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了解醫(yī)學生應對方式和行為抑制的基本情況,探討不同背景(性別、城鄉(xiāng)、年級和收入等)對醫(yī)學生應對方式和行為抑制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應對方式和行為抑制的關系,為醫(yī)學生的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學依據,最終提高醫(yī)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通過應付方式問卷和大學生行為抑制量表,對某醫(yī)科院校一年級至四年級的413名臨床專業(yè)的本科生進行實測,采用描述統計、方差分析、相關和回歸等方法,分析醫(yī)學生的不同背景對應對方式和行為抑制
2、的影響以及二者的關系。 結果: 1.醫(yī)學生的應對方式上主要以成熟型(解決問題—求助)為主,六個分量得分由高至低依次為“解決問題”、“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和“自責”。 2.對于應付方式問卷,醫(yī)學生在“解決問題”(t=2.36,P<0.05)和“求助”(t=—2.07,P<0.05)兩個方面存在性別上的顯著差異;在“幻想”(F=4.10,P<0.05)和“合理化”(F=3.23,P<0.05)兩個方
3、面存在年級上的顯著差異;在“幻想”(F=2.30,P<0.05)方面存在收入上的顯著差異。 3.醫(yī)學生的行為抑制主要以“對求助的抑制”為主,其余分量表得分由高至低依次為“對支配的抑制”、“對疏遠的抑制”、“對拒絕的抑制”、“對自信心的抑制”和“對親密關系的抑制”。 4.對于大學生行為抑制量表,醫(yī)學生在“對拒絕的抑制”(t=2.12,P<0.05)和“對疏遠的抑制”(t=2.38,P<0.05)兩個方面存在性別上的顯著差異
4、;在量表總分(F=3.27,P<0.05)、“對求助的抑制”(F=8.31,P<0.01)和“對親密關系的抑制”(F=3.95,P<0.05)三個方面存在年級的顯著差異;在“對親密關系的抑制”(t=2.05,P<0.05)方面存在著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顯著差異;在“對支配的抑制”(t=—2.76,P<0.01)方面存在城市與農村的顯著差異;在量表總分(F=2.80,P<0.01)、“對求助的抑制”(F=2.83,P<0.01)、“對支
5、配的抑制”(F=2.27,P<0.05)和“對親密關系的抑制”(F=4.83,P<0.01)四個方面存在收入上的顯著差異。 5.用6個預測變量(6個應付因子)預測效標變量(行為抑制總分)時,進入回歸方程的顯著變量有5個,即幻想、求助、合理化、自責和退避對行為抑制(總分)有良好的預測作用。其多元相關系數為0.59,其聯合解釋變量為0.35,標準回歸方程為:行為抑制=0.18×幻想-0.27×求助+0.18×合理化+0.18×自責+
6、0.14×退避。 結論:醫(yī)學生的應付方式主要以成熟型(解決問題——求助)為主,醫(yī)學生的行為抑制主要以“對求助的抑制”為主。年級和收入是影響應對方式和行為抑制的重要變量。應付因子和行為抑制顯著相關,其中幻想、求助、合理化、自責和退避對醫(yī)學生的行為抑制有顯著的預測作用,是影響行為抑制的重要變量。針對醫(yī)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以下建議:首先,對不同年級的醫(yī)學生的心理干預要有不同的側重點;其次,要關注特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三,可以把改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yī)學生應對方式和行為抑制的關系研究.pdf
- 醫(yī)學生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與考試焦慮的關系研究
- 醫(yī)學生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與考試焦慮的關系研究.pdf
- 不同年級醫(yī)學生考試焦慮與應對方式
- 60287.醫(yī)學生應對方式、自我效能、社會支持與考試焦慮的關系研究
- 大學生自我差異、歸因風格和行為應對方式關系的研究
- 大學生自我差異、歸因風格和行為應對方式關系的研究.pdf
- 醫(yī)學院校大學生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關系研究.pdf
- 貧困大學生應對效能、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pdf
- 教師對中學生問題行為的認知和應對方式研究.pdf
- 大學生嫉妒與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pdf
- 大學生生活事件、應對方式、自尊的關系以及應對方式中介效應分析.pdf
- 大學生樂觀與應對方式、健康的關系研究.pdf
- 大學生自尊水平與應對方式關系研究.pdf
- 大學生樂觀與應對方式、健康的關系研究
- 中學生羞恥感、自我同情和應對方式的關系
- 大學生氣質性樂觀、歸因方式、應對方式和自尊的關系.pdf
- 陜西省醫(y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壓力源與應對方式的調查研究.pdf
- 大學生迷信心理、歸因方式、應對方式及其關系研究.pdf
- 中學生羞恥感、自我同情和應對方式的關系.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