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認識從何而來1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法,唯物論,認識論,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物質、運動、規(guī)律、意識,人生觀,歷史觀,價值觀,,,,實踐、認識、真理,人的認識從何而來,(一)實踐,1、實踐的含義:,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主體,實踐是人類所特有的活動,不同于動物的本能活動。,對象,,,性質,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1)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yōu)楝F實的存在。,(2)不能擴大實踐的外延,如不能認為“實踐

2、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不包括認識世界)”或“實踐是人們改造整個世界的活動(不包括改造主觀世界)”;也不能縮小實踐的外延,如不能認為“實踐是人們改造自然界的活動(還包括人類社會)”或“實踐是人們改造社會的活動(還包括自然界)”。,實踐不是純粹的思維活動、認識活動,(二)實踐的特點,客觀的物質的,實踐的主體,愚公及其家人,實踐的手段,各種挖山工具,實踐的對象,太行、王屋二山,,,,,,實踐的基本要素,實踐的過程,,各種物質相互作用

3、,實踐的結果,,受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支配,1、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二)實踐的特點,2、實踐具有能動性,太行、王屋擋住門前的路,,愚公及其家人決定挖山,,(1)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太行、王屋終被搬走,,,愚公家的門前出現了一條新路,(2)在改造自然的實踐中,人創(chuàng)造出新的物質生活資料,放開二胎生育政策改變老齡化的人口結構,改革,(3)在改造社會的實踐中,人創(chuàng)造出新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二)實踐的特點,愚公是否是一個人在搬山

4、?“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庇煮w現了實踐的什么特點?,(1)社會性,實踐不是單個人的孤立的活動,而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離開了他人和社會的純粹個人的實踐活動是根本不存在的。,注:離開他人和社會的純粹個人的實踐活動不存在,并不等于單個人的實踐活動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單個人的實踐活動,它也具有社會性,因為單個人在實踐活動中用到的工具、方法、經驗等都來自人類社會……,(二)實踐的特點,3、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2)歷史性,人的實踐活動是

5、歷史的發(fā)展著的。在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上,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規(guī)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二)實踐的特點,1、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2、實踐具有能動性,3、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三)實踐的基本形式,1、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最基本的實踐活動),2、變革社會的實踐:階級社會中主要表現為階級斗爭的實踐,3、科學實驗活動,大家對智能汽車的認識是從什么途徑獲得的?,,直接經驗VS間接經驗,,獲得認識的途徑:直接經驗、間接經驗,直接經驗:指親身參加

6、變革現實的實踐而獲得的知識間接經驗:指從書本或別人那里得來的知識,,我們的間接經驗,,他人的直接經驗,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而且是唯一來源,,(四)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2)意識也是對客觀存在的能動的反映,但意識和認識有區(qū)別:首先二者體系不同,意識屬于唯物論,而認識屬于認識論;其次二者對應的概念不同,意識與物質對應,而認識與實踐對應。,(1)認識的途徑有兩個: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認識的來源只有

7、一個:實踐,認識是主體(即人)對客體(即客觀事物)的能動的反映,這種反映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實現。,我是盲人,我是路癡,我肢體殘障,我沒有駕照,我是霍金,,我是否可以自己開汽車到達目的地?,,,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智能汽車幫你實現人生夢想?。?!,,人類為什么會想到要開發(fā)智能汽車???,我是盲人,我是路癡,我肢體殘障,我沒有駕照,我是霍金,,……,智能汽車真的可以把我送到目的地?,,1、導航信息資料庫,存有全

8、國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各種服務設施(餐飲、旅館、加油站、景點、停車場)的信息資料;2、GPS定位系統(tǒng),利用這個系統(tǒng)精確定位車輛所在的位置,與道路資料庫中的數據相比較,確定以后的行駛方向;3、道路狀況信息系統(tǒng),由交通管理中心提供實時的前方道路狀況信息,如堵車、事故等,必要時及時改變行駛路線;4、車輛防碰系統(tǒng),包括探測雷達、信息處理系統(tǒng)、駕駛控制系統(tǒng),控制與其他車輛的距離,在探測到障礙物時及時減速或剎車,并把信息傳給指揮中心和其

9、他車輛;5、緊急報警系統(tǒng),如果出了事故,自動報告指揮中心進行救援;6、無線通信系統(tǒng),用于汽車與指揮中心的聯絡;7、自動駕駛系統(tǒng),用于控制汽車的點火、改變速度和轉向等。,,實踐的發(fā)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改造了人的主觀世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四)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2、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1)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2)實踐的發(fā)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3)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無人駕駛的

10、智能汽車真的靠譜嗎?,,,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四)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能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能夠檢驗主觀認識與客觀事物是否相符合。,(2)不能把科學理論作為檢驗認識的標準,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有且只有一個,即實踐,(1)必須是主觀與客觀相符合,而不能是客觀與主觀相符合,,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的東西(實踐),客觀事物本身無法回答認識是否正確反

11、映了它(認識對象),認識本身無法成為判斷標準(主觀認識),(四)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2、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實踐)才是認識的目的,安全是拉動無人駕駛車需求增長的主要因素。每年,駕駛員們的疏忽大意都會導致許多事故。到2020年,駕駛員將不必再為汽車追尾而煩惱,“無人駕駛汽車將通過自身的雷達系統(tǒng)檢測與前車的距離,如果與

12、前車距離過近,汽車將會自動剎車?!?到2030年,自動駕駛技術會在大多數車輛上得到應用,那時汽車會自動設置路線或自動進行油門和剎車的配合。,2、方法論: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投身實踐。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五)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1、原理內容:(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②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2)認識對實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