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血管內皮生長相關因子在高原心臟病患者血液中的表達及其在發(fā)病中作用的初步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和目的:
  我國青藏高原地大物博,有著豐富的物產和旅游資源,是我國的重要戰(zhàn)略地區(qū),多年來,高原缺氧引起的心臟病一直是威脅常駐高原地區(qū)軍民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目前,高原心臟病(high altitude heart disease,HAHD)已經納入我國職業(yè)病范疇,其發(fā)病率高,危害大,預后較差,給常駐高原地區(qū)人們的身心帶來了巨大的痛苦,給社會和軍隊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1]。目前許多研究證實,缺氧性肺動脈高壓(h

2、ypoxia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在高原心臟病的發(fā)病中具有關鍵的作用[2]。目前認為,HPH的發(fā)生機制非常復雜,常常不能以單一的機制來解釋,而是涉及細胞、體液介質,甚至分子遺傳等多個途徑,其中血管收縮、肺血管結構重建(pulmonary vaseular structural remodeling,PVSR)是HPH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礎[4,6]。通過文獻分析發(fā)現(xiàn),在以往對高原心臟病的研究中,多

3、以臨床分析為主。本研究在高原現(xiàn)場,重點從體液介質方面著手,通過臨床癥狀體征觀察、常規(guī)輔助檢查、促血管內皮生長相關因子等方面,對高原心臟病患者的臨床特征進行分析,通過對其促血管內皮生長相關因子血液中的表達水平檢測,初步探討這些因子在其發(fā)病機制中所起的作用,以便為高原心臟病的臨床預防及診治提供一定的幫助。
  對象和方法:
  對象:
  收集2012年3月至2012年10月期間來西藏軍區(qū)總醫(yī)院門診就診或住院治療的高原心臟

4、病或疑似高原心臟病患者共107例,根據(jù)高原心臟病納入與排除標準選取42例,平均年齡55歲(26歲-88歲);平均居住海拔高度4393米(3700米-4950米)。對照組為高原健康者40例,平均年齡48歲(34歲-78歲);平均居住海拔高度4200米(3658米-4700米)。其中高原心臟病病例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第三屆高原病學術研討會1995年9月推薦的高原心臟病診斷標準[10]。
  方法:
  1.分組方法
  研究中

5、將參與研究的高原健康者設為對照組,來自西藏軍區(qū)總醫(yī)院健康體檢中心進行體檢的久居高原健康人群,共計40例;將參與研究的高原心臟病患者設為患病組,來自西藏軍區(qū)總醫(yī)院門診就診或住院治療的患者,共計42例。
  2.觀察指標
  研究中分別對兩組對象的一般資料進行收集。對照組和患病組均進行血、大小便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血生化、心肌酶譜及心電圖、胸片、超聲心動圖檢查,并分別于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10ml;標本取上清置于-78℃冰箱保存

6、。待標本收集完后行肝細胞生長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內皮素-1(endothelin-1,ET-1)、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成纖

7、維母細胞生長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檢測。其中患病組各種檢查及標本的采集均于治療前進行。
  3.檢測方法
  常規(guī)檢查、生化檢查、心電圖及胸部平片檢查均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使用PHILIPS 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根據(jù)肺動脈多普勒頻譜法計算肺動脈收縮壓(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SPAP)數(shù)值;HGF、VEGF

8、、bFGF、ET-1、PDGF、FGF檢測根據(jù)試劑盒提供說明書按步驟進行。
  4.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l4.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心電圖、胸片異常情況發(fā)生率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組間彩超數(shù)值、一般情況、因子水平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因子水平與SPAP相關性采用線性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1.兩組對象一般資料結果分析<

9、br>  通過對兩組觀察對象一般資料分析發(fā)現(xiàn),兩組間的性別、年齡、居住海拔高度、移居時間等一般資料,經檢驗無統(tǒng)計學差異。
  2.兩組觀察對象常規(guī)化驗室檢查結果分析
  對兩組觀察對象臨床常規(guī)化驗室檢查結果的對照比較發(fā)現(xiàn),患病組的血常規(guī)、肝功、腎功及血清酶等檢測結果與對照組的檢測結果比較,除TP、ALB顯著降低外,其余指標均顯著升高,經檢驗P<0.01。兩組對象的大小便常規(guī)比較無顯著差異。
  3.兩組對象胸部χ片檢查

10、結果比較
  兩組觀察對象胸部χ片檢查發(fā)現(xiàn),患病組42例高原心臟病患者均存在心臟增大,其中以右心增大最為顯著;兩組χ片檢查異常例數(shù)經方差分析結果相差顯著。
  4.兩組對象心電圖檢查結果比較
  通過對兩組觀察對象的心電圖檢查結果分析發(fā)現(xiàn),患病組42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電圖異常改變,占100%,通過對兩組觀察對象心率、心律、電軸、肥大、梗塞發(fā)生情況經方差分析結果相差顯著。
  5.兩組對象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比

11、較
  通過對兩組對象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的對比發(fā)現(xiàn),高原心臟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右心改變及肺動脈高壓,各項測值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
  6.兩組對象血液中促血管內皮及平滑肌細胞生長因子檢測結果
  通過對兩組對象血液中HGF、VEGF、bFGF、ET-1、PDGF、FGF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患病組以上因子血液中的表達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
  7.患病組SPAP與促血管內皮及平滑肌細胞生長因子的

12、相關性
  通過兩組對象經相關性檢驗發(fā)現(xiàn),患病組 HGF、VEGF、bFGF、ET-1、PDGF、FGF表達水平與SPAP呈顯著的正相關。
  結論:
  1.心電圖、胸片、超聲心動圖檢查提示高原心臟病患者存在顯著的肺動脈高壓,且肺動脈高壓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表明肺動脈高壓是高原心臟病發(fā)病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血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血清酶部分指標從不同的角度證實了由于持續(xù)的低氧暴露和低氧損傷,高原心臟病患者存在多臟器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