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林語堂先生是一位學貫中西的杰出作家。同時在翻譯作品及理論上都頗有成就。他不僅翻譯中西方的經(jīng)典作品以促進中西文化的交流,而且翻譯了自創(chuàng)的作品。目前,國內(nèi)關(guān)于林語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的經(jīng)典的翻譯作品和其翻譯思想上,對于他的自己作品卻鮮有涉及?!短湫苑恰肥且徊勘容^特殊的譯作,因為它既包涵林語堂的自譯也包涵徐成斌的他譯?;谶@一作品的特殊現(xiàn)象,本文從目的論的角度對《啼笑皆非》中譯本中的兩位譯者所采用的翻策略和方法做了概括和分析。以期回答以下三
2、個研究問題:第一,在翻譯《啼笑皆非》的過程中,林語堂和徐成斌各自采用了哪些翻譯策略和方法?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第二,他們各自的翻譯目的又是什么?第三,林語堂的自譯是否享有更多的自由?與徐成斌的翻譯相比,林語堂的自譯有哪些區(qū)別性特征?原因是什么?由于每一特定的翻譯都有其翻譯的目的。德國功能主義的目的論既可以應用于非文學翻譯中也可以應用于文學翻譯之中。本文試著從目的論的角度來解釋林語堂和徐成斌各自的翻譯策略和方法。
本文用描述和
3、對比的方法從目的論的角度來研究林語堂和徐成斌的翻譯策略和方法,目的是找出翻譯的目的對兩人在翻譯過程中選用翻譯策略和方法的影響。本文還采用了歸納和演繹的方法把目的論的三個原則應用到研究林語堂和徐成斌的翻譯行為中去。同時,本文作者還將引用適量的翻譯例子來印證他們各自所采用的翻譯策略和方法。研究發(fā)現(xiàn),林語堂采用了歸化和異化的翻譯策略,添加,轉(zhuǎn)換,解釋,回譯,刪除等翻譯方法。這些翻譯策略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林語堂的翻譯目的:考慮到目的語讀者
4、的需要以吸引更多的潛在的目的語讀者;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同時,從林語堂的翻譯策略和方法,我們可以歸納出林語堂自譯的區(qū)別性特征,如:翻譯大意而不是字對字翻譯;更多地使用的中文習慣表達和靈活的句式;享有更多的自由來實現(xiàn)他的翻譯目的。本文作者認為這些特征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自譯者的自然優(yōu)勢;自身翻譯思想的影響以及他特定的翻譯目的。另一方面,林語堂的前十一章的翻譯為后面徐成斌的翻譯提供了范本,為了對林語堂以及他的創(chuàng)作負責,徐成斌幾乎采用了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翻譯中的自譯現(xiàn)象——基于啼笑皆非林語堂自譯本與徐成斌譯本的比較
- 林語堂啼笑皆非自譯研究——林語堂譯本與宋碧云譯本的比較研究
- 林語堂《啼笑皆非》自譯研究——林語堂譯本與宋碧云譯本的比較研究_24558.pdf
- 林語堂、徐誠斌之自譯、他譯行為比較以啼笑皆非為個案
- 林語堂自譯《啼笑皆非》的“有聲思維”
- 林語堂、徐誠斌之自譯、他譯行為比較-以《啼笑皆非》為個案_19437.pdf
- 對話理論視角下對林語堂啼笑皆非自譯的研究
- 從接受美學視角看林語堂的自譯——啼笑皆非翻譯個案研究
- 對話理論視角下對林語堂《啼笑皆非》自譯的研究_10780.pdf
- 從接受美學視角看林語堂的自譯——《啼笑皆非》翻譯個案研究_36915.pdf
- 闡釋學視角下啼笑皆非兩中譯本對比研究
- 論譯者的主體性以林語堂自譯啼笑皆非與他譯作品靠自己成功對比研究為例
- 文學翻譯中自譯與他譯的比較研究——以林語堂的自譯和他譯為例
- 文學翻譯中自譯與他譯的比較研究——以林語堂的自譯和他譯為例_31512.pdf
- 林語堂自譯研究
- 圖里翻譯規(guī)范理論視角下的林語堂自譯現(xiàn)象描寫研究.pdf
- 從自譯現(xiàn)象看翻譯中的悖論.pdf
- 林語堂浮生六記英譯本的“變譯”現(xiàn)象研究
- 從接受美學視角看張愛玲金鎖記自譯本中的雜合現(xiàn)象
- 林語堂自譯研究_33454.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