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免疫介導炎性疾病人群中潛伏性結核感染的免疫學診斷研究
目的:評價新型γ干擾素釋放試驗(TSPOT.TB技術)及傳統(tǒng)結核菌素皮試(tuberculin skin test,TST檢測)在BCG接種地區(qū)免疫介導炎性疾病(immune mediated inflammatory diseases,IMID)患者中檢測潛伏性結核感染的免疫診斷價值,探討B(tài)CG高接種率地區(qū)該類特殊人群中潛伏性結核感染者的特異性抗結核細胞免疫應答
2、反應。
方法:同時應用TSPOT.TB檢測及傳統(tǒng)TST檢測方法,對中國東部地區(qū)294例明確診斷的IMID患者及48例正常健康對照者進行潛伏性結核感染的篩查。比較不同亞組中各檢測方法陽性率、危險因素關聯(lián)性及抗原特異性宿主免疫應答反應差異。
結果:IMID患者人群中TSPOT.TB陽性率為27.2%,TST陽性率為51.4%(硬結直徑≥5mm)或38.4%(硬結直徑≥10mm)。正常健康對照組中TSPOT.TB陽性率為2
3、0.8%,TST檢測陽性率為64.6%(硬結直徑≥5mm)或50.0%(硬結直徑≥10mm)。兩組人群中的TST陽性率均顯著高于TSPOT.TB陽性率(P值均<0.0001)。IMID患者中的TST陽性率低于正常健康對照者,而TSPOT.TB陽性率則高于正常健康對照者。與正常健康人群相比,IMID患者中的潛伏性結核感染更易被TST檢測漏診或誤診。在IMID患者中,BCG接種史和近期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史均會對TST結果產(chǎn)生顯著影響(OR值分別
4、為2.05和0.56,P值均<0.05),但TSPOT.TB結果不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各人群亞組間的抗原特異性免疫應答反應差異也與檢測陽性率差異及危險因素關聯(lián)性一致。推測在BCG接種地區(qū)使用TST檢測來初篩IMID患者人群中的潛伏性結核感染時,可能更適宜使用硬結直徑≥10mm作為TST陽性結果的Cut-off值。
結論:在BCG高接種率地區(qū)的IMID患者人群中用TSPOT.TB檢測診斷潛伏結核感染要比TST檢測更為敏感和可靠,尤
5、其對已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IMID患者高危人群有著獨特的應用價值。
第二部分:HIV陽性感染人群中潛伏性結核感染的免疫學診斷研究
目的:調(diào)查中國西南地區(qū)HIV合并活動性結核感染和HIV合并潛伏性結核感染的疾病負擔,評價新型γ干擾素釋放試驗(TSPOT.TB檢測)及傳統(tǒng)結核菌素皮試(TST檢測)在BCG高接種率地區(qū)HIV陽性感染人群中用于檢測活動性及潛伏性結核感染的免疫診斷價值。
方法:采用TSPOT.TB檢
6、測技術共對中國西南地區(qū)100例明確診斷的HIV陽性感染者(其中32例為明確診斷的合并活動性結核病患者)血液標本進行結核分枝桿菌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檢測,同時對所有病例進行TST檢測。
結果:100例HIV感染者中共有32例HIV合并活動性結核病者(HIV+ATB組),46例HIV合并潛伏性結核感染者(HIV+LTB組)和22例單純HIV感染者(HIV+TB-組)。臨床上無活動性結核感染證據(jù)的HIV陽性感染者中合并潛伏性結核的感染
7、率高達67.6%。在TST結果為陰性的HIV感染者中,HIV+ATB患者和無活動性結核感染證據(jù)的HIV陽性感染者的TSPOT.TB檢測陽性率分別為66.7%(16/24例)和47.5%(19/40例)。在CD4+T細胞計數(shù)<500/μl的HIV感染者中,HIV+ATB患者和無活動性結核感染證據(jù)的HIV陽性感染者的TSPOT.TB陽性率均顯著高于TST陽性率(66.7%vs.23.8%,55.6%vs.22.2%以及44.4%vs.11.
8、1%,69.2%vs.42.3%,P值均<0.0001)。在抗結核治療小于1月及CD4+T細胞計數(shù)≥200/gl的HIV+ATB組患者中,TSPOT.TB陽性率高達85%以上;但在抗結核治療大于3月及CD4+T細胞計數(shù)<200/μl的HIV+ATB組患者中,TSPOT.TB陽性率僅有33.3%。在無活動性結核感染證據(jù)的HIV陽性感染者中,TSPOT.TB檢測陽性率不受CD4細胞計數(shù)水平影響(P>0.05);但TST檢測在CD4<200/
9、μl組中的陽性率遠低于CD4≥200/μl組(11.11%vs.46.55%,P<0.05)。
結論:我國無活動性結核感染臨床證據(jù)的HIV感染人群中有較高的結核潛伏感染率。與傳統(tǒng)TST檢測相比,新型γ干擾素釋放試驗(TSPOT.TB檢測)在BCG高接種率地區(qū)的HIV陽性感染者中診斷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要更加敏感和快速,在HIV合并潛伏性結核感染的早期快速診斷中有較大應用價值。TSPOT.TB檢測不受CD4細胞計數(shù)水平影響,在中國H
10、IV合并潛伏性結核感染者中可更有效地指導異煙肼預防性治療及結核病防控。
第三部分:HIV陽性感染人群中潛伏性結核進展為活動性結核的免疫學發(fā)病機制研究
目的:評價HIV/AIDS合并潛伏性結核感染及合并活動性結核感染者中結核分枝桿菌肽類抗原特異性CD4+及CD8+T細胞免疫應答功能,以及非肽類抗原特異性Vγ2Vδ2+T細胞免疫應答功能,探討B(tài)CG高接種率地區(qū)HIV感染人群中潛伏性結核進展為活動性結核的免疫學發(fā)病機制。<
11、br> 方法:對云南省100例明確診斷的HIV/AlDS感染者按臨床癥狀、胸片和TSPOT.TB檢測結果分為HIV合并活動性結核感染(HIV+ATB)組、HIV合并潛伏性結核感染(HIV+LTB)組及HIV未合并結核感染(HIV+TB-)組。應用酶聯(lián)免疫斑點法(ELISPOT)及細胞內(nèi)細胞因子染色(ICS)技術檢測各組病例經(jīng)體外抗原刺激后外周血淋巴細胞中結核分枝桿菌PPD特異性IFNγ+CD4+和IFNγ+CD8+T細胞數(shù)量水平。以及
12、磷酸化抗原HMBPP特異性IFNγ+Vγ2Vδ2+T細胞數(shù)量水平。
結果:PPD特異性IFNγ+CD4+T細胞數(shù)量在HIV+ATB組及HIV+LTB組中均處于較低水平,且與外周血CD4+T細胞計數(shù)水平無關。但HIV+LTB組患者的PPD特異性IFNγ+CD8+T細胞數(shù)量水平要顯著高于HIV+ATB組。另外,HIV+LTB組患者的HMBPP特異性IFNγ+Vγ2Vδ2+T細胞數(shù)量水平也遠高于HIV+ATB組(P<0.0001),
13、且這種顯著性差異在CD4+T細胞<200/μl或≥200/μl的HIV+LTB亞組中均存在。在HIV合并潛伏性結核感染者中,HMBPP特異性IFNγ+Vγ2Vδ2+T細胞數(shù)量甚至是PPD特異性IFNγ+CD8+T細胞數(shù)量的7倍之多。
結論:不同于HIV合并活動性結核感染者,在我國HIV合并潛伏性結核感染者的外周血淋巴細胞中可檢測到顯著增強的HMBPP特異性IFNγ+Vγ2Vδ2+T細胞及PPD特異性IFNγ+CD8+T細胞免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