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動態(tài)MRI對正常人頸椎椎間隙、椎管及脊髓的臨床應用研究
目的:對正常青、中年志愿者行頸椎動態(tài)(三種)體位MRI掃描,測量椎間隙中間高度、椎管及脊髓矢狀徑,分析頸椎運動過程中椎間隙中間高度、椎管及脊髓矢狀徑的變化,分析其臨床意義。
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月志愿者35名,男17名,女18名,平均年齡29.83±0.12歲。入選條件:身體健康,無頸肩部不適及神經(jīng)癥狀,無頸部手術及外傷史,無
2、椎管占位性病變及脊髓疾病,行常規(guī)MRI檢查陰性者。應用GE公司3.0T超導磁共振掃描儀,受檢者仰臥,以標準頸椎體位掃描作為中立位;在后枕墊枕墊,下頜盡量回收以達到胸骨為過屈位;肩下墊枕墊,頸部盡量后仰作為過伸位。行常規(guī)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矢狀位掃描。測量椎間隙中間高度、椎管及脊髓矢狀徑。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結果:
1.測量結果
1.1過屈位C3-4/C4-
3、5/C5-6/C6-7椎間隙中間高度分別為5.89±0.14mm、5.96±0.13mm、6.17±0.14mm、6.44±0.13mm,中立位分別為6.39±0.10mm、6.32±0.13mm、6.69±0.11mm、7.03±0.12mm,過伸位分別為6.30±0.15mm、6.33±0.11mm、6.40±0.16mm、6.99±0.10mm。
1.2過屈位C3-4/C4-5/C5-6/C6-7水平椎管矢狀徑分別為
4、11.68±0.13mm、11.60±0.60mm、11.82±0.95mm、12.36±0.10mm,中立位分別為11.06±0.13mm、11.00±0.11mm、11.18±0.11mm、11.83±0.11mm,過伸位分別為10.60±0.18mm、10.48±0.16mm、10.67±0.15mm、11.35±0.15。1.3過屈位C3-4/C4-5/C5-6/C6-7水平脊髓矢狀徑分別為5.60±0.73mm、5.42±0.
5、55mm、5.20±0.56mm、4.98±0.07mm,中立位分別為6.67±0.07mm、6.36±0.06mm、6.21±0.07mm、5.90±0.08mm,過伸位分別為6.84±0.68、6.56±0.06mm、6.43±0.06mm、6.10±0.09mm。
2.統(tǒng)計分析結果
2.1C3-4/C4-5/C5-6/C6-7椎間隙中間高度隨體位變化有統(tǒng)計學差異,過屈位與中立位、過屈位與過伸位有顯著性差
6、異(P<0.05),過伸位與中立位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過伸位與中立位時椎間隙中間高度無明顯變化,但過屈位時引起椎間隙中間高度有所改變。
2.2C3-4/C4-5/C5-6/C6-7水平椎管矢狀徑隨體位變化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兩兩體位之間有顯著性差異,椎管矢狀徑過屈位>中立位>過伸位。
2.3C3-4/C4-5/C5-6/C6-7水平脊髓矢狀徑隨體位變化有統(tǒng)計學差異,過屈位與中立位、過屈位與過伸位有顯著
7、性差異(P<0.05),過伸位與中立位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過屈位時牽拉引起脊髓變細,過伸位和中立位無明顯變化。
結論:
1.首次通過3.0T磁共振掃描儀獲得C3-4/C4-5/C5-6/C6-7椎間隙中間高度在過屈位、中立位、過伸位的變化規(guī)律和正常值范圍。
2.髓核位于椎間隙中間位置,椎間隙中間高度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椎間盤壓力的大小,因此椎間隙中間高度的測量對椎間盤壓力研究有重
8、要意義。
3.通過對過屈位椎間隙中間高度的研究,為頸椎前屈位椎間盤壓力增大理論,提供了數(shù)值依據(jù)。過伸位椎間隙中間高度與中立位相比如何變化,有何意義,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4.通過研究進一步驗證了椎管及脊髓矢狀徑隨體位變化規(guī)律,即椎管矢狀徑:過屈位>中立位>過伸位,脊髓矢狀徑:過屈位<中立位<過伸位。
第二部分:動態(tài)MRI對青中年人頸椎病的臨床應用研究
目的:對青中年行動態(tài)MRI檢查,
9、分析椎間隙中間高度、椎管及脊髓變化規(guī)律,對椎間盤突出、硬膜囊及脊髓受壓情況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研究。
方法:選取青中年頸椎病患者65名,男性30名,女性35名,平均年齡46.27±1.35歲。均行動態(tài)體位MRI矢狀位及橫軸位掃描,體位同第一部分所見;按照椎間盤退變分級(分級依據(jù)詳見正文),對Ⅱ、Ⅲ、Ⅳ級椎間盤測量C3-4/C4-5/C5-6/C6-7椎間隙中間高度;計數(shù)三體位椎間盤突出部位、數(shù)量及硬膜囊、脊髓受壓情況。
10、 結果:
1.Ⅱ級椎間盤過屈位C3-4/C4-5/C5-6/C6-7椎間隙中間高度分別為6.10±0.12mm、6.11±0.18mm、6.07±0.18mm、6.57±0.20mm,中立位分別為6.22±0.15mm、6.18±0.14mm、6.22±0.23mm、6.68±0.12mm,過伸位分別為6.31±0.11mm、6.29±0.10mm、6.35±0.15mm、6.79±0.15mm。Ⅲ級椎間盤過屈位C3
11、-4/C4-5/C5-6/C6-7椎間隙中間高度分別為6.08±0.13mm、6.06±0.12mm、6.04±0.15mm、6.54±0.11mm,中立位分別為6.31±0.12mm、6.21±0.12mm、6.19±0.12mm、6.74±0.12mm,過伸位分別為6.30±0.12mm、6.37±0.11mm、6.36±0.14mm、6.87±0.09mm。Ⅳ級椎間盤過屈位C3-4/C4-5/C5-6/C6-7椎間隙中間高度分別為
12、5.89±0.19mm、5.81±0.11mm、5.11±0.17mm、6.47±0.11mm,中立位分別為6.12±0.11mm、6.00±0.10、5.00±0.12mm、,6.56±0.14,過伸位分別為6.23±0.14mm、5.91±0.13mm、5.49±0.18mm、6.38±0.11mm。
2.過屈位檢出椎間盤突出例數(shù)、節(jié)段數(shù)、硬膜囊受壓節(jié)段數(shù)、脊髓受壓節(jié)段數(shù)分別為27例、47個節(jié)段、45個節(jié)段、20個節(jié)段
13、;中立位檢出50例、96個節(jié)段、96個節(jié)段、27個節(jié)段;過伸位檢出60例、123個節(jié)段、120個節(jié)段、69個節(jié)段。
3.按照椎間盤突出節(jié)段分類,檢出一個椎間盤節(jié)段突出患者:過屈位14例、中立位17例、過伸位18例,兩個節(jié)段突出分別為7例、13例、18例,三個節(jié)段突出分別為5例、13例、17例,四個節(jié)段突出分別為1例、7例、7例。
結論:
1.Ⅱ、Ⅲ、Ⅳ級椎間盤退變所致椎間隙中間高度隨體位變化不符
14、合正常組(Ⅰ級椎間盤)變化規(guī)律,Ⅱ、Ⅲ級椎間盤退變所致椎間隙中間高度在過屈位較中立位降低,過伸位較中立位升高,提示頸椎功能單位在過伸位時趨于失穩(wěn);Ⅳ級椎間盤退變所致椎間隙中間高度隨體位無明顯變化,提示當頸椎間盤退變所致頸椎間隙中間高度明顯變窄時,頸椎功能單位穩(wěn)定性重建。
2.C5-6Ⅲ級椎間盤退變較多,所致椎間隙高度在中立位減低;C4-5、C5-6Ⅳ級椎間盤退變多于C3-4、C6-7椎間盤,所致椎間隙中間高度在三體位均明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動態(tài)核磁共振成像觀察頸椎椎管及脊髓受壓變化.pdf
- 頸椎管容積和脊髓體積的動態(tài)測量.pdf
- 動態(tài)頸椎MRI在三種位置下對脊髓型頸椎病診斷的臨床評估.pdf
- 椎間隙高度變化對頸椎前路減壓融合術后臨床療效影響的觀察.pdf
- 頸前路經(jīng)椎間隙減壓融合術治療單間隙頸椎病的臨床研究.pdf
- 相對性頸椎管狹窄與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關系研究.pdf
- MRI立體定量測量椎管在脊髓型頸椎病發(fā)病中的意義.pdf
- 頸椎間隙高度與椎體高度比值的測定及臨床意義.pdf
- 雙節(jié)段人工頸椎間盤置換對上位椎間隙內(nèi)壓力影響的生物力學與臨床應用研究.pdf
- 頸椎椎管容積的動態(tài)CT測量及其臨床意義.pdf
- 椎管占有率MRI測量及其對發(fā)育性頸椎管狹窄的診斷價值.pdf
- 動態(tài)增強MRI成像評估腎臟功能的臨床應用研究.pdf
- 脊髓型頸椎病手術前后臨床MRI評價.pdf
- 脊髓型頸椎病椎管擴大成形手術治療臨床分析.pdf
- 人工頸椎間盤置換對鄰近下位椎間隙影響的生物力學研究與臨床觀察.pdf
-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內(nèi)固定術治療頸椎間隙感染的臨床研究.pdf
- 頸脊髓與椎管矢狀徑比值在脊髓型頸椎病中的應用價值.pdf
- 頸椎MRI測量和SEP分級對脊髓型頸椎病療效的預測價值.pdf
- 脊髓型頸椎病MRI、病理及臨床分期相關性研究.pdf
- 頸椎動態(tài)MRI在CSM中的價值及臨床意義.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