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禽霍亂是由禽多殺性巴氏桿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引起的在雞、鴨等禽類中發(fā)生的一種急性、接觸性、敗血性傳染病。該病以呼吸困難、腹瀉、肝臟表面白色壞死點、心包積液、肺出血等為主要特征。廣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對養(yǎng)禽業(yè)產(chǎn)生巨大危害。加強對多殺性巴氏桿菌致病性的研究,對保護養(yǎng)禽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是從疑似病料中分離,經(jīng)過形態(tài)特征、培養(yǎng)特性、生化鑒定為多殺性巴氏桿菌,而且從分子生物學水平得到
2、進一步驗證。動物回歸試驗結果表明,1.2109CFU/mL的菌液10倍系列稀釋后,接種11日齡健康雛鴨后,該分離菌株對11日齡健康雛鴨的LD50為104-4.5。攻毒后引起發(fā)病雛鴨精神不振,呼吸困難,腹瀉等變化。主要病變以心包積液、心外膜、心冠脂肪出血、肺出血和肝臟白色壞死點等為特征,并且從雛鴨體內分離出形態(tài)特征完全一致的菌落。藥敏試驗結果顯示,該分離菌株對頭孢曲松鈉、阿莫西林、氨芐西林、利福平、氧氟沙星較敏感。本試驗為禽巴氏桿菌病的診
3、斷與防治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jù)和病變模型。
利用鴨源多殺性巴氏桿菌強毒株分別經(jīng)口服和滴鼻接種途徑人工感染雛鴨,觀察鴨的發(fā)病情況,于接種后不同時間內隨機剖殺試驗組鴨和對照組鴨,采集肝臟、肺臟、心臟和脾臟等組織固定、H.E.染色,觀察各器官組織學變化,并進行病理組織學研究。試驗結果表明:雛鴨感染后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為100%,對雛鴨致病力很強。病理組織學變化以十二指腸絨毛斷裂、脾臟脾小梁變細,血竇擴張,淋巴細胞密度升高、肝細胞脂
4、肪變性、心肌纖維斷裂等為特征。試驗結果說明經(jīng)口服和滴鼻接種途徑人工感染雛鴨后,滴鼻感染的病理進程比口服感染途徑提前出現(xiàn)。
以分離菌株純化后免疫清潔的新西蘭白兔制備第一抗體,以FITC標記的山羊抗兔IgG作為第二抗體,通過反應條件的優(yōu)化,建立了間接免疫熒光染色法(IFA)檢測石蠟切片中鴨源多殺性巴氏桿菌的方法。試驗結果表明:一抗的最佳稀釋度為1:50,感作時間為4℃過夜,二抗的最佳工作濃度為1:100,感作時間為37℃1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鴨疫里默氏桿菌的分離鑒定及對雛鴨致病性觀察.pdf
- 鴨源多殺性巴氏桿菌分離鑒定及感染雛鴨動態(tài)病理學觀察.pdf
- 鴨源多殺性巴氏桿菌的分離鑒定和生物學特性.pdf
- 鴨疫里默氏桿菌和鴨源致病性大腸桿菌及鴨沙門氏菌的RAPD研究.pdf
- 鴨源巴氏桿菌與鴨源沙門氏菌融合菌株的制備及鑒定.pdf
- 鴨源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分離鑒定及致病性研究.pdf
- 貂源綠膿桿菌的分離鑒定及其致病性研究.pdf
- 致病性鴨源奈瑟菌的分離鑒定及生物學特征研究.pdf
- 鴨瘟病毒SDWF株的分離鑒定及致病性研究.pdf
- 甲型鴨肝炎病毒的分離鑒定及致病性研究.pdf
- 鴨源多殺性巴氏桿菌的分離鑒定及其CRISPR位點的分布和結構特征.pdf
- 鼻氣管鳥桿菌的分離鑒定及致病性研究.pdf
- 鴨源致病性大腸桿菌耐藥性研究.pdf
- 鴨坦布蘇病毒的分離與鑒定及致病性研究.pdf
- 鴨源多殺性巴氏桿菌在人工感染雛鴨體內的動態(tài)研究.pdf
- 禽多殺性巴氏桿菌莢膜和OmpH的關系其致病性研究.pdf
- 鴨源葡萄球菌分離鑒定、毒力基因檢測及與致病性相關性研究.pdf
- 林麝肺源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分離鑒定及毒力基因的檢測.pdf
- 禽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分離鑒定和分離株毒力基因與致病性相關性研究.pdf
- 鴨源腸球菌的致病性和致病機制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