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本研究旨在應用骨髓間接Coombs實驗方法檢測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癥(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患者骨髓上清液中存在的自身抗體,并探討其對患者的臨床診斷意義。
方法:
1.研究對象為30例全血細胞減少患者(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癥IRP22例,意義未明血細胞減少患者ICUS8例)及正常對照者15名。應用流式細胞術(FACS)檢測骨髓造血細胞(CD15+、GIyCoA+和C
2、D34+細胞)膜表面抗體陽性率(IgM或IgG)。
2.實驗組選取30例全血的骨髓上清液分別和15名正常對照者骨髓有核細胞(Bone marrow nucleated cell,BMNC)、在37℃、5%CO2孵育箱完全飽和濕度下孵育45分鐘,對照組選取15名正常人骨髓有核細胞與自身骨髓上清液在相同條件下孵育。應用FACS檢測孵育45min后骨髓造血細胞(CD15+、GlyCoA+和CD34+細胞)膜表面抗體陽性率,并分析抗體
3、陽性率與患者白細胞(WBC)、血紅蛋白(HB)水平、網(wǎng)織紅細胞百分率(RET%)、骨髓紅系/粒系比例及樹突細胞亞群比例(DC1/DC2)、CD5+B細胞比例和間接膽紅素(IBIL)水平的相關性。
3.上述30例全血細胞減少患者的骨髓上清液與自身BMNC、對照組選取正常人的骨髓上清液與上述30例患者的BMNC,對照組選取正常對照者骨髓上清液與這30例患者的骨髓有核細胞,在上述條件下孵育45min,應用FACS檢測BMNC(CD1
4、5+、GlyCoA+和CD34+細胞)膜表面抗體陽性率,并分析抗體陽性率與上述各臨床指標的相關性。
結(jié)果:
1.30例患者中,孵育前直接Coombs實驗陽性者共16例,陰性者14例,15名正常人直接Coombs實驗陰性;
2.30例患者中,間接Coombs實驗陽性者共16例,總陽性率53.33%(16/30);直接Coombs實驗陽性的16例中,12例間接Coombs實驗陽性,陽性率為75%(12/16);
5、ICUS中有4例間接庫姆實驗陽性,陽性率50%(4/8)
①實驗組CD15+cells表面IgG陽性率為0.34%,顯著高于對照組0.20%(P<0.05);
?、趯嶒灲MCD15+cells表面IgM陽性率為0.34%,顯著高于對照組0.23%(P<0.05):
③實驗組GlyCoA+cells表面IgG陽性率為(0.83±0.75)%,顯著高于對照組(0.47±0.43)%(P<0.05);
?、軐?/p>
6、驗組GlyCoA+cells表面IgM陽性率為(2.12±1.98)%,顯著高于對照組(0.68±0.64)%(P<0.01);
⑤實驗組CD34+cells表面IgG陽性率為0.64%,顯著高于對照組0.00%(P<0.05):
?、迣嶒灲MCD34+cells表面IgM陽性率為0.21%,顯著高于對照組0.00%(P<0.05);
?、逤D15+cells表面IgG陽性率與CD5+B細胞比例呈顯著正相(r=0
7、.576,P=0.002),與首次發(fā)病時白細胞數(shù)量、骨髓粒系比例、DC亞群水平等臨床指標均沒有相關性;
?、郈D15+cells表面IgM陽性率與CD5+B細胞比例呈顯著正相關(r=0.412,P=0.037),與首次發(fā)病時白細胞數(shù)量、骨髓粒系比例、DC亞群水平等臨床指標均沒有相關性;
?、酖lyCoA+cells表面IgG陽性率與患者入院Hb水平(r=-0.549,P=0.002)、RET%(r=-0.475,P=0.
8、009)、骨髓紅系比例(r=-0.475,P=0.014)、DC1/DC2(r=-0.421,P=0.03)呈明顯負相關,與IBIL(r=0.730,P=0.000)、CD5+B細胞比例呈顯著正相關(r=0.684,P=0.000);
⑩GlyCoA+cells表面IgM陽性率與患者入院Hb(r=-0.488,P=0.010)、RET%(r=-0.399,P=0.029)、骨髓紅系比例(r=-0.5045,P=0.012)及D
9、C1/DC2(r=-0.661.P=0.001)呈顯著負相關,與間接膽紅素水平(r=0.430,P=0.018)、CD5+B細胞比例(r=0.841,P=0.000)呈顯著正相關。
2.30例患者孵育后骨髓膜抗體陽性者共18例,總陽性率60%(18/30);在直接Coombs實驗陰性的14例中,有12例患者自身骨髓上清液孵育后骨髓膜抗體陽性,陽性率為85.71%(12/14),8例ICUS患者自身骨髓上清液孵育后,6例患者骨髓
10、膜抗體出現(xiàn)陽性,陽性率75%(6/8)。
?、賹嶒灲MCD15+cells表面IgG陽性率為(2.72±3.24)%,顯著高于對照組(1.03±1.15)%(P<0.05);
②實驗組CD15+cells表面IgM陽性率為(0.97±0.77)%,顯著高于對照組(0.41±0.69)%(P<0.05);
③GlyCoA+cells表面IgG陽性率為(3.80±6.82)%,,顯著高于對照組(0.95±1.05)
11、%(P<0.001);
?、蹽lyCoA+cells表面IgM陽性率為(3.14±1.78)%,顯著高于對照組(1.93±1.32)%(P<0.001);
?、?CD34+cells表面IgG陽性率為1.09%,顯著高于對照組0.00%(P<0.05);
?、轈D34+cells表面+IgM陽性率為1.44%,顯著高于對照組0.00%(P<0.05)。
?、逤D15+cells表面IgG陽性率與CD5+B
12、細胞比例呈顯著正相關(r=0.685,P=0.000)、與DC亞群水平成顯著負相(r=-0.524,P=0.002),與首次發(fā)病時白細胞數(shù)量、骨髓粒系比例等臨床指標均沒有相關性;
?、郈D15+cells表面IgM陽性率與CD5+B細胞比例呈顯著正相關(r=0.421,P=0.021)、與DC1/DC2亞群水平成顯著負相關(r=-0.539,P=0.002),與首次發(fā)病時白細胞數(shù)量、骨髓粒系比例等臨床指標均沒有相關性;
13、?、酖lyCoA+cells表面IgG陽性率與患者入院Hb水平(r=-0.657,P=0.000)、骨髓紅系比例(r=-0.734,P=0.000)、DC1/DC2(r=-0.368,P=0.041)呈顯著負相關,與CD5+B細胞比例(r=0.541,P=0.002)、RET%(r=0.498,P=0.004)、IBIL水平(r=0.514,P=0.003)呈顯著正相關。
?、釭lyCoA+cells表面IgM陽性率與患者入院H
14、b水平(r=-0.368,P=0.042)、骨髓紅系比例(r=-0.699,P=0.000)、DC1/DC2(r=-0.448,P=0.011)呈顯著負相關,與CD5+B細胞比例(r=0.383,P=0.033)、RET%(r=0.374,P=0.038)、IBIL水平呈顯著正相關(r=0.560,P=0.001)。
結(jié)論:部分IRP及ICUS患者可通過骨髓間接庫姆實驗檢測到骨髓上清液中存在自身抗體(IgG或IgM),其陽性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癥的實驗研究.pdf
- 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癥患者骨髓造血細胞膜靶抗原的研究.pdf
- 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癥患者骨髓造血細胞膜靶抗原的初步研究.pdf
- 鐵過載對骨髓Coombs試驗陽性全血細胞減少癥患者骨髓損傷的機制研究.pdf
- 高鐵負荷對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癥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影響的研究.pdf
- 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癥患者骨髓Th17細胞數(shù)量及功能研究.pdf
- 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癥患者NK細胞數(shù)量及功能研究.pdf
- 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癥患者樹突狀細胞數(shù)量及功能的研究.pdf
- 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癥(IRP)B淋巴細胞及其CD5+B數(shù)量檢測的臨床意義.pdf
- 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患者骨髓補體水平及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數(shù)量及功能研究.pdf
-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患者外周血細胞因子譜的檢測及臨床意義.pdf
- 骨髓造血細胞自身抗體在兒童全血細胞減少癥中的臨床應用的初步探討.pdf
- 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患者濾泡輔助性T細胞數(shù)量及功能研究.pdf
- 兒童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骨髓巨核細胞數(shù)與預后的相關性觀察
-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與免疫相關性血細胞減少.pdf
- CD22信號異常在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癥發(fā)病機制中作用的研究.pdf
- 感染相關性粒細胞減少癥兒童的常見臨床特點研究.pdf
-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患者骨髓間質(zhì)細胞及樹突狀細胞免疫功能異常的研究.pdf
- 妊娠相關性血小板減少癥的臨床研究.pdf
-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Treg-Th17免疫失衡及其對骨髓巨核細胞影響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