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狀動脈瘤高危因素分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探討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并發(fā)巨大冠狀動脈瘤(Giant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GCAA)的高危因素,為進一步預防巨大冠狀動脈瘤的形成及隨訪治療提供依據(jù)。
   方法:收集2003年9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確診為KD的患兒共3726例,其中并發(fā)GCAA的患兒36例全部納入作為研究對象,KD并發(fā)中小冠狀動脈瘤(Small or medium coronary arte

2、ryaneurysms,small or medium CAA)的病例90例,從中隨機抽取76例為KD并發(fā)中小CAA組,并發(fā)冠狀動脈擴張(Coronary artery dilation,CAD)的病例共1231例,從中隨機抽取304例為KD并發(fā)CAD組,未并發(fā)任何冠脈損害的病例2369例,從中隨機抽取216例為冠脈正常組(Non-coronary artery lesion,NCAL)。對4組患兒的流行病學資料、心臟受累情況進行描述統(tǒng)

3、計,再對與GCAA發(fā)生有關的因素行單因素分析,最后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指標行Logistic回歸分析,描述各指標的OR值及95% CI。
   結果:納入GCAA組患兒36例,男28例,女8例,平均年齡為(4.4±3.8)歲;中小CAA組患兒76例,其中男54例,女22例,平均年齡為(2.8±2.6)歲;CAD組患兒304例,其中男212例,女92例,平均年齡為(2.4±1.9)歲;NCAL組患兒216例,其中男113例,女10

4、3例,平均年齡為(3.0±2.2)歲。據(jù)本組Pearsonx2檢驗結果顯示:年齡<1.0歲或≥5.0歲、發(fā)熱時間>14 d、在病程的第10天以后應用首劑丙種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對第一劑2g/Kg的IVIG不敏感者、白細胞計數(shù)≥20.00×109/L、血紅蛋白<90g/L、紅細胞壓積降低、血小板計數(shù)≥800×109/L、C-反應蛋白>100mg/L、血沉>100 mm/h與冠狀動脈瘤(

5、Coronary artery aneurysm,CAA)的發(fā)生有關(P值均<0.05),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發(fā)熱時間>14 d的OR=3.981,95% CI為(1.571,10.087),P=0.004;血沉>100 mm/h的OR=3.206,95%CI為(1.271,8.088),P=0.014,兩者為并發(fā)GCAA的獨立危險因素。
   結論:發(fā)熱時間>14d、血沉>100 mm/h是并發(fā)GCAA的獨立危險因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