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南陽師范學院20XX屆畢業(yè)生</p><p><b> 畢業(yè)論文(設計)</b></p><p> 題 目: 知識遷移理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p><p> 完 成 人: </p><p> 班
2、 級: </p><p> 學 制: </p><p> 專 業(yè): 地理科學 </p><p> 指導教師:
3、 </p><p> 完成日期: </p><p><b> 目 錄</b></p><p><b> 摘要(1)</b></p><p><b> 關鍵詞(1)<
4、/b></p><p><b> 0引言(1)</b></p><p> 1地理教學中應用知識遷移理論的意義(1)</p><p> 2地理教學中應用知識遷移理論的策略(3)</p><p> 2.1進行結構構建(3)</p><p> 2.2轉換問題情境(3)</
5、p><p> 2.3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4)</p><p> 2.4多學科知識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4)</p><p> 3地理教學中應用知識遷移理論的注意事項(6)</p><p> 3.1注意正確再現(xiàn)與新授知識緊密相關的已有知識(6)</p><p> 3.2注意幫助學生區(qū)別新舊知識的本質與非本質聯(lián)
6、系(6)</p><p> 3.3正確對待思維定勢對地理學習遷移的影響(7)</p><p> 3.4重視生活中感性知識經驗對地理學習遷移的影響(7)</p><p> 3.5加強學生知識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積極預防負遷移(8)</p><p><b> 參考文獻(9)</b></p><
7、;p> Abstract(9)</p><p> 知識遷移理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p><p> 摘要:知識的遷移是一種知識對另一種知識的影響,從教育目標的觀點著眼,我們期待的是一種知識對另一種知識學習的促進影響(正遷移),知識正遷移量越大,說明學生通過學習產生的適應新的學習情景或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越強,教學的效果也就越好。新課標中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推廣,使高中教學對知識遷移
8、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本文在闡述地理教學中應用知識遷移理論意義的基礎上,分析了地理教學中應用遷移理論的策略和注意事項。</p><p> 關鍵詞:知識遷移;地理教學;策略;應用</p><p> 1地理教學中應用知識遷移理論的意義</p><p> 知識遷移就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在學習這個連續(xù)過程中, 任何學習都是在學習者已經具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結
9、構、已獲得的動作技能、習得的態(tài)度等基礎上進行的。這種原有的知識結構對新的學習的影響就形成了知識的遷移。在地理教學中,不管教師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或教學手段,如何研究教材大綱,其目的是使學生知識不斷積累、鞏固和深化,將已有的知識、技能運用于學習或實踐活動中,實現(xiàn)所學知識的不斷遷移、升華。而知識、技能的運用,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就是知識的遷移,它伴隨知識的整個傳授過程。教師在研究教法與學法的同時,必須把研究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放在重要地位,這對開拓學
10、生思想,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間題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往往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們在正文中將詳細闡述知識遷移規(guī)律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實現(xiàn)知識遷移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另外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利用知識遷移能促進地理學習的記憶我們在正文中也將進行探討。此外我們還會探討多學科知識在新課標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其實,任何一門學科的知識都不能孤立存在,往往都與其它學科存在密切聯(lián)系,相互滲透。21世紀需要的將是既有較寬
11、的知識</p><p> 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畫龍點晴之功效,使他們能靈活地駕御各科知識,逐步學會將其融會貫通,重新思考,學以致用,產生飛躍,起到一箭多雕、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培養(yǎng)了他們運用多學科知識分析事物的多端思維能力,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可以說,高考“3+X”大綜合的發(fā)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掌握扎實基礎知識的前提上,進行學科間的知識遷移。下面是地理教學中相關知識遷移的一些實例說明:</p>
12、;<p> 講授陸地水中水循環(huán)這一內容時,可讓學生分析李白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一句,引導學生從水循環(huán)方面來分析該句詩的描述是否合理,違反了什么原理,從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些文學性語文具有生動形象,富有情景,惟妙惟肖,引人入勝,文字優(yōu)美,構思巧妙,比喻貼切,貼近生活的特點,讀起來瑯瑯上口,回味無窮,給人以藝術的享受。借用文學語言進行地理教學,來描述和講解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能讓學生陶醉在情景的語
13、言環(huán)境中,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獲得美的享受和陶冶,這樣的課學生將樂此不疲,百聽不厭,可大大提高教學效果。當然,知識遷移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闡明地理事物,所聯(lián)系的知識都應為地理教學服務,并不是每節(jié)課,每個問題都要遷移,更不是遷移得越多越好,切忌搞得太深、太專,以至于喧賓奪主,使地理課變成其它學科的復習課,從而減少了學生對地理知識量的獲得,影響了教學效果。</p><p> 通過物理學知識解答地理學現(xiàn)象。簡單來說為什
14、么緯圈與氣候帶不完全平行?地磁場是怎樣分布的?這些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的解答需要普通物理知識即可。如太陽能量的來源、地球橢球體形狀的形成、地球運動的速度、內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不同力作用下形成的風等較為復雜地理知識用理論物理學等知識也可作出精確的解釋。以往的教學研究傾向于在各學科內進行,忽視學科之間的協(xié)調。學生在高一剛開始學習地理知識,其中所涉及的物理內容卻遍及高中物理的前前后后,有的知識在物理中還屬于教學難點,這必將給地理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
15、使學生學習有畏難情緒,甚至會影響學習的自信心。</p><p> 在講“工業(yè)生產的特點”時,可把我國的近代史遷移過來,與世界的三次技術革命結合來進行。第一次技術革命是18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英國成為了世界上最發(fā)達的國家。這時我國正值乾隆年代的中期,當時清朝政府嚴厲限制對外貿易,采取閉關政策,失去了工業(yè)發(fā)展的時機。第二次技術革命是19世紀70年代,德國、美國抓住機遇使工業(yè)迅速發(fā)展,蘇聯(lián)歐洲部分工業(yè)初具規(guī)模,這
16、時我國是慈太后垂簾聽政的中期,洋務派把握議政大權,向外國打開中國的大門,然而過分的西化和政府的軟弱,使中國漸漸陷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淵,又一次失去了民族經濟發(fā)展的機遇。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第三次技術革命,我國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緊緊抓住這一有利發(fā)展時機,穩(wěn)步的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不僅使我國傳統(tǒng)工業(yè)得到改造,新興產業(yè)也飛速發(fā)展。通過將我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歷史與現(xiàn)在的比較,使學生縱觀歷史,面向全球,分析我國工業(yè)發(fā)展的現(xiàn)狀和前景,引導學生充分
17、的進行發(fā)散思維。</p><p> 2地理教學中應用知識遷移理論的策略 </p><p><b> 2.1進行結構構建</b></p><p> 提高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構建具有清晰、概括、包容性的認知結構,這是實現(xiàn)知識遷移的根本前提和基礎。首先要避免機械性學習,實現(xiàn)有意義的學習。變傳統(tǒng)的“接受”式學習方式為“內化”式的學習,由被動學習
18、轉變?yōu)橹鲃訉W習,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是實現(xiàn)有意義學習的關鍵。其次,要構建多元化的認知結構。遷移是知識點之間的靈活轉換和應用,不能有效實現(xiàn)知識遷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沒有形成知識的廣域網(wǎng)絡結構,缺乏知識轉換的場所和條件。通過廣域性認知結構的構建,在新舊知識間和所學知識與新問題間建立起實質性的聯(lián)系,使新知識、新問題、新情境同化、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并在這個結構中確立其合適的位置,使知識結構多元化。</p>&l
19、t;p><b> 2.2轉換問題情境</b></p><p> 這是實現(xiàn)知識遷移的關鍵。一是對問題進行“變式”。“變式”是對問題的變換樣式,需要將教科書中的呈現(xiàn)情境進行轉換,以接近或適應所構建的知識結構的情境。其次,依據(jù)問題與認知結構間的共同因素,將問題進行“類化”?!邦惢笔侵笇栴}納入相應的同類知識結構中,并從這個結構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在轉換問題的情境后,根據(jù)轉換后的問
20、題與認知結構間的共同因素和聯(lián)系,將問題與知識結構、新知與舊知、未知與已知相“鏈接”,利用所構建的知識結構去“類化”這個新問題。</p><p> 2.3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p><p> 培養(yǎng)求異精神和發(fā)散思維能力。思維“定勢”也稱“心向”,是指先于一定活動而指向該活動的一種準備狀態(tài)。“定勢”的作用有積極和消極性兩種表現(xiàn),應該利用“定勢”的積極性作用,克服“定勢”的消極性影響。在知識
21、遷移能力的形成過程中,既要培養(yǎng)解決類似問題的心向,形成知識遷移的一般性規(guī)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習慣方法難以解決的有關問題時能夠從其他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形成求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的意識與能力,這也是培養(yǎng)知識遷移能力的重要要求。知識的遷移要求對知識呈現(xiàn)的情境和知識轉換要靈活處理,而不是生搬硬套。所以,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具體處理。如果變換的問題樣式和情境無法被吸納,這就要求對這個問題進行再處理,再變換或嘗試與另一認知結構對接,形
22、成從不同角度分析、遷移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p><p> 2.4多學科知識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p><p> 地理學是一門綜合科學,是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之間相互關系和作用的科學,地理學研究范圍極其寬泛,上至大氣圈對流層的頂部,下至巖石圈的表層,由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與人類智慧圈五大圈層構成。且地理學從整齊反映人類生存的客觀世界,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技術
23、科學三大科學體系交叉的產物。</p><p> 地理作為處于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本身與其它學科之間就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適時的融入其他學科的知識能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甚至有時侯其他學科的知識是理解掌握地理知識的基礎條件。</p><p> 案例1、學習歐洲經濟發(fā)展的有利條件時可以引導學生從歐洲的歷史發(fā)展的角度進行分析,學生可以從現(xiàn)有的歷史書中查
24、閱到歐洲殖民擴張積累財富、工業(yè)革命迅速提高生產力等資料,同時還能從物理教材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物理單位所表示的科學家基本上都是歐洲人,等等這些都能說明歐洲的經濟發(fā)展有著和好的歷史基礎。在這里,適當?shù)臍v史知識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地理問題。</p><p> 案例2、在學習地形對降水的影響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物理課中學到的水的三態(tài)變化知識來解釋為什么迎風坡降水多而被風坡降水少。</p><p> 迎風
25、坡:氣流上升——氣溫降低(放熱)——水汽液化成水或凝華成冰——降水多</p><p> 背風坡:氣流下降——氣溫升高(吸熱)——水汽沒有變化——沒有降水</p><p> 在這里,物理知識是學生解釋地理現(xiàn)象的必備工具。學科的融合能使學生體會到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理解各科知識的作用,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學習的動力。</p><p> 案例3、在分析日本經濟
26、發(fā)達的原因時我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從交通、礦產、科技、歷史等幾個方面進行研究,很明顯,歷史組同學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絲毫沒有了平日學習時的那種倦怠,學習積極性要遠遠大于其他幾個小組,他們從日本明治維新、二戰(zhàn)后日本政治經濟改革、戰(zhàn)后美國對日本經濟的扶持以及朝鮮戰(zhàn)爭帶來的“特需”收入等多方面闡述了日本經濟發(fā)達的歷史原因,匯報完畢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唯我獨有的成就感。知識的作用是相互的,地理知識同時也對學生學習其它學科有著很大幫助。比如,物理課
27、中講到磁極和磁偏角,學生有了學科融合的意識,馬上利用南北極地圖查找磁極位置,很快的解決了問題。</p><p> 另外,在歷次中高考中,語文、英語、數(shù)學等學科都出現(xiàn)了以地理問題為背景資料的題目,具備相關的地理知識能大大降低解題難度,提高解題速度,這就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培養(yǎng)學科融合的意識和能力。</p><p> 3地理教學中應用知識遷移理論的注意事項</p><
28、p> 3.1正確再現(xiàn)與新授知識緊密相關</p><p> 地理學研究對象的綜合性這一學科特點決定了地理新舊知識之間,與相鄰學科知識之間存存著緊密聯(lián)系,因此,在講授新知識之前,適當復習再現(xiàn)與之相關的已有知識是必要的,且能夠促進學習正遷移的產生。如在教“地球大氣運動”時,以巧妙提問的方式設計引言幫助學生再現(xiàn)初中物理熱脹冷縮以及壓強的有關基本知識,使學生迅速理解掌握了熱力環(huán)流的基本原理。同樣,講地面風和高空風
29、的風向形成原理時,適當再現(xiàn)地球上水平運動物體偏向和牛頓力學第三定律的知識也是必要的。當然,與新授知識無關或相關不大的已有知識,是不能在課堂上隨便再現(xiàn)的。否則,將會學生新知識的學習產生干擾。</p><p> 3.2區(qū)別新舊知識的本質與非本質聯(lián)系</p><p> 地理新舊知識有時存在著本質的聯(lián)系。如“地球五帶的劃分”與“我國溫度帶的劃分”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是:兩者都反映了地理緯度不同,所獲
30、太陽熱量多少不同,緯度越高,所獲太陽熱量越少,反之則越多這一地理原理。因此,在講“我國溫度帶的劃分”時,可幫助學生復習“地球五帶的劃分”的舊知識,緊緊抓住這一本質聯(lián)系,不僅使學生牢牢地掌握了“我國溫度帶的劃分”,更使學生理解我國溫度帶的劃分是以地還應五帶劃分為背景的,即:我國的熱帶大致相當于“地球五帶”中的熱帶,我國其它四個溫度帶從屬于“地球五帶”中的北溫帶。兩者表面的區(qū)別在于:“地球五帶”的劃分以回歸線和極圈為界,我國溫度帶的劃分是以
31、某一積等值線為界。有時,地理新舊知識之間豐在著非本質聯(lián)系。如“等高線地形圖”和“海平面等壓線圖”之間:高壓與山頂、低壓與洼地、高壓脊與山脊、低壓槽與山谷、氣壓鞍部與地形鞍部等在等值線表示方法和表現(xiàn)特征上很類似。我在講授“海平面氣壓場”知識時,首先借助學生已有的等高線知識使學生產生學習正遷移,從而掌握判斷各氣壓場形勢的基本方法。然后及時地幫助學生指出兩者的本質差異:等壓線圖表示海平面氣壓場分布的差異,而等高線圖表求地形的高低起伏。這樣&l
32、t;/p><p> 3.3正確對待思維定勢對地理學習遷移的影響</p><p> 思維定勢是指先于一定活動而趨向于某種活動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tài)。在地理教學中,是指學生根據(jù)已有的地理知識、地理思維經驗解決地理的既定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狀態(tài)、有時有助于學生進行類比思給,實現(xiàn)知識正遷移,獨立解決某些問題。但它也容易使學生盲目運用特定經驗,照搬老一套方法,妨礙創(chuàng)造性、開拓性思維培養(yǎng),甚至造成錯誤判斷。
33、因此,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學生的思維定勢問題,采用變式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高中地理中四季的形成,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規(guī)律,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等知識,都是詳述北半球的地理現(xiàn)象,教材中對南半球相應地理現(xiàn)象只以“反之”作結,學生對南半球的有關地理現(xiàn)象容易產生趨同于北半球的思維定勢,我在教學中注意南北對照,先“北”后“南”,變式教學,學生能舉一反三,防止了思維定勢對學習新知識的干擾。</p><p>
34、 3.4重視生活中感性知識經驗對地理學習遷移的影響</p><p> 當學生接受新概念和新知識時,往往會聯(lián)想到生活中原有的一些舊概念和體驗。這時,教師應適時地幫助學生回憶、回味、促進學習正遷移的產生。我在講授“海陸熱力差異”的基本原理時,幫助學生適當回味:夏天游泳時,腳踩在地面和水中的感覺:水涼陸熱。冬天戶外活動則正好相反,這對學生正確而深刻地理解:海洋熱容量比陸地大,夏季,陸地增熱快,海洋增熱慢;冬季,陸地
35、散熱快,海洋散熱慢這一原理起了積極促進作用。但是聯(lián)想生活中的舊概念和經驗與新概念、新知識之間有本質區(qū)別時,有時會產生學習負遷移現(xiàn)象。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兩者本質差異防止學生學習負遷移的產生。如我在教“正午太陽高度”知識時,幫助學生深刻分析我們生活中的“正午12時”概念是指“北京時間正午12時”,而“一日中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中所指“正午”是“地方時正午12時”因此學生關于“我們這里12點時,并不是一天中最大太陽高度角時”的疑問自然消除了。
36、</p><p> 3.5加強學生知識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積極預防負遷移</p><p> 心理學實驗得出結論:只要一個人對他的知識經驗進行了概括,那么從一個學習情境到另一個學習情境的遷移是可以完成的。我們的教學經驗也表明:對地理事物之間的關系有正確理解的學生,就能較好地理解或處理完成很生疏的地理問題。學生對已有地理知識經驗的概括水平越高,就越能揭示沒有認識過的某些同類新事物的實質,并把新
37、事物納入到已有知識經驗體系中去,因而也越能對所學知識高度概括化。但是,必須指出,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時,下列情況下的概括有可能導致學習的負遷移,我們在教學中應積極預防。有時,當已概括的舊知識在頭腦的信息較強時,干擾新知識進入大腦破層,尤其是當新舊知識相近或相似,新舊知識產生“矛盾”時,舊知識 “先入為主”,影響新知識的接受。如當學生在“地圖”這一章學習并概括強化了知識,即“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后,對于“時區(qū)與日界線”這一部分知識(西十二區(qū)位
38、于日界線東側,屬西半球,東十二區(qū)位于日界線西側,也屬西半球以及“東西半球的劃分”中東經160線的東側是西半球,西側屬東半球)則較難理解,從而導致區(qū)時換算、方位辨別等的錯誤。我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假設以本初子午線為中央經線,來設計世界地圖,那么中國的</p><p> 總之,地理教學中學習遷移原理的應用,是充實調整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實現(xiàn)知識向能力轉化的有效途徑,不僅使學生把地理科學知識融會貫通,而且
39、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p><p><b> 參 考 文 獻</b></p><p> [1] 焦秋生.實用中學地理教學設計[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p><p> [2] 羅良,張偉.記憶心理學的研究進展和教育啟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2,1.</p><p> [3] 黃驚
40、鴻.新課程地理教學論.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p><p> [4] 袁漢明. 遷移理論對地理教學的促進作用及其應用 [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2 (5): 96.</p><p> [5] 張莉. 初探遷移理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J]. 新課程學習:中,2011(4): 62.</p><p> Application of Th
41、e Theory of Knowledge Transfer in The Teaching of Geography</p><p> Abstract: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is a knowledge of another kind of knowledge influences, looking from theeducation point of view, we e
42、xpect is a kind of knowledge on another influence of promoting knowledge (transfer),positive transfer amount bigger, indicating that students through learning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study or the ability to solv
43、e new problems more strong, the teaching effect is better. Promote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concept in the new curriculum, the teaching of kno</p><p> Keywords: Knowledge migration;Geography Teaching;Stra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知識遷移理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 畢業(yè)論文gis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 淺談遷移理論在中學數(shù)學中的應用-定稿畢業(yè)論文
- 遷移理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pdf
- 地理畢業(yè)論文--淺議美育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實施
- 英語畢業(yè)論文——母語遷移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 理論力學在工程中的應用【畢業(yè)論文】
- 畢業(yè)論文杜郎口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 畢業(yè)論文(設計)語塊理論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 現(xiàn)代遷移理論在高三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pdf
- 學習遷移理論在《編譯原理》教學中的應用
- 論地理知識在地理科學專業(y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畢業(yè)論文
- 地理論文-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多媒體技術應用
- 地理論文-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多媒體技術應用
- 畢業(yè)論文--范例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 學習遷移理論在《建筑構造》教學中的應用
- 61748.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認知遷移理論的策略研究
- 地理教學中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畢業(yè)論文
- 畢業(yè)論文類比法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 畢業(yè)論文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