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MI大鼠心肌組織中SDF—1與MCP—1的動態(tài)變化及意義 目的: 有研究提示移植后的骨髓干細胞可以植入到心肌梗死周圍區(qū)域中,而細胞因子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及基質細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可能對干細胞具有趨化作用。移植干細胞植入到心肌梗死和/或周圍區(qū)域的現象是否與心肌梗死后細胞因
2、子水平和分布存在聯系尚不十分明確。本研究結扎大鼠冠狀動脈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模型,探討MI后心肌組織中不同部位和不同時段細胞因子MCP—1及SDF—1表達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意義。 方法: 以原位雜交及免疫組化方法檢測大鼠心肌梗死前及梗死后1、2、4、7、14、28、56天梗死中心區(qū)域、梗死周圍區(qū)域及無梗死正常區(qū)域SDF—1、MCP—1 mRNA及其蛋白的表達情況;同時建立單
3、純開胸假手術對照組,于術后1、2、4、7、14、28、56d以同樣方法檢測SDF—1、MCP—1 mRNA及蛋白的表達情況。 結果: 心肌梗死大鼠中:梗死中心區(qū)域MCP—1于心肌梗死后第1d升高,第2d達峰值,至第14d漸降至正常水平;梗死周圍區(qū)域MCP—1心肌梗死后第1天升高,7天達峰值,至第28天恢復正常水平;梗死中心區(qū)域及周圍區(qū)域SDF—1均于心肌梗死后第1天升高并達峰值,至第14天漸恢復至正常水平;無梗死正常區(qū)域
4、中MCP—1、SDF—1的表達在正常水平,且不隨時間改變而改變。假手術非梗死組大鼠心肌中MCP—1、SDF—1的表達在正常水平,且不隨時間改變而改變。MCP—1、SDF—1 mRNA與蛋白的表達變化趨勢相一致。 結論: 心肌梗死后早期梗死中心及周圍區(qū)域SDF—1、MCP—1表達水平升高;根據梗死中心區(qū)和周圍區(qū)域細胞因子SDF—1、MCP—1表達的動態(tài)變化情況選擇治療時間窗,可能有助于趨化更多的干細胞到達損傷部位,提高治療
5、效果,可能對心肌梗死后組織修復產生影響。 第二部分:SDF—1與MCP—1對骨髓間質干細胞歸巢到急性梗死心肌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 心肌梗死后早期,SDF—1、MCP—1表達迅速升高,并對MSCs的歸巢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內源性的SDF—1、MCP—1表達時段短、表達水平低,與心肌梗死后超急性期炎癥反應的時間窗重疊,可使趨化作用受到限制。本研究通過外源性的SDF—1、MCP—1進行干預,探討外源性SDF—1與M
6、CP—1在骨髓間質干細胞歸巢到急性梗死心肌中的作用。 方法: 細胞培養(yǎng)采用健康F344大鼠麻醉后取雙下肢股骨后處死,股骨移入超凈臺內,咬骨鉗咬碎股骨,以IMDM培養(yǎng)基沖洗髓腔獲取骨髓干細胞。采用全骨髓培養(yǎng)法培養(yǎng)擴增,利用MSCs貼附于塑料培養(yǎng)皿的特點,在傳代增殖過程中通過換液逐漸去除造血系細胞等雜質細胞。經21~28天培養(yǎng),約傳代3~4代的細胞即可用于移植。細胞移植前予以含10μmol/L BrdU的培養(yǎng)基孵育24小時進
7、行細胞標記。 近交系F344大鼠隨機分為5組,其中4組為心肌梗死大鼠,1組為正常大鼠。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前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心功能(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心肌梗死大鼠于梗死4天后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心功能,然后3組梗死大鼠在心肌梗死區(qū)及其周圍注射外源性MCP—1、SDF—1、MCP—1+
8、SDF—1進行干預,剩余1組梗死大鼠于相應部位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進行對照,正常大鼠也于相應部位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進行對照。隨后所有大鼠經尾靜脈注射BrdU標記的MSCs(5×106),MSCs移植3天后處死一半大鼠檢測心肌梗死區(qū)MSCs的歸巢量,28天后剩余一半大鼠檢測大鼠心功能狀況后處死,取出心臟檢測心肌梗死區(qū)及其周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達和新生血管密度
9、。 結果: 心肌梗死組MSCs歸巢量大于正常大鼠對照組。MCP—1、SDF—1、MCP—1+SDF—1處理組大鼠心肌梗死區(qū)MSCs歸巢量、新生毛細血管密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MCP—1+SDF—1處理組大鼠心肌梗死區(qū)MSCs歸巢量及新生毛細血管密度大于MCP—1、SDF—1處理組,但三組間MSCs移植后心功能水平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 結論: SDF—1、MCP—1能夠促進MSCs歸巢并改善心功能,促進毛細血管
10、增生可能為其改善心功能的機制之一;SDF—1、MCP—1聯合使用較單用更有效,但尚未達到兩者的相加作用。其原因可能與炎癥損傷干細胞、受體重疊、內陷等有關,尚需進一步研究明確其具體原因;以獲得更佳的治療效果。 第三部分:SDF—1、MCP—1對骨髓間質干細胞歸巢劑量—效應關系的研究 目的: 外源性細胞因子SDF—1和MCP—1可以促進MSCs歸巢,但歸巢量與細胞因子的水平是否存在聯系還有待探討。本研究探討SDF—1
11、、MCP—1在骨髓間質干細胞歸巢到梗死心肌中的劑量—效應關系及二者之間是否存在協(xié)同效應。 方法: 大鼠于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前、MSCs移植前及移植后28天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心功能(LVEF;LVFS)。大鼠共分為12組,5組大鼠心肌梗死56天后于心肌梗死區(qū)及其周圍分別均勻注射不同濃度(50ng/ml、100ng/ml、200ng/ml、400ng/ml、800ng/ml)的MCP—150μl,5組大鼠心肌梗死56天后于心肌梗
12、死區(qū)及其周圍分別均勻注射不同濃度(50ng/ml、100ng/ml、200ng/ml、400ng/ml、800ng/ml)的SDF—150μl,1組大鼠心肌梗死56天后于心肌梗死區(qū)及其周圍均勻注射200ng/ml MCP—1+200ng/ml SDF—1各50μl,1組大鼠心肌梗死56天后于心肌梗死區(qū)及其周圍均勻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進行對照。然后各組大鼠經尾靜脈注射BrdU標記的MSCs(5×106),MSCs移植3天后各組處死一半大鼠檢
13、測梗死區(qū)及其周圍MSCs的歸巢量,28天后檢測剩余一半大鼠心功能狀況、以及梗死區(qū)及其周圍VEGF的表達及新生血管密度。 結果: MCP—1、SDF—1注射組MSCs歸巢量大于生理鹽水對照組;且隨著MCP—1、SDF—1劑量的增加,MSCs歸巢量亦相應增加,呈線性關系。VEGF的表達及新生血管密度與MSCs歸巢量相一致。SDF—1與MCP—1聯合注射組MSCs歸巢量、新生毛細血管數高于同劑量的單純SDF—1或MCP—1注
14、射組。各組大鼠心功能較MSCs移植前改善,但各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結論: 心肌梗死56天后無明顯MSCs自發(fā)歸巢。SDF—1、MCP—1能夠促進MSCs歸巢,歸巢的MSCs可能通過分泌VEGF而促進血管新生;而且MSCs的歸巢量與SDF—1、MCP—1的劑量呈線性劑量—效應關系。但對改善心功能無明顯作用,可能與大鼠梗死后干預時間過晚有關。SDF—1、MCP—1聯合使用較單用更有效,但尚未達到兩者的相加作用。 第四
15、部分:MCP—1與SDF—1在G—CSF外周動員自身骨髓干細胞歸巢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 G—CSF能夠動員骨髓干細胞進入外周血液循環(huán),但外源性SDF—1、MCP—1對G—CSF動員釋放的骨髓干細胞的歸巢是否有促進作用還不十分清楚。本部分研究探討細胞因子MCP—1與SDF—1在G—CSF動員自身骨髓干細胞歸巢治療缺血性心臟病中的作用。 方法: 心肌梗死模型制作成功8周后,所有大鼠給予皮下注射瑞白(重組人粒
16、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20μg·kg—1·d—1,共5天。隨后予以超聲心動圖檢查心功能(EF、FS),再將大鼠隨機分為3組,每組15只,一組為SDF—1注射組,一組為MCP—1注射組,一組為生理鹽水對照組。SDF—1及MCP—1注射組大鼠于心肌梗死區(qū)及其周圍5個區(qū)域均勻注射SDF—1及MCP—1400ng/ml各10μl,對照組于相應區(qū)域注射生理鹽水各10μl。接著每只大鼠腹腔注射BrdU50mg·kg—1·d—1,共15天
17、。細胞因子注射4周(心肌梗死后12周+5天)以后超聲心動圖檢查心功能后戊巴比妥鈉(50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后,經主動脈注入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鉀2ml,使心臟停搏于舒張期。隨即開胸取出大鼠心臟,進行CD45、CD90、BrdU、VEGF及Ⅷ因子免疫組化染色。 結果: MCP—1、SDF—1注射組與生理鹽水對照組相比,梗死區(qū)域BrdU、CD45、CD90陽性細胞明顯增多,VEGF表達及毛細血管數明顯增加。MC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丹參酮ⅡA干預趨化因子MCP-1調控心肌梗死后炎癥的機制研究.pdf
- MCP-1-CCR2軸參與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歸巢治療心肌梗死的實驗研究.pdf
- 心肌梗死區(qū)VEGF、SDF-1對造血干細胞歸巢的影響及其相關性研究.pdf
- 大鼠骨髓間質干細胞在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中應用的實驗研究.pdf
- 骨髓間質干細胞移植對心肌梗死后組織修復影響的實驗研究.pdf
- 骨髓干細胞在心肌梗死中的研究.pdf
- 基質細胞衍生因子1對骨髓間質干細胞歸巢的影響.pdf
- SDF-1α-CXCR4軸對心肌干細胞遷移及歸巢修復心肌的影響.pdf
- 急性心肌梗死自體骨髓間質干細胞移植的實驗研究.pdf
- 骨髓間質干細胞移植抑制心肌梗死大鼠心肌間質纖維化的作用研究.pdf
- TRPV1在心肌梗死后的炎癥,愈合中的保護作用.pdf
-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和苯妥英鈉中介的旁分泌機制在心肌梗死后組織修復中的作用.pdf
- 狗SDF-1的體內分布及急性心肌梗死對SDF-1表達的誘導.pdf
- SRC-1在心肌梗死后愈合中的作用的初步探討.pdf
- 經靜脈移植骨髓間質干細胞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實驗研究.pdf
- 巨噬細胞分化在心肌梗死后心臟重構中作用的研究.pdf
- 骨髓間質干細胞靜脈移植治療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實驗研究.pdf
- SDF-1α-Rac途徑在內皮祖細胞極性調控與歸巢中的作用研究.pdf
- 急性心肌梗死后經冠脈移植骨髓基質干細胞的實驗研究.pdf
- 心肌細胞自噬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構中的作用.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