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科學課程改革指導意見的要求淺談教師的教學行為,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徐宏武,目 錄,一、我省實施初中綜合理科課程的成效 二、提出科學課程改革指導意見的原因猜測 三、提出課程課程改革指導意見的目的 四、教師常見的教學行為,一、我省實施初中綜合理科課程的成效,1.緊跟國際科學教育的發(fā)展步伐 2.有利于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 3.科學PISA測試成績居世界第二 4.有利于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質量的評價
2、 5.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二、提出科學課程改革指導意見的原因猜測,原因1,學生學習時間過長 原因2,實驗(踐)教學地位弱化 原因3,科學思維培養(yǎng)不夠 原因4,學段銜接存在問題,二、提出科學課程改革指導意見的原因猜測,原因1,學生學習時間過長(來自省監(jiān)測質量報告),二、提出科學課程改革指導意見的原因猜測,600天計——18.18題/天 400課時計——27.27題/課時 2015年浙江省初中學業(yè)水平
3、 考試說明428個考點——25.48題/考點,數量多!??!,二、提出科學課程改革指導意見的原因猜測,原因2,實驗(踐)教學地位弱化,二、提出科學課程改革指導意見的原因猜測,二、提出科學課程改革指導意見的原因猜測,原因3,科學思維培養(yǎng)不夠,,二、提出科學課程改革指導意見的原因猜測,原因4,學段銜接存在問題 初小科學教育的銜接 小學:記憶的多,動手、動腦的少 初中:把孩子的起點定位為空白 初高理化生教
4、育的銜接 初中:綜合學科,注重方法、細節(jié)和表達 高中:分科教學,注重邏輯思維。有責怪初中段科學教育的意味,三、提出課程課程改革指導意見的目的,課程為載體,評價為動力,實驗為抓手,學生科學素養(yǎng),,,質疑精神,證據思想,科學方法,價值觀念,……,,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四、教師的教學行為,課程建設方面 衢州現狀: 空白——多數學校 單一(習題類和實驗類)——少數學校 做法: 指導意見非常明確
5、、具體、到位 ——積極建設拓展性課程,四、教師的教學行為,課程建設方面 關鍵: 樹立正確的課程思想、發(fā)展學生的思想 切忌: 只是圍繞中考的學科基礎知識輔導課程 只是圍繞中考的學科深化知識提升課程 按照指導意見和課程標準相關要求建設和實施,,四、教師的教學行為,實驗教學方面 衢州現狀: 不敢做! ——青年教師(大部分) 在實驗室掌控不了學生 不想做! ——中年
6、教師(部分) 不去實驗室做實驗,中考也能應付,而且 工作量大(缺實驗員) 不愿做! ——長期實驗,——學生實驗做的少!,四、教師的教學行為,實驗教學方面 教師實驗能力——參差不齊,有待提高 科學教師的構成圖,四、教師的教學行為,實驗教學方面 學生實驗能力評價 學業(yè)水平考試試題——甄別是否做過實驗 難! 實驗操作技能評價——沒有特別大的實際意義 ——未能較好地促進
7、實驗教學質量的提升 總之,實驗開展情況對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影響不大,所以實驗教學不盡人意!,——缺好的辦法,四、教師的教學行為,實驗教學方面 2013年省綜合教育質量監(jiān)測有這么一組數據: 這些都證明了實驗在科學教學中的地位尚未得到足夠的體現。,四、教師的教學行為,實驗教學方面 實驗教學常態(tài)化——有條件做的實驗都要做,沒有條件做的實驗創(chuàng)造條件做! 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動腦動手實
8、驗,面對真實任務進行實驗研究,四、教師的教學行為,實驗教學方面 教師實驗技能研修 學生實驗能力評價改革 ——學生實驗能力成長檔案袋 日常實驗品質 實驗檢核成績 長期實驗情況 雷夫老師的實驗觀,《第56號教室的奇跡》的主角雷夫老師一直在洛杉磯市霍伯特小學擔任五年級的老師。這所學校是美國第二大小學,百分之九十的學生家庭貧困。而且第56號教室是一間漏水的教室。就是在這樣
9、惡劣的環(huán)境下,他在同一間教室包攬了所有的課程,從1981年工作至今,創(chuàng)造了轟動全美的教育奇跡: 那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學生在全國測試成績高居全美前5%,長大后紛紛就讀于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并取得不凡成就。,僅靠理解和記憶,培養(yǎng)不出科學家,雷夫老師因為自己的創(chuàng)新工作而成為美國最受尊敬的教師之一。他是惟一同時獲得美國“總統(tǒng)國家藝術獎”、英國女王M.B.E勛章和世界知名主持人歐普拉“善待生命獎”的人。 每年都有上千普通家
10、庭的學生希望加入雷夫的班級來改變人生,也有人用百萬年薪來挖這位小學教師,但雷夫仍然堅守在他的56號教室,證明著一個人能夠在最小的空間里創(chuàng)造出最大的奇跡……,雷夫最痛苦的一項教訓,他的科學家女兒到第56號教室做一日訪問。很自然地,雷夫迫不及待地讓她看自己怎么教自然課。 孩子們把書打開,閱讀對細胞的解說。他們專心上課,偶爾被雷夫糟糕的笑話逗得開懷大笑。雷夫正確地回答了他們的問題,也帶領他們認識了細胞的各個部分。他們把書合
11、上,準備上下一節(jié)課。全班同學都有規(guī)矩、有禮,充分參與。,自認為自然課上的很棒的雷夫在問卡琳的感想時,沒想到卡琳的評語是:“這大概是我見到過的最糟糕的自然課了!” 卡琳說:孩子們上自然課的時候應該放下書本,拿起實驗器材。他們必須觀察、實驗、記錄、分析。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失敗,并從失敗中學習。,因為卡琳的直言不諱,雷夫做了些改變,從而得以幫助他人踏上科學研究之路,過一個既刺激又富有意義的人生?,F在,從雷夫班上畢業(yè)的學生已
12、經有人當醫(yī)生,還有幾個從事環(huán)境科學工作。 今天,從事科學工作的學生來信告訴雷夫他們的職業(yè)生涯始于第56號教室。,四、教師的教學行為,實驗教學方面 科學教師應該徹底轉變教學觀念,要從內心認同“學習科學是學生要親自動手做而不是要別人做給他們看的事情”,不僅要按課程教材開設規(guī)定實驗,還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實現四個轉變: 變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 變模仿實驗為設計實驗 變動手
13、實驗為動腦實驗 變被動實驗為主動實驗,,四、教師的教學行為,改進考試評價 1.完善學科評價方法 改變以一張試卷來評價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習慣做法,建立實驗操作與紙筆測驗相結合的學科評價體系,引導學生開展體現科學課程性質的學習活動。以《科學課程標準》為依據,采取過程性評價與階段性綜合檢測相結合的方法,常態(tài)開展面對真實任務、體現科學思維的實驗操作考查,2.改革畢業(yè)升學考試。 探索并推進將科學
14、實驗考查列入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初中科學畢業(yè)升學考試的范圍不包括拓展性課程的內容。鼓勵探索開卷或開閉卷結合的考試形式,考試分值應與課時比例相匹配。在穩(wěn)定難度的基礎上,借鑒PISA命題思想,調整科學試卷結構,適當增加開放性、論證性、情景性試題,改進試卷評價方法。,四、教師的教學行為,,四、教師的教學行為,質疑精神的培養(yǎng) 片段1 浮力大小與深度有關 教師用彈簧秤吊著圓柱體,慢慢將其浸入水中,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彈簧秤的示數
15、。教師邊演示邊提問: 圓柱體浸沒之前排開水的體積怎么變? 浮力怎么變? 浸沒之后排開水的體積變了沒有? 浮力變了沒有?,四、教師的教學行為,這說明浮力與排開水的體積有關。 學生略有遲疑,有膽大的小聲提出: 還與浸入水中的深度有關。 老師:你們看到圓柱體浸沒水中后,深度 變化,浮力發(fā)生變化嗎? 沒有!這說明浮力大小與浸入水里的深度無關。,片段2 浸在液體中物體上半
16、部分不受浮力作用,(2014?呼和浩特)如圖所示,有一實心長方體,懸浮在水和水銀的界面上,浸在水中和水銀中的體積之比為3:1,已知水的密度為1.0×103kg/m3,水銀的密度為13.6×103kg/m3.求:該物體在水中和水銀中所受到浮力之比。,生:水中部分不受水的浮力作用,因為在水面與水銀面交界的底面沒有接觸水。橋墩不受浮力作用,也就是因為橋墩下底面不與水接觸,就不會受到水向上的浮力。是不是題目有問題?,四、教師
17、的教學行為,,片段3,浸在水里的物體都會受到浮力作用嗎?,四、教師的教學行為,片段4,地球是球體的教學 師:環(huán)球航行,可證明地球是球形的。 生:環(huán)球航行并不能證明地球是球形的。比如一個人蒙了眼,被另一個人攙扶著繞教學樓走了一圈,就能證明教學樓是球形或其行走的路線是圓形的嗎?明明教學樓是長方體的。 師:其他證據已經證明地球是球形了呀!,,片段5,覆杯實驗如何證明大氣壓 的存在?,覆杯實驗中紙片到底是被水粘住的還是大氣托住的?你
18、主動質疑了嗎?你允許學生質疑了嗎?,四、教師的教學行為,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創(chuàng)設民主的課堂氛圍 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水平 保護學生的好奇天性,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要注意,,尋找證據是一個人論證能力強弱的集中體現,小到生活中的探究(比如食物是否變質的證明),大到科學上的發(fā)現(比如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發(fā)現)都是證據思想的具體應用,可見,證據思想是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證據的思想對學生來說如此重要,但在日常教學中老師
19、們重視對知識的傳授,輕視對證據尋找意識的培養(yǎng)。,證據思想的培養(yǎng),片段1,蔗糖溶于水中是否沒有了? 在“物質的構成”教學時,老師們對于其中“將整塊的蔗糖研磨變碎后放入杯子里的清水中,攪拌蔗糖溶解在水中后,我們再也看不見那些蔗糖小顆粒,這時蔗糖是以一種更小的微粒存在于水中”內容的處理如下。,教師設問: 蔗糖溶解在水中后,我們再也看不見那些蔗糖小顆粒。這時蔗糖到哪里去了呢? 教師回答:其實,蔗糖還在水里,
20、此時蔗糖是以一種很小的微?!崽欠肿哟嬖谟谒?。由于蔗糖分子很小,只是我們看不見它們而已。,老師這樣教學顯然很快就完成了傳授知識的任務——“蔗糖還在水里,以很小的微粒分子存在著,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構成的”,但是老師沒有提供讓學生動腦思考的機會——“我們看不見那些蔗糖小顆粒,這就能說明蔗糖顆粒是以一種更小的微粒存在于水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尋找證據的思想沒能得到培養(yǎng)和強化,對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不利。,教師在學生觀察了“將研磨變碎的蔗糖放
21、到清水里,攪拌蔗糖溶解在水中后,我們再也看不見那些蔗糖小顆粒”現象之后,提出問題: 你們認為蔗糖到哪里去了呢?有哪些證據可以證明你的觀點。,這里常用的證據有: ①眾所周知蔗糖是有甜味的,而白開水(清水)是沒有味道的,當蔗糖溶解到水里后,原來無味的水變甜了,這可以證明蔗糖跑到水里去了。 ②我們把杯子里的水倒出一部分放到太陽底下曬,當水曬干后,在杯底可以看到蔗糖,這說明蔗糖沒有消失,而是溶解在水中。
22、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證據和證明過程都應該由學生自己指出,而非教師講授,若是教師和盤托出,又陷入了重視知識傳授、忽視證據尋找的泥沼,對學生建構證據思想的效果將大打折扣。,用實驗培養(yǎng)證據意識 培養(yǎng)從正面尋找證據的意識(正向思維) 培養(yǎng)從反面尋找證據的意識(逆向思維),培養(yǎng)從正面尋找證據的意識,培養(yǎng)從正面尋找證據的意識,聲音能否在水中傳播?,培養(yǎng)從反面尋找證據的意識,原來振動發(fā)聲的物體,停止振動后不再發(fā)聲嗎?,原來振動發(fā)
23、聲的物體,停止振動后不再發(fā)聲嗎?,培養(yǎng)從反面尋找證據的意識,聲音能夠在固體中能傳播的反證法,培養(yǎng)從反面尋找證據的意識,培養(yǎng)從反面尋找證據的意識,聲音能夠在固體中能傳播的反證法,培養(yǎng)從反面尋找證據的意識,聲音能夠在固體中能傳播的反證法,,聲音能夠在空氣中傳播的反證法,培養(yǎng)從反面尋找證據的意識,大氣真的有壓強的反證法,培養(yǎng)從反面尋找證據的意識,大氣真的有壓強的反證法,培養(yǎng)從反面尋找證據的意識,思路1:將玻璃杯外面的氣體抽去。,思路2:將玻璃
24、杯里面的氣體抽去。,四、教師的教學行為,月球裂縫現象—— 地球正撕裂月球,火星上有水的證明,四、教師的教學行為,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數據并進行科學論證的習慣。對證據的檢測具體包括: 設計合適的探究方案 使用適當的工具和技術來收集數據 把收集到的數據用圖表呈現出來 對收集到的數據可靠性進行評估,,四、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師非常重視知識的應用,比較注重對學生演繹思維的培養(yǎng),但輕視對學生歸納
25、思維的培養(yǎng)。,四、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師在教學中忽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歸納思維的培養(yǎng)被弱化了。在科學規(guī)律或結論的得出過程中,更多的是需要歸納思維的應用。2013年監(jiān)測數據顯示“教給學生科學思維方法”成了12種教學策略中對學生學業(yè)成績影響最明顯的一種策略,這一教學策略幾乎對所有學生的學業(yè)都具有重大的相關性。,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改變教學順序有礙思維發(fā)展的行為 “教材”雖然不能完全適合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但毋庸置疑“教材”始
26、終都是教師教學時應該使用的最重要資料。教師在使用“教材”時,應該好好理解“教材”編寫專家的意圖和思想,而不要輕易改變教學內容,甚至不能隨意改變教學內容的教學順序,否則往往會導致“增加學生學習難度或有礙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狀況發(fā)生。,初中科學七上第四章第1節(jié)“物質的構成”中關于“分子間存在間隙”的教學內容及教師的處理教材情況如下,許多教師在常態(tài)課,甚至大范圍的公開課教授該項內容時,改變教材內容的教學順序,先開展圖4-5(后稱活動2)黃豆與芝麻
27、混合實驗,分析得出混合后兩者的總體積變小的原因是——黃豆之間存在空隙,芝麻跑到黃豆之間的空隙里去了。之后再來完成圖4-4(后稱活動1)水和酒精混合實驗,學生“順理成章”地得出: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間存在空隙,構成它們的分子相互跑到對方分子的間隙里去了,所以混合后兩者的總體積減小。,先完成活動2,再開展活動1,表面上看起來學生得到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間存在空隙的知識非常順利,但學生是真正理解了相關知識,還是由于活動2引起的假象呢?據調查,這種
28、“順應”是無意義的,知識順利遷移的假象掩蓋了學生對知識未能掌握的事實,特別是無形之中剝奪了學生思考問題的權力。,先完成活動2至少存在兩點不足: 第一是教學內容上顯得突兀。根據教材安排,學生們著力想研究的問題是:“構成物質的分子是緊密無間的擠在一起,還是彼此間存在一定空隙的?”老師卻突然演示一個黃豆與芝麻混合實驗,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做這個實驗的意圖是什么?有什么用?,第二是剝奪了學生思考問題的權力。按照教材順序
29、先完成活動1,學生就會著眼“水和酒精混合之后總體積減小”的原因分析,無論學生對該問題思考的得出的結論是什么,但他們都圍繞問題思考過了,動過腦筋了,訓練了同學們的思維。在同學們動腦思考之后,再進行活動2,此時活動2的作用是對活動1原因分析起到“點撥”的作用,讓學生產生醍醐灌頂、忽然開朗的感覺,遵循了啟發(fā)性的教學原則。,知識序反映了教材知識演化的邏輯順序,認知序體現了學生學習活動的心理順序,而教學序則是反映課堂教學流程的時空順序。教學中學生
30、的認知序應高于教材的知識序,更應是教學序的基礎,只有符合學生認知序的課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浸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作用的教學片段: 師:浸在水里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水對它的浮力作用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同學們請看第一個演示實驗:老師在彈簧測力計上掛一小石塊,我們一起記下此時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F1,再用手輕輕地托小石塊,你們看到了彈簧測力計示數有什么變化?分析其中原因。,生1:彈簧測力計示數減小。 生2:原因是小石塊受
31、到老師的手給它向上的托力。 師:那老師的手給石塊的托力有多大?怎樣計算? 生3:比較彈簧測力計兩次的讀數就可以知道手對石塊托力的大小,具體數值為彈簧測力計兩次示數的差,即(F1-F2)。,師:同學們分析的都非常有道理!聯系剛才的實驗,我們接著探究浸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作用呢? 師:下面我們一起觀察第二個演示實驗:老師在彈簧測力計上掛一小石塊,記下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F1,再將小石塊慢慢浸入水中,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32、如何變化?你認為引起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生4:隨著石塊慢慢浸入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逐漸減小(見圖1(3))。 生5:彈簧測力計示數減小的原因是小石塊受到水對它施加了一個向上的托力。 師:很好!我們班的同學都很聰明,你們觀察了上述兩個實驗就悟出了浸在水里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水對它向上的托力。這個向上的托力,物理學上把它稱之為浮力。 ……,上述片段中演示實驗一是授課教師增加的,目的是與演示實驗二進行類比,將隱現的浮力顯現
33、出來,降低學生對演示實驗二的學習難度,幫助學生理解浸在水中下沉的物體受到水施加向上托的力的作用。授課教師的設計和實驗展示確實實現了他的最初愿望,但不恰當的提前演示,實驗功利性過強,指向性過于明確,學生不需要思考,思路自然而然就遷移到物體應該受到一個向上力的作用上來,對學生的學習只起到“照葫蘆畫瓢”的引導作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探究精神。,根據啟發(fā)性教學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的原則,建議手托物
34、體實驗(演示實驗一)放在學生思考成熟的時機再拿出來,這樣對學生才能起到醍醐灌頂的啟示效果,即演示實驗一展示前一定要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留給他們足夠的思考空間,方能讓學生茅塞頓開,從而達到更深刻的教學意義。,不關注學生錯誤的教學,片段1,浮力問題教學片段2,平衡力平衡教學片段3,摩擦力教學問題,,因為顯微鏡中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所以當顯微鏡下一物體順時針方向移動時,則物體移動的方向為逆時針。,,水能夠傳播聲音教學三法,方法一,聲音在水中
35、能夠傳播,比如在釣魚時,釣魚的人不喜歡旁邊有人走動或講話,因為人走動的腳步聲或說話聲可能會將即將上鉤的魚嚇跑。因為聲音沿著水傳到水里魚的耳朵中。,用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方法二,讓孩子們動手活動2,能聽見鐵塊在水中的敲擊聲,則聲音可以在水里傳播。,用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方法三,學生設計實驗并動手實驗證明水能傳播聲音??梢允窃O計如圖活動,并進行實驗證明。,4.用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用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實驗
36、中先檢查氣密性還是先加藥品? 觀點1:先檢查氣密性再加入藥品。 理由:假如藥品先加入后再查氣密性,若不漏氣,當然沒有問題。假如藥品加入后再查氣密性,發(fā)現裝置是漏氣的,則要更換試管等器材,這樣的話會就會浪費藥品。所以應先檢查氣密性,再往試管中加藥品。,觀點2:先裝藥品后檢查氣密性。 理由:若先檢查氣密性再裝藥品,在器材組 裝好之后,雖然藥品裝入前,裝置氣密性是 好的,但拔出了橡皮塞裝入藥品后,氣密性 是否完
37、好并不知曉,也無法保證此時裝置不 漏氣呀!,用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分析2:制取氧氣的裝置可能漏氣的地方只有 兩處: 第一處是與試管連接的橡皮塞處。 第二處是玻璃管與橡皮管的連接處。所以,在試管中加入藥品后檢查氣密性,若裝置漏氣,則漏氣的地方要么在橡皮塞處,要么在玻璃管與橡皮管連接處,處理的方式應該是塞緊橡皮塞,或者是更換橡皮塞和橡皮管連接的玻璃管等組成的導氣管,因此,不
38、會涉及到試管內的藥品。,用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分析1:在檢驗裝置氣密性之后,取下橡皮塞,加入藥品,再將橡皮塞塞進試管,進行后續(xù)操作。若此時裝置漏氣,玻璃管與橡皮管連接處因為沒有拆裝,故肯定不會漏氣的,則漏氣的地方一般只存在于橡皮塞與試管連接處,此時處理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將橡皮塞塞緊一點即可。,用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觀點3:聽了觀點1和觀點2兩位同學的發(fā)言,我覺的他們的觀點都有道理。那么實驗時,到底是先檢驗氣密性還是先裝藥品呢?還
39、是誰先誰后都可以呢?,用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分析3:先檢查氣密性再加藥品的方法比先加藥品再檢查氣密性方法要好。 原因是:先查氣密性再加藥品,若加藥品后再漏氣只需塞進導氣管即可;而先加藥品再檢查氣密性,若漏氣則有可能需要更換試管和導氣管,那么就會浪費實驗藥品。當上述兩個方案均存在不足時,應對比它們各自的缺點,選擇缺點小的方案。所以,應選擇先檢查氣密性,再加藥品的方案。,用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考題:重100牛的水可以產生
40、的最大浮力為 A.一定小于100牛 B.一定大于100牛 C.一定等于100牛 D.可以大于100牛,用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用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實驗一,用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實驗二,用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僅做實驗一,學生對實驗利用溢水杯獲得與物體排開液體等量的液體的巧妙設計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認為物體“排開”水的多少就是容器中“排出”的水的
41、多少(把溢水杯的情境推廣到一般情況)。 未理解“排開”與“排出”的含義!,用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因為從實驗獲得“排出”這個經驗事實后,沒有把它與“排開”作比較。造成問題比較直觀、具體、感性,不注意過程的本質。在這個實驗中是通過對“排出”量的測定,獲得“排開”量,這時“排開”量與“排出”量相等。這種“相等”是在特定情境下發(fā)生的,是個特例。教學中沒有這樣的分析、比較,學生把特定情況下獲得的經驗推廣到一般情況,便造形成“排開
42、”的情境,并且理解實驗這種特殊情境是為測量而設計的,這樣可以避免“排開”和“排出”的混淆,從而理解“排開”與“排出”的含義。,用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四、教師的教學行為,科學方法的教育 死記科學方法的名稱 死記科學方法的考題,四、教師的教學行為,考題:某同學為了粗略測出排球擊地時對地面作用力的大小,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在地上鋪上一張紙,把球用水沾濕,然后用球擊紙在紙上留下一個圓形的濕跡,然后
43、再將這張紙鋪在臺秤上,用力將球按在紙上,直至球與紙上的圓形濕跡完全重合,根據此時臺秤的讀數,計算出球擊地的作用力。該同學在此實驗中用到方法是: 。,轉換法,四、教師的教學行為,水產生的壓強規(guī)律 在“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特點”的實驗中,探究水內部壓強特點的情景如圖A、B、C所示。 (1)比較A圖、B圖和C圖,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44、; 。 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在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2)在B圖中把金屬盒慢慢下移,可以觀察到U型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會逐漸增大,從而得到的結論是: 。 同種液體中,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四、教師的教學行為,價值觀的培養(yǎng) 碰瓷事件頻發(fā) 優(yōu)生的反問 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
45、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陶行知,四、教師的教學行為,具體體驗中確立價值觀 清明上墳放鞭炮會造成污染的討論 汽車晚上交會不關遠光燈影響體驗 正面引導中升華價值觀 屠呦呦190次失敗實驗的故事,三、提出課程課程改革指導意見的目的,課程為載體,評價為動力,實驗為抓手,學生科學素養(yǎng),,,質疑精神,證據思想,科學方法,價值觀念,……,,一、我省實施初中綜合理科課程的成效 二、提出科學課
46、程改革指導意見的原因猜測 三、提出課程課程改革指導意見的目的 四、教師的教學行為,未來將屬于兩種人:思想的人和勞動的人。實際上,這兩種人是一種人,因為思想也是勞動。 ——法國文學家 雨果 在科學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做一個有思想又有行動的老師!,感謝您的聆聽,不對之處請您批評指正! 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課程教學中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新要求
- 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師教學行為研究.pdf
- 淺談新課標下教師教學行為改變
- 淺析初中科學課程改革教師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 網絡課程中主講教師的教學行為規(guī)范研制
- 科學課程規(guī)范實施及課堂教學改革總結
- 淺談演示實驗教學中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董振學
- 淺談新課程下小學科學課教學中的幾點認識
- 我國綜合科學課程改革現狀初探
- 網絡課程中主講教師的教學行為規(guī)范研制.pdf
- 教師教學行為評價表
- 教師教學行為評價表
- 關于科學課程教師培訓的初步研究.pdf
- 淺談信息論指導下的課程教學改革
- 談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要求
- 淺談高校英語課程改革的意見
- 環(huán)境科學課程教學大綱
- 環(huán)境科學課程教學大綱
-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科學課
- 高中物理教師科學本質觀及其教學行為的現狀調查.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