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裂畸形和遺傳性骨病的基因診斷和產(chǎn)前診斷.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對兩個中國人手足裂畸形家系進行遺傳學致病機制的研究,確定致病基因位點,揭示手足裂畸形發(fā)病的細胞分子遺傳基礎,為患者及其家系成員提供遺傳咨詢和產(chǎn)前診斷服務。二是對三種遺傳性骨病進行致病基因突變位點的檢出,為疾病的基因診斷、產(chǎn)前診斷及致病機制的研究奠定基礎。
  第一部分手足裂畸形(split hand—foot malformation,SHFM)是由于四肢端骨正中軸的發(fā)育不良而剩余指(趾)呈不同模式的融合導

2、致的肢端畸形。
  目的:對兩個中國人手足裂畸形家系,進行遺傳學的研究,確定致病基因位點,揭示手足裂畸形發(fā)病的細胞分子遺傳基礎,為患者及其家系成員提供遺傳咨詢和產(chǎn)前診斷服務。
  方法:采集了家系1和家系2患者及配偶外周血和羊水標本各兩份,一份外周血和羊水標本進行常規(guī)細胞培養(yǎng),行傳統(tǒng)的染色體G顯帶核型分析。另一份外周血和羊水標本用QIAGEN試劑盒提取基因組DNA,送美國耶魯大學行微陣列比較基因組雜交(array-based

3、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
  結果:兩家系共4份外周血及2份羊水標本:家系1(I:1)(I:2)和家系2(I:1)(I:2)4份外周血染色體G顯帶核型分析未見異常。家系1(Ⅱ:3)羊水標本G顯帶核型分析未見異常。家系2(Ⅱ:1)羊水標本G顯帶核型分析示:46,XN,del(7)(q21q22.1);微陣列比較基因組雜交(Array-CGH)分析結果:家系1(I:2

4、)外周血標本及羊水標本均示:662.3Kb dup(10q24.31-q24.32)。家系2(I:2)外周血標本未見異常。家系2(Ⅱ:1)羊水標本示:19.97Mb del(7q11.23-q21.3)。
  結論:1.微陣列比較基因組雜交(Array-CGH)具有高通量和高準確性等特點,能夠檢測傳統(tǒng)核型分析無法檢測到的亞顯微拷貝數(shù)變異(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Array—CGH技術在診斷不平衡染

5、色體畸變方面具有其他分子生物學技術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是傳統(tǒng)的 G顯帶核型分析技術的得力補充。2.明確662.3Kb dup(10q24.31-q24.32)和19.97Mb del(7q11.23-q21.3)是這兩個手足裂畸形家系的致病原因。并向兩個家系提供了準確的遺傳咨詢和產(chǎn)前診斷服務,并成功實施了產(chǎn)前診斷,避免了患兒的出生。
  第二部分遺傳性骨病是一類臨床表型多樣和遺傳異質(zhì)性較強的骨軟骨發(fā)育不良疾病,臨床表現(xiàn)包括身材矮小,

6、不成比例生長,畸形及單個或一組骨骼發(fā)育不良。本研究對遲發(fā)性脊椎骨骺發(fā)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T,MIM271600)、多發(fā)性骨骺發(fā)育不良(multiple epiphyseal dysplasia,MED,MIM132400)、軟骨發(fā)育不良(hypochondroplasia,HCH,MIM14600)三種遺傳性骨病家系分別進行研究,在臨床診斷的基礎上,檢測致病基因,進行致病基

7、因突變位點的檢出,為疾病的基因診斷、產(chǎn)前診斷、及致病機制的研究奠定基礎。
  第一節(jié) X連鎖遲發(fā)性脊柱骨骺發(fā)育不良基因基因診斷
  目的:確定一個X-連鎖遲發(fā)性脊椎骨骺發(fā)育不良(X-linked 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T)家系的基因突變類型。
  方法:首先應用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和家系分析對該家系進行臨床診斷。其次用酚-氯仿法從該家系3代12名成員的外周血中提取基

8、因組DNA,針對SEDL基因的第3-6外顯子及其側翼序列設計4對引物,經(jīng)聚合酶鏈反應(PCR)和一代DNA測序(Sanger測序),對基因片段進行DNA序列分析查找突變位點。第三:用AMV-逆轉錄試劑盒提取患者及攜帶者的外周血RNA,逆轉錄成cDNA,經(jīng)PCR和Sanger測序,闡明該突變對mRNA轉錄水平上的影響。
  結果::基因組 DNA經(jīng) PCR及測序后證實:該家系中的患者均存在(c.IVS3+5G>C)突變,為突變半合子

9、;攜帶者為(c.IVS3+5G>C)突變雜合子。患者的 cDNA水平測序結果顯示 mRNA缺失了 Exon3序列,而攜帶者和正常人 mRNA中存在 Exon3序列。
  結論:該 SEDT家系的致病突變是 SEDL基因(c.IVS3+5G>C)突變,該突變使轉錄水平上 mRNA的 Exon3缺失,進而導致 Sedlin蛋白無表達或表達減少。
  第二節(jié)多發(fā)性骨骺發(fā)育不良的基因診斷
  目的:對一多發(fā)性骨髓發(fā)育不良(ME

10、D)女性患者進行軟骨寡聚基質(zhì)蛋白(COMP)基因突變分析。
  方法:采集病人及正常人血樣,提取 DNA,用外顯子序列捕獲+第二代測序技術對 COMP基因進行基因突變檢測并用 PCR結合 Sanger DNA測序法對突變位點進行驗證。
  結果:該患者 COMP基因外顯子9處存在 c.956A>T點突變。
  結論:1.該患者發(fā)病是由 COMP基因 c.956A>T突變導致,其 COMP基因第319位密碼子由原來編碼天

11、冬氨酸的密碼子 GAC突變?yōu)榫幋a纈氨酸的密碼子 GTC,該突變國內(nèi)外未見報道,為一新突變。2.外顯子序列捕獲+第二代測序方法,能夠在一次試驗中對多種基因進行檢測,相比第一代測序方法(Sanger法),具有大規(guī)模、高通量、穩(wěn)定性好、準確度高(靈敏度99%、特異性99%)和時效性高等一系列優(yōu)點。
  第三節(jié)軟骨發(fā)育不良的基因診斷和產(chǎn)前診斷
  目的:對一軟骨發(fā)育不良(HCH)家系進行軟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3(FGFR3)基因進行

12、突變分析。
  方法:采集患者、患者胎兒及正常人血樣,提取 DNA,用外顯子序列捕獲+第二代測序技術對 FGFR3基因進行基因突變的檢測并用 PCR結合 Sanger法進行突變位點驗證。
  結果:患者及其胎兒均存在 FGFR3基因 c.1024G>T突變。
  結論:該患者及其胎兒患有 HCH,是由 FGFR3基因 c.1024G>T突變所致。該突變使密碼子由 GGC轉變?yōu)?TGC,第342位的氨基酸由半胱氨酸替代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