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藥物涂層球囊主動保護技術在冠狀動脈分叉病變介入治療中的應用.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冠狀動脈分叉病變約占冠狀動脈病變的15-20%,其介入處理操作復雜,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血管長期開通率低,尤其是邊支血管再狹窄和閉塞等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因此一直是冠狀動脈介入領域的熱點和難點[1-3]。冠狀動脈分叉病變的處理策略及術式選擇現(xiàn)仍無定論。循證醫(yī)學傾向于單支架策略處理,即僅主支血管置入支架,邊支血管必要時行支架置入。球囊主動保護技術即邊支血管預埋球囊,主支血管定位支架后,先充盈邊支血管球囊再釋放主支血管支架。該術式是目前

2、常用的單支架術式之一[4-6]。但是邊支球囊擴張時可能損傷血管內膜,球囊回撤過程可能損傷支架藥物涂層,均可增加再狹窄率,導致晚期靶血管血運重建,因此球囊主動保護技術并未解決邊支血管的再狹窄及遠期閉塞等問題。藥物涂層球囊以球囊導管為藥物釋放的載體,通過球囊擴張時向冠狀動脈血管壁釋放抗增殖藥物,從而達到抑制血管內膜增生的效果[20-23]。藥物涂層球囊應用于分叉病變邊支血管的處理理論上可以帶來更低的邊支血管晚期管腔丟失,提高邊支血管的晚期開

3、通率。因此,我們設計該試驗,以球囊主動保護技術為橋梁,聯(lián)合應用藥物洗脫支架與紫杉醇藥物涂層球囊來處理冠狀動脈分又病變。
  目的:探討紫杉醇藥物涂層球囊主動保護技術應用于冠狀動脈分叉病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對患者的長期預后影響。
  方法:入選2015年1月~2016年5月于解放軍總醫(yī)院心臟介入中心經冠狀動脈造影明確為冠狀動脈分叉病變(Medina1,1,1;1,0,1;0,1,1)的患者60例,隨機分為藥物涂層球囊主動保

4、護組(n=29)和普通球囊主動保護組(n=31),兩組均按既定手術策略進行介入處理。術畢,兩組患者進行即刻冠狀動脈造影復查,并對患者進行12個月臨床隨訪,術后9-12個月進行冠狀動脈造影隨訪。主要觀察終點為兩組患者分支血管晚期管腔丟失(LLL)及分支血管再狹窄率;次要終點為兩組患者的術后即刻主支、分支血管血流分級、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發(fā)生率等。
  結果:試驗組1例患者因邊支血管預擴張后出現(xiàn)了C型(NHLBI分型)夾層更

5、改為雙支架術式,而剔除出研究,余60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術后即刻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可見:兩組患者術后主支、分支血管均為TIMI3級血流。紫杉醇藥物涂層球囊主動保護組術中邊支血管夾層(A、B型)發(fā)生率高于普通球囊對照組(27.6%VS.6.5%,P=0.042),但術后即刻邊支血管管腔最小直徑(MLD)優(yōu)于普通球囊對照組(1.67±0.42mm VS.1.51±0.31mm,P=0.033)。術后9個月冠狀動脈造影復查示紫杉醇藥物涂層球囊

6、主動保護組分支血管的晚期管腔丟失明顯低于普通球囊對照組(0.05±0.11mm vs.0.24±0.59mm,P=0.008)。術后12個月臨床隨訪顯示藥物涂層球囊主動保護組MACE發(fā)生率較普通球囊對照組低(10.3%vs.25.8%,P=0.187),但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
  結論:相較于普通球囊保護技術,紫杉醇藥物涂層球囊主動保護技術應用于冠狀動脈分叉病變有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帶來更低的遠期分支血管晚期管腔丟失,以及更低的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