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場域變遷中的教學與科研關系.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學與科研關系是現(xiàn)代大學的根本問題,也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關于教學與科研之間到底存在何種關系,以及如何處理二者的關系一直是高等教育界的重要課題。二十世紀下半葉以來,隨著世界范圍內(nèi)高等教育大眾化、市場化的推進,教學與科研關系問題更是成為研究的熱點。
   從研究范式來講,已有研究可以分為本質主義范式和社會建構主義范式。前者試圖探尋教學與科研之間內(nèi)在的、確定的本質關系;后者則試圖描述教學與科研關系的社會建構性,屬于教學與科研關系的

2、社會學研究。在細致的文獻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認為,社會建構主義的研究范式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理論價值,是未來研究的趨勢。因此,本研究定位為教學與科研關系的社會學研究。
   社會學的研究又存在結構范式和行動范式之分。前者強調社會對于主體實踐的制約,后者則強調主體的自主行動。本研究則以協(xié)調“結構”和“行動”的布迪厄的社會實踐理論為基礎開展研究。布迪厄的基本立場是反對社會結構與主體行動的“二元對立”,強調社會結構與個體的雙重建構。由此,

3、布迪厄構筑了一套包括場域、慣習、資本等概念在內(nèi)的理論體系。
   基于布迪厄的理論,本研究把大學作為一種變遷的場域,通過分析變遷場域中教師的實踐及其邏輯,更為深刻地理解教學與科研關系。大學場域有自己獨特的特征:大學場域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大學場域的基本活動是教學與科研;大學場域的基礎是高深知識;大學場域是一種非常隱秘的斗爭場所。大學場域具有自己的運行邏輯,即知識的邏輯。大學場域是相對獨立的,隨著大學與社會關系的演變以及知識型的演

4、化,大學場域也正經(jīng)歷著變遷。整體而言,19世紀及其以前的大學是理性大學,而20世紀尤其是20世紀下半葉以來,大學逐漸轉變?yōu)閷W術資本大學。
   場域變遷導致了教師行動的變化。教師雖然仍普遍存在教學與科研關系相統(tǒng)一的信念,但教師的行動卻呈現(xiàn)出教學與科研的分離以及“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在教學與科研關系上,大學教師存在著信念與行動的背離。其背后的原因是,大學場域的既有慣習(即理性大學的慣習)和新生慣習(即學術資本大學的慣習)的更迭與

5、沖突。大學場域的既有慣習主要有:“傳道授業(yè)解惑”、“以學術為業(yè)”和“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新生慣習包括“科研至上”、“以學術為生”及“順從等待”等。
   身處新的場域,即學術資本大學之中,教師不得不動用各種資本去尋求科研以立身。在資本動員和位置搶占中,大學教師分化為占支配地位的教師和處于被支配地位的教師。但是,他們?yōu)榱宿q護自己的行動,卻運用了同樣的策略,那就是“以教學的名義”。處于支配地位的教師的行動策略主要包括:強調科研之于大

6、學的基礎性地位,推動以科研為基礎的教學。處于被支配地位的教師的行動策略主要有:提升教學的地位、發(fā)展教學學術以及設立教學型教師等。經(jīng)歷并不斷斗爭,大學教師在教學與科研上產(chǎn)生了身份的認同危機,并出現(xiàn)了對大學傳統(tǒng)文化的忘卻。
   教學與科研的分離與對立以及大學教師身份的分化,都使得科學探究逐漸遠離了學生。沒有探究的大學教育是毫無生機的。教師是大學教學和科研的具體實踐者和最根本的載體,因此重構大學教師的教學與科研關系,成為改善大學教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