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7/5/12/2769685b-2f4e-4dab-b2e1-787c748ad8d2/2769685b-2f4e-4dab-b2e1-787c748ad8d2pic.jpg)
![中醫(yī)診斷學切診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7/5/12/2769685b-2f4e-4dab-b2e1-787c748ad8d2/2769685b-2f4e-4dab-b2e1-787c748ad8d21.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第四節(jié) 切 診,,2,目的要求: 1、重點掌握脈診的內(nèi)容 2、了解按診的一般方法和內(nèi)容 授課方式:CAI教學 課堂講授 實驗教學 課 時:理論課6學時 實驗課3學時,3,切診------通過用手觸摸的方式獲得病情資料的 一種診察方法。 切診又分為: 脈診 按診,4,一
2、60;脈 診,概念:是醫(yī)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動脈,根據(jù)其不同 的形象來了解病情,辨別病證的診察方法。 目的要求 1、 掌握診脈的部位和方法; 2、 掌握常見病脈的脈象與臨床意義; 3、 熟悉脈診的原理,脈象的生理變異; 4、 熟悉相兼脈概念與主病規(guī)律; 5、 了解遍診法、三部診法概念、方法。,切 診,5,脈診簡史,1、扁鵲:已將脈診用于臨床實踐。2、《
3、內(nèi)經(jīng)》:“三部九候論”、“獨取寸口”。3、張仲景:“平脈辨證。”4、王叔和:著《脈經(jīng)》,記載24種脈象。5、李時珍:著《瀕湖脈學》,記載27種脈象。6、周學霆:著《三指禪》,以緩脈為權(quán)衡標準。7、黃宮繡:著《脈理求真》。8、趙紹琴:著《文魁脈學》。,切 診,6,(一) 脈象形成的原理,1、心臟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 “心主血,其充在脈” 、“心藏脈、脈舍神?!?2、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zhì)基礎(chǔ)
4、 “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行則血行?!薄 ?“脈不自行,隨氣而至,氣動脈應(yīng)?!?3、其他臟腑與脈象形成的關(guān)系 “脈以胃氣為本。”,切 診,7,(二) 脈診的部位,一 、脈診的部位1、遍診法(三部九候): 上部、中部、下部2、仲景三部診法: 寸口、趺陽、太蹊,切 診,8,3、寸口診法: 寸口脈象為什么能反映五臟六腑的病變? “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兇之
5、 法,何謂也?” “氣口何以獨 為五臟主?”,切 診,,9,寸關(guān)尺的定位,1、先定關(guān):以高骨(橈骨莖突)為標記 2、再定寸、尺: 關(guān)前為寸 關(guān)后為尺,切 診,10,二、 脈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平息和體位 平息:“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 定息,脈五動 閏以太息,命曰平人”。 體位:坐位、臥位與心臟等高。診脈時間:平旦為佳,安靜
6、。,切 診,11,三、脈診的指法,指法:手指略成弓形傾斜,指腹對脈脊。高大者 宜疏,矮小者宜密,小兒用拇指定關(guān)法?!?1、舉:輕取 2、按:重取 3、尋:中取 循法、推法、總按、單按。,切 診,12,總 按,切 診,13,,切 診,14,錯誤的診脈手法,切 診,15,脈象的要素,構(gòu)成脈象的八個要素: 脈位: 脈管的淺深 至數(shù):
7、 脈搏的頻率 脈長: 脈動的范圍長短 脈力: 脈搏的強弱 脈寬: 脈管的粗細 流利度:脈來的通暢程度 緊張度:脈管的弛緩程度 均勻度:脈動的節(jié)律,切 診,16,平脈的特征,1、胃:脈來從容、和緩、流利。 2、神:應(yīng)指有力,節(jié)律整齊。 3、根:尺脈沉取有力,按之不絕。,切 診,17,脈象的生理變異,1、與年齡、性別、形體有關(guān): 年齡:越小脈越快(嬰兒120-140次/分) 體質(zhì):身高者
8、脈長,身矮者脈短; 瘦人脈浮,肥人脈沉。 2、與精神情志有關(guān): 3、與季節(jié)、地理、氣候有關(guān): 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4、幾種生理變異:斜飛脈、反關(guān)脈。,切 診,18,課堂小結(jié):,1、部位:寸、關(guān)、尺2、指力:舉、按、尋3、平脈:胃、神、根,切 診,19,常見脈象及臨床意義,1、浮脈、沉脈 2、遲脈、數(shù)脈 3、洪脈、細脈 4、長脈、短脈 5、虛脈、實
9、脈 6、滑脈、澀脈 7、弦脈、緊脈 8、結(jié)脈、代脈、促脈,切 診,20,(1) 浮脈,1、脈象特征:輕取即得,重按反減; 舉之有余,按之不足; 崔氏《脈訣》:“ 浮脈法天,輕手可得, 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診宗三昧》:“ 浮脈者,下指即顯浮象,
10、 按之稍減而不空?!?切 診,21,脈位分類 浮脈,2、臨床意義:主表證,亦主里虛(虛陽 外越)。1)主表證--外邪侵襲,人體正氣趨向 于表,故脈浮。2)主里虛--久病精氣衰竭,陰不斂陽, 虛陽外越。,22,(2) 沉脈,1、脈象特征:輕取不應(yīng),重按始得; 舉之不足,按之有余。 《瀕湖脈學
11、》“ 如石投水,必極其底?!?《脈訣匯辨》“ 有深深下沉之勢。” 《脈訣刊誤》“ 輕手于皮膚之間不可得,徐徐按 至肌肉中部間應(yīng)指,又按至筋骨 下部乃有力,此沉脈也?!?切 診,23,脈位分類 沉脈,2、臨床意義:主里證。 常見于下痢、浮腫、嘔吐、郁結(jié)氣滯等?!?沉而有力——里實:氣血內(nèi)困
12、于里;多因水、寒、 積滯所致(寒主收引,水性 沉潛,積滯則陽氣伏郁)?!?沉而無力——里虛:陽氣虛不能升舉。,24,(3) 遲脈,1、脈象特征:脈來遲緩,一息脈動3-4 至(一分鐘不滿60次)。 《脈訣匯辨》:“往來遲緩,三至一息?!?《診家樞要》:“遲,不及也,呼吸之間,脈
13、 僅三至?!?切 診,25,脈率分類 遲脈,2、臨床意義:主寒證,亦主邪熱結(jié)聚里實證。 1)主寒證--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實寒:寒邪凝滯,陽氣失于宣通。 虛寒:陽氣虛弱失于溫運。 2)亦主熱證--邪熱結(jié)聚,經(jīng)隧阻滯。 多見于里熱實證(陽明腑實證、腸傷寒、腦膜炎)。,26,(4) 數(shù)脈,1、脈象特征:脈來急促,
14、一息5-6至。 《瀕湖脈學》:“一息六至,脈流薄疾?!?《脈訣啟悟》:“不似滑脈之往來流利,動脈之 厥厥動搖,疾脈之過于急疾?!?切 診,27,脈率分類 數(shù)脈,2、臨床意義:主熱證,亦主虛證。 1)主熱證--因熱迫血妄行,故脈數(shù)。 2)主虛證--精血耗損,元氣虧虛,脈來虛 數(shù)。多見于虛
15、勞日久之人。 張景岳曰:“愈虛則脈愈數(shù)?!?28,(5)洪脈,1、脈象特征:脈形寬大,滔滔滿指,來盛 去衰。 《診家正眼》:“ 洪脈極大,狀若洪水, 來盛去衰,滔滔滿指。” 《瀕湖脈學》:“ 洪脈來時拍拍然,去衰
16、 來盛似波瀾?!?切 診,29,脈的寬度分類 洪脈,2、臨床意義:主熱甚(氣分熱甚)?! ±餆醿?nèi)盛,氣盛血涌故脈來洪。 亦主虛證--若洪大無力,則不主氣分熱盛, 乃陰精耗竭,孤陽欲外越之兆。,30,(6) 微脈,1、脈象特征:極細極軟,按之欲絕,若有若無。 2、主?。簹庋撋?,陽氣衰微。 正氣將絕,鼓動無力,故脈微欲絕。
17、 《傷寒論》:“ 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 手足厥逆,脈微欲絕,……通脈 四逆湯主之?!?切 診,31,(7) 細脈,1、脈象特征:脈細如線,應(yīng)指明顯,按之 不絕。 《脈經(jīng)》:“ 細脈,小大于微,常有,但細耳。” 《診家正眼》:“ 細直而軟,累累縈縈,狀若絲
18、 線,較顯于微?!?《瀕湖脈學》:“ 小于微而常有,細直而軟,若 絲線之應(yīng)指?!?切 診,32,脈的寬度分類 細脈,2、臨床意義:主氣血兩虛,諸虛勞損; 主濕侵。 1)氣血不足:不能充盈脈道,則脈來細而無力。 2)
19、濕侵:脾虛濕盛或感受濕邪,濕邪阻礙脈道, 故脈細。,33,結(jié)合舌象來判斷細脈的主證,1,2,34,(8) 散脈,1、脈象特征:浮大無根,應(yīng)指散漫,按之消失。 2、臨床意義:為元氣耗散,臟腑精氣欲絕。 《瀕湖脈學》:“至數(shù)不齊,渙散不收?!?《診宗三昧》:“其脈散者死?!?脈理:陰衰陽消,心氣不能維系血液運行。,切 診,
20、35,(9) 虛脈,1、脈象特征:舉之無力,按之空豁,應(yīng)指松軟。 是一切無力脈的總稱。 《脈經(jīng)》:“ 虛脈,遲大而軟,按之無力,隱指 豁豁然空。” 《三指禪》:“虛脈大而松,遲柔少力充?!?。,切 診,36,脈力度分類 虛證,2、臨床意義:主虛證。 血虛不能充盈,氣虛不斂而外張。 可見于久病虛勞、傷暑氣陰兩傷等。
21、 《診家樞要》:“ 虛,氣血俱虛之診也,為暑, 為虛煩多汗,為恍惚多驚。”,37,(10) 實脈,1、脈象特征:應(yīng)指幅幅,舉按皆然?! ?是一切有力脈的總稱。 《瀕湖脈學》:“ 浮沉皆得大而長,應(yīng)指無 虛幅幅強?!?《診宗三昧》:“ 實脈有力,長大而堅。
22、”,切 診,38,脈力分類 實脈,2、臨床意義:主實證。 邪盛正實,正邪相搏,氣血涌盛脈道充滿故實。 凡邪氣有余,陽熱內(nèi)郁所致高熱譫語,腑實便 堅,三焦火盛,食滯脅痛等,皆可見實脈。,39,(11) 滑脈,1、脈象特征:往來流利,如盤走珠,應(yīng)指 圓滑。 《診家正眼》:“ 滑脈替替,往來流利,盤珠
23、 之形,荷露之義?!?《脈經(jīng)》:“ 與數(shù)脈相似。 ”,切 診,40,脈流利度分類 滑脈,2、臨床意義:主痰飲、食滯、實熱諸證。 1)主痰飲:痰飲為陰滑之物,痰濕聚于體內(nèi),足 使脈內(nèi)陰液增加,血流如粒而現(xiàn)滑象。 2)主食滯:宿食化熱,氣實血涌。 3)主實熱:正盛邪實,氣血涌盛。,41,脈流利度分類 滑脈,主婦人
24、的孕脈:氣血充盛。 《景岳全書》“ 婦女脈滑數(shù)而經(jīng)斷者,為有孕?!?見于正常人:滑緩為平人之常,多見于青壯年, 尤以女性明顯。 《景岳全書》“ 若平人脈滑而和緩,此自營衛(wèi)充實 之佳兆。”,42,(12) 澀脈,1、脈象特征:往來艱澀,如輕刀刮竹。 《瀕湖脈學》“ 如雨沾砂,如病蠶食葉?!?《脈經(jīng)》
25、“ 細而遲,往來艱,或一止復(fù)來?!薄?特點:脈管細、流速慢、不流暢。,切 診,43,脈流利度分類 澀脈,2、臨床意義:主傷精、血少、痰食內(nèi)停, 氣滯血瘀。 1)澀而無力--傷精、血少。 2)澀而有力--實證(痰食積滯、瘀血)?!?氣、血、食、痰阻礙脈道,脈行不暢。,44,(13) 長脈,1、脈象特征:脈體較長,超過寸關(guān)尺。 《診
26、家正眼》:“長脈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 如循長竿。” 《瀕湖脈學》:“ 長脈不大不小,迢迢自若,如循 長竿末梢,為平;如引繩,如循長竿,為病?!薄 斑^于本位脈名長,弦則非然但緊張, 弦脈與長爭較遠,良工尺度自能量。”,,,切 診,45,脈長度分類 長脈,2、臨床意義:主陽證、實證、熱證。 多由邪氣盛實,正氣不衰,邪正搏擊所致。
27、 《素問· 脈要精微論》:“長則氣治。” 正常人氣血旺盛,精氣盛滿,脈氣盈余。,46,(14) 短脈,1、脈象特征:只現(xiàn)于關(guān)部,它部不顯。 李中梓:“ 兩頭低而沉下,中間突而浮起?!?《瀕湖脈學》:“ 不及本位,應(yīng)指而回,不能 滿部。”2、臨床意義:主氣病。
28、 有力為氣郁,無力為氣損?!?氣郁不能展,氣虛不能鼓動故脈短。,切 診,47,(15) 弦脈,1、脈象特征:端直以長,如按琴弦。 《脈經(jīng)》:“按之如弓弦狀?!?《脈訣刊誤》:“ 狀若箏弦,從直中過,挺 然于指下,曰弦。” 《瀕湖脈學》:“ 如張弓弦,按之不移,綽
29、 綽如按琴瑟弦?!?特點:脈管細、脈力強、兩端繃緊, 觸手點長。,切 診,48,脈的緊張度分類 弦脈,2、臨床意義:主肝膽病、諸痛癥、痰飲、 瘧疾等?!?弦為肝脈,為氣機不暢之象。 凡肝氣脅痛、腹痛、冷痹、疝瘕、瘧 疾等多見弦脈。 《內(nèi)經(jīng)》:“陽弦頭痛,
30、陰弦腹痛?!?49,脈的緊張度分類 弦脈,補充:臨床上用“弦脈”來描述脈象的兩種概念。1、指標準的弦脈:如琴弦狀,主氣滯等。2、指脈管粗硬:多用于描述老年人的脈管硬化, 高血壓病時出現(xiàn)的一種現(xiàn)象。 屬于生理性退化的一種征象。 但這種弦象不能解釋為氣滯,它是因為腎水不足,不能涵養(yǎng)肝木所致的肝陽上亢征象?! ≈斓は?/p>
31、:“脈無水而不軟也”。,50,(16) 芤脈,1、脈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蔥管。 2、臨床意義:失血。 脈理:陰血不能維陽氣,陽氣浮散。 《金匱要略》:“ 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 血,失精?!?切 診,51,(17) 緊脈,1、脈象特征:脈形緊急,如牽繩轉(zhuǎn)索。 《脈經(jīng)》:“ 如切繩狀。”
32、 《診家正眼》:“ 緊脈有力,左右彈指,如 絞轉(zhuǎn)索,如切緊繩?!?切 診,52,脈的緊張度分類 緊脈,2、臨床意義:主寒證、痛證、宿食?!?寒主收引,脈管內(nèi)縮故緊?!?多見于寒邪內(nèi)侵引起的傷寒發(fā)熱,頭痛咳嗽,心腹痛或脹滿,嘔吐瀉利,陰疝痃癖等。 《脈訣刊誤》:“ 緊為寒為痛 ”。,53,(18) 緩脈
33、,1、脈象特征:一息四至,來去有怠。 有兩種意義: 1)脈管柔和,脈來和緩,有悠然之意。為有 神,有胃之平脈。 2)脈管縱使緩,脈來懈怠?!?《脈經(jīng)》“ 去來亦遲,小快于遲?!薄 ?主病:多由脾虛,或濕邪困阻。,切 診,54,(19) 革脈,1、脈象特征:中空外堅,如按鼓皮。 《瀕湖脈學》“ 芤脈,弦而芤,如按鼓皮?!?《醫(yī)學實在易》
34、“ 革脈外強 ” 徐春甫:“ 革為皮革,浮弦大虛,如按鼓皮,內(nèi) 虛外急?!?特點:脈管表面繃急、力強,按之中間空虛。,切 診,55,脈的緊張度分類 革脈,2、臨床意義:亡血、失精、半產(chǎn)、漏下等。 革為精氣內(nèi)虛,氣無所戀而浮越于外所致。 《金匱要略》“ 婦人則半產(chǎn)漏下,男子則亡血失
35、精?!?《傷寒論》“ 脈弦而大,弦則為減,減則為寒, 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為革?!?56,(20) 牢脈,1、脈象特征:實大弦長,沉取始得,堅著不移。 李中梓:“ 牢有二義,堅牢固實之義,又深居在 內(nèi)之義?!?《脈說》:“ 沉而有力,勁而不移,實大弦長, 牢之體也。
36、” 2、臨床意義:陰寒內(nèi)盛,疝氣癥瘕。 脈理:陰寒內(nèi)積,陽氣沉潛于下,故脈來沉而實 大弦長。,切 診,57,(21) 弱脈,1、脈象特征:極軟而沉細 《脈經(jīng)》:“弱脈極軟而沉細,按之欲絕指下?!?《脈理求真》:“ 沉細軟弱,舉之如無,按之乃 得。” 特點:脈體小、脈位沉、脈力少、脈管軟。,58,脈力分類 弱脈,
37、主病:主陽氣虛衰或氣血俱虛 陽虛不能溫運,鼓動無力?!?多見于元氣虛耗,陽氣衰微之人。癥見面 白肢冷、氣短少力、驚恐自汗、筋骨痿弱、 遺精泄瀉等。,59,(22) 濡脈,1、脈象特征:浮而細軟,如絮浮水。 《脈經(jīng)》“極軟而浮細?!?特點:脈位浮、脈管細、脈力少、不甚 流利。 2 、臨床意義:主諸虛,又主濕?!?/p>
38、 凡氣虛,自汗,身倦乏力,短氣等可見濡。,切 診,60,(23) 伏脈,1、脈象特征:比沉脈更深,需重按著骨始 可得,甚至伏而不現(xiàn)。 《診家正眼》“ 推筋著骨,得始其形。” 2、臨床意義:邪閉、厥病、痛極(伏而有力) 多因邪氣內(nèi)伏,脈氣不得宣通所致。 如氣閉、寒閉、熱閉、火閉、痛極、霍亂 等可見。,切 診,61
39、,(24) 動脈,1、脈象特征:脈動如豆,見于關(guān)部。 《脈經(jīng)》:“ 動脈見于關(guān)上,無頭尾,大 如豆,厥厥動搖?!?2、臨床意義:多見于驚恐、疼痛。 特點:滑、數(shù)、短。,切 診,62,(25) 促脈,1、脈象特征:數(shù)而一止,止無定數(shù)。 《脈經(jīng)》:“ 促脈來去數(shù),時一止復(fù)來。” 《瀕湖脈學》“ 來去數(shù),時一止復(fù)來,如
40、 蹶之趣,徐疾不常?!?2、臨床意義:主陽盛熱實。 邪熱內(nèi)盛,壅滯脈道,脈行不利。,切 診,63,(26) 結(jié)脈,1、脈象特征:緩而一止,止無定數(shù)。 《傷寒論》“脈來緩,時一止復(fù)來者名曰結(jié)脈?!?2、臨床意義:主陰盛氣結(jié)。 陰寒凝滯,心陽被抑?!?多見于氣結(jié)、血瘀、寒痰、飲食停滯、癥瘕積聚等。,切 診,
41、64,(27) 代脈,1、脈象特征:脈來一止,止有定數(shù),良久 方來。 《脈經(jīng)》“ 代脈來數(shù)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fù) 動。” 《活人書》“ 往來緩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 而復(fù)動,名曰代也?!?切 診,65,2、臨床意義:主臟氣衰微?!?1)臟氣衰微,無力繼續(xù),故脈歇
42、止難復(fù)。 《診家正眼》“代主臟衰,危惡之候”,“心疼奪 食,脈三動一止,良久不能自還?!薄?2)又主痛癥、七情驚恐、跌仆損傷。 “驚則氣亂。”,切 診,66,(28) 疾脈,1、脈象特征:一息七至以上。 2、臨床意義:為虛弱,陽氣將絕之征。 多見于陽亢無制,真陰垂絕之候。,切 診,67,
43、2、相似脈鑒別與比較,一、相類脈比較 1、脈位類: 浮--浮、芤、虛、濡、洪; 沉--沉、伏、牢、弱。 2、脈率類: 遲--遲、緩、澀、結(jié); 數(shù)--數(shù)、洪、滑、促。,切 診,68,脈象類比、相兼脈和真臟脈,3、脈寬類: 大(粗)--大、虛、洪、芤、實; ?。殻?、弱、濡、弦。 4、脈力類: 虛--虛、
44、弱、濡、微; 實--實、弦、緊。,69,3、怪脈,病情深重,胃氣衰敗,真臟脈現(xiàn)。 (1)無胃之脈:弦硬不柔,如循刀刃?!?偃刀脈、彈石脈 (2)無根之脈:浮大無根,按之消失。 釜沸脈、魚翔脈、蝦游脈 (3)無神之脈:脈率無序,脈形散亂?!?雀啄脈、屋漏脈、解索脈,切 診,70,(六)診婦人脈
45、(七)診小兒脈,71,相 兼 脈 的 主 病 規(guī)律,概念:兩種以上的脈同時出現(xiàn)稱為相兼脈。原因: (1)正氣有盛衰,邪氣常兼夾; (2)脈的位、數(shù)、形、勢、律。主病----各脈所主病之總和。 浮數(shù)脈=?。ū恚珨?shù)(熱) 表熱證沉數(shù)=里熱; 弦數(shù)=肝郁化火; 滑數(shù)=痰熱,,切 診,72,脈 癥 順 逆 與 從 舍,脈癥的順逆: (1)脈癥相符 (2)脈癥不符 脈癥的從舍——常
46、用于寒熱、虛實的真假。 (1)癥真脈假——舍脈從癥 (2)癥假脈真——舍癥從脈,,切 診,73,小 結(jié),1、主寒--遲、緊、弱 2、主熱--數(shù)、洪、滑、促 3、主虛--虛、弱、細、濡 4、主實--實、弦、緊 5、主痛--弦、緊、代、促(動、伏) 6、主血瘀--澀、結(jié) 7、主痰飲--滑、澀、弦、促、結(jié) 8、主虛
47、主濕--細、緩、濡 9、主食積--滑、促、澀、緊(短) 10、主陰竭陽脫--微、疾(散) 11、脈律失常--促、結(jié)、代,切 診,74,思考題,1、詞解:寸口診法、遍診法、舉按尋、胃神根、斜飛脈、反關(guān)脈。 2、試述正常脈象的特點及變異因素?四季 平脈的生理變異特點? 3、試述十六種脈的脈象特征及臨床意義 ? 4、試述弦、緊脈如何鑒別?促、結(jié)、代脈
48、如何鑒別?,,75,二、 按 診,一、按診的方法與意義 (一)按診的方法:觸、摸、按、叩。 (二)注意事項 態(tài)度認真、舉止大方,遵守醫(yī)德; 手法輕柔、熟練敏捷,避免刺激; 先輕后重、由淺入深,密切觀察。,76,按肌膚 按胸脅 按脘腹 按俞穴,二、按診的內(nèi)容,77,1、按 肌 膚,辨寒熱 肌膚熱而喜冷——陽證、熱證; 肌膚冷而喜溫——陰證、寒證。 察潤
49、燥 肌膚濕潤——汗出或津液未傷; 肌膚干燥——無汗或津液已傷。,78,按尺膚,“尺膚”:肘部內(nèi)側(cè)至掌后橫紋處的一段皮膚?!?尺膚緩(松弛)—— 主熱 尺膚急(繃急)—— 主寒 尺膚熱甚 —— 主熱病 尺膚涼 —— 主陽虛 尺膚柔潤溫和 —— 氣血調(diào)和 尺膚干澀 —— 津枯,氣血虛,79,(2)按 手 足,辨手
50、足冷熱 俱冷——陽虛或陰盛; 俱熱——陰虛或陽盛。 辨手掌冷熱 手足心熱——內(nèi)傷發(fā)熱; 麻疹患兒,中指尖獨冷——發(fā)疹。,,80,3、按胸腹,(1)按虛里:虛里(心尖搏動處) 正常--動而不緊,緩而不急。 異常--微弱:宗氣虛; 其動應(yīng)衣:宗氣外泄。
51、2、按胸脅:,81,(3)按腹部,辨疼痛:拒按——實; 喜按——虛; 辨腹脹:叩之濁音-實證 叩之空聲-實證 辨腫脹: 有波動感-水臌;無波動感-氣臌。 辨蟲積:指下如蚯吲蠢動,82,(4)按 俞 穴,對病位判斷具有一定意義。肺?。褐懈?、肺俞、太淵;肝?。浩陂T、肝俞、太沖;胃?。何赣?、足三里;腸癰:右下腹壓痛,闌尾穴壓痛。,切 診,83,詞解:水腫、氣腫、按尺膚。 如何鑒別水臌與氣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