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致病遺傳變異、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克隆及表達特性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辣椒疫病是一種世界性土傳病害,嚴重影響我國及世界各國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該病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所引起。辣椒疫霉菌是一種土傳卵菌,以卵孢子或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殘體中越冬,可以存活數(shù)月甚至更長時間,在適宜條件下引起青椒莖腐、根腐和枯萎;寄主范圍廣,可以侵染辣椒、西葫蘆、黃瓜、番茄等9科20多種作物。 目前,對于辣椒疫病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學防治,而培育抗病品種效果不穩(wěn)定,原因之一是辣椒疫霉

2、具有較強的變異能力。因此,尋找探索辣椒疫霉菌重要的致病因素成為科學家研究的對象。其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是許多植物病原菌的致病因子,在植物發(fā)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辣椒疫霉為研究對象,對來自我國不同地區(qū)的辣椒疫霉進行了群體遺傳學研究,并分析了其致病力與地理位置、菌株起源的關系。篩選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最高的辣椒疫霉菌株,并構建了其基因組DNA文庫,應用Pool PCR方法分離和克隆了7個pg基因。構建了pcpg2基因的真核和原

3、核表達載體,通過誘導表達獲得重組蛋白,并制備了特異性抗體;應用RT-PCR和Northern.Blotting方法分析了其在辣椒體內的表達情況;純化真核表達蛋白接種辣椒葉片,觀察其發(fā)病癥狀。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2004-2005年,從我國山東、陜西、湖北、浙江、廣東、四川、云南等地采集辣椒疫病病株及病土分離鑒定辣椒疫霉菌株。通過利用12個隨機引物對來自我國7個不同地理區(qū)域的56個辣椒疫霉菌株進行RAPD分析,探索了我國主要辣椒種

4、植區(qū)間的辣椒疫霉菌的遺傳分化關系。結果表明:我國主要辣椒種植區(qū)的辣椒疫霉菌具有較豐富的遺傳多樣性;并將供試56個菌株劃分為8個基因型(Ⅰ、Ⅱ、Ⅲ、Ⅳ、Ⅴ、Ⅵ、Ⅶ、Ⅷ),結合我國不同地理區(qū)域辣椒疫病發(fā)病情況,提出我國辣椒疫霉菌基因型的劃分除少數(shù)與地理區(qū)域有關外,其它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的辣椒疫霉菌基因型的劃分與地理來源無直接的相關性。 利用游動孢子懸浮液浸根法測定辣椒疫霉菌株致病性,發(fā)現(xiàn)受試31菌株被劃分為非致病型、弱致病型和強致病型的三

5、種致病型。對其進行RAPD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致病型的辣椒疫霉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并劃分為兩個大的基因型,但與菌株的致病型沒有顯著的關系。上述試驗結果說明,來自不同地區(qū)的辣椒疫霉菌存在明顯的致病型分化,并有豐富的基因型,但兩者之間無明顯的對應關系。利用RAPD技術對來自我國地區(qū)的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辣椒疫霉菌株進行群體遺傳多樣性分析,受試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辣椒疫霉菌株分別聚為一組,但其中兩個非致病性菌株與致病性菌株聚為一組。ITS(ITS1-5.

6、8SrDNA-ITS2)序列分析結果表明,受試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辣椒疫霉菌株分別聚為一個組。但非致病性辣椒疫霉菌的群體遺傳多樣性比致病性的要高,這說明致病性菌株可能是單系群起源。此外,致病性和非致病性辣椒疫霉菌株遺傳多樣性與其致病性沒有明顯的相關性。上述研究表明,我國辣椒疫霉菌存在豐富的遺傳多樣性及明顯的致病分化現(xiàn)象,但兩者之間無直接的相關性。 采用DNS(3,5-二硝基水楊酸)分光光度法測定辣椒疫霉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

7、性,并構建基因組文庫。利用Pool PCR法分離克隆Pg基因,對其結構特征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辣椒疫霉菌復壯后PG活性高于復壯前,且致病性菌株的PG活性高于非致病性菌株,構建了PG活性最高最穩(wěn)定的菌株的基因組DNA文庫。從文庫中共分離克隆了7個pg基因,其GenBank注冊號分別是DQ365796、DQ415987、D0415988、EF558848、EF558847、EF558846及EF558845。對其序列和蛋白結構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

8、 7個pg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并具有不同數(shù)目的糖基化位點。所編碼的蛋白具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保守序列和蛋白活性位點(NNYCSGGHGISIGS),其蛋白結構也具明顯的相似性。本研究發(fā)現(xiàn),辣椒疫霉的pg基因與卵菌的pg基因聚在一起,親緣關系最近,進一步證明了卵菌在自然界中的分類地位。 根據(jù)已經(jīng)克隆的pcpg2基因的序列,設計特異性引物,PCR擴增其成熟肽片斷。重組至酵母分泌型表達載體pPIC9K,構建成重組表達載體pPIC9K-

9、pcpg2,轉化至大腸桿菌JM109中,篩選得到陽性克隆。重組質粒線性化后轉化畢赤酵母GS115感受態(tài)細胞,經(jīng)過G418篩選和PCR.擴增轉化子基因組篩選,得到數(shù)株基因工程酵母菌。SDS-PAGE分析發(fā)現(xiàn),目的蛋白與預期蛋白的分子量相吻合。通過將酵母分泌的PG蛋白免疫家兔,制備特異性抗體。Western-blotting分析結果表明,表達的目的蛋白與制備的抗體在37KDa處特異性地結合??傊?,pcpg2基因在酵母中得到了表達,并制備了特

10、異性抗體。 根據(jù)pcpg2已知序列設計特異性引物,PCR擴增其成熟肽序列。重組至原核表達載體pET-22b(+),構建成重組表達載體pET-pcpg2,轉化至大腸桿菌BL21(DE3),篩選得到陽性克隆用IPTG進行誘導表達。SDS.PAGE電泳顯示在37KDa處有一特異性蛋白帶出現(xiàn),Western-bloaing檢測表明已經(jīng)成功表達了融合蛋白,更驗證了已制備的抗體的特異性。培養(yǎng)辣椒疫霉菌,接種4-6葉期辣椒葉片。根據(jù)pcpg2

11、的序列設計特異性引物,RT-PCR檢測接種葉片內.pcpg2的表達情況。結果發(fā)現(xiàn),接種后pcpg2表達量隨著時間延長而加強,第7天pcpg2表達量最高。設計引物,PCR擴增片斷以制備探針,Northern-blotting結果表明,pcpg2基因在接種辣椒葉片內得到表達,而未接種葉片則沒有表達。 純化真核表達蛋白PG2,提取辣椒葉片細胞壁,DNS法測定活性結果表明,純化的PG2對辣椒葉片細胞壁具有一定的活性。利用針刺法將純化的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