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培他濱合成工藝研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卡培他濱合成工藝研究</p><p><b>  學生姓名 </b></p><p>  班 級 </p><p>  專業(yè)名稱 化學制藥</p><p>  系部名稱 制藥工程系 </p><p>

2、  指導教師 </p><p>  提交日期 </p><p>  答辯日期 </p><p><b>  年 月</b></p><p><b>  目錄</b></p>

3、<p>  摘要................................................ .....1</p><p>  第一章 前言............ ....................... .........2</p><p>  1.1癌癥的現(xiàn)狀.................... .....................

4、..2</p><p>  1.2抗癌藥物及其分類............... .......................2</p><p>  1.3抗癌藥卡培他賓............</p><p>  第二章 卡培他賓的合成路線選擇.............</p><p>  2.1卡培他賓的命名及結構..........

5、.</p><p>  2.2卡培他賓的合成路線..........</p><p>  2.3 5一去氧一1,2,3一三一O一乙酞基一D一核糖的合成路線.....</p><p>  第三章 合成工藝研究</p><p>  3.1合成工藝研究...........</p><p>  3.2 5一去氧一1,2

6、,3一三一O一乙酞基一D一核糖的合成工藝研究........................</p><p>  第四章 實驗部分...............................</p><p>  第五章 結論...................................</p><p>  第六章 參考文獻..............

7、................</p><p>  第七章 致謝............................</p><p><b>  摘要</b></p><p>  本文對癌癥的現(xiàn)狀,抗癌藥物的分類及作用機制進行了概述,并對卡培他賓的國內外研究最新進展情況進行了詳細的綜述。</p><p>  通過

8、對文獻報道的4條合成卡培他賓的工藝路線進行比較和分析,選擇其中的兩條路線進行了詳細的工藝研究,最終確定了一條最佳的合成路線。對中間體5-去氧-1,2,3-三-O-乙酰基-D-核糖(5)的合成進行了研究,在打通了文獻報道的三條合成路線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并打通了一條新路線。通過對這四條合成路線的工藝考察,確定了一條最佳合成路線,即以D-核糖為起始原料,通過縮醛保護、對甲苯磺酰化、溴代、氫化脫鹵、脫保護和乙酰化6步反應得到中間體5-去氧-1,

9、2,3-三-O-乙酰基-D-核糖。</p><p>  關鍵詞:卡培他賓,抗癌,5-去氧-1,2,3-三-O-乙酰基-D-核糖,合成工藝</p><p><b>  第一章 前言</b></p><p><b>  1.1癌癥的現(xiàn)狀</b></p><p>  惡性腫瘤(malignancy),亦

10、稱為癌癥,是一種人體細胞的異常而且無限制的增生,增殖迅速,能侵入周圍組織(轉移),潛在的危險性大[4]。它有兩個最主要的特點:</p><p>  (1)細胞生長失控。細胞生長失控是癌癥最基本的生物學特性。正常細胞一旦轉變成癌細胞就獲得了強大的生長繁殖能力,可以無限制地增生,吸收和消耗人體營養(yǎng),引起”惡液質”,直到人體死亡。</p><p>  (2)癌細胞轉移。癌細胞轉移是癌癥的重要生物

11、學特征。大多數(shù)癌癥對機體造成的損害都不是局限性的,癌細胞會脫離原發(fā)病灶,通過各種方式,到達其它組織和器官,繼續(xù)生長,轉移癌是造成大多數(shù)癌癥患者病情惡化直至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克腫瘤組織每天約可以釋放300萬個癌細胞進入血液;雖然其中絕大部分被人體清除,但仍有萬分之一的癌細胞被輸送到全身各處并隱藏起來。據(jù)統(tǒng)計,60%以上的患者在初次確診為癌癥的時候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轉移;在美國,每年新診斷的80萬癌癥患者中有50萬存在癌細胞轉移</p>

12、;<p>  據(jù)WHO統(tǒng)計,在全世界50多億人口中平均每年死于癌癥的患者達690萬人,新發(fā)病例為870萬例,且數(shù)字還在逐年增加。國內情況也基本如此,近20年間癌癥在死因中的構成比已由12.6%升至17.9%。美國癌癥學會發(fā)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07年全球總計有約760萬人死于各類癌癥,而新確診的各類癌癥患者將超過1200萬人。在美國癌癥學會2007年全球癌癥情況和數(shù)字分析報告中,重點分析了癌癥在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不同發(fā)

13、病類型、發(fā)病原因等。報告稱,胃癌、肺癌和肝癌是發(fā)展中國家男性癌癥中最常見的三大類型;乳腺癌、宮頸癌和胃癌是發(fā)展中國家女性癌癥中最常見的三大癌癥。在發(fā)達國家,男性中最常見的三類癌癥是前列腺癌、肺癌和結腸直腸癌,女性中最常見的是乳腺癌、結腸直腸癌和肺癌。報告中的數(shù)據(jù)來源于世界衛(wèi)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p><p>  1.2抗癌藥物及其分類</p><p>  自20世紀40年代

14、氮芥用于治療惡性淋巴瘤后,幾十年來化學治療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進展,己由單一的化學治療進入了聯(lián)合化療和綜合化療的階段,并且能成功的治療病人或明顯延長病人的生命,因此抗癌藥物在癌癥的治療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此外在對癌癥的研究中,癌癥特性研究和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方面的研究進展,為抗癌藥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新的作用靶點,相繼產(chǎn)生了一批具有新穎化學結構或獨特作用機制的藥物;細胞增殖動力學的研究,可根據(jù)細胞周期中不同時期對藥物敏感性不同,為

15、臨床上采用聯(lián)合用藥和設計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了依據(jù)。另外,其他學科的發(fā)展,也為癌癥的藥物治療帶來積極的影響[4]。</p><p>  抗癌藥物可以大致分為六類:抗生素類、植物來源藥物、激素類藥物、烷化劑、抗代謝藥物和其他抗癌藥物。</p><p><b>  1.2.1抗生素類</b></p><p>  有許多抗生素具有明顯的細胞毒作用,它們

16、對一些癌癥具有很好的療效。這些藥物包括放線菌素D、蒽環(huán)類抗生素(柔紅霉素和多柔比星)和博萊霉素等。除完全由人工合成的米托蒽酮外本類藥物多由生物發(fā)酵得到。例如放線菌素D(Dactinomycin)、博萊霉素(Bleomycin)和蒽環(huán)類抗生素如:絲裂霉素(MmtomyeinC)結構如下: </p><p>  1.2.2植物來源藥物</p><p>  這些化合物可使細胞分裂停止于分裂中期,

17、抑制微管的裝配,也可使有絲分裂紡錘體不形成。他們可以抑制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例如長春堿(vinblastine,VLB)和長春新堿(vincristin,VCR)為從長春科植物(vinca rosea)中分離得到的生物堿結構如下:</p><p>  1.2.3激素類藥物</p><p>  激素類藥物可成功的用于治療癌癥。惡性腫瘤既可依賴于激素,也可能是對激素敏感。激素依賴性惡性腫瘤在缺

18、少激素作用下可退化,因此,使用藥物可以阻礙甚至是防止激素依賴性惡性腫瘤的生長。</p><p>  激素敏感性腫瘤在使用一定的激素后,可退化或停止生長。主要的激素敏感癌癥為乳腺癌、前列腺癌、淋巴癌以及其他一些癌癥??梢种迫梭w癌癥的激素類藥物為昌類,包括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其中只有糖皮質激素用于臨床。而且,不能使用可的松和氫化可的松治療癌癥,只能使用潑尼松、潑尼松龍、甲潑尼松和地塞米松。<

19、/p><p>  盡管糖皮質激素對淋巴細胞具有細胞毒作用,但激素類藥物不能治愈癌癥,只能起到緩解作用。需特別提到的是潑尼松,它可與其他藥物合用,用于治療淋巴瘤和一些白血病。</p><p>  甾類藥物確切的作用機制還不完全清楚。其分類可根據(jù)激素的種類不同分為雄激素類如睪酮(Testosterone);雌激素類如雌酮(Theelin);孕激素類如羥基黃體酮己酸脂(Hydroxyprogeste

20、rone</p><p>  Caproate)和非甾類激素藥物如氟他胺(Flutanude)等,其結構如下:</p><p><b>  1.2.4烷化劑</b></p><p>  烷化劑是一類非常活潑的化合物,它可與細胞內含有氨基、羥基、琉基及含氮雜環(huán)的大分子的親核部位作用,形成共價鍵。化合物不僅能通過烷基化而引起細胞毒作用,也能產(chǎn)生開環(huán)

21、及錯誤的堿基配對,這可導致錯誤地從DNA讀取遺傳信息,并進一步進入復制和有絲分裂過程,最終導致細胞的凋亡。雙功能烷化劑可能在DNA中形成中間鏈,引起兩條DNA鏈的交聯(lián),因此其細胞毒性較單功能基的烷化劑大。烷化劑可分為氮芥衍生物如環(huán)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乙撐亞胺衍生物如塞替派(Thiotepa)、亞硝基脈類如雷莫司汀(Ranimustine)等其結構如下:</p><p>  1.2.5其他

22、抗癌藥物</p><p>  由于作用機制或特殊的化學結構,這些藥物很難歸屬于典型的抗腫瘤藥物分類的各節(jié)中,因此將它們歸屬于其他類,如安丫陡(Amsacrine)、丙卡巴肼(Procarbazine)和米托蒽琨(Mitoxantrone)等其結構如下:</p><p>  1.2.6抗代謝藥物</p><p>  這類藥物又稱為抗代謝抗腫瘤藥(antimetabol

23、iteantitumoragents)。它們通過抑制DNA合成中所需的葉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途徑,從而抑制癌細胞的生存和復制所必需的代謝物途徑,最終導致癌細胞死亡??勾x物的結構與代謝物很相似,且大多數(shù)抗代謝物是將代謝物的結構做細微的改變而得到的。抗代謝藥物在癌癥的化學治療上占有較大的比重,約為40%左</p><p>  右。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癌細胞有獨特的代謝途徑,由于正常細胞與癌細胞之間生長分數(shù)存在差別,所以

24、抗代謝藥物能夠殺死癌細胞而不影響正常的細胞,但其選擇性也較小,對增殖較快的正常組織如骨髓、消化道黏膜等也呈現(xiàn)毒性。</p><p>  核苷類似物(nucleosideanalogue,NA)是一類重要的抗癌化療劑,包括各種嘌呤和嘧啶核苷的衍生物,核苷類似物家族主要通過干擾癌細胞的DNA合成和DNA合成中需要的嘌呤、嘧啶、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從而抑制了癌細胞的復制和存活中必不可少的代謝途徑,還能以細胞內

25、的酶、核酸為作用靶點而產(chǎn)生細胞毒性。近年來,隨著對核苷轉移子、核苷代謝過程中的酶以及核苷的抗癌機制的不斷深入的研究,核苷類抗癌化療劑取得了很大進展。</p><p>  利用前藥原理(Principles of Predrugs)對核苷類似物的結構進行修飾是提高核苷類似物抗癌活性的重要途徑。核苷抗癌藥物主要是嘌呤和嘧啶核苷的類似物以及葉酸拮抗物,嘌呤核苷類似物如硫鳥嘌呤(thioguanine,6-TG),噴司他

26、丁(pentostatin),硫唑嘌呤(azathioprine,依木蘭,6-AP)它們主要用于治療白血病等血液癌癥。嘧啶核苷類似物中如加洛他濱(galocitabine),卡培他賓 (capecitabine),阿糖胞苷(cytarabine),廣泛用于實體瘤直腸癌、頭頸部癌、乳腺癌、結腸癌和胃癌的治療,其結構如下:</p><p>  通過對核苷類似物的結構改造,新的核苷類似物抗癌劑層出不窮,相應的抗癌機制以

27、及構效關系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同時又指導了新的核苷類抗癌藥物活性化合物的尋找,這使得核苷類抗癌藥在抗癌化療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抗代謝藥物的作用位點各異,一般無交叉耐藥性。</p><p>  1.3抗癌藥物卡培他賓</p><p>  2005年6月巧日,羅氏公司宣布,美國FDA已經(jīng)批準了該公司的希羅達(Xeloda,卡培他賓),用于DukesC直腸癌(己經(jīng)擴散到淋巴結的癌癥)的輔助治

28、療。2006年7月21日歐洲藥品局通知羅氏公司,已接受有關口服癌癥藥物希羅達(Xeloda)與另一種化療方法(順鉑cisplatin)聯(lián)合用于新適用癥晚期胃癌的申請。</p><p>  1.3.1卡培他賓的研發(fā)史</p><p>  縱觀人們對5-氟尿嘧啶的改造過程,就是卡培他賓的研發(fā)史,在對各種嘧啶堿基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尿嘧啶滲入腫瘤組織的速度較其他嘧啶快。根據(jù)生物電子等排概念,以鹵原子代

29、替氫原子合成的鹵代尿嘧啶衍生物中,以氟尿嘧啶(fluorouracll,5—Fu)的抗腫瘤作用最好。用氟原子取代尿嘧啶中的氫原子后,由于氟的原子半徑和氫的原子半徑相近,氟化物的體積與原化合物幾乎相等。在代謝過程中不易分解,分子水平代替正常代謝物。5—Fu及其衍生物在體內首先轉</p><p>  變成氟尿嘧啶脫氧核苷酸(FUDRP),與胸腺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etase,TS)結合,再與輔

30、酶5,10-次甲基四氫葉酸作用,由于碳-氟鍵穩(wěn)定,導致不能有效地合成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TDRP),使酶(TS)失活。從而抑制DNA的合成,使癌細胞死亡。</p><p>  5-Fu是抗實體瘤最常用的抗癌試劑之一,例如通過單獨使用或和甲酰四氫葉酸,氨甲葉酸等藥物聯(lián)用來治療乳腺癌,直腸癌和肺癌。由于5-Fu的血漿半衰期較短,5-Fu試劑需要持續(xù)給藥,即使在與其他生物毒素或其他抗癌藥物的聯(lián)合使用中也需要持續(xù)給藥。5

31、-Fu對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的選擇性不是很好,而且在其治療中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骨髓,腸道,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皮膚毒性。出于對癌細胞的選擇性、藥效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考慮,5-Fu仍有待改良。5-Fu毒性較大,可引起嚴重的消化道反應和骨髓抑制等副作用。為了降低毒性,提高療效,藥物化學家們曾研制了大量的5-Fu衍生物,如:替加氟(tegafur)、卡莫氟(carmofur)、氟鐵龍(doxiuridine,5‘-DFUR)這些藥物都是由日本公司開發(fā)用于改

32、善5-Fu毒副作用的,并在一些國家已經(jīng)應用于臨床。</p><p>  氟鐵龍(5‘-DFuR)雖然較前兩個藥物及5-Fu的毒副作用低,但在對癌細胞的選擇性、藥效以及安全性方面,氟鐵龍仍有待改良[3]。雖然癌細胞中較富集的嘧啶核苷磷酸化酶(PyNPase)可以將5‘-DFUR選擇性的轉化成為5-Fu,但在人的腸道中胸苷磷酸化酶(dThdPase)[3],[5],[6]也可以將5-DFUR代謝為5-Fu。為了增強氟

33、鐵龍的藥效以及安全性,一種新的N-4氧化胞羰?;奏ゎ惪拱┧幬锟ㄅ嗨e(5‘-脫氧-5-氟-N4- [(戊氧基)羰基] -胞(嘧啶核)苷)問世了。</p><p>  與5‘-DFUR相比卡培他賓的選擇性和安全性更高。它通過在肝臟和癌細胞中濃度較高的三個酶:羧酸脂酶,胞嘧啶脫氨基酶,胸苷磷酸化酶(dThdPase)代謝為中間體脫氧氟胞普5‘-DFC和5,-DFUR,最終釋放出5-Fu[20],而且由于卡培他賓并

34、不是二氫嘧啶脫氫酶(dili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的底物,所以與以往的嗜陡類抗癌藥物不同,卡培他賓可以通過口服給藥,而以往的嘧啶類抗癌藥物只能通過注射給藥。</p><p>  1.3.2抗癌藥物卡培他賓的代謝過程 </p><p>  Scheme1.1顯示了卡培他賓的代謝過程,它首先由腸粘膜吸收,經(jīng)肝臟的羧酸脂酶代謝為5’ -去氧-5-氟胞

35、苷(5’ -DFCR)然后經(jīng)過胞嘧啶脫氨基酶轉化為5‘-去氧-5-氟尿苷(5-DFUR)[8],再選擇性的將5‘-DFUR轉運到癌細胞中,最終通過胸苷磷酸化酶(TP,dThdPase)轉化為5-Fu。由于后兩個酶在癌細胞中濃度較高,尤其在乳腺癌、胃癌、結直腸癌中的濃度明顯高于正常組織。因此,在癌細胞中可使更多的卡培他賓轉化為5-Fu,而在正常組織中5-Fu的濃度較低,所以卡培他賓有較高抗癌活性,而全身毒副反應較低。</p>

36、<p>  我們發(fā)現(xiàn)在腫瘤細胞中胞嘧啶脫氨基酶和胸苷磷酸化酶的活性明顯比任何的人類的正常細胞都要高。而且有報道表明這兩個酶在分裂中的骨髓細胞中活性也很低,因此能保證這種轉化在人的骨髓細胞中比較緩慢,進而可以使卡培他賓在抑制癌細胞的同時不會引起骨髓抑制這樣的副作用。不止如此,而且5-DFCR的N-4基團的?;a(chǎn)物也不是腸道組織中dThdPase酶的底物,這樣卡培他賓在穿過腸粘膜時就不會引起腸毒性,正因為卡培他賓的上訴優(yōu)點和特性

37、使它成為了新一代脫穎而出的抗癌藥物。在藥代動力學研究中,卡培他賓口服給藥(po)比5-Fu給藥(Pi)表現(xiàn)出對癌細胞更高的選擇性。卡培他賓的毒性也要比口服(po)的5’ -DFUR低??ㄅ嗨e在各種結腸癌、胃癌和乳腺癌模型中都比5‘-DFUR和5-Fu呈現(xiàn)出更好的療效。臨床中,上訴結果也得到了有力的證實。</p><p>  卡培他賓的抗癌活性取決于癌細胞中胸苷磷酸化酶(dThdPase)的活性,以及胸苷磷酸化酶

38、和二氫嘧啶脫氫酶(DPD)(DPD是將5-Fu在體內代謝為無活性物質的關鍵性限速酶,DPD活性的高低影響5-Fu在體內及瘤體內的濃度及抗腫瘤活性)的轉化率。由scheme1.1可知卡培他賓經(jīng)羧酸脂酶代謝為5‘-去氧-5-氟胞苷(5‘-DFCR),再經(jīng)過胞嘧啶脫氨基酶轉化為5‘-去氧-5-氟尿苷(5‘-DFUR)。在癌細胞中,一些炎癥因子控制著dThdPase的表達從而控制著癌細胞對早DFUR的易受性。通常情況下,像x射線放射性療法等方法

39、可以升高dThdPase在癌細胞中的水平,我們可以通過增強dThdPase的方法提高藥物對于癌細胞的選擇性作用。</p><p>  例如據(jù)文獻報道:卡培他賓與泰素蒂(Docetaxel)聯(lián)合作用高于兩藥單獨使用,這是因為泰素蒂可上調TP作用所致。此外兩藥作用機制不同,主要毒性互不交叉[9]。</p><p>  卡培他賓作為二線藥物可用于治療結腸癌,作為一線藥物可用于治療代謝型的結腸癌,

40、乳腺癌,還可以作為一線或在雞尾酒療法中用于治療乳腺癌??ㄅ嗨e的推薦劑量是每次口服1250mg,一天兩次(早晚各一次),服用兩周后停藥一周,即三周一循環(huán)。</p><p>  在臨床中單獨使用卡培他賓治療盡管沒有雞尾酒療法那樣有效,但仍可以用于治療那些無法忍受嚴重副作用和毒性的病人,例如一些老人,或有著其他重大疾病的病人,或希望用更方便、簡單的方法來減緩他們的病痛的病人。而且作為口服藥物,卡培他賓可以在家中服用,

41、使其更容易被人接受。在美國,加拿大以及一些其他國家卡培他賓己經(jīng)作為治療代謝型乳腺癌的藥物用于替代傳統(tǒng)的鉑和蒽環(huán)霉素類療法??ㄅ嗨e適用于紫杉醇和包括蒽環(huán)類藥物化療方案治療無效的晚期原發(fā)性或轉移性乳腺癌的進一步治療,口服給藥,使用方便。</p><p>  1.3.3卡培他賓的副作用</p><p>  卡培他賓的副作用包括反胃,嘔吐,腹瀉,口腔炎以及普遍的手足綜合癥(HFS)。病人在服藥時

42、,其表現(xiàn)的主要副作用是在慢性計量下表現(xiàn)出來的手足綜合癥。</p><p>  連續(xù)使用卡培他賓是否增加手足綜合征的發(fā)生率及加重手足綜合征的嚴重程度,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其不良反應除了可逆性胃腸道反應,如腹瀉、惡心、嘔吐、腹痛、口炎外,近半數(shù)用藥者可出現(xiàn)手足綜合征,表現(xiàn)為:麻木、感覺遲鈍、感覺異常、麻刺感、無痛感或疼痛感,皮膚腫脹或紅斑,脫屑、水泡或嚴重的疼痛。少見下肢水腫,中性粒細胞減少、貧血??赏S每ㄅ嗨e,給予

43、手指甲拔除,清潔創(chuàng)面,油紗外敷,并靜滴抗生素抗感染治療,持續(xù)2周后病變愈合,遺留有皮膚色素沉著、增厚、硬化,但嚴重手一足綜合征較為少見。也有報道[l0]稱,加味補陽還五湯可以防治卡培他賓所致手足綜合征。</p><p>  手足綜合癥可能系5-Fu經(jīng)二氫吡啶脫氫酶(DDP)分解代謝,產(chǎn)生的代謝產(chǎn)物引起神經(jīng)血管皮膚反應,其具體原因仍在研究中。為減少或減輕此反應,應注意觀察,及早發(fā)現(xiàn),通過調整劑量或停藥,爭取盡早緩解

44、,對過敏性體質者應慎用。</p><p>  1.3.4卡培他賓的應用現(xiàn)狀</p><p>  目前其適應癥主要有結腸直腸癌輔助治療:卡培他賓適用于DukesC期結腸癌患者根治術后的單藥輔助治療。卡培他賓治療的無病生存率不亞于5-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氫葉酸(5-FU/LV)。雖然卡培他賓或聯(lián)合化療均不能延長總體生存率(OS)但己有證據(jù)表明聯(lián)合化療相比5-Fu/LV能夠改善無病生存率。醫(yī)師在開具

45、處方使用卡培他賓單藥對DukeSC期結腸癌進行輔助治療時,可考慮到這些結果。</p><p>  2006年該藥的銷售額約為9.71億瑞士法郎(約8億美元),預計到2010年將達到17億瑞士法郎。</p><p>  鑒于卡培他賓獨特的治療特點和廣闊得市場前景,對其合成工藝做進一步得研究是十分必要的。</p><p>  第二章卡培他賓的合成路線選擇</p&g

46、t;<p>  2.1卡培他賓(Capecitabine,XelodaTM)的命名及結構</p><p>  藥物商品名:希羅達(Xeloda)</p><p>  藥品名:卡培他賓(Capeeitabine)</p><p>  化學名:5-Deoxy-5-fluoro-N4- (pentyloxycarbonyl)cytidine</p>

47、;<p>  中文名:5‘-脫氧-5-氟-N4- [(戊氧基)羰基]一胞(嘧啶核)苷</p><p><b>  化學結構式:</b></p><p>  2.2卡培他賓的合成路線</p><p>  路線一:Seheme2.2.1The reported synthetie route of Capecitabine</

48、p><p>  路線一是首先對5-氟胞嘧啶的N-4位進行正戊氧羰?;缓笤倥c5-去氧-1,2,3-三-O-乙酞基-D-核糖進行傅克反應,經(jīng)氨解脫乙酰基后得到卡培他賓。從合成策略上講,這條路線最為經(jīng)濟。</p><p><b>  路線二:</b></p><p>  Seheme2.2.2The reported synthetic route

49、of Capecitabine</p><p>  路線二首先將5-氟胞嘧啶與5-去氧-1,2,3-三-O-乙?;?D-核糖進行傅克反應,然后再對核苷的N-4位進行正戊氧羰酰化,再經(jīng)氨解脫乙酰基后得到卡培他賓,在合成策略上顯然不如路線一合理。</p><p><b>  線路三:</b></p><p>  Scheme2.2.3The rep

50、orted synthetic route of Capecitabine</p><p>  路線三首先將5-去氧核糖與5-氟胞嘧啶進行傅克反應,再選擇性乙?;塑盏?‘和3‘位羥基,再對核苷的N-4位進行正戊氧羰?;螅詈蠼?jīng)脫乙?;玫娇ㄅ嗨e。路線三在合成步驟上并不比路線二少,且選擇性乙酰化有一定難度,不僅如此未乙酰化的5-去氧核糖與5-氟胞嘧啶進行sllyl反應時亦不能保證得到較單一的β構型的卡培他賓

51、。有關具體的反應機理將在第三章中討論。</p><p><b>  路線四:</b></p><p>  Scheme2.2.4The reported synthetie route of Capecitabin</p><p>  路線四將未乙酰化的5-去氧核糖與5-氟胞嘧啶進行傅克反應,再對苷的2‘和3‘位羥基以及N-4位進行正戊氧羰酰化

52、,最后選擇性地脫去2‘和3‘位的正戊氧羰?;玫娇ㄅ嗨e。這條路線在合成步驟上比路線二少一步,但選擇性脫去正正戊氧羰酰基有一定難度,而且與路線三有類似的缺陷,即未乙酰化的5-去氧核糖與5-氟胞嘧啶進行Silyl反應不能保證得到較單一的β構型的產(chǎn)物。</p><p>  經(jīng)過以上比較,本文對卡培他賓的合成路線一和路線二進行了工藝考察,其路線如下</p><p><b>  路線一:

53、</b></p><p><b>  路線二:</b></p><p>  2.3 5一去氧一1,2,3一三一O一乙?;籇一核糖的合成路線</p><p><b>  路線一:</b></p><p>  Scheme2.3.1 The synthetic route of 5&#

54、183;deoxy·1,2,3·tri一O·acetyl一ribofuranoside</p><p>  路線一為文獻報道的合成路線[20],以D-核糖為起始原料進過縮醛保護、對甲苯磺?;⒌獯?、催化氫化脫碘、去保護和乙?;牧胶铣芍虚g體(5),這條路線的特點是收率高,是一條經(jīng)典的5-去氧-1,2,3-三-O-乙?;?D-核糖合成路線,但所用的碘代試劑為NaI.2H2O,價格較高

55、,致使原料成本居高不下。</p><p><b>  路線二:</b></p><p>  Scheme2.3.2 The synthetie route of 5·deoxy·1,2,3·tri·O·acetyl—D— ribofuranoside</p><p>  路線二將化合物(10)與

56、甲基磺酰氯反應后再進行碘代,再繼續(xù)路線一中的反應步驟,得到化合物(5),但所用的甲基磺酰氯價格昂貴,不如路線一經(jīng)濟,也沒有避免昂貴的碘代試劑(NaI.2H2O)的使用,所以這條路線也缺乏實際意義,沒有對其進行工藝考察。</p><p><b>  路線三:</b></p><p>  Scheme2.3.3 The synthetie route of 5·

57、deoxy·1,2,3·tri·O·acetyl一D ribofuranoside</p><p>  路線三是將化合物(11)與LiBr.H2O反應,再催化氫化脫溴得到化合物(13)。與路線一相比路線三所用溴代試劑LiBr·H2O比路線一中的碘代試劑NaI.2H2O價格便宜。從而降低了5-去氧-1,2,3-三-O-乙?;?D-核糖的合成成本。本文最終采用了這條路

58、線作為5-去氧一1,2,3-三-O-乙?;?D-核糖的合成方法并對其進行了優(yōu)化 </p><p><b>  路線四:</b></p><p>  Scheme2.3.4 The synthetie route(16) of 5·deoxy·1,2,3·tri一O一acetyl一ribofuranoside</p><

59、p>  這條路線是在路線三的基礎上通過對化合物(10)的5位羥基的直接溴代來縮短反應路以實現(xiàn)收率的提高。</p><p><b>  路線五:</b></p><p>  Seheme2.3.5 The synthetic route of 5·deoxy·1,2,3·tri·O一acetyl一D ribofuranosi

60、de </p><p>  路線五是一條自主設計并合成的路線,與路線三相同,這條路線是將化合物(11)與NaCl反應,再通過脫氯得到化合物(13)。將昂貴的NaI·2H2o用便宜易得的NaCl代替,從而降低5-去氧-1,2,3-三-O-乙?;?D-核糖的成本。但由于氯的還原比碘和溴困難,還原試劑價格昂貴,反應條件苛刻,且反應收率不高,最終沒有采用這條路線。</p><p><

61、;b>  路線六:</b></p><p>  Scheme2.3.6 The synthetie route of 5·deoxy·1,2,3·tri·O一aeetyl一D ribofuranoside</p><p>  路線六的設想是想通過化合物(11)與NaH進行交換,直接得到化合物(13),實現(xiàn)對D-核糖5位的去氧化。從而

62、縮短反應的步驟,提高收率。但在實際操作中,所得到的產(chǎn)物為5位脫對甲苯磺酰基后的D-核糖,與設想相差甚遠。</p><p>  經(jīng)過以上比較,本文對5-去氧-1,2,3-三-O-乙酰基-D-核糖合成路線一,路線三和路線五進行了工藝考察并對路線四和路線六進行了有益的討論,路線一,路線三和路線五如下:</p><p><b>  路線一:</b></p>&l

63、t;p><b>  路線三:</b></p><p><b>  路線五:</b></p><p><b>  第三章合成工藝研究</b></p><p>  3.1卡培他賓的合成工藝研究</p><p>  卡培他賓的合成路線據(jù)文獻報道[22〕一共有四條,但路線三和路線

64、四顯然不夠經(jīng)濟,路線一和路線二比較有價值,本文對路線一和路線二進行了工藝研究,研究結果如下:</p><p>  3.1.1卡培他賓合成路線一的工藝研究</p><p>  路線一首先將5-氟胞嘧啶和氯甲酸正戊脂反應,再以無水四氯化錫為催化劑將其與5-去氧-1,2,3-三-O-乙?;?D-核糖連接起來,脫乙?;蟮玫侥繕嘶衔锟ㄅ嗨e。這個方法在實施中5-氟胞嘧啶在各種溶劑中的溶解度都很差

65、,且在與氯甲酸正戊脂反應的過程中所得產(chǎn)物大部分是雙?;漠a(chǎn)物即化合(17)(Mp:81一84)</p><p>  試圖通過降低溫度的方法來減少雙?;a(chǎn)物的比例(將反應溫度降到-20℃)結果并不理想。本文采用相轉移催化的方法解決了這一問題得到了單一的化合物(3),并對其進行了工藝考察。本文考察了以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乙酸乙酷為有機相;K2CO2,NaHCO3,三乙胺為堿;TEBA,PEG400為相轉移催化

66、劑的反應的轉化率情況,考察結果可見Table3.1。</p><p>  由Table3.1可見乙酸乙酷為有機相優(yōu)于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K2CO:為堿優(yōu)于NaHCO3,三乙胺;TEBA為相轉移催化劑優(yōu)于PEG40O。Table3.1中實驗2,5,8為完全重復的實驗,列入表中有利與對比。</p><p>  同時劇烈攪拌對于反應十分必要的,它可以直接影響到反應的產(chǎn)率。盡管如此仍不能把

67、全部的5—氟胞嘧啶反應掉,但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過濾來將不溶的5—氟胞嘧啶回收回來繼續(xù)套用,轉化率可達到33.0%,收率可達到95.1%。在對化合物(3)進行硅醚化保護時,所用的硅醚化試劑不能過量,否則正戊氧羰?;鶗幻摰簦磻蟮玫降氖腔衔?6),所以應控制硅醚化試劑用量為1:0.5 。</p><p>  3.1.2卡培他賓合成路線二的工藝研究</p><p>  路線二以無水四氯化錫

68、為催化劑將5—氟胞嚓咤和5-去氧-1,2,3-三-O-乙酰基-D-核糖連接起來,再對5-氟胞嘧啶的氨基正戊氧羰?;?,脫乙酰基后得到目標化合物卡培他賓。實驗中發(fā)現(xiàn)在對其氨基正戊氧羰酰化過程中易形成雙?;碑a(chǎn)化物,從TLC上檢測所得比例接近1:1。其優(yōu)勢在于5-氟胞嘧啶和5-去氧-1,2,3-三-O-乙酰基-D-核糖連接起來后的產(chǎn)物可以通過重結晶的方法提純,但與路線一相比優(yōu)勢不大,最終舍棄</p><p>  3.2

69、.1 5-去氧-1,2,3-三-O-乙酰基-D-核糖路線一的合成工藝研究</p><p>  3.2.1.1 中間體1-O-甲基-2,3-O-亞異丙基-D-核糖的合成工藝研究</p><p>  由D-核糖到化合物(10)的過程并沒有像經(jīng)典的縮醛和縮酮保護那樣采用嚴格的無水條件(即氯化氫甲醇溶液),而采用了普通鹽酸產(chǎn)率為84%。本文考察了不同的酸對于反應的影響(Table3.2)。&l

70、t;/p><p>  Table3.2可以看出對甲苯磺酸(TsOH)和鹽酸甲醇與普通鹽酸相比收率較低,鹽酸甲醇由于用量稍大原料在加熱的過程中會碳化,而普通鹽酸即使過量,反應仍能正常進行,對甲苯磺酸價格比普通鹽酸高,不夠經(jīng)濟因此以普通鹽酸做催化劑最為合適。</p><p>  在本論文中將文獻[20〕中的氯仿用較為廉價的二氯甲烷代替,二氯甲烷可以回收套用10次以上。</p><

71、;p>  3.2.1.2 中間體1-O-甲基-5-去氧-5-對甲苯磺酰基-2,3-O-亞異丙基-D-核糖的合成工藝研究</p><p>  重結晶采用丙酮/乙醇、丙酮/甲醇、丙酮/水、丙酮/甲醇/水這四種混合重結晶溶劑。對這四種混合重結晶溶劑對收率的影響工藝考察如下(Table3.3)</p><p>  丙酮/水,丙酮/甲醇,丙酮/乙醇重結晶的效果依次升高,但產(chǎn)率依次下降,最終本

72、文確定以丙酮/水/甲醇作為重結晶溶劑。</p><p>  我們曾考慮采用二氯甲烷為溶劑,用吡啶、三乙胺作為縛酸劑,但未得到化合物(11),經(jīng)過熔點測定(Mp:64~66℃)所得物質與對甲苯磺酰氯的熔點相同,而最終放棄了此路線。</p><p>  3.2.1.3 中間體1-O-甲基-5-去氧-5-碘-2,3-O-亞異丙基-核糖的合成工藝研究</p><p> 

73、 根據(jù)文獻報道[20,2l],化合物(11)與NaI.2H2O和丁酮反應生成化合物(12),我們曾嘗試過用乙酸乙酷,丙酮代替丁酮作為溶劑,回流條件下反應,并以TLc檢測反應終點。其結果如(Table3.4)</p><p>  以丙酮為溶劑反應時間是丁酮的四倍,二者收率幾乎相同。但由于丙酮的價格遠遠低于丁酮,本文中最后采用丙酮作為反應溶劑。3.2.1.4 中間體1-O-甲基-5-去氧-2,3-O-亞異丙基-D

74、-核糖的合成工藝研究</p><p>  文獻的報道[20〕為以甲醇,Pd/c為溶劑為催化劑,三乙胺為縛酸劑對化合物(12)進行催化氫化。本文對兩種規(guī)格Pd/C以及其用量進行了考察,結果如下(Table3.5):</p><p>  從Table3.5中我門可以看出5%或10%的Pd/C所得產(chǎn)品的收率幾乎相同,二者對產(chǎn)物收率無明顯差異,催化劑用量減半反應無法進行。</p>&

75、lt;p>  反應回收所得的濾餅Pd/C用蒸餾水洗后回收套用到下次的還原中,結果發(fā)現(xiàn)回收的Pd/C在下一次還原中基本己經(jīng)失活.</p><p>  3.2.1.5 中間體5-去氧-D-核糖的合成工藝研究</p><p>  脫保護基的方法是用稀鹽酸水溶液回流,這一步對于pH值的要求比較嚴格,酸度太高,反應時間過長產(chǎn)品都有可能碳化,蒸水的后處理曾試圖用甲苯帶水的方法但是產(chǎn)品碳化嚴

76、重。反應2h之后根據(jù)文獻[2’〕報道,用陽離子交換樹脂將pH調到6.7,本文采用碳酸氫鈉中和的方法,也可以得到最終產(chǎn)品,這一步對pH的調節(jié)要求比較精確,本文中采用精密pH試紙測量pH值。將水減壓蒸干后用少量吡啶帶水出去微量水分,由于醋酸酐遇水分解所以這一步要蒸的很干。</p><p>  3.2.1.6 中間體5-去氧-1,2,3-三-O-乙?;?D-核糖的合成工藝研究 </p>

77、<p>  根據(jù)文獻報道[20]這一步采用吡啶為溶劑,醋酸酐為酰化試劑進行反應,脫保護和乙酰化的中收率可達到99%,本文按照文獻方法的到的粗產(chǎn)品收率和文獻報道相同,若想得到純的5-去氧-1,2,3-三-O-乙?;?D-核糖,可以通過蒸餾及多次萃取等后處理除去吡啶,再用異丙醚重結晶的方法得到滿意的效果。</p><p>  3.2.2 5-去氧-1,2,3-三-O-乙?;?D-核糖路線三的合成工藝

78、研究</p><p>  3.2.2.1 中間體1-O-甲基-5-去氧-5-溴-2,3-O-亞異丙基-D-核糖的合成工藝研究</p><p>  文獻[37]中的方法是用LiBr·H2O為溴代試劑以丙酮為溶劑在100℃下回流反應2h,即加溫加壓反應;或四丁基溴化氨(TBAB)為溴代試劑在DMF中回流24h。本文中將丙酮用乙酸乙脂替代以LiBr.H2O為溴代試劑進行反應得到了不

79、錯的效果。</p><p>  從Table3.6中我們可以看到,以LiBr.H2O為溴代試劑其收率最高。同時NaBr也能做為溴代試劑進行反應,而且NaBr比LiBr.H2O廉價,NaBr雖然也能置換掉反應物中的對甲苯磺酰基但需要較高的溫度(在DMF中回流),所得反應液為黑色,且后處理麻煩(后處理過程中首先將DMF減壓蒸干,然后加入異丙醚過濾除去黑色雜質,濾液萃取除去殘留的DMF和對甲苯磺酸鈉,這一過程不能改變。

80、如果先加入水再加入異丙醚萃取,黑色雜質會形成乳化層即使再過濾也無法除去,萃取基本宣告失敗,產(chǎn)品顏色很深,要經(jīng)過多次活性炭脫色才能基本合格,同時由于乳化嚴重還使產(chǎn)率降低)且收率比LiBr.H2O低。</p><p>  LiBr·H2O較昂貴但是收率較高,但后處理過程較為簡單產(chǎn)品顏色好,溶劑便宜易得且比較環(huán)保。這一步中LiBr·H2O用量和回流時間對收率的影響,本文用均勻設計的方法進行了考察。將

81、投料比從1:1到1:7分為7個水平,將反應時間從13h到21h按兩小時一個間隔分為7個水平,實驗設計結果如下(Table3.7):其中1號實驗大部分為未反應的原料產(chǎn)率為估算值,3號和4號將產(chǎn)品用TLC法檢測后發(fā)現(xiàn)仍有部分原料殘留。由均勻設計設計出的實驗方案其計算結果達到了140%以上。由于均勻設計是基于數(shù)學考慮安排的實驗,其結果可能和實際相差甚遠。由實驗結果中我們可以直接挑選出2號實驗結果為最優(yōu),其投料比為1:2,反應時l旬為19h,收

82、率為98.8%。從3和4號的條件來看,3號投料比比2號大為1:3;4號投料比比2號大反應時間比2號短為17h,都仍有原料殘留,可見19h為最低的反應時,從1號的條件來看,投料比為1:1,時間為13h,大部分未反應,可見2號實驗條件收率較高,投料比較小,反應時間也較短且投料比小成本低。</p><p>  經(jīng)過以上考察確定了以LiBr.H2O為溴代試劑,乙酸乙醋為溶劑,投料比為1:2回流反應19h為最佳反應條件,收

83、率為98.8%。</p><p>  3.2.2.2 中間體1-O-甲基-5-去氧-2,3-O-亞異丙基-D-核糖的合成工藝研究</p><p>  對于溴的還原方法和路線一中的碘的還原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堿采用了KOH作為縛酸劑,用三乙胺作為縛酸劑不反應,同時KOH強于NaOH,可能是鉀離子穿透力較強的緣故。和路線一一樣所用靶碳用過一次基本失活。化合物(16)與化合物(12)再TLC上

84、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化合物(16)在254納米處無紫外吸收,這給反應的監(jiān)測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由于其原料和產(chǎn)物在液一質連用中響應值都不高,本文采用將其進一步脫保護后乙酞化再打譜的方式進行檢測,也可將所得的產(chǎn)品與化合物(5)的熔點進行對照。</p><p>  3.2.3 5-去氧-1,2,3-三-O-乙?;?D-核糖路線四的合成工藝研究</p><p>  3.2.3.1 中間體1-O-甲基

85、-5-去氧-5-溴-2,3-O-亞異丙基-D-核糖的合成工藝研究</p><p>  路線四是在路線三的基礎上通過對D一核糖5位羥基的直接溴代縮短反應路線以實現(xiàn)收率的提高。但由于反應中需要用到三苯基嶙,其產(chǎn)物三苯氧嶙很難除去,殘留的三苯氧嶙會使催化劑中毒,所以條路線并不可取。</p><p>  3.2.4 5-去氧-1,2,3-三-O-乙酰基-D-核糖路線五的合成工藝研究</p

86、><p>  3.2.4.1 中間體1-O-甲基-5-去氧-5-氯-2,3-O-亞異丙基-D-核糖的合成工藝研究</p><p>  相對于路線三來說,路線五用Licl,TEBA,Nacl代替文獻[27]中所用的四丁基氯化氨(TBAC)氯代試劑以DMF為溶劑,回流反應4到7h。</p><p>  我們可從Table3.8中以看到,以LiCl為氯代試劑其收率最高,

87、但LICl、TBAC、TEBA和NaCl四者收率相差不大,由于NaCl價格遠低于其他氯代試劑的價格,本文最后確定以NaCl作為氯代試劑,DMF為溶劑,回流反應4到7h為最佳反應條件。</p><p>  相對于溴代反應來說,氯代需要更高的溫度和更長的反應時間,NaCl也要大大過量.反應液為黑色。與溴代一樣,將DMF蒸干后加入異丙醚過濾萃取順序不能改變,收率73.7%。和路線四一樣本文也試圖將D-核糖的5位羥基進行

88、直接氯代從而降低5-去氧-1,2,3-三-O-乙-?;?D-核糖的成本。曾用過PC15,PC13,POCl3,SOC12/DMF都沒有取得好的效果所得產(chǎn)物仍為四乙酰核糖,用重蒸過的socl2回流反應收率只有20%,文獻[24]報道的方法是用HMPA和磷酸三乙脂為溶劑,SOCI2為氯代試劑,這種方法仍然避免不了溶劑殘留難以除去的問題,而且溶劑價格太貴,也沒有繼續(xù)考察的價值。</p><p>  3.2.4.2中間體

89、1-O-甲基-5-去氧-2,-O-亞異丙基-D-核糖的合成工藝研究</p><p>  氯的還原要遠比碘和溴的還原困難,本文曾嘗試分別采用甲醇鈉,KOH,NaH為堿,甲醇為溶劑,鈀碳為催化劑常溫常壓催化氫化還原結果未反應;也曾分別采用甲醇鈉,KOH,NaH為堿,甲醇為溶劑,分別用W--5,W-7和Tl型蘭尼鎳為催化劑常溫常壓催化氫化結果未反應;亦曾分別采用甲醇鈉,KOH,NaH為堿,甲醇為溶劑,把碳為催化劑在12

90、0℃,50MPa的壓力下催化氫化結果仍未反應;也曾分別采用甲醇鈉,KOH,NaH為堿,甲醇為溶劑,分別用w-5,w-7和Tl型蘭尼鎳為催化劑在120℃,50MPa的壓力下催化氫化結果還是未反應(文中所用各種型號的蘭尼鎳的制法見實驗部分)。采用酬cH3cooH法[7]在質譜中顯示有少部分被還原,重結晶后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產(chǎn)物是5-氯-1,2,3-三-O-乙酰核糖(Mp:92~93℃),延長反應時間至7天收率無變化。對于氯的還原曾設想將其做成格氏

91、試劑,再水解的方法,但是氯格氏難于引發(fā)也未獲得成功。最終根據(jù)文獻[26],以NaBH4為還原劑,環(huán)丁砜為溶劑,在120℃在加入正戊酸,在升溫到220℃反應18h將氯還原,但是這種方法收率較低,只有20%,本文也曾用DMSO代替環(huán)丁砜</p><p>  3.2.5 5-去氧-1,2,3-三-O-乙酰基-D-核糖路線六的合成工藝研究</p><p>  3.2.5.1中間體1-O-甲基-5

92、-去氧-2,3-O-亞異丙基-D-核糖的合成工藝研究</p><p>  由于NaH是一個強堿,本文以乙醚為溶劑在氫氣保護的情況下回流反應48h,用TLC法檢測反應終點,原料的熒光基本消失,但所得的產(chǎn)物并不像我們設想的那樣,脫保護,乙酰化后經(jīng)質譜檢測其結構,發(fā)現(xiàn)產(chǎn)物為四乙酰核糖。在查閱文獻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對于糖的去氧化有下面的方法</p><p>  這種方法在實驗步驟上并未縮短反應路線

93、,所用的試劑更是非常昂貴沒有什么可取之處,對于糖的構型還有一定的要求,這使得它更不適于我們的實驗目的,所以對于這條路線沒有繼續(xù)探索下去。我們也曾設想在對其他輕基不保護的情況下選擇性對5位的羥基實行去氧化,但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結果。</p><p>  經(jīng)過以上工藝研究,本文得出卡培他賓的最佳合成路線如下:</p><p><b>  第四章實驗部分</b></p&

94、gt;<p>  化合物熔點用x-4熔點儀測定,溫度未經(jīng)校正,’H一NMR采用Bruke:ARX一300型核磁共振波譜儀測定,TMs為內標,質譜用watersQuattro而eroAPI三重四極桿串連質譜儀,配備電噴霧離子源(Esl源)以及Masslynx4.1數(shù)據(jù)采集軟件(美國M厄ters公司)測定。所用試劑均為市售商品,使用時根據(jù)需要進一步純化。</p><p>  試驗中所用試劑的純化與制備&

95、lt;/p><p>  1,2一二氯乙烷的精制:依次用濃硫酸,稀堿溶液和水洗滌后用以無水氯化鈣干燥。</p><p>  無水吡啶的精制:將500ml吡啶加入1000mL的單口茄型瓶中,加入適量大粒狀NaOH,回流0.5-2h后,常壓蒸出,得到無色無水吡啶。 </p><p>  二氯亞砜的精制:將100二氯亞砜加入250ml的單口茄型瓶中,小心加入適量三苯基嶙,回流2

96、h后,將其常壓蒸出。</p><p>  無水四氯化錫的純化:將100mL無水四氯化錫加入250ml的單口茄型瓶中,小心加入適量五氧化二磷,氮氣保護下回流2h后,將其減壓蒸出。</p><p>  W--5型蘭尼鎳:在配有溫度計和機械攪拌器的2L錐形瓶中加入600mL蒸餾水和160g氫氧化鈉,迅速攪拌,然后在25~30min之內將125g鎳一鋁合金粉末分批地加入。用控制鎳一鋁合金的加入速度

97、和向冰浴中加冰的辦法保持溫度在50士2℃。待所有的合金加完后,在該溫度下再緩緩攪拌50分鐘,使懸浮的鎳一鋁合金粉完全消化。移去冰浴、換上熱水浴,以保持溫度恒定,此后用蒸餾水洗催化劑三次,每次用1L水?;钚钥删S持兩個星期。</p><p>  W-7型蘭尼鎳:制法與W-5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消融和三次傾濰之后,把催化劑用95%的乙醇轉移到250mL的離心瓶里,用95%乙醇攪拌洗三次,每次用150ml,每加一次都要

98、離心。催化劑再以同樣方法用無水乙醇洗滌三次,立即把它裝在充滿無水乙醇的密封瓶中,在冰箱里貯存。</p><p>  Tl型蘭尼鎳:在一個裝有機械攪拌的1L三口瓶中,加入600ml的10%氫氧化鈉水溶液,加熱至90℃,攪拌下,分批加入40g鎳-鋁合金。加入速度應使溶液溫度維持在90~95℃之間,約20-30分鐘內加完。再繼續(xù)攪拌lh。靜置,讓鎳沉下,濰去上清液,然后以濰析法,洗滌五次,每次用200ml。再用乙醇傾濰

99、五次,每次50mL。在洗滌過程中,鎳粉始終被液體所覆蓋,不可使催化劑在空氣接觸。制備好的催化劑應保存在無水乙醇中,密閉置于冰箱內,活性可維持三個月。</p><p>  4.1 1-O-甲基-2,3-O-亞異丙基-D-核糖的合成</p><p>  在250ml單口瓶中加入19.75g(128.33mmol)D-核糖,75ml甲醇,再加2ml鹽酸加入75mL丙酮加熱回流2h。加200m

100、l水用二氯甲烷200mlx3次萃取水層。有機層合并后用無水硫酸鈉千燥過夜,濾除干燥劑后,濾液減壓濃縮至干,得產(chǎn)品為淡黃色粘稠液體,產(chǎn)量為22.19,收率84%。</p><p>  4.2 1-O-甲基-5-去氧-5-對甲苯磺?;?2,3-O-亞異丙基-D-核糖的合成</p><p>  將5.11g(25.05mmol)化合物(10)溶于無水吡啶中,加入6.5g(34.09mmol)

101、對甲苯磺酰氯苯磺酰氯,室溫反應18h。過濾減壓濃縮至干,加30mL乙酸乙脂,攪拌至大量固體析出完全,過濾,濾液用稀鹽酸洗一次,水洗20mlx3次,有機層用無水硫酸鈉干燥過夜,濾除干燥劑后濾液減壓濃縮至干,溶劑回收。放置固化為白色固體,略帶粉紅色。</p><p>  精制:重結晶,(5.11g產(chǎn)品/10ml丙酮)溶解后,緩慢滴加甲醇,有白色固體大量析出,繼續(xù)滴加甲醇至產(chǎn)品不再析出后在加入10ml甲醇,過濾,用3m

102、l甲醇洗濾餅2次,晾干,得產(chǎn)品為白色固體4.4g,總收率55%。Mp:75一79oC,(文獻[20]Mp:75一79oC)。</p><p>  4.3 1-O-甲基-5-去氧-5-碘-2,3-O-亞異丙基-核糖的合成</p><p>  將4.4g(12.30mmol)的化合物(11)、二水合碘化鈉5.0g(26.9mmol)、丙酮50ml放入100ml燒瓶中回流48h。過濾蒸干,加30

103、mL乙醚,過濾,2mL乙醚洗濾餅,濾液用0.5g活性炭脫色0.5h,濾除活性炭后濾液減壓濃縮至干,得產(chǎn)品為無色油狀物3.7g,收率97%。</p><p>  4.4 1-O-甲基-5-去氧-2,3-O-亞異丙基-D-核糖的合成</p><p>  將3.7g(11.7mmol)化合物(12)溶于33mL甲醇中,加3ml三乙胺(125.33mmol),再加5%靶碳0.8g。常溫常壓用

104、氫氣還原24h后過濾。濾液在40℃以下蒸干,加入石油醚30mL,30mL水洗有機層后加入無水硫酸鈉干燥過夜,濾除干燥劑后濾液減壓濃縮至干,得產(chǎn)品為無色</p><p>  油狀物2.19,收率99%。</p><p>  將3.2g(12.6mmol)的化合物(16),0.74g(13.2mmol)的氫氧化鉀,0.2g的5%的靶碳和20ml的甲醇混合,用氫氣置換空氣3次后,常溫常壓用氫氣還

105、原24h后過濾。濾液在40℃以下蒸干,加入石油醚100ml,過濾,用50ml水洗有機層,有機層用無水硫酸鈉干燥,濾除干燥劑,濾液減壓濃縮至干得無色油狀物2.19,收率93%。</p><p>  將3.3g(15.0 mmol)化合物(17),3.0g(78.9mmol)硼氫化鈉和50ml環(huán)丁砜混合后加熱至120℃攪拌反應2.5h,在回流冷凝管的上端接氯化鈣干燥管并接丙酮/冰吸收井,2.5h后在回流冷凝管上端小心

106、加入16.3mL的正戊酸,全部加入后升溫至225℃反應18h。反應結束后加入100mL水和100mL環(huán)己烷,過濾后有機層加無水硫酸鈉干燥,濾出干燥劑,濾液用0.5g活性炭回流脫色0.5h,濾除活性炭后,濾液減壓濃縮至干得黃色油狀物2.8g,粗產(chǎn)品收率100%,以化合物(5)的粗品產(chǎn)率計算收率為20%。</p><p>  4.5 5-去氧-1,2,3-三-O-乙?;?D-核糖的合成</p>&l

107、t;p>  將2.1g(11.2mmol)的化合物(13)溶于35mL水中,加1.5(1N)的鹽酸,回流2h。加入碳酸氫鈉調pH值至6.7,蒸干,加入5ml吡啶帶水2次得淡黃色粘稠液體。加入50ml吡啶和5mL乙酸酐,常溫反應24h。蒸干后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調pH值為中性,用二氯甲烷萃取30mlx2次,有機層用稀鹽酸水溶液30mlx2次,飽和硫酸銅水溶液30mlxl次,飽和氯化鈉水溶液30mlx3次洗。有機層用無水硫酸鈉干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