存在的,能誘導正常細胞轉化并使之獲得新生物特征的基因。癌基因活化的方式點突變染色體重排基因擴增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GENES指一類基因,其產物對細胞生長增殖起負調控的作用,并能潛在抑制細胞的惡變。,白血病的分子機制,,白血病的分子機制,增殖過度分化阻斷凋亡受抑,“二次打擊”學說,DGARYGILLILANDBESTPRACTICE16409417,白血病的分子檢測,SOUTHERNBLOTNORTHERNBLOTWESTERNBLOTFISHPCR測序芯片,白血病的分子檢測,PCR反應原理,NN0X1ENN擴增子數量N0起始模板數量E擴增效率N循環(huán)數,白血病的分子檢測,PCR理論方程,白血病的分子檢測,PCR方法優(yōu)點快速靈敏特異PCR方法缺點假陽性假陰性,白血病的分子檢測,PCR僅適用于染色體斷裂點叢集于相對小的范圍內(90CML患者BCRABL融合蛋白(P210)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較正常ABL高,可能是BCR對ABL激酶活性調節(jié)區(qū)的作用所致由于1012IG和TCR體細胞高頻突變造成的多樣性僅限于成熟B淋巴細胞,IG/TCR基因重排,VDJ重排IGH,TCRB,TCRDVJ重排LΚ,LΛ,TCRA,TCRG,IG/TCR基因重排,謝謝,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 82
大?。?1.52(MB)
子文件數:
-
簡介:第四章電離輻射生物學效應基礎,,金順子教授/博導吉林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放射生物學教研室,IONIZINGRADIATIONISUBIQUITOUSAIR,WATER,SOIL,PLANTS,ANIMALS,PEOPLE,FOOD,PAPER,MACHINERYANDBUILDINGSARERADIOACTIVE,醫(yī)學放射生物學研究電離輻射對機體(特別是人體)的各種細胞、組織、器官和系統的作用規(guī)律和機理的一門科學。為保障機體安全和健康,探索有效防護措施和提高臨床放射治療水平提供理論基礎,使射線和核技術更好地為人類服務。,第一節(jié)輻射生物學效應基本概念,輻射生物效應(BIOLOGICALEFFECTOFIONIZINGRADIATION)電離輻射作用于機體后,其能量傳遞給機體的分子、細胞、組織和器官等基本生命物質和分子后,引起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變化,由此所造成生物體組織細胞和生命各系統功能、調節(jié)和代謝的改變,產生各種生物學效應。,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種類,ICRP第60號建議書1991中,區(qū)分以下四個述語①變化由輻射引起的某種生物學改變,可能有害,也可能無害②損傷表示某種程度的有害變化,這種損傷是指對細胞有害,不一定是對受照射的人體有害③損害指臨床上可觀察到的有害效應,表現于受照射的個體軀體效應或其后代(遺傳效應)④危害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它將損害的概率、嚴重程度和顯現時間結合起來加以考慮。,輻射種類,按與物質作用分類電離輻射(IONIZINGRADIATION)非電離輻射(NONIONIZINGRADIATION)按本質和性質分類電磁輻射ELECTROMAGNETICRADIATION粒子輻射PARTICLERADIATION,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總稱。電磁輻射(無形)以相互垂直的電場和磁場,隨時間變化而交變振蕩,形成向前運動的電磁波電離輻射如X射線和Γ射線非電離輻射如無線電波、微波等粒子輻射(有形)高能粒子通過消耗自身的動能把能量傳遞給其它物質高速粒子、帶電粒子,,,,,電磁輻射,電離輻射,粒子輻射,X,Γ射線,Α、Β、中子質子、負Π,電磁輻射波譜,傳能線密度與相對生物效應,,重點,一、傳能線密度(LINEARENERGYTRANSFER,LET)定義帶電電離粒子在其單位長度徑跡上消耗的平均能量(單位J/M)。LET概念也適用于雖不是直接電離粒子,但通過次級帶電粒子的X、Γ射線和中子。與生物效應的關系正相關,二、相對生物效能(ELATIVEBIOLOGICALEFFECTIVENESS,RBE),RBE=,X或Γ射線引起某一生物效應所需劑量,,所觀察的電離輻射引起相同生物效應所需劑量,(一)RBE的含義,RBE的大小隨所比較的劑量不同而有些差別,最好在平均滅活劑量或平均致死劑量下比較。意義主要是為了比較在劑量相同時,不同種類的電離輻射引起某一特定效應的效率的差別。即劑量相同、輻射種類不同,產生的效應也不同;若要產生相同效應,則不同種類的輻射所需的劑量就不同。,(二)LET與RBE的關系RBE的變化是LET的函數(正相關)LET100KEV/UM時;LET繼續(xù)增加,RBE反而下降,表明更多的射線并不能用于引起生物效應上,反而被浪費了,原發(fā)作用與繼發(fā)作用,一、原初作用(PRIMARYEFFECT),指從照射之時起到在細胞學上觀察到可見損傷的這段時間內,在細胞中進行著輻射損傷的原初和強化過程。包括物理、物理化學和化學三個階段。此過程中輻射能量的吸收和傳遞、分子的激發(fā)和電離、自由基的產生、化學鍵的斷裂等,都是在生物體內進行的。,二、繼發(fā)作用(SECONDARYEFFECT)是指在原發(fā)作用發(fā)生的基礎上,因原發(fā)作用形成的各種活性基團不斷攻擊生命大分子,導致生物顯微結構的破壞,繼而發(fā)生一系列生物學、生物化學的損傷效應。,繼發(fā)反應,亞細胞結構的破壞,細胞內水解酶的釋放,信號轉導網絡的改變或破壞,代謝的方向性和協調性的紊亂,生物化學損傷,細胞、組織器官和系統的變化,病理學改變,功能變化,,,,,,,,三、電離和激發(fā),電離(作用)(IONIZATION)生物組織分子被粒子或光子流撞擊,軌道電子擊出,產生自由電子和帶正電荷的離子,即形成離子對,這一過程稱為電離(作用)。激發(fā)作用(EXCITATION)電離輻射與組織分子相互作用,能量不足以擊出電子,而使軌道電子從低能級躍遷到較高能級軌道,分子處于激發(fā)態(tài)。激發(fā)分子很不穩(wěn)定,容易向鄰近分子或原子釋放能量。,四、水的電離和激發(fā),水的原初輻解產物電離輻射作用于機體的水分子,使水分子發(fā)生電離和激發(fā),產生自由基和分子。這種反應稱水的輻解反應,各種自由基和分子統稱水的原初輻解產物。,水合電子游離的電子在碰撞過程中喪失其大部分能量,當其能量水平降至100EV以下而未被捕獲時,可吸收若干水分子而形成水合電子。刺團水的原初輻射反應并非平均分布于空間,一般是在小的體積內成簇發(fā)生的,這種小的反應體積稱為刺團,平均半徑為15NM,每個刺團內含有6個自由基。,直接作用與間接作用,,重點,一、直接作用(DIRECTEFFECT)概念電離輻射的能量直接沉積于生物大分子,引起生物大分子的電離和激發(fā),破壞機體的核酸、蛋白質、酶等具有生命功能的物質,這種直接由射線造成的生物大分子損傷效應稱為直接作用。特點生物效應與輻射能量沉積發(fā)生于同一生物大分子上。,電離輻射對DNA分子損傷的直接作用,直接作用,二、間接作用(INDIRECTEFFECT)概念電離輻射首先作用于水,使水分子產生一系列原初輻射分解產物(H,OH,水合電子等),再作用于生物大分子引起后者的物理和化學變化。特點能量沉積和生物效應發(fā)生在不同分子,電離輻射對DNA分子損傷的間接作用,間接作用,電離輻射間接作用的四種效應1稀釋效應(DILUTIONEFFECT)指最大的相對效應發(fā)生在最稀釋的溶液中。一定劑量的電離輻射在溶液中產生固定數量自由基,如果作用是間接的,那么失活的溶質分子數目就與溶液濃度無關,只與產生的自由基數量一致;若作用為直接的,則失活的溶質分子數將取決于受照溶液的溶質分子數,并與溶液濃度成正比。在稀釋溶液系統中,間接作用占主要地位,2溫度效應(TEMPERATUREEFFECT)指在一定實驗條件下,受照射系統(如酶濃度)的輻射效應,隨著周圍溫度升高而加重。因為溫度升高,增加了自由基接近酶的機會,使酶分子損傷加重,反之亦然。對于恒溫生物表面來講(包括人體),通常條件下的照射所產生的輻射效應不受環(huán)境溫度變化的影響。,3防護效應(PROTECTIVEEFFECT)指向受照射的生物系統中引入某種或某幾種物質具有能降低該系統的損傷程度的作用。①輻射防護劑(RADIOPROTECTORS)指有機體或某一種生物系統受輻照前或輻照后立即給予某種物質,能減輕其輻射損傷,促進其修復的物質。②劑量降低系數(DOSEREDUCTIONFACTOR,DRF)DRF有防護劑時,引起致死效應所需輻照劑量無防護劑時,引起致死效應所需輻照劑量,表45WR2721對正常組織的防護作用被防護的組織未被防護的組織骨髓(243)腦免疫系統(1834)脊髓皮膚(224)小腸(182)結腸(1218)食道(14)腎(15)肝(27)唾液腺(20)睪丸(21),4氧效應(OXYGENEFFECT)①氧效應是指受照射的生物組織、細胞或生物大分子的輻射效應隨周圍介質中氧濃度升高而增加。氧自由基→過氧化物自由基R00在有氧條件下細胞放射敏感性增高,增高的幅度與氧濃度有關。②氧增強比(OXYGENENHANCEMENTRADIO,OER)是指缺氧條件下引起一定效應所需輻射劑量與有氧條件下引起同樣效應所需輻射劑量的比值。其公式是OER缺氧條件下產生一定效應的劑量有氧條件下產生同樣效應的劑量,③氧效應的發(fā)生機制氧具有雙重作用。氧固定假說電離輻射在靶分子中誘發(fā)自由基,如果有氧存在,輻射產生的自由基迅速與氧分子結合,形成一種妨礙靶分子生物功能的集團ROO?。輻射O2RR?ROO?電子轉移假說輻射→靶分子→游離電子(兩種可能)回到靶分子原位→自愈轉移到一個電子陷阱部位→靶分子損傷,氧濃度對氧效應的影響,有氧條件下細胞放射敏感性增高氧分壓從0上升至1%,放射敏感性迅速增加增至21%或至100%時,敏感性處于坪值,照射時間對氧效應的影響,照射前引入氧,表現出氧效應照射后引入氧,無效,氧效應生物學意義許多實體瘤細胞是乏氧的,因而對放射治療有抗性,應用高壓氧艙可以提高腫瘤細胞的氧合量,或者放療前使用乏氧細胞增敏劑可以增加射線對腫瘤細胞的殺傷能力。,自由基,自由基(FREERADICAL)指含有一個或多個不配對電子的原子、分子、離子或游離基團。形成方式均裂(HOMOLYTICFISSION自由基的特性,高反應性帶有未配對電子,具有強烈的獲取或失去電子以成為配對電子的趨勢,因此化學性質活潑不穩(wěn)定性壽命短不穩(wěn)定順磁性當電子成對存在于同一軌道時,由于兩個電子的自旋方向相反,各自的相應磁矩相互抵消,對外不顯示磁性。,活性氧氧化應激氧自由基,1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是指含有氧的活性物質,可能是氧的某些代謝產物和一些經過生化反應而產生的含氧基團。主要有以氧的單電子還原產物、氧的雙電子還原產物、烷烴過氧化物ROOH、均裂產物RO,ROO、處于激發(fā)態(tài)的氧。2氧化應激(OXIDATIVESTRESS)是指具有活性的氧化中間產物(ROI)所引起的生物學反應稱為氧化應激。3氧自由基(OXYGENFREERADICAL)是指含有氧元素的自由基。氧自由基都是活性氧,但活性氧不一定就是氧自由基。如處于單線激發(fā)狀態(tài)的氧(1O2)雖不是自由基,但其活性很高,從生物學意義上來講屬于活性氧。,常用氧自由基,自由基對生命大分子的作用,1)抽氫反應自由基將有機分子中的H轉移至自身,形成有機自由基。HORH→RH2OHRH→RH22加成反應自由基加入至不飽和有機分子中雙鍵部位的反應HRCHCH2→RCHCH2H,,3歧化反應既有氧化作用又有還原作用的自由基,易于發(fā)生。發(fā)生在自由基或自由基與有機分子之間的單電子轉移反應。O2O22H→H2O2O2O2H2O2→O2OHOH4鏈式反應在生物系統中脂質(RH)的過氫化就是鏈式反應與支鏈反應。5氧化還原反應O2在水溶液中主要起還原劑作用,使細胞色素C還原;也可以使VC氧化,產生半脫氫抗壞血酸自由基。,機體的抗氧化功能,(一)抗氧化酶,過氧化氫酶(CATALASE,CAT),硒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SELENIUMDEPENDENTGLUTATHIONEPEROXIDASE,SEGSHPX)、,磷脂氫過氧化物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PHOSPHOLIPIDHYDROPEROXIDEGLUTATHIONEPEROXIDASE,PHGSHPX),谷胱甘肽轉硫酶(NON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非特異性過氧化物酶,(二)脂溶性抗氧化劑,維生素E類胡蘿卜素泛醌,可消除1O2和,阻斷脂質過氧化作用,直接與活性氧起反應抑制脂質過氧化,可清除,可與脂自由基(L)或脂過氧基(LOO)反應,,,,(三)水溶性小分子抗氧化劑,維生素C(抗壞血酸)谷胱甘肽,與,和H,OH反應,生成抗壞血酸自由基,供氫體,同時也是OH,的清除劑,H2O2和1,,,,(四)蛋白性抗氧化劑,銅藍蛋白(CERULOPLASMIN)是人血漿的含銅蛋白,是細胞液的重要抗氧化劑之一,其作用主要在于防止過渡金屬FE2和CU2催化H2O2形成OH。清蛋白結合的膽紅素有效地清除、和過氧基,還可以作為過氧化物酶還原H2O2和有機過氧化物的提氫體。,,,第二節(jié)輻射生物學效應的分類,確定性效應與隨機性效應,,重點,1確定性效應(DETERMINISTICEFFECT)指發(fā)生生物效應的嚴重程度隨著電離輻射劑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生物效應。這種生物效應存在劑量閾值,只要照射劑量達到或超過劑量閾值效應肯定發(fā)生。如照射后的白細胞減少、白內障、皮膚紅斑脫毛等輻射皮膚損傷均屬于確定性效應。2隨機性效應(STOCHASTICEFFECT)指生物效應的發(fā)生概率(而不是其嚴重程度)與照射劑量的大小有關的生物效應。這種效應在個別細胞損傷(主要是突變)時即可出現,不存在劑量閾值。如輻射致癌、遺傳效應。,外照射、內照射效應局部照射、全身照射效應,1外照射(EXTERNALIRRADIATION)輻射源從體外對機體進行的照射。Γ射線、中子、X射線等穿透力強,外照射的生物學效應強。2內照射(INTERNALIRRADIATION)放射性核素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機體,在機體內發(fā)射出射線產生的生物效應。內照射效應主要發(fā)生在放射性核素通過的途徑和沉積部位的組織器官,但其效應可波及全身。內照射效應一般以射程短、電離強的Α、Β射線為主。,3局部照射(LOCALIRRADIATION)當外照射的射線照射身體某一部位,引起局部組織的反應者稱局部照射。當照射劑量和劑量率相同時,身體各部位的輻射敏感性依次為腹部盆腔胸部頭部四肢。4全身照射(TOTALBODYIRRADIATION)當全身均勻地或非均勻地受到照射而產生全身效應時稱全身照射。如照射劑量較小者為小劑量效應,如照射劑量較大者1GY則發(fā)展為急性放射病。根據照射劑量大小和不同敏感組織的反應程度,輻射所致全身損傷分為骨髓型、腸型、腦型三種類型。,軀體和遺傳效應近期與遠期效應,1軀體效應(SOMATICEFFECT)受照射個體體細胞損傷而致本身發(fā)生的各種效應稱為軀體效應。又可區(qū)分為全身效應(TOTALBODYEFFECT)和局部效應(LOCALEFFECT)。如輻射所致的骨髓造血障礙、白內障等。2.遺傳效應(GENETICEFFECT)受照射個體生殖細胞突變,而在子代身上表現出的效應稱遺傳效應。這是由于電離輻射造成受照者生殖細胞遺傳物質的損傷,引起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導致后代先天畸形、流產、死胎和某些遺傳性疾病。,1近期效應(EARLYEFFECT)或者早期效應指電離輻射作用于生物機體后,輻射損傷效應在照射后短期數周內就出現的那些效應。如急性放射病,急性皮膚損傷等。2遠期效應(LATEEFFECT)或者遠后效應指電離輻射作用于生物機體后,輻射損傷效應在照射后數月至數年才出現的那些效應(一般6個月以上)。如慢性放射病、致癌效應、放射性白內障、輻射遺傳效應等。,輻射旁效應電離輻射引起受照細胞損傷或功能激活,產生的損傷或激活信號可導致其共同培養(yǎng)的未受照射細胞產生同樣的損傷或激活效應,稱輻射旁效應。機制盡管不清楚,但與受照細胞產生的活性氧、細胞因子和細胞間縫隙連接通信(GJIC)關系密切。,輻射旁效應,傳統輻射效應只有被照射的細胞才會有變化未直接受照射的細胞表現出與直接受照射細胞相類似的生物學終點變化,,輻射誘導的旁效應因照射劑量和其它條件不同,可以是損傷性效應,也可以是保護性效應。,IR,旁效應,,,,細胞間隙連接抑制劑可減弱或消除某些輻射旁效應,轉化的細胞與鄰近的正常細胞可通過細胞間通訊而引起前者凋亡組織,細胞共培養(yǎng)體系的研究表明,受照射細胞與未受照射細胞共培養(yǎng)時,因受照射劑量不同,未受照射細胞可出現不同的改變。,用共培養(yǎng)的上清培養(yǎng)液處理未照射的細胞,也發(fā)生同樣的旁效應增殖反應,EL4(T淋巴細胞株),,,,,,,,,,,,,,,,,,,,,,,,,,,,,,,IR,J774A1(巨噬細胞株),,,,EL4,第三節(jié)影響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主要因素,,重點,(一)與輻射有關的因素1輻射的種類電離密度和穿透能力2輻射劑量一般情況存在劑量效應關系(非線性)3輻射的劑量率單位時間接受的照射劑量4分次照射效應低于一次照射5照射部位腹部盆腔頭頸胸部四肢6照射面積照射面積越大,效應越顯著7照射方式內照射、外照射(單向或多向)、混合照射,(二)與機體有關的因素1、種系的放射敏感性種系演化越高,機體組織結構越復雜,放射敏感性越高2、個體發(fā)育的放射敏感性敏感性隨個體發(fā)育過程而逐漸降低十日法規(guī)對育齡婦女下腹部的X射線檢查都應當在月經周期第1天算起的10天內進行,以避免對妊娠子宮的照射3、不同器官、組織和細胞的放射敏感性BERGONIE和TRIBONDEAU定律4、亞細胞和分子水平的放射敏感性細胞核的敏感性高于胞漿DNAMRNARRNATRNA蛋白質,放射敏感性生物系統對輻射作用的反應性或靈敏性。當一切照射條件嚴格一致時,機體組織、器官、細胞和分子對輻射作用反應強弱或速度快慢不同,若反應強、速度快,則敏感性高。反之亦然,BERGONIE和TRIBONDEAU定律一種組織的放射敏感性與其細胞的分裂活動成正比,而與其分化程度成反比。1高度敏感組織淋巴組織、胸腺、骨髓、胃腸上皮、性腺、胚胎組織。2中度敏感組織感覺器官、內皮細胞、皮膚上皮3輕度敏感組織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腺、心臟4不敏感組織肌組織、軟骨和骨等,(三)與介質有關的因素,1溫度機體受照射時,其內外環(huán)境溫度的改變,可直接影響輻射生物學效應,稱其為溫度效應。進行放射治療之前,先提高腫瘤組織局部溫度,其放療療效有明顯提高。其原因①溫度造成動物體內氧狀況的改變;②溫度引起體內新陳代謝水平的改變;③在低溫或冰凍狀況下,溶液中自由基擴散受阻。2氧受照組織、細胞或溶液系統的輻射效應隨周圍介質中氧濃度的增加而增加,這種現象稱為氧增強效應。目前為提高腫瘤組織對輻射的敏感性,利用輻射“氧效應”這一特性提高放射治療效果。,3化學物質在溶液體系中,由于其它物質的存在而使一定劑量的輻射對溶質的損傷效應降低稱為防護效應。細胞的培養(yǎng)體系中或機體體液中在照前含有輻射防護劑,可減輕自由基反應,促進損傷生物分子修復,能減弱生物效應。反之,如含有輻射增敏劑(RADIOSENSITIZER),可增強自由基化學反應,阻止損傷分子和細胞修復,能提高輻射效應。,應掌握的內容,概念水的原初輻解產物、直接作用、間接作用、輻射旁效應、確定性效應、隨機性效應、BERGONIE和TRIBONDEAU定律名詞解釋及英文縮寫LET,RBE,ROI,OERLET與RBE的關系影響輻射生物效應的因素,70,低水平輻射生物效應及其研究進展,71,72,低水平輻射指02GY以內的低LET輻射或005GY以內的高LET輻射劑量率在005MGY/MIN以內的各種輻射。,低水平輻射與癌癥發(fā)生(致癌)低水平輻射與癌癥治療(治癌),73,低水平輻射與癌癥發(fā)生,不同觀點的爭論美國能源部10年研究計劃流行病學調查資料,74,一、不同觀點的爭論焦點,輻射效應是否線性無域還是線性有域這一問題在學術團體間和一般媒體上進行了不斷的討論,迄今尚無一致的結論。主要的爭論焦點是輻射致癌是否存在劑量閾值。這一問題的切實解決,對社會經濟發(fā)展、人類健康生活和科學技術應用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75,線性無閾學說(LINEARNOTHRESHOLDHYPOTHESIS,LNT),輻射的健康危險性與劑量成線性關系,效應無劑量閾值,任何劑量無論多低,均會帶來一定的健康危險性每單位劑量的危險度是衡定的危險性是隨劑量增加而提高,,右側取自NCRP136號報告對同一資料的分析,X軸高度壓縮,以致閾值和興奮效應被掩蓋。左側取自UNSCEAR1994報告,在200MSV以下可見明顯的興奮效應;該報告認為,“在03SV范圍內出現有統計學意義的上升性曲線”。,對日本原爆幸存者白血病資料的兩種分析,放射生物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是輻射劑量與生物效應的關系,,,,77,美國核學會立場聲明1999年4月于波士頓,無足夠的依據支持以LNT假說估計低水平輻射對健康的影響需要對以往的研究作全面分析,并進行新的研究,以駁斥LNT假說應啟動跨越多學科的探討低水平輻射健康效應的新研究項目,78,二、美國能源部10年研究計劃,未來百年人類面臨的照射主要來自醫(yī)學檢查、廢物處理、恐怖事件以及與核武器、核能生產相關的環(huán)境因素,均為低劑量、低劑量率、低LET輻射。因此,該計劃集中于以上三方面輻射效應的研究,可以采用以往50年所沒有的研究手段和技術,更加深入地探討問題的本質。,USDOE10YEARLDRRESEARCHPROGRAM,1998,79,計劃的資助預算,第13年每年224千萬,共計672千萬第46年每年256千萬,共計768千萬第710年每年186千萬,共計744千萬總計2億1千8百40萬($)(進行中項目106個,結題54個),80,三、輻射流行病學調查,切爾諾貝利事故高空飛行人員(3項調查,68,061人)英國核工業(yè)職工(19461997年51,367人)居室氡與肺癌EU13項調查)高本底地區(qū)健康調查,81,地點前蘇聯切爾諾貝利原因核電站泄漏及爆炸輻射源131I、134CS、137CS當場死亡人數31人2006年報告累計死亡人數56人劑量相當于廣島、長崎兩枚原子彈輻射量的100倍后果47名工人、9名兒童患甲狀腺癌,切爾諾貝利事故(1986426),82,切爾諾貝利事故的評價,2006年切爾諾貝利論壇的結論是該地區(qū)居民無須顧忌不良健康效應。事故發(fā)生之初,TDLUCKEY曾預言“這將是一次對輻射興奮效應學說的天然實驗”。,雷帕喬利博士說切爾諾貝利事故對健康最主要的副作用不是輻射,而是恐懼。,83,高本底地區(qū)健康調查,陽江高本底輻射地區(qū)是兩塊分開的區(qū)域,總面積約為500KM2,放射性來源于附近山上的花崗巖,經過長期雨水沖刷,獨居石微粒不斷地沉積在附近兩片洼地,使這兩塊地區(qū)的放射性本底升高。,84,長期居住人口8萬多人高本底程度約為鄰近的恩平縣的3倍適應性反應指標外周血淋巴細胞受大劑量UV射線作用后其UDS增高,受大劑量X射線作用后其染色體畸變率降低。最近的報告該地區(qū)人群中4070歲的癌癥高發(fā)年齡段的居民癌癥死亡率顯著低于相應對照地區(qū)。,調查結果,85,低水平輻射免疫效應與癌癥治療,86,重要概念,適應性反應先給予機體(細胞)低劑量輻射,隨后給予大劑量輻射時,其有害作用減輕。保護劑量D1攻擊劑量D2表現形式整體水平、細胞水平、分子水平,一、低劑量輻射免疫效應,低水平輻射誘導精母細胞適應性反應,小鼠受低劑量率(20ΜGY/MIN)慢性照射,累積劑量11GY(D1),照射結束后40日,給予15GYX射線(D2),檢查精母細胞染色單體斷裂,低劑量率慢性照射誘導明顯的細胞遺傳學適應性反應CAIL,ETAL1995,C57BL/6小鼠低劑量輻射抑癌實驗(照射結束后6個月觀察結果),HDR175GYX4,李修義等,1998,低劑量輻射抑癌效應機制照射結束后1個月檢查,對照75MGY4175GY475MGY15GY4NK100116563719322IL2100119156217792IFNΓ100101675019452MΦ1001628197214791,21與對照組比較P0010001;2與175GY4組比較P005001李秀娟等,1999,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殺傷腫瘤細胞的協調作用,91,,電離輻射照射后免疫細胞信號通路的變化,,93,94,JINSHUNZI,2003,95,IL12B71/2CD28IL10IL12B71/2CTLA4IL10,APCTLCAPCTLC,LDRHDR,,,,,,,,,,,,,,,,,,,,,,,,,,,,,,,,,,,,,,,,,UPREGULATIONOFTCELLACTIVITY,DOWNREGULATIONOFTCELLACTIVITY,96,二、低水平輻射與癌癥治療(動物實驗研究),項目名稱低劑量X射線在優(yōu)化腫瘤放射基因治療方案中的作用,97,提取重組質粒及鑒定,建立荷瘤動物模型,,,向移植腫瘤內引入重組質粒,,結合低劑量X射線全身照射優(yōu)化放療方案,,篩選最佳治療方案,,抑瘤機制的探討,技術路線,98,材料與方法,重組質粒PEGRIL18B71細胞株小鼠LEWIS肺癌細胞實驗動物C57BL/6J近交系小鼠健康,雌性體重18~21G,,LDR,HDR,,,平均生存時間,,,實驗結果,100,腫瘤體積變化MM3,,,,,實驗結果,101,GROWTHOFLEWISLUNGCARCINOMAINC57BL/6JMICEWITHTRANSFEROFPEGR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 108
大?。?4.47(MB)
子文件數:
-
簡介:1分子生物學常用溶液配制分子生物學常用溶液配制一、分子生物學常用一、分子生物學常用貯存液的配制存液的配制130丙烯酰烯酰胺溶液胺溶液【配制方法】將29G丙烯酰胺和1GN,N’亞甲雙丙烯酰胺溶于總體積為60ML的水中。加熱至37℃溶解之,補加水至終體積為100ML。用濾器(045ΜM孔徑)過濾除菌,查證該溶液的PH值應不大于70,置棕色瓶中保存于室溫。【注意】丙烯酰胺具有很強的神經毒性并可以通過皮膚吸收,其作用具累積性。稱量丙烯酰胺和亞甲雙丙烯酰胺時應戴手套和面具??烧J為聚丙烯酰胺無毒,但也應謹慎操作,因為它還可能會含有少量未聚合材料。一些價格較低的丙烯酰胺和雙丙烯酰胺通常含有一些金屬離子,在丙烯酰胺貯存液中加入大約02體積的單床混合樹脂(MB1MALLINCKRODT),攪拌過夜,然后用WHATMAN1號濾紙過濾以純化之。在貯存期間,丙烯酰胺和雙丙烯酰胺會緩慢轉化成丙烯酰和雙丙烯酸。240丙烯酰烯酰胺【配制方法】把380G丙烯酰胺(DNA測序級)和20GN,N’亞甲雙丙烯酰胺溶于總體積為600ML的蒸餾水中。繼續(xù)按上述配制30丙烯酰胺溶液的方法處理,但加熱溶解后應以蒸餾水補足至終體積為1L?!咀⒁狻恳娚鲜雠渲?0丙烯酰胺的說明40丙烯酰胺溶液用于DNA序列測定。3放放線菌素菌素D溶液溶液【配制方法】把20MG放線菌素D溶解于4ML100乙醇中,110稀釋貯存液,用100乙醇作空白對照讀取OD440值。放線菌素D(分子量為1255)純品在水溶液中的摩爾消化系數為21,900,故而1MGML的放線菌素D溶液在440NM處的吸光值為0182,放線菌素D的貯存液應放在包有箔片的試管中,保存于20℃。【注意】放線菌素D是致畸劑和致癌劑配制該溶液時必須戴手套并在通風櫥內操作而不能在開放在實驗桌面上進行謹防吸入藥粉或讓其接觸到眼睛或皮膚。藥廠提供的作治療用途的放線菌素D制品常含有糖或鹽等添加劑。只要通過測量貯存液在440NM波長處的光吸收確定放線菌素D的濃度,這類制品便可用于抑制自身引導作用。401MOLL腺苷三磷酸(腺苷三磷酸(ATP)溶液)溶液【配制方法】在08ML水中溶解60MGATP用01MOLLNAOH調至PH值至70,用蒸餾水定容1ML,分裝成小份保存于70℃510MOLL乙酸乙酸酰溶液溶液【配制方法】把770G乙酸酰溶解于800ML水中,加水定容至1L后過濾除菌。610過硫酸硫酸銨溶液溶液31305MOLLEDTAPH80溶液溶液【配制方法】在800ML水中加入1861G二水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NA2H2O),在磁力攪拌器上劇烈攪拌,用NAOH調節(jié)溶液的PH值至80(約需20GNAOH顆粒)然后定容至1L,分裝后高壓滅菌備用?!咀⒁狻縀DTA二鈉鹽需加入NAOH將溶液的PH值調至接近80才能完全溶解。14溴化乙溴化乙錠(10MGML溶液)溶液)【配制方法】在100ML水中加入1G溴化乙錠,磁力攪拌數小時以確保其完全溶解,然后用鋁箔包裹容器或轉移至棕色瓶中,保存于室溫?!咀⒁狻啃⌒匿寤义V是強誘變劑并有中度毒性,使用含有這種染料的溶液時務必戴上手套,稱量染料時要戴面罩。152HEPES緩沖鹽溶液溶液【配制方法】用總量為90ML的蒸餾水溶解16GNACL、0074GKCL、0027GNA2PO42H2O、02G葡聚糖和1GHEPES,用05MOLLNAOH調節(jié)PH值至705,再用蒸餾水定容至100ML。用022ΜM濾器過濾除菌,分裝成5ML小份,貯存于20℃。16IPTG溶液溶液【配制方法】IPTG為異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分子量為2383),在8ML蒸餾水中溶解2GIPTG后,用蒸餾水定容至10ML,用022ΜM濾器過濾除菌,分裝成1ML小份貯存于20℃。171MOLL乙酸乙酸鎂溶液溶液【配制方法】在800ML水中溶解21446G四水乙酸鎂,用水定容至1L過濾除菌。181MOLLMGCL2溶液溶液【配制方法】在800ML水中溶解2034GMGCL26H2O,用水定容至1L,分裝成小份并高壓滅菌備用。【注意】MGCL2極易潮解,應選購小瓶(如100G)試劑,啟用新瓶后勿長期存放。19Β巰基乙醇(基乙醇(BME)溶液)溶液【配制方法】一般得到的是144MOLL溶液,應裝在棕色瓶中保存于4℃?!咀⒁狻緽ME或含有BME的溶液不能高壓處理。20NBT溶液溶液【配制方法】把05G氯化氮藍四唑溶解于10ML70的二甲基甲酰胺中保存于4℃。21酚酚氯仿溶液仿溶液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6
大?。?0.05(MB)
子文件數:
-
簡介:第1章緒論1、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體積小面積大、吸收多轉化快、生長旺繁殖快、適應強易變異、種類多分布廣2、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顯微鏡的使用、無菌操作技術、純種分離技術、純種培養(yǎng)技術3、微生物農藥利用微生物或其產物來防治植物病蟲害和雜草危害的一類微生物制劑稱為、微生物農藥利用微生物或其產物來防治植物病蟲害和雜草危害的一類微生物制劑稱為微生物農藥微生物農藥4、原核類三菌細菌、放線菌、藍細菌三體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真核類真菌原生動物單細胞藻類非細胞生物病毒類病毒朊病毒5、微生物農藥的特點、微生物農藥的特點(1)對脊椎動物和人類無害不污染環(huán)境;(2)對植物無毒害;(3)能保護害蟲天敵;(4)昆蟲不易產生抗藥性;(5)自然傳播感染能力有些昆蟲病原微生物可在昆蟲群落中自然傳播感染成流行??;(6)容易進行大量生產。6、法國的巴斯德(LPASTEUR,1822~1895)和德國的科赫(RKOCH,1843~1910),他們可分別稱為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和細菌學的奠基人。第2章環(huán)境中的微生物1、細菌的形態(tài)2、革蘭氏染色的主要步驟及反應原理、革蘭氏染色的主要步驟及反應原理7、類囊體、類囊體是藍細菌細胞中存在的由單位膜組成的囊狀體,其上含有葉綠素、藻膽色素等光合色素和有關酶類,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光合作用的場所8、羧酶體、羧酶體是自養(yǎng)細菌所特有的內膜結構可能是固定可能是固定COCO2的場所。的場所。羧酶體中含有自養(yǎng)生物所特有的5磷酸核酮糖激酶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這兩種酶是卡爾文循環(huán)中固定CO2的關鍵性酶類,通過卡爾文循環(huán),使自養(yǎng)菌與異養(yǎng)菌一樣含有了磷酸己糖。一些光合細菌,如藍細菌以及化能自養(yǎng)菌如硝化桿菌科細胞中均具羧酶體。9、核區(qū)、核區(qū)生理功能A、是儲存和發(fā)出遺傳信息的物質基礎B、在細胞分裂過程中,DNA復制又是遺傳信息傳給后代的物質基礎。1010、質粒、質粒是存在于細菌染色體以外的遺傳物質,多由共價閉合環(huán)狀雙螺旋DNA分子組成,分散在細胞質中獨立復制或整合到細菌染色體上。質粒的特點(1)可以在細胞質中獨立于染色體之外(即以游離狀態(tài))存在,也可以插入到染色體上以附加體的形式存在;(2)在細胞分裂時,可以不依賴于細菌染色體而獨立進行自我復制,也可以插入到細菌染色體中與染色體一道進行復制;(3)質??梢酝ㄟ^轉化、轉導、或接合作用而由一個細胞轉移到另一個細胞,使兩個細胞都成為帶有質粒的細胞;但不能自發(fā)產生(4)質粒對于細胞生存并不是必要的。(5)主要控制一些次生代謝產物的生成,如維生素、色素、抗生素等。1111、核糖體、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12、芽孢有些細菌在一定的生活環(huán)境里或生長到一定的階段,在細胞內形成一個圓形或橢圓形、厚壁、含水量極低、折光性極強、抗逆性極強的休眠體,稱為芽孢13、伴孢晶體在形成芽孢的同時,在芽孢旁形成的一顆菱形或雙錐形的堿溶性蛋白晶體
下載積分: 8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 48
大?。?0.45(MB)
子文件數:
-
簡介:1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的一些前沿領域研究的新技術和新方法一、分子生物學1基因組學和后基因組學的研究人類基因組研究計劃(HUMANGENOMICPROJECTHGP)于1990年正式開始實施,主要科學目標是研究基因組的結構,繪制遺傳連鎖圖、物理圖、序列圖和轉錄圖。近年來寄生蟲基因組的研究已經開始,其中瘧原蟲和溶組織阿米巴基因組計劃已宣布全部完成。血吸蟲,包蟲等還在進行中。主要內容有新基因的發(fā)現,物理圖譜的制作,CDNA微型矩陣的制作,線粒體基因的測序以及生物信息學的研究等。應用于血吸蟲基因組計劃研究采用的主要技術有熒光原位雜交(FISH),表達序列標簽(EST),DNA芯片微陣技術(CHIPMICROARRAY)。隨著基因組計劃的即將完成,目前已開始進入“后基因組學”時代,即識別和鑒定基因組的功能信息。后基因組學研究內容主要有基因的識別和鑒定以及基因功能信息的提取和鑒定。目前識別基因的生物學手段主要基于以下原理和思路①根據已知基因序列資料。②根據可表達序列標簽(EST)。③對染色體特異性COS進行直接的CDNA選擇。④根據CPG島。⑤差異顯示及相關原理。⑥外顯子捕獲及相關原理。⑦DNA微芯片技術。該技術可用于任何位點基因突變、缺失和插入等的鑒定,感染性疾病和腫瘤的檢測,易患傾向基因的檢測,新基因的發(fā)現,基因作圖和基因表達研究等方向。DNA芯片技術在蚊蟲抗性基因和瘧原蟲耐藥基因的研究等項目中已經應用。⑧基因組掃描。⑨突變檢測體系?;蚬δ苄畔⒌奶崛】刹扇∠铝蟹椒á倮L制基因圖,包括所有的基因及等位基因,系統鑒定基因突變體。②繪制基因表達譜,采用微點陣技術(MICROARRAY)、定量PCR、原位雜交及計算機參與,用于定量分析基因表達水平。③基因敲除(GENEKNOCKOUT)或轉基因動物的建立,用以檢測模式生物的生物學功能改變,這是了解特定基因功能的重要途徑之一。④探測蛋白質水平、修飾狀態(tài)和相互作用。采用雙向凝膠電泳和質譜法相結合,并通過蛋白質數據庫比較的方法識別蛋白質片段,檢測磷酸化和糖基化二級修飾。采用DNA靶檢測技術,構建基因組相互作用圖。采用X線衍射技術和核磁共振技術對蛋白質進行空間構型分析,以研究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并判斷相關基因的結構與功能關系。采用顯微鏡定位定量技術和FISH、CONFOCAL等新技術對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及相互作用進行分析,以了解基因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3酰肌醇化蛋白,GPI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在曼氏血吸蟲SM23成蟲表膜以及許多原蟲表面抗原,如錐蟲表膜抗原變異體(VSG)、瘧原蟲裂殖體的表面抗原和蛋白酶中均已檢出。目前研究較多的是糖蛋白,蛋白中的糖鏈和肽鏈的連接方式有兩種N糖苷鍵和O糖苷鍵。曼氏血吸蟲循環(huán)陰極抗原(CCA)存在N糖苷鏈,而循環(huán)陽極抗原CAA不存在N糖苷鏈。曼氏血吸蟲雄蟲合成的糖蛋白含有O糖苷鏈。開展糖生物學研究,首先要檢測糖復合物的存在并進行組分分析,糖復合物的檢測包括糖部分和非糖部分。糖類的檢測比蛋白質和核酸更為復雜,這是因為糖類沒有特征的吸收光譜,不能用分光光度法進行檢測。糖類的檢測通常都是利用特殊的化學反應使糖類顯色,然后再比色測定。但是即使是簡單的單糖因其所含羥基的不同和其它取代基的存在,也無法用統一方法進行檢測。要了解糖復合物的結構和功能以及進一步研究其合成和調控,還需應用糖復合物的分離純化技術,對其組成分析和測定后方可測定各個組分的結構,不但要測定糖鏈的結構,還需了解糖鏈和非糖部分的連接情況,尤其是糖蛋白。糖類復合物和其它生物分子一樣,只有在和其它分子相互作用時,才能體現它們的功能,因此功能研究應包括糖鏈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中的其它非糖類的重要成分。最終可用改造糖鏈結構和糖基化工程制備糖復合物。這一方面的研究雖然剛剛起步,但發(fā)展趨勢令人注目,為糖復合物的疫苗和藥物研制提供了一條新途徑。二、免疫學近30年來,免疫學獲得巨大發(fā)展,并取得了許多突破性成果。免疫學對寄生蟲學的滲透和交叉又推動了寄生蟲病防治工作,在寄生蟲病免疫學診斷和疫苗研究以及寄生蟲感染的免疫病理研究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這里簡單介紹近年來新發(fā)展的一些免疫學技術和方法。1細胞因子測定隨著越來越多的細胞因子基因克隆和功能應用研究的深入,細胞因子檢測從早期的非特異生物活性檢測發(fā)展到特異生物活性檢測,這一技術在寄生蟲病機制研究及流行病學調查中得到迅速的發(fā)展。細胞因子檢測可應用于①反映機體免疫狀態(tài),判斷疫苗接種后宿主產生細胞免疫的狀態(tài)及效果。②分析細胞因子在機會感染寄生蟲致病患者中的療效,分析流行社區(qū)人群中細胞免疫狀況及其在免疫力產生中的作用和影響。③分析細胞因子的藥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 6
大小: 0.03(MB)
子文件數:
-
簡介:1初中生物學教師錯誤概念及其學生錯誤概念相似性的研究摘要以促進學生的科學學習為目的,主要采用量化研究對初中生物學教師的和學生的錯誤概念現狀進行探查,并將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統計學分析,而且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此結果產生的原因進行推測。關鍵詞錯誤概念;科學概念;相似性一、問題的提出教育改革推行至今,成果顯著。教育的關注點已逐漸從強調枝節(jié)內容、零散事實的記憶向核心概念、原理等結構性知識的建構進行轉化。教師作為科學概念的傳播者、學生科學概念建構的引導者,在概念教學中承擔著重要作用。鑒于此,本文以初中生物學教師為例,擬討論以下3個問題1初中生物學教師錯誤概念的持有率是多少;2初中生物學教師以及其學生的錯誤概念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3教師對學生錯誤概念形成的影響途徑可能有哪些。二、研究材料和方法借鑒國內外研究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將教育學、科學教育、生物學教育三者有機結合,先后采用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比較研究法和歸納演繹法進行概念澄清和預設問題的回應。三、研究過程和結果(一)靜態(tài)研究“錯誤概念”定義的澄清關于“錯誤概念”的術語很多,DRIVEREASLEY1978認為,不同的術語代表學者們不同的哲學觀點,較為常用的有“迷思概念錯誤概念”(MISCONCEPTIONS)、“前科學概念前概念”(PRECONCEPTIONS)、“相異概念”(ALTERNATIVECONCEPTIONS)3010203040506070809012345678910111213教師學生圖1教師、學生每題錯誤率對比趨勢圖從以上圖表可以看出,除第5題、第13題外,學生與教師每題錯誤率分布趨勢基本一致,這在某種程度驗證了已有的研究結果,即學生的錯誤概念與教師的錯誤概念之間存在相似性。我們進一步發(fā)現,第5、13題教師的錯誤率相比學生錯誤率較低,也就是說教師錯誤率高的題目,那么學生很有可能錯誤率是高的,而教師錯誤低的題目,并不代表學生的錯誤率低,這是值得思考的。(3)教師與學生錯誤概念持有率的相關性分析為了追問教師與學生錯誤概念之間到底是何種相似關系,采用SPSS軟件對5,13題以外的11道題(即師生錯誤趨勢基本一致的題目)中教師和學生的錯誤率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兩者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SIG0035)。根據教師在問卷中的答題情況,將他們分為滿分組和出錯組。對兩組教師所對應的學生成績進行差異性分析,結果表明兩組學生成績之間存在顯著差異(SIG0042),兩組學生的平均成績如下表表格1兩組教師對應學生的成績對比表由此可見,滿分組學生成績明顯高于出錯組學生成績。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 6
大?。?0.07(MB)
子文件數:
-
簡介:分子生物學筆記分子生物學筆記第一章基因的結構第一節(jié)基因和基因組一、基因GENE是合成一種功能蛋白或RNA分子所必須的全部DNA序列一個典型的真核基因包括1編碼序列外顯子EXON2插入外顯子之間的非編碼序列內合子INTRON35端和3端非翻譯區(qū)UTR④調控序列可位于上述三種序列中絕大多數真核基因是斷裂基因SPLITGENE,外顯子不連續(xù)。二、基因組GENOME一特定生物體的整套單倍體遺傳物質的總和,基因組的大小用全部DNA的堿基對總數表示。人基因組3X10930億BP,共編碼約10萬個基因。每種真核生物的單倍體基因組中的全部DNA量稱為C值,與進化的復雜性并不一致CVALUEPARADOX。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GENOMEPROJECTHGP)基因組學(GENOMICS)結構基因組學(STRUCTURALGENOMICS)和功能基因組學(FUNCTIONALGENOMICS)。蛋白質組(PROTEOME)和蛋白質組學(PROTEOMICS)第二節(jié)真核生物基因組一、真核生物基因組的特點,1真核基因組DNA在細胞核內處于以核小體為基本單位的染色體結構中2真核基因組中,編碼序列只占整個基因組的很小部分23%,二、真核基因組中DNA序列的分類一高度重復序列重復次數LO5衛(wèi)星DNASATELLITEDNA二中度重復序列1中度重復序列的特點1重復單位序列相似,但不完全一樣,2散在分布于基因組中3序列的長度和拷貝數非常不均一,④中度重復序列一般具有種屬特異性,可作為DNA標記⑤中度重復序列可能是轉座元件返座子,2中度重復序列的分類1長散在重復序列LONGINTERSPERSEDREPEATEDSEGMENTSLINES2短散在重復序列SHTINTERSPERSEDREPEATEDSEGMENTSSINESSINES長度105如人ALU序列LINES長度1000BP可達7KB拷貝數104105,如人LINEL三單拷貝序列UNIQUESEQUENCE包括大多數編碼蛋白質的結構基因和基因間間隔序列,三、基因家族GENEFAMILY人線粒體基因組的特點1、人線粒體基因組為16,569BP的雙鏈閉環(huán)分子,一條鏈為重鏈H鏈,一條鏈為輕鏈L鏈,兩條鏈均有編碼功能,每個MTDNA分于編碼13種蛋白質和24種結構RNA22RRNA,2TRNA2、線粒體DNA為母系遺傳3、結構基因不含內含子,部分區(qū)域有基因重疊,因此病理性MTDNA突變更易發(fā)生4、MTDNA突變頻率更高5、線粒體DNA突變的表型表達與核DNA不同。第四節(jié)細菌和病毒基因組一、細菌基因組的特點。1功能相關的幾個結構基因往往串聯在起,受它們上游的共同調控區(qū)控制,形成操縱子結構,2結構基因中沒有內含子,也無重疊現象。3細菌DNA大部分為編碼序列。二、病毒基因組的特點1每種病毒只有一種核酸,或者DNA,或者RNA;2病毒核酸大小差別很大,3X103一3X106BP;3除逆病毒外,所有病毒基因都是單拷貝的。4大部份病毒核酸是由一條雙鏈或單鏈分子RNA或DNA,僅少數RNA病毒由幾個核酸片段組成5真核病毒基因有內含子,而噬菌體(感染細菌的病毒)基因中無內含子6有重疊基因第五節(jié)染色質和染色體細胞分裂間期染色質CHROMATIN分裂期染色體CHROMOSOME一、染色質的基本單位核小體一核小體NUCLEOSOME結構DNA繞在組蛋白八聚體H2A、H2B、H3、H4各一對核心外18周146BP形成核小體核心顆粒。兩個核小體核心顆粒之間有LINKERDNA080BP,核小體核心顆粒LINKER核小體長180210BP核小體DNALADDER二組蛋白HISTONE一類小的帶有豐富正電荷富含LYS,ARG的核蛋白,與DNA有高親和力組蛋白分類1核小體核心組蛋白,H2A,H2B,H3,H4。分子量較小102135AA作用盤繞DNA形成核小體。2H1組蛋白較大220AA,作用與LINKERDNA結合后利于核小體穩(wěn)定和更高級結構的形成。二、染色質的高級結構1、30NM染色質纖絲,2、袢環(huán)結構LOOPEDDOMAIN。3、細胞分裂期染色體分裂期染色體一對姐妹染色單體(CHROMATID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22
大?。?0.15(MB)
子文件數:
-
簡介:生理學生理學考試大綱考試大綱課程編號03040010課程名稱生理學PHYSIOLOGY學分2總學時45學時適應專業(yè)藥學、藥物制劑考核方式閉卷第一章第一章緒論緒論一、知識范圍1掌握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生理功能調節(jié)的三種方式及其特點,反饋調節(jié)。2熟悉1人體生理學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2前饋控制系統。3了解人體生理學與醫(yī)學的關系。二、考試要求1人體生理學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2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概念,及其生理學意義。3生理功能調節(jié)的三種方式及其特點。4反饋和前饋控制系統概念及意義。第二章第二章細胞的基本功能細胞的基本功能一、知識范圍1掌握細胞膜的跨膜物質轉運功能,生物電現象及其產生機制,組織的興奮和興奮性,興奮的引起和傳導機制,神經肌接頭處的興奮傳遞,興奮收縮耦聯。2熟悉(1)細胞興奮性的周期性改變。(2)肌肉收縮的機制,骨骼肌收縮的外部表現。(3)骨骼肌收縮效能的影響因素。3了解細胞膜的結構,骨骼肌的超微結構。二、考試要求1細胞膜的跨膜物質轉運的主要方式及其特點意義。2靜息電位、動作電位概念及其產生機制,極化、去極化、復極化、超極化、反極化的概念。3動作電位、局部電位的特點,動作電位的觸發(fā)和傳播機制,閾電位、閾強度的概念。4興奮、興奮性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標,興奮性與閾值的關系,細胞興奮后興奮期前收縮與代償間歇。5心肌細胞興奮傳導的過程、特點及影響因素,房室延擱的意義6正常起搏點,自律性的影響因素,心肌細胞收縮的主要特點。7動脈血壓的概念、形成及影響因素,中心靜脈壓的概念、正常值、影響因素及意義,靜脈回流的影響因素。8微循環(huán)的概念、主要通路及其意義,組織液生成與回流的影響因素。9心迷走神經與心交感神經對心臟的作用,血管的神經支配,心血管中樞,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反射及其意義。10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重點闡述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對心血管活動的作用。第五章第五章呼吸呼吸一、知識范圍1掌握肺通氣的動力和阻力,肺通氣的評價,肺換氣的原理及其影響因素,呼吸的反射性調節(jié),化學因素對呼吸的調節(jié)。2熟悉O2和CO2在血液中的運輸形式,氧離曲線及其影響因素,呼吸中樞。3了解正常肺功能在維持機體酸堿平衡中的作用,呼吸節(jié)律形成的假說。二、考試要求1呼吸的基本過程,肺通氣的直接動力、原動力,肺內壓周期性變化,胸膜腔內壓的形成及意義。2肺通氣的阻力,肺的彈性阻力,順應性及其與彈性阻力的關系,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主要作用及意義,非彈性阻力的組成,氣道阻力的主要影響因素3潮氣量、補吸氣量、補呼氣量、余氣量、功能余氣量、肺活量、用力呼氣量、肺通氣量、肺泡通氣量的概念4肺換氣的影響因素,O2和CO2在血液中的運輸形式,氧容量、氧含量、氧飽和度的概念,氧離曲線及其影響因素。5呼吸中樞,呼吸的反射性調節(jié),PO2、PCO2和H濃度對呼吸的調節(jié)。第六章第六章消化與吸收消化與吸收一、知識范圍1掌握胃液、胰液和膽汁的分泌及其調節(jié),小腸內主要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2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電節(jié)律,胃腸神經支配及其作用,胃腸激素及其作用,胃的排空及其控制。3了解肝臟的消化功能和其他生理作用。二、考試要求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 5
大?。?0.04(MB)
子文件數:
-
簡介:分子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大綱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大綱第一章第一章緒論緒論1、掌握分子生物學概念和研究內容;2、DNA是遺傳物質的特征及實驗驗證;3、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簡史。第二章第二章DNA的結構的結構1、掌握DNA遺傳物質的本質;2、掌握核酸的化學組成、DNA的二級結構;3、掌握DNA的變性和復性的概念、過程以及影響因素;4、了解超螺旋和拓撲異構體(酶)的概念、超螺旋狀態(tài)的描述和形成趨勢、拓撲異構體(酶)的種類和作用方式。第三章第三章有機體、染色體和基因有機體、染色體和基因1、掌握原核生物基因組織的特點;2、掌握真核生物染色體組裝和壓縮的過程;3、掌握C值和C值矛盾的概念、表現以及原因;4、掌握真核生物基因組的DNA類型;5、掌握基因簇與基因家族的概念。第四章第四章DNA的復制的復制1、掌握DNA的半保留復制的概念和實驗證明;2、掌握DNA復制起始機制、復制方式;3、掌握與DNA復制相關酶學;4、大腸桿菌DNA復制的過程;5、了解原核和真核生物各自復制的特殊性。第五章第五章DNA的損傷、修復和突變的損傷、修復和突變1、掌握錯配修復、光復活、切除修復、重組修復和SOS修復的過程;2、掌握原核生物的限制-修飾現象;3、了解基因內和基因間回復突變(抑制突變)的分子機制;4、了解突變類型、突變劑的種類和突變生成、突變熱點的概念和例子。第六章第六章轉錄轉錄1、掌握轉錄、有義鏈、反義鏈、轉錄單位等基本概念;2、掌握原核生物RNA轉錄的起始、延伸、終止和轉錄產物的后加工;3、掌握真核生物RNA轉錄的起始、延伸、終止和轉錄產物的后加工;4、掌握真核生物轉錄產物中內元的分類和切除;5、掌握不連續(xù)轉錄和反式拼接概念和發(fā)現。第七章第七章蛋白質翻譯蛋白質翻譯1、掌握蛋白質合成相關的基本元件;2、掌握蛋白質合成的分子過程;3、掌握保證蛋白質合成準確的分子機制;4、掌握蛋白質前體的加工與轉運機制。第八章第八章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1、掌握基因表達調控的空間密碼;2、掌握乳糖操縱元(LACOPERON)的組成和調控;3、掌握TRPOPERON及弱化作用機理;4、了解原核生物基因轉錄的時序調控、翻譯水平的調控和DNA序列重排對基因轉錄的調控。第九章第九章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1、掌握真核生物DNA水平的調控;2、掌握真核生物轉錄水平的調控;3、掌握真核生物轉錄后水平的調控的方式(RNA編輯);5、了解真核生物翻譯和翻譯后水平的調控的例子。第十章第十章遺傳重組遺傳重組1、掌握同源重組的特征、機制、原核同源重組的過程;3、掌握位點專一性重組的特征、ΛPHAGE的整合與切除的過程;4、掌握轉座子的概念、原核生物轉座重組的特點和種類。
下載積分: 3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2
大?。?0.03(MB)
子文件數:
-
簡介:830830水處理生物學考試內容范圍水處理生物學考試內容范圍一、性質和任務給水排水的主要工作任務是為供給符合衛(wèi)生防疫標準的、安全的生活用水、工業(yè)用水等,還需要解決生活污水、工業(yè)廢水和雨水的排除、處理和再利用等問題。生物處理技術、特別是微生物處理技術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水處理方法,因此,微生物在給排水工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給水排水專業(yè)的工程技術和科研人員必須掌握的水處理微生物學的基礎知識。近年來,水生植物、水生動物等在水體凈化和水處理工程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因此,給排水和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的技術和科研人員還必須掌握一定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的基本知識。作為高等學校給排水專業(yè)給排水工程專業(yè)的基礎課,水處理生物學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微生物學的基本知識、了解微生物的形態(tài)、生理特性、控制以及利用它們的方法,基本掌握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動物等在水體凈化和水處理中的作用機理和規(guī)律,學習水中微生物的檢驗方法等??傊幚砩飳W是給排水和環(huán)境保護工作者必須掌握的重要技術基礎知識。二、基本要求1、對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1)了解水中微生物的類型和一般特征;熟悉細菌、真菌、藻類、原生動物、后生動物等微生物的形態(tài)和結構;(2)掌握細菌的生理和生長特性,了解細菌的遺傳變異;(3)熟悉水中病原菌的基本知識及其控制方法,掌握大腸桿菌的檢測方法,了解水中病毒的特點及其檢驗方法;(4)掌握廢水中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和轉化機制,基本掌握典型有機物的微生物降解途徑;(5)熟悉大型水生植物、水生動物等的基本知識以及它們在水體凈化過程中的作用和在水處理生態(tài)工程技術中的應用等。2、重點和難點(1)細菌的生理特性,包括細菌的營養(yǎng)、酶及其作用、細菌的呼吸等;(2)細菌的生長和遺傳變異;(3)藻類、原生動物、后生動物以及微生物之間的關系;(4)水的衛(wèi)生細菌學,包括水中的細菌及其分布、水中病原細菌、大腸桿菌、水的衛(wèi)生細菌學檢驗及其控制方法;(5)廢水生物處理中的微生物及水體污染的指示生物。3、教學基本內容(1)細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細菌的形態(tài)、大小、細菌細胞、菌落特征。(2)細菌的生理特性細菌的營養(yǎng)、酶及其作用、細菌的呼吸、環(huán)境因素對細菌生長的影響。(3)細菌的生長和遺傳和變異細菌的生長及特性、細菌生長測定方法、細菌的生長和遺傳和變異。(4)其它微生物放線菌、光合細菌、真菌、藻類、原生動物、后生動物、病毒和噬菌體、微生物之間的關系。(5)水的衛(wèi)生細菌學水中的細菌及其分布、水中的病毒及其檢驗。(6)廢水生物處理的微生物及水體污染的指示生物污染物的降解與轉化、典型有機物的生物降解途徑、無機元素的生物的轉化、典型廢水生物處理方法及其微生物特性、水體污染與自凈的指示微生物及監(jiān)測方法。參考書目水處理生物學,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顧夏生,第4版
下載積分: 3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2
大小: 0.03(MB)
子文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