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濕熱證與幽門螺桿菌感染及熱休克蛋白70表達的關系.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證候研究:是中醫(yī)理論研究的突破口之一。脾胃濕熱證是脾胃實證中的一個常見證型,在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它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脾本質(zhì)研究的深入開展。胃粘膜幽門螺桿菌感染(H.pylori,Hp)是一種可持續(xù)數(shù)十年的慢性過程,其持續(xù)的感染可引起慢性炎癥和免疫反應。而熱休克蛋白70(HSP70)在減輕胃粘膜炎癥和維持粘膜完整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擬以慢性淺表性胃炎脾胃濕熱證患者為中心,通過病理組織學、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以及熒光定量PCR等方

2、法,檢測胃粘膜炎癥程度、Hp感染情況、HSP70的蛋白和基因表達情況,并探討它們與脾胃濕熱證的關系,以及HSP70對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影響,必將有助于拓寬對脾胃濕熱證的研究思路,推動中醫(yī)脾胃學說理論的發(fā)展,更為Hp相關性胃炎的防治提供理論指導。 一、文獻研究通過對古代文獻的整理分析,認為歷代關于脾胃濕熱證的研究大致經(jīng)歷了萌芽、奠基、形成與發(fā)展四個階段,并形成一個理、法、方、藥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認為脾胃濕熱證的病因病機主要為內(nèi)因或

3、外因?qū)е缕⑹Ы∵\,水濕內(nèi)停,濕聚化熱,濕熱內(nèi)生。清熱祛濕結(jié)合調(diào)理脾胃是脾胃濕熱證總的治療法則。 現(xiàn)代醫(yī)家從病證結(jié)合入手進一步完善了脾胃濕熱證理論,并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包括診斷標準的制定、流行病學調(diào)查,以及對脾胃濕熱證本質(zhì)的探討等。但總體看來,研究比較分散,重復性的研究較多,不同方面間的聯(lián)系較少,應進一步深入探索。 關于熱休克蛋白(HSPs),介紹了它的發(fā)現(xiàn)、分類和特性,詳細介紹了熱休克蛋白70(HSP70)的功能。HS

4、P70作為一種在進化過程中有高度保守性的應激蛋白,在防止熱和其它應激引起的細胞損害及保護胃粘膜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我們研究脾胃濕熱證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臨床實驗研究實驗一慢性淺表性胃炎脾胃濕熱證與Hp感染的關系研究對象:選擇中醫(yī)辨證屬于脾胃濕熱證和脾虛證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38例,其中脾胃濕熱證22例(濕重于熱者4例,濕熱并重者12例,熱重于濕者6例),脾虛證16例,正常健康體檢者10例。 研究方法:各組受試對象均于

5、胃鏡下取胃竇粘膜,內(nèi)窺鏡下和常規(guī)HE染色法觀察胃粘膜的炎癥程度,采用甲苯胺藍染色法和快速尿素酶試驗檢測Hp。 研究結(jié)果:Hp檢出率:脾胃濕熱證組為68.18%;脾虛證組為43.75%;正常組為10.0%。脾胃濕熱證組與脾虛證組、脾虛證組與正常對照組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脾胃濕熱證組與正常對照組卻有顯著性差異(P<0.01)。 脾胃濕熱證組主要臨床癥狀積分比較:Hp陽性組惡心、便溏、肢體困重、納呆積分低于H

6、p陰性組;胃脘痞滿或脹或痛、口干口苦、舌苔黃膩積分高于Hp陰性組。其中舌苔黃膩積分明顯高于Hp陰性組,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 脾胃濕熱證組與脾虛證組在炎癥程度方面均明顯重于正常對照組,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脾胃濕熱證組炎癥程度重于脾虛證組,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脾胃濕熱證組各亞型之間也無顯著性差異(P>0.05)。Hp陽性組炎癥程度重于Hp陰性組,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

7、 實驗二慢性淺表性胃炎脾胃濕熱證、Hp感染與HSP70蛋白表達的關系研究對象:同實驗一。 研究方法:取材方法同實驗一。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方法檢測胃竇粘膜HSP70的蛋白表達。 研究結(jié)果:HSP70主要表達于胃竇粘膜上皮和固有層腺體細胞,部位以胞漿為主。正常組HSP70示弱表達。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HSP70主要表達于胃竇粘膜上皮和固有層腺體細胞,而且在固有層炎癥細胞(主要為淋巴細胞、漿細胞及單核細胞)有強表達,

8、定位在胞漿。 以染色指數(shù)作為觀察指標,比較不同組間HSP70的蛋白表達情況,結(jié)果發(fā)現(xiàn):HSP70在脾胃濕熱證組和脾虛證組的表達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且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脾胃濕熱證組HSP70表達水平高于脾虛證組;脾胃濕熱證組各亞型之間相比較,HSP70蛋白表達水平呈熱重于濕>濕熱并重>濕重于熱的趨勢,但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脾胃濕熱證組中,Hp陽性者HSP70蛋白表達水平高于Hp陰性者;

9、脾虛證組中,Hp陽性者HSP70蛋白表達水平略低于Hp陰性者,但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二者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實驗三慢性淺表性胃炎脾胃濕熱證、Hp感染與HSP70基因表達的關系研究對象:同實驗一。 研究方法:各組受試對象均在胃鏡下取胃竇粘膜組織,并迅速放入液氮罐保存?zhèn)錈晒舛縋CR檢測HSP70的基因表達。 研究結(jié)果:脾胃濕熱證組和脾虛證組HSP70基因表達水平均高于正常對照組,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具有顯著性差異

10、(P<0.01)。脾胃濕熱證組HSP70基因表達水平高于脾虛證組,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脾胃濕熱證組各亞型中,HSP70基因的表達水平呈熱重于濕>濕熱并重>濕重于熱的趨勢,但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無顯著性差異(P>0.05)。脾胃濕熱證組中,Hp陽性者HSP70基因表達水平高于Hp陰性者;脾虛證組中,Hp陽性者HSP70基因表達水平略低于Hp陰性者,但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二者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三、結(jié)論和建議(一)結(jié)論

11、本研究在系統(tǒng)整理脾胃濕熱證古代文獻和總結(jié)現(xiàn)代關于脾胃濕熱證研究結(jié)果的基礎上,通過病理組織學、免疫組化以及熒光定量PCR等方法的檢測,初步探討了慢性淺表性胃炎脾胃濕熱證與Hp感染及HSP70表達的關系,得出以下結(jié)論: 1、歷代關于脾胃濕熱證的研究大致經(jīng)歷了萌芽、奠基、形成與發(fā)展四個階段,并形成一個理、法、方、藥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 2、慢性淺表性胃炎脾胃濕熱證型Hp感染率高于脾虛證型。Hp感染與舌苔黃膩有一定的聯(lián)系。

12、 3、慢性淺表性胃炎脾胃濕熱證型的炎癥程度重于脾虛證型。胃鏡下可見胃粘膜充血水腫明顯,多伴糜爛或出血點,胃粘液糊量偏多;病理組織學檢查見固有層有炎癥細胞浸潤,以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單核細胞為主,部分病例伴有上皮破壞。 4、慢性淺表性胃炎Hp陽性組炎癥程度重于Hp陰性組。病理組織學檢查,Hp陽性組除固有層炎癥細胞浸潤、上皮破壞外,還見到淋巴濾泡的形成。 5、HSP70在正常健康人胃粘膜有弱表達。慢性淺表性胃炎中,HSP70

13、主要表達于胃竇粘膜上皮和固有層腺體細胞,在固有層炎癥細胞有強表達,其定位主要在胞漿中。 6、HSP70基因和蛋白表達水平:脾胃濕熱證組>脾虛證組>正常對照組;脾胃濕熱證組各亞型中,HSP70基因和蛋白表達水平呈熱重于濕>濕熱并重>濕重于熱的趨勢。本實驗說明,“熱”與“濕”在脾胃濕熱證中的比分可能會影響HSP70在脾胃濕熱證型中的表達,即“熱邪”提高了HSP70的表達;而“濕邪”降低了HSP70的表達。 7、脾胃濕熱證組H

14、p陽性者HSP70蛋白和基因表達水平高于Hp陰性者;脾虛證組Hp陽性者HSP70蛋白和基因表達水平接近于Hp陰性者。究其原因可能是脾胃濕熱證型中,正氣奮起抗邪,HSP70表達隨應激(Hp感染)增強,因而Hp陽性者HSP70高于Hp陰性者;而脾虛證型由于正氣虛弱,機體抗應激減弱,因而Hp陽性者HSP70表達與Hp陰性者相近。本研究提示:Hp感染會使HSP70表達增強,但人體正氣的強弱卻會影響HSP70的表達。 (二)建議1、要運用

15、各種方法,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各學科之間的協(xié)作,繼續(xù)更深入探討脾胃濕熱證的本質(zhì)。 2、為了更好地弄清脾胃濕熱證的本質(zhì),不應僅將研究局限于慢性胃炎,而應對脾胃濕熱證相關性疾病也要加強研究,以尋找共同規(guī)律,揭示其本質(zhì)。 3、今后應增加研究例數(shù),通過大樣本,長時間的研究觀察,探清Hp和HSP70相互之間的關系,對于揭示脾胃濕熱證本質(zhì)有重大意義,并必將推動中醫(yī)脾胃理論的發(fā)展。對于今后通過發(fā)掘能夠提高HSP70表達的中草藥而研制防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