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腎上腺是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腺之一,腎上腺疾病常常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內分泌功能紊亂。其中腎上腺腺瘤與轉移瘤在臨床上最為常見,但二者的臨床治療及預后截然不同,因此,正確的鑒別診斷對臨床治療具有直接指導意義。本研究通過對腎上腺腺瘤與轉移瘤的CT圖像進行能譜分析,探討CT能譜成像在鑒別腎上腺腺瘤與轉移瘤中的應用價值,為腎上腺病變良惡性的早期診斷和鑒別提供更有力的依據(jù)。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3
2、3例腎上腺病變患者,共40個腎上腺結節(jié):其中腎上腺腺瘤患者18例,共20個結節(jié)(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齡27~70歲,平均年齡44.5歲);腎上腺轉移瘤患者15例,共20個結節(jié)(女性5例,男性10例,年齡49~85歲,平均年齡61.3歲)。所有檢查者均在GE Discovery CT750 HD64排雙能CT機上進行掃描,均采用能譜掃描模式(GemStone Imaging,GSI),采用腎上腺區(qū)靶向掃描,包括平掃及動態(tài)增強掃描,動態(tài)
3、增強掃描包括動脈期、門脈期及延遲期。將各期掃描單能量圖像(Mono)采用標準重建,層厚、層間隔均為0.625mm。在專業(yè)工作站GE AW4.4上載入GSI觀察與分析系統(tǒng)(GSI viewer軟件),分別在各個期相的單能量圖像上進行病灶能譜圖像的觀察與測量。放置各病灶感興趣區(qū)(ROI),保存由系統(tǒng)自動分析獲得的所繪制ROI的能譜曲線圖及數(shù)據(jù)文件,此數(shù)據(jù)文件中包含40~140keV(以10keV為間隔)的各能量水平的CT值(HU),測量各配
4、對基物質(水—鈣、鈣—水、碘—脂、脂—碘和水—碘、碘—水三對)濃度值(mg/ml)及有效原子序數(shù)(Effective-Z)。在平掃的混合能量圖像(QC)上測量兩組病變的CT值,并對兩組病變常規(guī)指標進行比較,包括病人年齡、腫瘤的最大徑、有無分葉、邊界是否清楚、有無鈣化及壞死、周圍結構是否受侵等;比較平掃及各期增強掃描時兩組病變在不同單能量下CT值特點、各組基物質濃度及有效原子序數(shù)的差異。使用SPSS13.0軟件,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進行描述性
5、分析,并進行方差齊性檢驗,方差齊則采用方差分析;若不齊則采用秩和檢驗。對皮質腺瘤組和轉移組在平掃及各期增強掃描下40~140keV的CT值、Effective-Z、水—鈣、鈣—水、碘—脂、脂—碘和水—碘、碘—水濃度等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差異。
結果:平掃時,20例腎上腺皮質腺瘤組中均表現(xiàn)為圓形或類圓形腫塊,邊界清楚或較清楚,密度較均勻,無液化、壞死、鈣化及出血,最大病灶體積約32.
6、5×21.0×22.8mm,最小者體積約10.7×8.4×7.6mm。20例轉移瘤組中8例表現(xiàn)為圓形或類圓形腫塊,包膜完整,邊界較清楚,12例表現(xiàn)為形態(tài)不規(guī)則,邊界不清楚;11例病灶內含有液化壞死,9例不含液化壞死;20例病灶均無鈣化、出血,最大病灶體積約為43.5×32.9×45.2mm,最小者體積約為6.0×8.4×5.6mm。增強掃描時,腎上腺皮質腺瘤呈輕度或中度較均勻強化,動脈期強化較明顯,門脈期及延遲期強化程度下降較明顯;腎上
7、腺轉移瘤動脈期強化亦較明顯,但門脈期及延遲期強化程度下降較腺瘤緩慢,其中11例病灶內含有液化壞死,病變強化不均勻,實質部分明顯強化,而液化壞死部分未見明顯強化。
采用能譜CT平掃時,混合能量圖像顯示腺瘤患者平均CT值約為10.11±13.64HU,轉移瘤患者平均CT值為22.28±13.50HU,二者CT值存在差異,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578,p=0.015)。腎上腺皮質腺瘤與轉移瘤在40~140(以10為間隔)11個
8、不同Kev單能量下的CT值差別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小于0.05,且單能量越低二者差別越大,在40Kev時差別最顯著(t=-4.938,p=0.000)。二者的能譜曲線走行不同,轉移瘤組的能譜曲線均呈下降型;腺瘤組的能譜曲線呈上升型或緩慢下降型,其下降斜率小于轉移瘤組。采用能譜分析動脈期圖像時,二者的曲線走行均為下降型,但下降斜率有所差異;且在不同單能量分析時,隨著Kev的升高二者的差異越顯著,在40~60Kev時二者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
9、意義(40Kev時,t=-0.833,p=0.413;50 Kev時,t=-1.295,p=0.207;60Kev時,t=-1.849,p=0.076),在70~140Kev時,二者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小于0.05);本組實驗統(tǒng)計結果顯示轉移瘤組在各單能量時平均CT值均高于腺瘤組,說明轉移瘤的強化程度高于腺瘤。采用能譜分析門脈期圖像時,皮質腺瘤組與轉移瘤組圖像走行均為下降型,各單能量下轉移瘤組的CT值仍高于腺瘤組,且二者在不同單能
10、量下CT值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小于0.05,但在單能量為100Kev時二者差異最顯著(t=-3.382, p=0.002)。延遲期掃描顯示兩組曲線走行均為下降型,腺瘤組各單能量下CT值仍低于轉移瘤組,且各單能量下二者的CT值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小于0.05。轉移瘤組的有效原子序數(shù)(7.73±0.12)高于腺瘤組(7.44±0.27),二者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347,P=0.003);轉移瘤組中的各配對基物質(
11、水—鈣、鈣—水、碘—脂、脂—碘和水—碘、碘—水三對)含量均高于腺瘤組,各配對基物質含量的差別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論:
1.腎上腺皮質腺瘤與轉移瘤在發(fā)病年齡及病灶大小方面具有一定差別,能譜CT通過單能量成像及基物質對、有效原子序數(shù)等的測定,有利于二者的鑒別診斷;
2.平掃時腎上腺腺瘤與轉移瘤能譜曲線走行不同,轉移瘤組的能譜曲線呈下降型;腺瘤組的能譜曲線呈上升型或緩慢下降型,其下降斜率小于轉移瘤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CT能譜成像在鑒別腎上腺皮質腺瘤與肺腺癌腎上腺小轉移瘤中的價值.pdf
- 能譜CT在腎上腺增生中的應用價值.pdf
- 寶石能譜CT在鑒別惡性胸腺瘤和縱隔淋巴瘤中的價值.pdf
- 能譜CT在鑒別頸部淋巴瘤及頸部淋巴結轉移瘤中的價值.pdf
- 能譜CT在甲狀腺結節(jié)良惡性鑒別中的應用價值.pdf
- 超聲與MRI對腎上腺腺瘤和腎上腺轉移瘤的診斷價值.pdf
- 動態(tài)增強CT檢查對腎上腺腺瘤與非腺瘤的鑒別診斷價值探討.pdf
- 平掃單源雙能CT成像對鑒別腎上腺高密度腺瘤與嗜鉻細胞瘤的鑒別價值.pdf
- 脊柱能譜CT定量參數(shù)鑒別骨髓瘤及骨轉移瘤的應用研究.pdf
- 動態(tài)增強CT、MRI檢查對于腎上腺腺瘤與非腺瘤的鑒別診斷價值.pdf
- 能譜CT在肌骨腫瘤良惡性鑒別中的價值.pdf
- CT能譜成像在肝細胞癌與肝轉移瘤鑒別中的價值研究.pdf
- 能譜CT在肝硬化結節(jié)與肝細胞癌鑒別診斷中的價值.pdf
- 雙源CT雙能量掃描模式在腎上腺腺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pdf
- 能譜CT成像對肺癌和乳腺癌脊柱成骨性轉移瘤的鑒別診斷價值.pdf
- 能譜CT在肝細胞癌與肝內腫塊型膽管細胞癌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pdf
- 能譜CT虛擬平掃在胸部成像中的應用價值.pdf
- 能譜CT在孤立性肺結節(jié)鑒別診斷中的應用研究.pdf
- 能譜CT在肺磨玻璃結節(jié)鑒別診斷中的應用研究.pdf
- 單源雙能CT在脊柱溶骨性轉移瘤臨床評估中的應用價值.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