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課用糖尿病預防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糖尿病的預防,鄭州市精神病防治醫(yī)院 淮河路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什么是糖尿???,,糖尿病 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fā)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典型病例可出現(xiàn)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xiàn),即“三多一少”癥狀。,,,,,,,,,胰島素幫助葡萄糖進入組織細胞,,,糖原分解,

2、,胃腸道吸收葡萄糖,,胰腺分泌胰島素,正常的食物代謝過程,食物的代謝過程,,,,,什么是胰島素?,是胰島β細胞分泌的一種主要降血糖的肽類激素,,,,,,血糖,胰腺,胰島素,血管,細胞,,,胰島素對糖代謝的作用,.促進糖原合成.促進葡萄糖的利用.抑制糖異生,,,糖尿病的癥狀,多食,多尿,皮膚干燥,饑餓,視物不清,,疲倦,,,糖尿病的危害,,,,,,,,,,眼睛,腎臟,腦血管,心臟,血管系統(tǒng),,足,,,糖尿病分型: .

3、1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 . 妊娠糖尿病 . 特殊類型糖尿病,,,為什么會發(fā)生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病因與機制,,組織細胞不能正常有效葡萄糖,,胃腸道吸收葡萄糖,,,胰腺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發(fā)病機制 .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分泌不足 .環(huán)境因素 .淀粉樣變,,,糖尿病癥狀: 隨著血糖值升高,出現(xiàn)癥狀的可能性增加,但有個

4、體差異。 典型的三多一少癥狀:多尿、多飲、多食和體重下降。 其余非典型癥狀:如視物模糊;皮膚干燥、搔癢,傷口不易愈合;還有牙齦發(fā)炎、泌尿系感染(尿頻、尿急、尿痛)和小便發(fā)粘等癥狀。 (1)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丟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機體處于半饑餓狀態(tài),能量缺乏需要補充引起食欲亢進,食量增加。同時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島素分泌,因而病人易產生饑餓感,食欲亢進,老有吃不飽的感覺,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飯,主

5、食達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顯增多,還不能滿足食欲。,,,,,,,,糖尿病癥狀: (2)多飲:由于多尿,水分丟失過多,發(fā)生細胞內脫水,刺激口渴中樞,出現(xiàn)煩渴多飲,飲水量和飲水次數(shù)都增多,以此補充水分。排尿越多,飲水也越多,形成正比關系。   (3)多尿:尿量增多,每晝夜尿量達3000~5000毫升,最高可達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數(shù)也增多,一二個小時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晝夜可達30余次。糖

6、尿病人血糖濃度增高,體內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別是腎小球濾出而不能完全被腎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滲透性利尿,出現(xiàn)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4)消瘦(體重減少):由于胰島素不足,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質分解加速來補充能量和熱量。其結果使體內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丟失,,,,糖尿病癥狀: 病人體重減輕、形體消瘦,嚴重者體重可斤,以致疲乏無力,精神不振。同樣,病

7、程時間越長,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顯。,,,,,,,,常見病因,1、與1型糖尿病有關的因素:,自身免疫系統(tǒng)缺陷:因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種自身免疫抗體,如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抗體)、胰島細胞抗體(ICA抗體)等。這些異常的自身抗體可以損 傷人體胰島分泌胰島素的B細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島素。,遺傳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遺傳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發(fā)病基礎,這種遺傳缺陷表現(xiàn)在人第六對染色體的HLA抗原異常上??茖W家的研究提

8、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發(fā)病的特點——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與無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病毒感染可能是誘因:也許令你驚奇,許多科學家懷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這是因為I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病之前的一段時間內常常得過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現(xiàn)在病毒流行之后。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風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質炎的柯薩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常見病因: 2、與2型糖尿病有關的

9、因素,遺傳因素:和1型糖尿病類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發(fā)病的特點。因此很可能與基因遺傳有關。這種遺傳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為明顯。例如:雙胞胎中的一個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個有40%的機會患上此??;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則另一個就有70%的機會患上2型糖尿病。    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癥。遺傳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樣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體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們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與大腿

10、上的人更容易發(fā)生2型糖尿病。 年齡:年齡也是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歲以后發(fā)病。高齡患者容易出現(xiàn)糖尿病也與年紀大的人容易超重有關。   現(xiàn)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熱量的食物和運動量的減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認為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癥和2型糖尿病一樣,在那些飲食和活動習慣均已“西化”的美籍亞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為普遍。,,,常見病因: 3、與妊娠

11、型糖尿病有關的因素    激素異常:妊娠時胎盤會產生多種供胎兒發(fā)育生長的激素,這些激素對胎兒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但卻可以阻斷母親體內的胰島素作用,因此引發(fā)糖尿病。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這些激素的高峰時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發(fā)時間。    遺傳基礎:發(fā)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將來出現(xiàn)2型糖尿病的危險很大(但與1型糖尿病無關)。因此有人認為引起妊

12、娠糖尿病的基因與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關。    肥胖癥:肥胖癥不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樣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糖尿病常見危險因素.糖尿病家族史 .肥胖.年齡吸煙.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高脂飲食.體重超重.運動過少.妊娠糖尿病危險因素:除以上外,還有年齡過30歲;有異常產史,如胎死宮內、產巨大兒史(出生體重>4Kg)等,,,糖尿病的預防,.少吃一點;

13、 .多懂一點; .勤快一點; .放松一點;,,,預防的對象,.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冠心?。?年齡大于40歲者;.妊娠血糖增高、有巨大兒生育史;.生活無規(guī)律者;.飲酒過多者;,,,,糖尿病預防措施一,,.防治與糾正肥胖,體重指數(shù)BMI>25者是糖尿病的高危 險人群;.避免高脂肪食物;.飲食合理、科學,食物的攝入及代謝消耗應保持一個正常的平衡狀態(tài),主食占5

14、0-60%,脂肪<30%,蛋白質10-20%;,,,糖尿病預防措施二,.增加體力活動,參加體育鍛煉,以控制合理體重并且能夠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避免、少用致糖代謝異常的藥物;.戒煙戒酒等不良生活習慣,糖尿病預防措施三,,,,,,糖尿病預防四,,,.妊娠有糖代謝異常,應積極采取血糖監(jiān)測、飲食控制和胰島素治療等防治措施,妊娠時患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IGT)者,分娩的孩子易患肥胖、糖尿病,故應即可能地控制血糖正常,也要防止嚴重

15、低血糖。建議對妊娠婦女于妊娠24-32周做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糖尿病預防五,.積極發(fā)現(xiàn)和治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定期進行體檢,特別是老年人,除常規(guī)空腹血糖外,還應重視餐后2小時的血糖;,,,,糖尿病診斷 ------臨床檢驗標準,(一)確診為糖尿?。?   1、具有典型癥狀,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2、沒有典型癥狀,僅

16、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mmol/l應再重復一次,仍達以上值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3、沒有典型癥狀,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mmol/l糖耐量實驗2小時血糖≥11.1mmol/l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ǘ┛膳懦悄虿。?   1、如糖耐量2小時血糖7.8-11.1 mmol/l之間,為糖耐量受損;如空腹血糖6.1-7.0 mmol/l為

17、空腹血糖受損,均不診斷為糖尿病。    2、若餐后血糖<7.8 mmol/l及空腹血糖<5.6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監(jiān)測的金標準,糖化血紅蛋白是血中葡萄糖和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結合產物,它和血中葡萄糖水平呈正比關系。糖化血紅蛋白中最常見的為HbAlc,所以常以HbAlc作為糖化血紅蛋白的代名詞。由于紅細胞在血液內壽命大約為120天,因此,HbAlc的高低值能反映過去2

18、~3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HbAlc是臨床上糖尿病常規(guī)監(jiān)測的指標之一,如果HbAlc在正常范圍內,說明在一段較長時間內血糖控制較好。因此,HbAlc是評價長期用藥治療效果以及預測糖尿病并發(fā)癥發(fā)生、發(fā)展的可靠指標,被學術界公認為是糖尿病長期血糖監(jiān)測的金標準。       監(jiān)測糖化血紅蛋白的臨床意義 :      糖化血紅蛋白的正常參數(shù)是4.5%-6.3%。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建議為小于6.5%。但歐美

19、專家認為這一目標實踐起來有困難,可能會增加低血糖的發(fā)生率。相關指南建議小于7.0%為控制目標。       1.糖化血紅蛋白升高可預測心血管病的危險性:對1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表明,HbAlc水平每升高1%,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15%:對2型糖尿病患者,HbAlc每升高1%,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18%,卒中發(fā)生率增加17%。有人對一組HbAlc大于5%的糖尿病患者追蹤觀察顯示,HbAlc每升高1%,,,,其未來發(fā)生心血

20、管病的危險性增加21%。英國一項大型研究也證明,隨著HbAlc水平的下降,致死性、非致死性冠心病和心臟猝死、卒中及外周動脈疾病的發(fā)生率均有明顯下降。      2.降低糖化血紅蛋白可控制糖尿病的血管并發(fā)癥:大量研究證實,將HbAlc有效控制在較低水平,可顯著降低微血管并發(fā)癥。國外一項大型研究證實,HbAlc每降低1%,患者出現(xiàn)糖尿病相關終點事件或死亡危險性下降21%,微血管疾病的危險性降低37%。HbAlc越接近正常值,糖尿病心肌梗

21、死、微血管病變等并發(fā)癥的概率就越低。而當HbAlc大于6.5%時,不論是大血管病變或微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都將明顯升高。因此,為掌握病情變化,糖尿病人初診時就應測定HbAlc。在此后的治療過程中,血糖控制未達標或正在調整用藥時,應每3個月檢查一次,血糖控制達標的患者應每半年檢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監(jiān)測的金標準,,,糖尿病防治誤區(qū):,第一,不控制飲食。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其目的是減輕胰島β細胞的負擔,以幫助其恢復功

22、能。不控制飲食而想用多服降糖藥來抵消,好比“鞭打病馬”,是錯誤并且危險的。    第二,根據(jù)自覺癥狀服藥。血糖非常高,才會出現(xiàn)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等典型糖尿病癥狀。不少患者因無明顯不適,隨意調節(jié)降糖藥用量,導致血糖控制不力。    第三,不定期復診。有的患者不監(jiān)測血糖、血脂和血壓,不注意觀察影響自己血糖、尿糖變化的因素,不總結自己的服藥規(guī)律,而是人云亦云,跟風吃藥。這是我國糖尿病患者較一些發(fā)達國家的患者病情嚴重、并發(fā)癥多的主

23、要原因。    第四,該用胰島素的時候不接受胰島素治療。    第五,對口服降糖藥的特點不了解。如一些磺脲類降糖藥的藥效隨時間延長而逐漸增強,因此不能急于換藥。并且,每種降糖藥都有最大有效劑量。未用到最大有效劑量,不要早下結論。,,,第六,覺得價格高的藥就是好藥。不存在哪種藥更好的問題,科學的說法是哪一種降糖藥更適合。對甲有效的藥物不一定對乙也有效,甚至可能有害。   第七,一味追求能“去根”的糖尿病特效藥。有的患者甚至在血糖已獲

24、得良好控制的情況下,停止現(xiàn)階段有效治療,而去尋找“靈丹妙藥”。殊不知,包括飲食、運動和藥物的糖尿病綜合療法是人們與糖尿病長期斗爭的智慧結晶,是經過嚴格證明、確實有效的方法。   第八,盲目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有人認為,服藥時間一長,就會損傷肝腎功能。實際上,降糖藥劑量只要在藥典規(guī)定的范圍內,都是安全的。副作用僅見于個別患者,且副作用在停藥后即消失,不會帶來嚴重的影響。其實,高血糖未得到控制與服用藥物可能出現(xiàn)的副作用相比,前者的后果要嚴重

25、得多。,糖尿病防治誤區(qū):,,,糖尿病飲食:,,飲食原則:  1、避免肥胖,維持理想且合適的體重?!?  2、定時定量,每餐飲食按照計劃份量進食,不可任意增減。   3、少吃油煎、炸、油酥及豬皮、雞皮、鴨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   4、烹調多采用清蒸、水煮、涼拌、涮、烤、燒、燉、鹵等方式。不可太咸,食鹽攝入量6克以下為宜   5、飲食不可太咸,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腎等動物內臟類食物。   6、烹調宜用植物性油脂

26、。   7、配合長期性且適當?shù)倪\動、藥物、飲食的控制。   8、經常選用含纖維質高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蔬果等。   9、含淀粉質高的食物及中西式點心均應按計劃的份量食用,不可隨意吃,以免過量吸取。   10、少吃精制糖類的食物,如煉乳、蜜餞。   11、多使用苦瓜或苦瓜茶,苦瓜降糖更安全、無任何副作用,糖尿病預防和控制要比治療簡單的多。,,,1.日常生活自我管理 2.糖尿病病情監(jiān)測 3.糖尿病并發(fā)癥的自我監(jiān)護 4.低血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