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1.多中心回顧性研究中國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nonvariceal upper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NVUGIB)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征、病因構成、急診內鏡實施及臨床治療,以及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診斷和治療過程中存在問題;同時對所收集病例進行內鏡前及完整的Rockall評分和Blatchford評分,比較兩種評分系統(tǒng)對再出血、死亡、手術、內鏡下干預及輸血的優(yōu)劣。
2.在回顧性研究基礎上,前
2、瞻性研究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輸血策略與臨床預后(死亡、再出血、并發(fā)癥和住院時間)之間的關系。
方法:1.納入全國8家三級甲等醫(yī)院,回顧分析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經內鏡診斷為NVUGIB的住院患者,年齡≥18歲,制定調查表,EpiData軟件設計可視數(shù)據(jù)錄入界面,詳細記錄患者的臨床基本資料及檢查結果;分別根據(jù)Rockall評分標準和Blatchford評分標準對資料齊全患者進行評分。
2.前瞻性研
3、究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并輸血患者132例,采取填寫調查表的形式,主要包括研究對象的基線資料、內鏡下診斷、輸血前血紅蛋白的水平、輸血種類、輸血數(shù)量和是否發(fā)生死亡、再出血、并發(fā)癥及住院時間及隨訪結果等資料,分析臨床輸血策略與臨床預后之間的關系。
結果:1.回顧性研究共納入8個中心(8家三級醫(yī)院)住院患者2977例,<60歲組1771例,60歲-79歲組為999例,≥80歲組為207例,平均年齡為54.65±14.34歲,男女性別
4、比為3.25∶1。95.47%(2842/2977)入住普通病房,3.53%(105/2977)入住急診病房,1.00%(31/2977)入住ICU。消化性潰瘍仍然是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見病因(73.26%),所占構成比近5年有逐年下降的趨勢(17.2%、16.1%、14.1%、13.0%、12.8%)。14.41%(429/2977)的患者有合并癥,58.45%(1740/2977)患者實施Rockall評分,60.46%(1
5、800/2977)患者實施Blatchford評分,92.85%(2764/2977)在內鏡檢查前應用質子泵抑制劑,18.95%(564/2977)的患者應用氨甲環(huán)酸進行止血,1.24%(37/2977)應用紅霉素及0.30%(9/2977)應用鹽酸甲氧氯普胺提高內鏡診斷率,1.28%(38/2977)留置鼻胃管,19.65%(585/2977)的患者實施急診內鏡,23.45%(698/2977)的患者輸注懸浮紅細胞,5.34%(159
6、/2977)的患者實施內鏡下治療,高危消化性潰瘍的內鏡下治療率僅為16.9%(96/568),2.65%(79/2977)的患者實施外科手術,0.50%(15/2977)的患者實施血管造影栓塞術。消化性潰瘍占到所有患者的73.26%(2181/2977),有159例發(fā)現(xiàn)粘附血栓,其中10例用生理鹽水沖洗并暴露基底病變,61.71%(1346/2181)行幽門螺桿菌檢測。2.92%(87/2977)的患者發(fā)生了再出血,1.81%(54/2
7、977)的患者因出血導致了并發(fā)癥,就診前服用阿司匹林患者237例,其中32.50%(77/237)在消化道出血控制后恢復使用,恢復使用平均時間25.92±11.31天(5-60天),與國際共識存在較大差異(7-10天),0.91%(27/2977)患者長期口服PPI預防NASIDS及抗血小板藥物致出血的潛在風險。中位住院時間為8天(IQR,5-11),病死率為1.71%(51/2977);內鏡前Rockall評分(AUC=0.842)和
8、完整Rockall評分(AUC=0.804)預測死亡均優(yōu)于Blatchford評分(AUC=0.622)。內鏡前Rockall評分(AUC=0.658)預測再出血優(yōu)于完整Rockall評分(AUC=0.548)和Blatchford評分(AUC=0.528)。三種評分系統(tǒng)預測手術能力均差(0.589 vs0.547vs0.504)。Blatchford評分(AUC=0.698)預測輸血的能力優(yōu)于內鏡前Rockall評分(AUC=0.60
9、8)和完整Rockall評分(AUC=0.610)。
2.限制性出血較非限制性輸血可減少再出血風險(HR=0.34,95%可信區(qū)間=0.118-0.988,p=0.05),對死亡、住院時間及輸血量無影響。
結論:1.消化性潰瘍仍然是NVUGIB的主要病因,近5年的所占構成比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高危消化性潰瘍出血內鏡下治療率為16.9%。恢復使用抗血栓藥物的時間與國際共識(7-10天)存在較大差異。服用NSAIDS或抗血
10、小板聚集藥物期間,合并使用PPI比例僅為0.91%。NVUGIB的急診內鏡實施比例僅為37.25%,外科手術及血管造影栓塞術的臨床應用比例分別為2.65%和0.50%。
2.內鏡前Rockall評分和完整Rockall評分對病死率有較好的預測價值,內鏡前Rockall評分預測再出血優(yōu)于完整Rockall評分和Blatchford評分。三種評分系統(tǒng)預測手術能力均差。Blatchford評分預測輸血的能力優(yōu)于內鏡前Rockall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
- 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資料
- 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歐洲指南建議
- 1520例上消化道出血臨床分析及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風險評估的臨床研究.pdf
- sst-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7
- 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診治指南_2009
- 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診治指南詳解
- 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危險因素的臨床研究.pdf
- 上消化道出血危險因素及對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險度評估.pdf
- 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中醫(yī)診療方案的臨床驗證研究.pdf
- 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內鏡診治回顧分析.pdf
- 06-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診治指南(2009)
- 復方紫倍煎治療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研究.pdf
- 有關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例的回顧性研究.pdf
- 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文獻及診治方案研究.pdf
- 急診胃鏡在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應用.pdf
- 非靜脈曲張性消化道出血的內鏡下治療方法的臨床分析
- 242例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危險評分分析.pdf
- 內鏡下注射硬化劑治療非靜脈曲張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研究.pdf
- 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規(guī)范化診療王春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