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生命的學問”研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婦南鉀耘大尊博士學位論文牟宗三“生命的學問“ 研究學 科 專 業(yè). 儉矍鱟..一一學 位 類 型旦鮭堂堂焦望童些堂焦,研究生姓名_ . 一黃蠢氫。一一一?指導教師姓名、職稱 至疊廛熬攮論 文 編 號湖南師范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I二0 一七年六月摘 要人之生命,最少面臨著兩個問題:精神生命方面的安頓與自然生命方面的滿足。這兩個問題均不是那么容易解決的。有關這兩個問題的思考即形成“生命的學問”。對二十世紀的中國人而言,這兩個問題尤顯

2、突出:一方面,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一再否定使得中國人常懷價值迷失之痛;另一方面,長期的戰(zhàn)亂及社會的動蕩,民主、科學進步的緩慢,使得中國人常有生活貧苦之感。牟宗三把中國人的這種生命狀態(tài)描述為“失根”與“掛空”。所謂“失根”,即指生命沒有主宰;所謂“掛空”,即指生命沒有依靠。這樣的生命不能立起、不能充實、飄蕩疲軟、苦不堪言。作為二十世紀中國人之一分子,青年時代的牟宗三亦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生命之“失根”、“掛空”之苦。以自己的生命體驗為基礎,牟宗三“

3、證苦、證悲、證覺”,建構了體系龐雜的“生命的學問”。首先,他認為,憂患不安、折騰不已的生命先要得以貞定,酒色財氣、邏輯數(shù)理、宗教信仰等均不能貞定生命,只有仁厚宅心才能使生命清凈、安寧,尋得仁心,這就為生命“置了根”。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彩就在于為生命“置根”。包括儒釋道三家在內(nèi)的中國哲學重視道德性、主體性,其關注的重點落在人之道德生命上,這就抓住了生命的根本。第二,重視了人之道德生命方面的安頓,同時也不能輕忽人之自然生命方面的滿足,生命不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