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世紀80年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戴維森(W.P.Davison)教授提出了第三人效應(Third-person effect)這一概念。所謂第三人效應是指個體傾向于認為具有說服力的媒介信息對自己的影響較少,對他人會有較多的影響。2000年之前,國外的大量研究證實了第三人效應的存在,并且研究者也認為第三人效應是極其普遍的社會現象。關于第三人效應的影響因素目前研究發(fā)現主要有信息內容、社會距離和個性特征三種。負面的或不需要的信息內容會造成較

2、大的第三人效應,正面的或需要的信息內容則不僅不會造成第三人效應,甚至可能造成顛倒的第三人效應。社會距離和個性特征對第三人效應的影響研究結果尚不統一。研究者們目前對第三人效應的產生提出了以下幾種理論解釋:1.自我服務偏好,這種偏好表現為多種形式,如歸因偏好、自我知覺偏好、群際偏好;2.判斷偏見;3.樂觀偏見。 綜觀國外有關的實證研究,研究者們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方式等雖各不相同,所得出的結論皆證明了此效應的存在,并且從不同的角度探討

3、了影響第三人效應的一些因素,比如信息內容、個性特征和社會距離等等。但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在個體水平中探討第三人效應,更多關注的是信息對自己的影響和對他人影響的差距。本研究擬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引入內群體和外群體概念,在群體水平上考察信息類型和社會距離對第三人效應的影響。 研究采用了兩種不同類型的群體。實驗一采用性別這種自然群體,實驗二采用小群體,即隨機組合的群體。實驗一采用2(性別:男、女)×2(信息類型:親外群體、親內群體)×4(

4、社會距離:自我、內群體、其他人、外群體)的混合設計,考察信息類型和社會距離對第三人效應的影響;實驗二為了消減群體的刻板印象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使用小群體范式,隨機把被試分為高估組和低估組,實驗二采用2(組別:高估組、低估組)×2(信息類型:親內群體、親外群體)×4(社會距離:自我、內群體、其他人、外群體)的混合設計,考察小群體情景中是否會產生第三人效應。兩個實驗的因變量均為被試報告的自我、內群體、其他人和外群體分別受到了多大程度的影響。該

5、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1.對于親外群體的信息,被試報告自我受到影響的程度小于內群體成員受到的影響程度,內群體成員受到的影響程度小于其他人受到的影響程度,其他人受到的影響程度小于外群體成員受到的影響程度,這說明產生了第三人效應。對于親內群體的信息,被試報告外群體受影響的程度小于其他人受到的影響程度,其他人受到的影響程度小于內群體成員受到的影響程度,這說明產生了顛倒的第三人效應。無論是親內群體的信息還是親外群體的信息,被試報告自我受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