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呼吸狀態(tài)下氣道壓力釋放通氣聯(lián)合持續(xù)氣道內(nèi)吹氣對急性肺損傷犬心肺功能影響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本研究為了解決上述不足和弊端,探索在保留自主呼吸狀態(tài)下,對比研究壓力限制控制通氣和氣道壓力釋放通氣這兩種保護性通氣策略與CTGI聯(lián)合應用對急性肺損傷犬心肺功能的影響,為CTGI在ALI通氣中的應用提供實驗研究依據(jù)。 方法: 一、動物模型的建立和分組: (一) 動物模型的制作:將24只健康雜種犬麻醉后,放置仰臥位,20ml生理鹽水和油酸(1ml/kg)經(jīng)渦旋混合器振蕩30秒充分混合后通過Swan-G

2、anz導管在右心房緩慢注入(15min),1小時后根據(jù)動脈血氣結果每0.5h追加一次,每次0.2ml,直到氧合指數(shù)在200~300mmHg表明模型制造成功。 (二)實驗分組:24只健康雜種犬急性肺損傷模型制成后,隨機分為壓力限制控制通氣組(A組)、壓力限制控制通氣聯(lián)合持續(xù)氣道內(nèi)吹氣組(B組)、氣道壓力釋放通氣組(C組)和氣道壓力釋放通氣聯(lián)合持續(xù)氣道內(nèi)吹氣組(D組),每組均為6只。 二、通氣參數(shù)的設定:其中A組和B組在通氣

3、過程用肌松藥打斷自主呼吸,吸氣壓調(diào)至潮氣量達6-8ml/kg的水平,吸呼比1:2,呼氣末正壓(PEEP)為8cmH<,2>O,吸氧濃度(FiO<,2>)為100%,呼吸頻率(RR)20次/分;C組和D組保留自主呼吸,低壓水平(Plow)為8cmH<,2>O,高壓(Phigh)調(diào)至與A、B組在同一水平,高壓持續(xù)時間(Thigh)2秒,低壓持續(xù)時間(Tlow)1秒,釋放頻率20次/分;B組和D組按10L/min的氧氣流量行氣管內(nèi)吹氣,使用D

4、rager Savina(德國)進行機械通氣。 三、實驗步驟及觀測指標: (一)實驗步驟:①實驗犬麻醉后,將其仰臥位固定在動物手術臺上,經(jīng)口置入8mn的氣管插管。②氣管導管內(nèi)置入一直徑為2mm的測壓管,通過它吹入純氧。③經(jīng)口插入食道囊管后,同時監(jiān)測食道內(nèi)壓,氣道壓和呼吸流量。④分離左頸內(nèi)靜脈和右頸內(nèi)靜脈分別置入肺動脈漂浮導管和中心靜脈導管。⑤分離右股動脈置入脈搏指示持續(xù)心排監(jiān)測PiCCO導管。⑥至通氣4h實驗結束時,開胸

5、取肺部組織置入10%福爾馬林溶液中待病理檢驗。各組分別記錄分析ALI時以及通氣后每隔 1 小時時的通氣氧合指標、血流動力學和呼吸動力學指標等。 (二)實驗監(jiān)測指標1、血氣氧合指標:氧合指數(shù)氧分壓、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H值、動脈血氧飽和度、氧合指數(shù)、混合靜脈血氧分壓、混合靜脈血氧飽和度、肺內(nèi)分流比例、氧運輸、氧耗量、呼吸動力學指標:氣道壓、氣道峰壓、平均氣道壓、呼吸系統(tǒng)靜態(tài)順應性、呼吸系統(tǒng)動態(tài)順應性、肺泡死腔和潮氣量比、吸氣時氣道

6、阻力、血流動力學指標:平均肺動脈壓、中心靜脈壓、平均動脈壓、肺動脈楔壓、心輸出量、肺血管阻力、系統(tǒng)血管阻力、心率;血管外水指數(shù)、病理學指標:于通氣4小時實驗結束時,開胸取肺部組織置入10%福爾馬林溶液中待病理檢驗行病理評分。 結果: 一不同通氣模式對氣體交換和氧合的影響 ①PLcV(A組)與APRV(C組)比較:通氣過程,OI、PaO<,2>、DO<,2>在A組的均顯著低于C組(P<0.05),但PaCO<,2>

7、、Qs/Q<,T>均顯著高于C組(P<0.05),第3h、4h PvO<,2>和SvO<,2>在A組分別低于C組,最終pH值A組明顯低于C組(P<0.05),VO<,2>兩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②PLcv(A組)與PLCV+CTGI(B組)比較:OI、PaO<,2>、DO<,2>、Qs/Q<,T>、VO<,2>、PvO<,2>和SvO<,2>在A組和B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通氣后pH值A組明顯低于B

8、組(P<0.05),但PaCO<,2>高于B組(P<0.05); ③APRV(c組)與APRV+FCTGI(D組)比較:通氣后,PH值C組顯著低于D組(P<0.05),但C組PaCO<,2>高于D組(P<0.05),兩組之間,OI、PaO<,2>、DO<,2>、Qs/Q<,T>、VO<,2>、PvO<,2>、SvO<,2>在通氣過程無顯著性差異(P>0.05); ④PLC+CTGI(B組)與APRV+CTGI(D組)比較

9、:與B組相比,D組的OI、PaO<,2>、DO<,2>在通氣各時點均顯著較高(P<0.05),Qs/Q<,T>較低(P<0.05)。 通氣后各組OI、PaO<,2>、PvO<,2>、SvO<,2>、DO<,2>呈上升趨勢,C和D組的上升幅度大于A和B組:Qs/Q<,T>于各組通氣后呈下降趨勢; A、C組PaCO<,2>進行性的升高,pH值進行性的下降,但A組的上升幅度相對較大,pH值的下降的幅度A組也較明顯;由于CTGI的作用,

10、延緩了B組PaCO<,2>的上升和pH值的下降幅度,使D組的PaCO<,2>和pH值保持穩(wěn)定的狀態(tài)。 二、各種通氣模式對呼吸動力學的影響 ①PLCV+cTGI(B組)與APRV+CTGI(D組)比較:與B組相比,D組通氣4h時的C<,RS,sta>、C<,RS,dyn>相對較高(P<0.05);B組的PIP顯著高于D組(P<0.05),Pmean低于D組(P<0.05):P<,ET>CO<,2>、V<,D>/V<,T>雖

11、然B組高于D組,但無顯著性差異,R<,aw,ins>也無顯著性差異。 ②其他各組之間的比較:通氣最后,C<,RS,sta>、C<,RS,dyn=>在C和D組高于A和B組(P<0.05);C組與D組之間以及A組和B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通氣過程中,B組的PIP顯著高于其他組(P<0.05),其他各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mean在A組均低于其余各組(P<0.05),C與D組均分別高于B組(P<0.05),C與D組之間無

12、顯著差異(P>0.05)。與ALI時相比,通氣后各組的R<,aw,ins>均顯著下降(P<0.05);各通氣組及同一組不同時點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三、各種通氣模式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與ALI時相比,CO在A和B組通氣后各時點顯著降低(P<0.05),通氣期間CO呈下降趨勢,但各時間點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C和D組與ALI時相比略有下降,通氣后CO在C組也呈下降趨勢,但各時點之間未達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3、。各組之間,只有D組于通氣結束時顯著高于A組(P<0.05)。通氣后各組的MAP較通氣前均有所下降,A組于通氣3h和4h時顯著低于ALI時(P<0.001),C組通氣4h時低于ALI時(P<0.05),其它兩組姒P通氣后雖低于通氣前,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除D組顯著高于A組外,其他各組通氣后各時點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各組通氣后與ALI時相比,CVP都有所增高,其中A和B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而C和D組

14、未達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通氣后各組各時點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各組在通氣后與ALI時相比mPAP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A組通氣早期就有較大幅度的升高(P<0.05),4h時顯著高于1h(P<0.05);C組通氣后第3h、4h高于ALI(P<0.05);B和D組通氣前后各階段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各組之間,B、D組通氣4h時,明顯低于A組(P<0.05):D組4h時低于C組(P<0.05)。與ALI時相比,

15、各通氣組HR均有所增加,其中B和D組通氣前后各階段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A組通氣后3h、4h較ALI時有顯著增加(P<0.05),4h比1h有所升高(P<0.05);C組通氣4h時顯著高于ALI時(P<0.05);最終,HR在A組最高,顯著高于D組。PgR在A和c組于通氣后有顯著的升高(P<0.05),通氣后各時點間無顯著差異(P>0.05);B和D組通氣后有所增加,但未達統(tǒng)計學差異(P<0.05);D組于通氣后2h、3h、4h

16、顯著低于A組(P<0.05),與PVR相反,通氣后SVR在A和C組呈下降趨勢,A組于通氣后4h與ALI和通氣后lh有顯著的下降(P<0.05),C組通氣4h時較ALI時有較大幅度的降低(P<0.05);各組不同時段之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與ALI時相比,通氣后PAWP各組均有所降低,各組各時段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四、各種通氣模式對EVLWI的影響和病理評分結果通氣結束時,各通氣組的EVLWI較ALI時均顯著降低(P<0.05)

17、,各組不同時點無顯著差異。肺損傷評分在C和D組分別高于A和B組,但未達到統(tǒng)計學差異(P>0.05)。EVLWI與C<,RS,sta>有顯著相關性(R=-0.864,P<0.001),與OI相關性無統(tǒng)計學差異(R=-0.415,P>0.05)。 結論: 1、與壓力限制控制通氣相比氣道壓力釋放通氣能更有效的改善ALI犬的通氣氧合,而且對血流動力學的損害相對較小。 2、氣道壓力釋放通氣在自主呼吸狀態(tài)下比壓力限制控制通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