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V與HIV包膜蛋白遺傳進化分析及融合作用比較.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和牛免疫缺陷病毒(BⅣ)均屬于反轉錄病毒科慢病毒屬,自八十年代HIV發(fā)現以來,艾滋病已經奪去了2000多萬人的生命,至今全球已有3330萬人感染HIV。由于生物安全級別及動物模型研究的局限,BIV以其安全、操作簡便等獨特優(yōu)勢成為研究HIV的理想模型。但研究多數集中在藥物篩選,尚缺乏病毒本身生活周期的比較及研究。
   HIV在人體內的大量傳播,與其高效的傳播方式密不可分。HIV的傳播方式可以分為游離病毒傳

2、播和細胞間傳播,其中細胞間傳播是影響傳播效率的重要方式。HIV的細胞間傳播發(fā)生于細胞接觸的部位,由效應細胞產生病毒,釋放出的病毒聚集在細胞接觸的部位,直接感染接觸的靶細胞。在細胞接觸部位發(fā)生的病毒包膜與靶細胞膜融合,這一病毒周期的早期環(huán)節(jié),啟動了感染過程。膜融合的過程由HIV包膜蛋白(envelope,Env)所介導,Env由膜外區(qū)和穿膜區(qū)組成,膜融合的發(fā)生依賴于膜外區(qū)和穿膜區(qū)構像的改變。Env所介導的融合作用可被融合抑制劑抑制。BIV

3、與宿主細胞的融合過程及其影響因素還不明確。
   本研究對兩病毒的Env蛋白進行了詳細的生物信息學及功能學比較。結果法現:一、在遺傳進化上,BIV與HIV具有較高的同源性。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為40.59%,進化分析顯示,BIV Env是非靈長類慢病毒中與HIV Env序列進化關系最近的,基因組長度以及糖基化位點對應良好,均表現出膜外區(qū)的糖基化位點多于穿膜區(qū),膜外區(qū)中間區(qū)域的糖基化程度高于兩端。結果提示BIV Env可能與HIV具

4、有相似的空間結構;二、在Env功能上,這兩種病毒的包膜蛋白介導膜融合的過程非常相似。在各自的天然宿主細胞PBMC中介導的融合過程中,兩者的融合動力曲線相似,另外對融合抑制劑的反應一致,新研究發(fā)現的膜蛋白,在HIV的細胞間傳播中具有抑制功能,在BIV中同樣發(fā)現了抑制作用。
   本課題首次對BIV Env介導的膜融合動力學研究,與HIV相似的融合動力曲線說明BIV可以作為HIV融合研究的模型,豐富了對BIV生活周期的認識。進一步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