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健康保護規(guī)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特定化學物質」危害預防標準,2,陳 昭 宏現(xiàn)任:漢翔航空工業(yè)公司 工安環(huán)保組長   學歷:1.清華大學 化工(高分子)研究所   2.成功大學 化學系證照(證書):1.勞工安全管理甲級技術士      2.勞工衛(wèi)生管理甲級技術士 3.勞工安全衛(wèi)生管理乙級技術士 4.安全衛(wèi)生自護制度輔導及評鑑員訓練合格

2、 5.危險性場所審查暨檢查評估方法訓練合格 6.危害通識執(zhí)行人員進階班訓練結業(yè) 7.特定化學物質作業(yè)主管訓練合格 8.漢翔公司專業(yè)講師培訓班訓練結業(yè),3,內(nèi) 容 (一),壹、立法目的貳、用辭定義參、作業(yè)環(huán)境改善肆、甲類物質伍、製造乙類物質陸、處置、使用乙類物質柒、

3、丙類物質捌、局部排氣裝置之規(guī)定玖、廢液混合、受污染廢棄物之收存規(guī)定拾、丙類第一種或丁類物質漏洩預防,4,內(nèi) 容 (二),拾壹、地板及牆壁規(guī)定拾貳、拆卸設備或進入設備內(nèi)部作業(yè)拾參、作業(yè)場所標示拾肆、受污染之破布、紙屑等處理措施拾伍、搬運、儲存規(guī)定拾陸、休息室、清潔設施、緊急沖淋設備拾柒、管理事項拾捌、特殊作業(yè)管理拾玖、健康管理貳拾、防護措施,5,壹、立法目的,保護特定化學物質作業(yè)勞工健康。列管特定化學物質(69種

4、):致癌物質疑似致癌物質毒性物質易漏洩物質法源依據(jù):勞工安全衛(wèi)生法第五條發(fā)布及修正內(nèi)政部65年2月16訂定、發(fā)布最近修正日期 :勞委會97年7月31日第五次修正危害預防標準共分六章:1.總則、2.設施、3.管理、4.特殊作業(yè)管理、5.健康管理及防護措施、6.附則,6,97年7月31日修訂說明(一),鑑於國內(nèi)科技產(chǎn)業(yè)特殊製程,大量使用化學物質,近年曾發(fā)生勞工因接觸具急毒性及腐蝕性之化學物質氫氧化四甲銨( 或稱四甲基氫氧

5、化銨,簡稱TMAH)而致死之案件。爰將危害特性與TMAH相似且現(xiàn)行法規(guī)未列管之化學物質增列於本標準內(nèi), 要求雇主就製程採取密閉、隔離、遙控、局部排氣、溫度壓力控制等設施並設置特定化學物質作業(yè)主管, 監(jiān)督勞工採取個人防護措施, 以保護勞工免於遭受該等物質之傷害。,7,97年7月31日修訂說明(二),TMAH 目前大量用於半導體業(yè)與光電等高科技產(chǎn)業(yè),本標準之修正, 於事前經(jīng)函請各勞動檢查機構調查轄區(qū)半導體業(yè)使用且法規(guī)未列管之可能危害物質計

6、42種, 後經(jīng)評估其危害性並篩選類似TMAH 危害性( 毒性及腐蝕性)之物質共8種,經(jīng)邀請學者專家、相關部會代表、勞動檢查機構、電子相關同業(yè)公會及事業(yè)單位代表等進行研商, 審慎通盤檢討及研酌後, 研具本標準之修正, 將具急毒性及腐蝕性之氫氧化四甲銨、四氯化鈦、氧氯化磷、溴化氫及三氟化氯等5種物質納入丙類第一種物質( 修正條文第二條之附表一) 。,8,氫氧化四甲銨(CH3)4NOH,四氯化鈦TiCl4,氧氯化磷POCl3,溴化氫HBr,

7、三氟化氯ClF3,9,貳、用辭定義,『特定化學物質』:包括甲類物質(12種):不得使勞工製造、使用之物質。又稱為禁用物質。除黃磷火柴外,均經(jīng)證實有致癌性。乙類物質(6種)致癌物質或疑似致癌物質,建議尋求其他替代品。製造應申請核定處置或使用應有密閉設備或局部排氣裝置丙類物質(42種)丙類第一種物質(26種)高毒性且易腐蝕、漏洩之物質部分為致癌物質(因該等物質大量地被使用,不能予以禁用)丙類第二種物質(2種)致癌物

8、質或疑似致癌物質丙類第三種物質(14種)高毒性物質部分為致癌物質丁類物質(9種)易腐蝕漏洩且具毒性之物質,10,甲類物質,1、黃磷火柴2、聯(lián)苯胺及其鹽類3、4-胺基聯(lián)苯及其鹽類4、4-硝基聯(lián)苯及其鹽類5、β-萘胺及其鹽類6、二氯甲基醚C1CH2OCH2C17、多氯聯(lián)苯8、氯甲基甲基醚C1CH2OCH39、青石綿、褐石綿3MgO.2SiO2.2H2O(FeO.MgO)SiO210、甲基汞化合物CH3HgX, (

9、CH3)2Hg (X:H3PO4, Cl等) 11、五氯酚及其鈉鹽12、含苯膠糊〔含苯容量占該膠糊之溶劑(含稀釋劑)超過5%者?!常保?、含有2至11列舉物占其重量超過1%之混合物。,,,,,,,,11,乙類物質,1、二氯聯(lián)苯胺及其鹽類2、α-萘胺及其鹽類3、鄰-二甲基聯(lián)苯胺及其鹽類4、二甲氧基聯(lián)苯胺及其鹽類5、鈹及其化合物Be 6、三氯甲苯7、含有1至5列舉物占其重量超過1%之混合物(鈹合金時,含有鈹占其重量超過3%為

10、限) ;  含有6列舉物占其重量超過0.5%之混合物。,,,,,,,,,12,丙類第一種物質(一),1、次乙亞胺2、氯乙烯CH2CHCl 3、3, 3'-二氯-4, 4'-二胺基苯化甲烷4、四羰化鎳Ni(CO)4 5、對-二甲胺基偶氮苯C6H5NHC6H5N(CH3)2 6、β-丙內(nèi)酯C3H4O27、丙烯醯胺CH2CHCONH2 8、丙烯腈CH2CHCN 9、氯Cl2 10、氰化氫HCN 11、溴甲

11、烷CH3Br 12、2, 4-二異氰酸甲苯或2, 6-二異氰酸甲苯13、4, 4-二異氰酸二苯甲烷,,,,,,,,13,丙類第一種物質(二),14、二異氰酸異佛爾酮15、異氰酸甲酯CH3NCO 16、碘甲烷CH3I 17、硫化氫H2S 18、硫酸二甲酯(CH3)2 SO4 19、四氯化鈦TiCl4 (97.7.31新增)20、氧氯化磷POCl3 (97.7.31新增)21、苯C6H6 22、氫氧化四甲銨(CH3)4N

12、OH (97.7.31新增)23、溴化氫HBr (97.7.31新增)24、三氟化氯ClF3 (97.7.31新增)25、對-硝基氯苯26、氟化氫HF,,,14,丙類第二種物質,1、奧黃2、苯胺紅3、含有1及2列舉物占其重量超過百分之一之混合物。,,,15,丙類第三種物質,1、石綿(不含青石綿、褐石綿)3MgO.2SiO2.2H2O(FeO.MgO)SiO2 2、鉻酸及其鹽類CrO3 3、三氧化二砷AS2O3

13、4、重鉻酸及其鹽類Cr2O7 5、乙基汞化合物C2H5HgX,(C2H5)2Hg(X:H2PO4,Cl等) 6、鄰-二腈苯7、鎘及其化合物Cd 8、五氧化二釩V2O5 9、汞及其無機化合物(硫化汞除外。)Hg 10、硝基乙二醇11、錳及其化合物(一氧化錳及三氧化錳除外。)Mn 12、煤焦油Coal tar 13、氰化鉀KCN 14、氰化鈉NaCN 15、含有1至11列舉物占其重量超過1%之混合物;含有12至14列舉

14、物占其重量超過5%之混合物。,,,16,丁類種物質,1、氨NH3 2、一氧化碳CO 3、氯化氫HC1 4、硝酸HNO3 5、二氧化硫SO2 6、光氣COC12 7、甲醛HCHO 8、硫酸H2SO4 9、酚C6H5OH 10、含有1至8列舉物占其重量超過1%之混合物;含有9列舉物占其重量超過5%之混合物,17,特定管理物質,※包括:乙類物質、 丙類物質中致癌物質及疑似致癌物質一、 二氯聯(lián)苯胺及其鹽類、α-萘胺及其鹽類、

15、鄰-二甲基聯(lián)苯胺及其鹽類、二甲氧基聯(lián)苯胺及其鹽類、次乙亞胺、氯乙烯、3,3'-二氯-4,4'-二胺基苯化甲烷、四羰化鎳、對-二甲胺基偶氮苯、β-丙內(nèi)酯、奧黃、苯胺紅、石綿(不含青石綿、褐石綿)、鉻酸及其鹽類、三氧化二砷、重鉻酸及其鹽類(含各該列舉物佔其重量超過1%之混合物)。 二、 鈹及其化合物或含鈹及其化合物之重量比超過1%之混合物(鈹合金時,以鈹之重量比超過3%者為限)。 三、 三氯甲苯或其重量比超過0.5%之混

16、合物。 四、 苯或其體積比超過1%之混合物。 五、 煤焦油或其重量比超過5%之混合物。,18,特定化學物質一覽表,19,特定化學設備、特定化學管理設備,特定化學設備:係指:製造或處理、置放(以下簡稱處置)、使用丙類第一種物質、丁類物質之固定式設備。特定化學管理設備:係指:特定化學設備中,進行放熱反應之反應槽等,且有因異?;瘜W反應等,致漏洩丙類第一種物質或丁類物質之虞者。,20,21,特定化學物質引起的危害,(一)疾病直接發(fā)生

17、在皮膚或黏膜的接觸部位:氯氣、氨、硫酸二甲酯、氟化氫、二氧化硫、甲醛、氯化氫等與皮膚接觸,會有皮膚疼痛、變紅、水泡、潰瘍等癥狀;進入眼晴,會引發(fā)結膜炎、角膜炎,嚴重時會失明。吸入此等物質時,會引起呼吸道的刺激、咳嗽,嚴重時會引起肺炎或肺水腫而死亡。一般而言,這些原因的確認,較為簡單。,22,特定化學物質引起的危害(續(xù)),(二)由皮膚、呼吸器官或消化器官進入體內(nèi),並累積一定的量,而對吸收部位以外之器官,造成障礙引起健康危害:烷基

18、汞化物、錳、鎘等特定化學物質,大部分屬此類,因其在體內(nèi)慢慢蓄積,除非如氰化物所引起之急性中毒,否則,均經(jīng)一段相當?shù)臅r間,才會發(fā)生毛病,一般而言,查知其原因較困難,而往往延誤應採取之對策。,23,特定化學物質對人體之影響,1.局部刺激或腐蝕:與皮膚或黏膜接觸,而直接作用。作用於呼吸道之部位則視其溶解度不同而異,高溶解度之氨、氯化氫、甲醛作用於上呼吸道;中溶解度之二氧化硫、氯等則可同時影響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溶解度較低的光氣等則作

19、用於下呼吸道及呼吸道末端,對肺部造成影響。肺刺激物會刺激細支氣管之收縮作用,增加肺部氣體流動之阻力,造成肺水腫,影響肺部氣體之交換,干擾正常之呼吸功能。含酸、鹼、鉻酸鹽之粉塵、霧滴等,亦會引起呼吸道刺激、發(fā)炎、潰瘍。,24,特定化學物質對人體之影響(續(xù)),2.窒息吾人吸入空氣,由肺吸收氧氣,並賴血液的循環(huán),將末端細胞所必需的氧氣送達,因此,此過程若發(fā)生異常,即引起窒息??諝庵?,若二氧化碳、甲烷愈增加,空氣中含氧量會相對減少,而引

20、起單純窒息(氧氣缺乏癥),並伴隨呼吸困難,意識喪失、痙攣、甚至死亡。若吸入氯、氨、二氧化硫等,會刺激氣管黏膜,分泌出分泌物,堵塞氣管(阻塞性窒息)。若吸入一氧化碳,則紅血球的血色素與一氧化碳結合,阻止血色素與氧氣的結合,故無法供應氧氣給組織,而引起化學性窒息。而硫化氫、氰化氫會作用於組織細胞的酵素,而引起化學性窒息。,25,特定化學物質對人體之影響(續(xù)),3.麻醉氯乙烯、苯、其他脂溶性的有機化合物具麻醉性,若吸入大量麻醉性物質的

21、氣體、蒸氣時,會起麻醉作用,甚至於意識喪失、神志昏迷。4.過敏有些染料、粉塵會引起皮膚炎、搔癢、紅腫而發(fā)疹。對呼吸器官的影響,時有如氣喘般發(fā)作或發(fā)熱。吸入鋅、鎘、汞、鐵等的燻煙,會造成如感冒般忽冷忽熱之癥狀,此乃金屬燻煙的發(fā)燒狀況。,26,特定化學物質對人體之影響(續(xù)),5.肝臟的傷害汞、砷及其化合物,及其他一部份有機溶劑會引起肝臟的毛病,而常見的有黃疽。肝臟最初雖腫大,到後來萎縮,有時引起脂肪肝、肝硬化而死亡。6.腎臟的

22、傷害鎘、汞及其化合物,多少會傷害腎臟。引起腎炎或腎臟病,而有浮腫、蛋白尿、血尿等癥狀。7.造血器官及血液的傷害砷化氫、苯等會侵入骨髓,引起溶血作用。使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減少而發(fā)生所謂的貧血。顯示出心跳、暈眩及牙齦的異常出血。,27,特定化學物質對人體之影響(續(xù)),8.神經(jīng)的傷害汞、鉛、錳、二硫化碳等有害物,會傷害神經(jīng)系統(tǒng)。會發(fā)生頭痛、頭重、手的發(fā)抖、發(fā)音困難、筋肉麻痺、意識障礙等。9.牙齒的變化氯、氟化氫等觸及牙齒

23、,則牙齒會被侵蝕。鎘會在門牙或大齒形成黃色的環(huán)。,28,參、作業(yè)環(huán)境改善,為防止特定化學物質引起職業(yè)災害,雇主應致力:1、確認所使用物質之毒性,尋求替代物之使用。2、建立適當作業(yè)方法。3、改善有關設施與作業(yè)環(huán)境。4、並採取其他必要措施。,29,肆、甲類物質,雇主不得使勞工從事製造或使用甲類物質。但供試驗或研究時,雇主應填具格式一之申請書,報請勞動檢查機構審查,轉報中央主管機關核定。核定基準如下:,一、 製造設備應為密閉設備。但

24、在作業(yè)性質上設置該項設備顯有困難,而將其置於氣櫃內(nèi)者,不在此限。 二、 設置製造設備場所之地板及牆壁應以不浸透性材料構築,且應為易於用水清洗之構造。 三、 從事製造或使用甲類物質者,應具有預防該物質引起危害健康之必要知識。 四、 儲存甲類物質時,應採用不漏洩、不溢出等之堅固容器,並應依危險物及有害物通識規(guī)則規(guī)定予以標示。 五、 甲類物質應保管於一定之場所,並將其意旨揭示於顯明易見之處。 六、 供給從事製造或使用甲類物質之勞工使

25、用不浸透性防護圍巾及防護手套等個人防護具。 七、 製造場所應禁止與該作業(yè)無關之人員進入,並將其意旨揭示於顯明易見之處。,30,31,伍、製造乙類物質,雇主使勞工從事製造(供試驗研究之製造除外)乙類物質時,應填具格式二之申請書,報請勞動檢查機構核定。製造『鈹?shù)取灰酝庵翌愇镔|時,核定基準如下:,一、製造場所應與其他場所隔離,且該場所之地板及牆壁應以不浸透性材料構築,且應為易於用水清洗之構造。二、製造設備應為密閉設備,且原料、材料及其

26、他物質之供輸、移送或搬運,應採用不致使作業(yè)勞工之身體與其直接接觸之方法。三、為預防反應槽內(nèi)之放熱反應或加熱反應,自其接合部分漏洩氣體或蒸氣,應使用墊圈等密接。四、為預防異常反應引起原料、材料或反應物質之溢出,應在冷凝器內(nèi)充分注入冷卻水。五、必須在運轉中檢點內(nèi)部之篩選機或真空過濾機,應為於密閉狀態(tài)下即可觀察其內(nèi)部之構造,且應加鎖;非有必要,不得開啟。六、處置鈹?shù)纫酝庵翌愇镔|時,應由作業(yè)人員於隔離室遙控操作。但將粉狀鈹?shù)纫酝庵翌?/p>

27、物質充分濕潤成泥狀或溶解於溶劑中者,不在此限。七、從事鈹?shù)纫酝庵翌愇镔|之計量、投入容器、自該容器取出或裝袋作業(yè),於採取前款規(guī)定之設備顯有困難時,應採用不致使作業(yè)勞工之身體與其直接接觸之方法,且該作業(yè)場所應設置包圍型氣罩之局部排氣裝置;局部排氣裝置應置除塵裝置。,32,33,伍、製造乙類物質(續(xù)),八、為預防鈹?shù)纫酝庵翌愇镔|之漏洩及其暴露對勞工之影響,應就下列事項訂定必要之操作程序,並依該程序實施作業(yè):(一)閥、旋塞等(製造鈹?shù)纫?/p>

28、外之乙類物質之設備於輸給原料、材料時,以及自該設備取出製品等時為限)之操作。(二)冷卻裝置、加熱裝置、攪拌裝置及壓縮裝置等之操作。(三)計測裝置及控制裝置之監(jiān)視及調整。(四)安全閥、緊急遮斷裝置與其他安全裝置及自動警報裝置之調整。(五)蓋板、凸緣、閥、旋塞等接合部分之有否漏洩鈹?shù)纫酝庵翌愇镔|之檢點。(六)試料之採取及其所使用之器具等之處理。(七)發(fā)生異常時之緊急措施。(八)個人防護具之穿戴、檢點、保養(yǎng)及保管。(九)其他

29、為防止漏洩等之必要措施。九、自製造設備採取試料時,應依下列規(guī)定:(一)使用專用容器。(二)試料之採取,應於事前指定適當?shù)攸c,並不得使試料飛散。(三)經(jīng)使用於採取試料之容器等,應以溫水充分洗淨,並保管於一定之場所。十、勞工從事鈹?shù)纫酝庵翌愇镔|之處置作業(yè)時,應使該勞工穿戴工作衣、不浸透性防護手套及防護圍巾等個人防護具。,34,伍、製造乙類物質(續(xù)),使勞工從事『鈹?shù)取恢u造時,其核定基準如下:鈹?shù)龋衡敿捌浠衔铮蚝敿捌浠?/p>

30、物佔其重量超過1%(鈹合金時,以鈹佔其重量超過3%者為限)之混合物,一、鈹?shù)戎疅Y或煆燒設備(自氫氧化鈹製造高純度氧化鈹製程中之設備除外)應設置於與其他場所隔離之室內(nèi),且應設置局部排氣裝置。二、經(jīng)燒結、煆燒之鈹?shù)龋瑧褂梦鲋绞阶韵焕徣〕?。三、?jīng)使用於燒結、煆燒之匣缽之打碎,應與其他場所隔離之室內(nèi)實施,且應設置局部排氣裝置。四、鈹?shù)戎u造場所之地板及牆壁,應以不浸透性材料構築,且應為易於用水清洗之構造。五、鈹?shù)戎u造設備(從事

31、鈹?shù)戎疅Y或煆燒設備、自電弧爐融出之鈹?shù)妊u造鈹合金製程中之設備及自氫氧化鈹製造高純度氧化鈹製程中之設備除外)應為密閉設備或設置覆圍等。六、必須於運轉中檢點內(nèi)部之前款設備,應為於密閉狀態(tài)或覆圍狀態(tài)下可觀察其內(nèi)部之構造,且應加鎖;非有必要,不得開啟。七、以電弧爐融出之鈹?shù)妊u造鈹合金製程中實施下列作業(yè)之場所,應設置局部排氣裝置。(一)於電弧爐上之作業(yè)。(二)自電弧爐洩漿之作業(yè)。(三)熔融鈹?shù)戎闅庾鳂I(yè)。(四)熔融鈹?shù)戎〔曛宄?/p>

32、業(yè)。(五)熔融鈹?shù)戎疂沧⒆鳂I(yè)。,35,伍、製造乙類物質(續(xù)),八、為減少電弧爐插入電極部分之間隙,應使用砂封。九、自氫氧化鈹製造高純度氧化鈹製程中之設備,應依下列規(guī)定:(一)熱分解爐應設置於與其他場所隔離之室內(nèi)場所。(二)其他設備應為密閉設備、設置覆圍或加蓋形式之構造。十、鈹?shù)戎┹?、移送或搬運,應採用不致使作業(yè)勞工之身體與其直接接觸之方法。十一、處置粉狀之鈹?shù)葧r(除供輸、移送或搬運外),應由作業(yè)人員於隔離室遙控操作。十二

33、、從事粉狀之鈹?shù)戎嬃俊⑼度肴萜?、自該容器取出或裝袋作業(yè),於採取前款規(guī)定之設施顯有困難時,應採用不致使作業(yè)勞工之身體與其直接接觸之方法,且該作業(yè)場所應設置包圍型氣罩之局部排氣裝置。十三、為預防鈹?shù)戎蹓m、燻煙、霧滴之飛散致勞工遭受污染,應就下列事項訂定必要之操作程序,並依該程序實施作業(yè)。(一)將鈹?shù)韧度肴萜骰蜃栽撊萜魅〕觥?二)儲存鈹?shù)戎萜髦徇\。(三)鈹?shù)戎諝廨斔脱b置之檢點。(四)過濾集塵方式之集塵裝置(含過濾除塵方式之

34、除塵裝置)之濾材之更換。(五)試料之採取及其所使用之器具等之處理。(六)發(fā)生異常時之緊急措施。(七)個人防護具之穿戴、檢點、保養(yǎng)及保管。(八)其他為防止鈹?shù)戎蹓m、燻煙、霧滴之飛散之必要措施。十四、勞工從事鈹?shù)戎幹米鳂I(yè)時,應使該勞工穿戴工作衣及防護手套(供處置濕潤狀態(tài)之鈹?shù)戎畡诠唤感灾雷o手套。)等個人防護具。,36,試驗或研究製造乙類物質,雇主為試驗或研究使勞工從事製造乙類物質時,應依下列規(guī)定:一、製造設備應為密

35、閉設備。但在作業(yè)性質上設置該項設備顯有困難,而將其置於氣櫃內(nèi)者,不在此限。二、製造場所應與其他場所隔離,且該場所之地板及牆壁應以不浸透性材料構築,且應為易於用水清洗之構造。三、使從事製造乙類物質之勞工,具有預防該物質引起危害健康之必要知識。,37,陸、處置、使用乙類物質,使勞工處置、使用乙類物質,將乙類物質投入容器、自容器取出或投入反應槽等之作業(yè)時,應於該作業(yè)場所設置可密閉各該物質之氣體、蒸氣或粉塵發(fā)生源之密閉設備或使用包圍型氣罩之

36、局部排氣裝置。使勞工從事鈹?shù)戎庸ぷ鳂I(yè)(將鈹?shù)韧度肴萜鳌⒆匀萜魅〕龌蛲度敕磻鄣戎鳂I(yè)除外)時,應於該作業(yè)場所設置可密閉鈹?shù)戎蹓m發(fā)生源之密閉設備或局部排氣裝置。,38,柒、製造、散佈丙類物質,使勞工從事製造丙類第一種物質或丙類第二種物質時,製造設備應採用密閉型,由作業(yè)人員於隔離室遙控操作。但將各該粉狀物質充分濕潤成泥狀或溶解於溶劑中者,不在此限。 因計量、投入容器、自該容器取出或裝袋作業(yè)等,於採取前項設施顯有困難時,應採用不致

37、使勞工之身體與其直接接觸之方法,且於各該作業(yè)場所設置包圍型氣罩之局部排氣裝置。對散佈有丙類第一種物質或丙類第三種物質之氣體、蒸氣或粉塵之室內(nèi)作業(yè)場所,應於各該發(fā)生源設置密閉設備或局部排氣裝置。但設置該項設備顯有困難或為臨時性作業(yè)者,未設密閉設備或局部排氣裝置時,應設整體換氣裝置,或將各該物質充分濕潤成泥狀或溶解於溶劑中,不致於危害勞工健康之程度。,39,捌、局部排氣裝置之設置規(guī)定,一、氣罩應置於每一氣體、蒸氣或粉塵發(fā)生源;如為外裝

38、型或接受型之氣罩,則應接近各該發(fā)生源設置。二、應儘量縮短導管長度、減少彎曲數(shù)目,且應於適當處所設置易於清掃之清潔口與測定孔。三、設置有除塵裝置或廢氣處理裝置者,其排氣機應置於各該裝置之後。但所吸引之氣體、蒸氣或粉塵無爆炸之虞且不致腐蝕該排氣機者,不在此限。四、排氣口應置於室外。五、於製造或處置特定化學物質之作業(yè)時間內(nèi)有效運轉,降低空氣中有害物濃度。,40,玖、廢液混合、受污染廢棄物之收存規(guī)定,一、對排水系統(tǒng)、坑或槽桶等,有因含有

39、鹽酸、硝酸或硫酸等之酸性廢液與含有氰化物、硫化物或多硫化物等之廢液接觸或混合,致生成氰化氫或硫化氫之虞時,不得使此等廢液接觸或混合。二、對受特定化學物質污染之破布、紙屑等,為防止勞工遭受危害,應收存於不浸透性容器,並加栓、蓋等措施。,41,拾、丙類第一種或丁類物質漏洩預防,一、特定化學設備之材料構築、內(nèi)襯及接合對設置之特定化學設備(不含設備之閥或旋塞)有丙類第一種物質或丁類物質之接觸部分,為防止其腐蝕致使該物質等之漏洩,應對各該物質

40、之種類、溫度、濃度等,採用不易腐蝕之材料構築或施以內(nèi)襯等必要措施。蓋板、凸緣、閥或旋塞等之接合部分,為防止漏洩,應使用墊圈密接等必要措施。,42,拾、丙類第一種或丁類物質漏洩預防(續(xù)),二、特定化學設備之閥、旋塞或操作此等之開關、  按鈕等為防止誤操作致丙類第一種物質或丁類物質之漏洩,應明顯標示開閉方向。 閥或旋塞,應依下列規(guī)定: 1. 因應開閉頻率及所製造之丙類第一種物質或丁類物質之種類、溫度、濃度等,應使用耐久性材料製

41、造。 2. 特定化學設備使用必須頻繁開啟或拆卸之過濾器等及與此最近之特定化學設備(不含配管;以下於次條至第三十六條均同)之間設置雙重開關。※但設置有可確認該過濾器等與該特定化學設備間設置之閥或旋塞確實關閉之裝置者,不在此限。,43,拾、丙類第一種或丁類物質漏洩預防(續(xù)),三、建築物應有二處以上避難梯、斜坡道1.對於設置特定化學設備之室內(nèi)作業(yè)場所及其建築物,應有二處以上直接通達地面之避難梯、斜坡道;僅能設置一處避難梯者,其另一部

42、分得以滑梯、避難用梯、避難橋、救助袋或避難用升降梯等避難用具代替。 2.前項規(guī)定之避難梯或斜坡道之一應置於室外,但設置前項後段規(guī)定者,不在此限。四、警報用器具及除卻危害之必要藥劑、器具   使勞工處置、使用丙類第一種物質或丁類物質之合計在100公升(氣體以其容積一立方公尺換算為二公升,以下均同)以上時,應置備該物質等漏洩時能迅速告知有關人員之警報用器具及除卻危害之必要藥劑、器具等設施。,44,拾、丙類第一種或丁類物質漏洩預防(續(xù))

43、,五、標示以防止誤操作致漏洩   為防止供輸原料、材料及其他物料於特定化學設備之勞工因誤操作致丙類第一種物質或丁類物質之漏洩,應於該勞工易見之處,標示該原料、材料及其他物料之種類、輸送對象設備及其他必要事項。六、設置計測裝置,以掌握其異常化學反應   對特定化學『管理設備』 ,為早期掌握其異?;瘜W反應等之發(fā)生,應設適當之溫度計、流量計及壓力計等計測裝置。,45,拾、丙類第一種或丁類物質漏洩預防(續(xù)),七、異常之自動警報裝置對製造

44、、處置或使用丙類第一種物質或丁類物質之合計在100公升以上之特定化學『管理設備』 ,為早期掌握其異?;瘜W反應等之發(fā)生,應設置適當之溫度、壓力、流量等發(fā)生異常之自動警報裝置。對設置前項自動警報裝置有顯著困難時,應置監(jiān)視人於設備之運轉中從事監(jiān)視工作。,46,拾、丙類第一種或丁類物質漏洩預防(續(xù)),八、因應異?;瘜W反應之必要措施1.對特定化學『管理設備』 ,為防止異?;瘜W反應等導致大量丙類第一種物質或丁類物質之漏洩,應設置下列等必要措施,

45、以因應異?;瘜W反應。 (1)遮斷原料、材料、物料之供輸,或 (2)卸放製品等之裝置,或 (3)供輸惰性氣體、冷卻用水等之裝置2.設置於前項裝置之閥或旋塞,應依下列規(guī)定: (1) 具有確實動作之機能。 (2) 保持於可圓潤動作之狀態(tài)。 (3) 可安全且正確操作者。 3.卸放製品等之裝置應為密閉式構造或可將卸出之特定化學物質等導引至安全處所或具有可安全處置之構造。,47,拾、丙類第一種或丁類物質漏洩預

46、防(續(xù)),九、備用動力源及開關等標示對特定化學『管理設備』及其配管或其附屬設備之動力源,應依下列規(guī)定: 一、 為防止動力源之異常導致丙類第一種物質或丁類物質之漏洩,應置備可迅速使用之備用動力源。 二、 為防止對閥、旋塞或開關等之誤操作,應明顯標示開閉方向。在安全上有重大影響且不經(jīng)常使用者,應予加鎖、鉛封或採取其他同等有效之措施。但供緊急使用者,不在此限。,48,拾、丙類第一種或丁類物質漏洩預防(續(xù)),十、發(fā)生漏洩之避難措施對丙類

47、第一種物質或丁類物質發(fā)生漏洩致有危害勞工之虞時,應立即使勞工自作業(yè)場所避難。在未確認不危害勞工之前,雇主應於顯明易見之處,揭示「禁止進入」之標示。但在使用防護具及特定化學物質作業(yè)主管指導下,搶救人命及處理現(xiàn)場之必要作業(yè)者,不在此限。對設置特定化學設備之作業(yè)場所,為因應丙類第一種物質及丁類物質之漏洩,應設搶救組織,並對有關人員實施急救、避難知識等訓練。,49,拾、丙類第一種或丁類物質漏洩預防(續(xù)),十一、訂定防止漏洩之操作程序使用特定

48、化學設備或其附屬設備實施作業(yè)時,為防止丙類第一種物質或丁類物質之漏洩,應就下列事項訂定操作程序,並依該程序實施作業(yè):,一、 供輸原料、材料予特定化學設備或自該設備取出製品等時,使用之閥或旋塞等之操作。 二、 冷卻裝置、加熱裝置、攪拌裝置或壓縮裝置等之操作。 三、 計測裝置、控制裝置等之監(jiān)視及調整。 四、 安全閥、緊急遮斷裝置與其他安全裝置及自動警報裝置之調整。 五、 檢點蓋板、凸緣、閥或旋塞等之接合部分有否漏洩丙類第一種物質或丁

49、類物質。 六、 試料之採取。 七、 特定化學管理設備,其運轉暫時或部分中斷時,於其運轉中斷或再行運轉時之緊急措施。 八、 發(fā)生異常時之緊急措施。 九、 除前列各款規(guī)定者外,為防止丙類第一種物質或丁類物質之漏洩所必要之措施。,50,拾壹、地板及牆壁規(guī)定,下列作業(yè)場所之地板及牆壁,應以不浸透性材料構築,且應為易於用水清洗之構造。試驗或研究甲類物質之製造設備場所。(第8條)製造(含試驗或研究)乙類物質之作業(yè)場所(第10,11,12

50、條)處置、使用乙類物質之作業(yè)場所(第24條)製造、處置、使用丙類第二種物質、丙類第三種物質之作業(yè)場所(第24條)設置特定化學設備之室內(nèi)作業(yè)場所(第24條),51,拾貳、拆卸設備或進入設備內(nèi)部作業(yè)(1/2),對製造、處置或使用乙類物質、丙類物質或丁類物質之設備,或儲存可生成該物質之儲槽等,因改造、修理或清掃等而拆卸該設備之作業(yè)或必須進入該設備等內(nèi)部作業(yè)時,應依下列規(guī)定:1.派遣特定化學物質作業(yè)主管從事監(jiān)督作業(yè)。2.決定作業(yè)方法及

51、順序,於事前告知從事作業(yè)之勞工。3.確實將該物質自該作業(yè)設備排出。4.為使該設備連接之所有配管不致流入該物質,應將該閥、旋塞等設計為雙重開關構造或設置盲板等。5.依前款規(guī)定設置之閥、旋塞應予加鎖或設置盲板,並將「不得開啟」之標示揭示於顯明易見之處。6.作業(yè)設備之開口部,不致流入該物質至該設備者,均應予開放。,52,拾貳、拆卸設備或進入設備內(nèi)部作業(yè)(2/2),7.使用換氣裝置將設備內(nèi)部充分換氣。8.以測定方法確認作業(yè)設備內(nèi)之該物

52、質濃度未超過容許濃度。9.拆卸第四款規(guī)定設置之盲板等時,有該物質流出之虞者,應於事前確認在該盲板與其最接近之閥或旋塞間有否該物質之滯留,並採取適當措施。10.在設備內(nèi)部應置發(fā)生意外時能使勞工立即避難之設備或其他具有同等性能以上之設備。11.供給從事該作業(yè)之勞工穿著不浸透性防護衣、防護手套、防護長鞋、呼吸用防護具等個人防護具?!椭髟谖匆狼绊椀诎丝钜?guī)定,確認該設備適於作業(yè)前,應將「不得將頭部伸入設備內(nèi)」之意旨,告知從事該作業(yè)之勞工

53、。,53,拾參、作業(yè)場所標示,應禁止勞工在特定化學物質作業(yè)場所吸菸或飲食,且應將其意旨揭示於該作業(yè)場所之顯明易見之處。應禁止與作業(yè)無關人員進入下列作業(yè)場所,並標示於顯明易見之處。一、製造、處置或使用乙類物質或丙類物質之作業(yè)場所。二、設置特定化學設備之作業(yè)場所或三、設置特定化學設備之場所以外之場所中,處置或使用丙類第一種物質或丁類物質之合計在100公升以上者。,54,拾肆、受污染之破布、紙屑等處理措施,對受特定化學物質污染之破布、

54、紙屑等,為防止勞工遭受危害,應收存於不浸透性容器,並加栓、蓋等措施。,55,拾伍、搬運、儲存規(guī)定,一、使勞工從事特定化學物質之搬運或儲存時,為防止該物質之漏洩、溢出,應使用適當之容器或確實包裝,並保管該物質於一定之場所。二、對曾使用於特定化學物質之搬運、儲存之容器或包裝,應採取不致使該物質飛散之措施;保管時應堆置於一定之場所。,56,拾陸、休息室、清潔設施、緊急沖淋設備,一、應於製造、處置或使用乙類物質或丙類物質之作業(yè)場所以外之場所設

55、置休息室。物質為粉狀時,其休息室應依下列規(guī)定:1.應於入口附近設置清潔用水或充分濕潤之墊席等,以清除附著於鞋底之附著物。2.入口處應置有衣服用刷。3.地面應為易於使用真空吸塵機吸塵或水洗之構造,並每日清掃一次以上?!  鶆诠みM入休息室之前,應使其將附著物清除。二、使勞工從事製造、處置或使用特定化學物質時,應設置洗眼、沐浴、漱口、更衣及洗衣等設備。但丙類第一種物質或丁類物質之作業(yè)場所並應設置緊急沖淋設備。,57,拾柒、管理事項,

56、一、設置特定化學物質作業(yè)主管    應於作業(yè)場所指定現(xiàn)場主管,擔任特定化學物質作業(yè)主管,實際從事監(jiān)督作業(yè)。執(zhí)行下列規(guī)定事項:1.預防從事作業(yè)之勞工遭受污染或吸入該物質。2.決定作業(yè)方法並指揮勞工作業(yè)。3.保存每月檢點局部排氣裝置及其他預防勞工健康危害之裝置一次以上之紀錄。4.監(jiān)督勞工確實使用防護具。二、工程控制設備之設計、維謢     設置之密閉設備、局部排氣裝置或整體換氣裝置,應由專業(yè)人員妥為設計,並維持其性能。,58,

57、拾柒、管理事項(續(xù)),三、特定『管理物質』之作業(yè)記錄    對製造、處置或使用特定『管理物質』之作業(yè),應就下列事項記錄,並自該作業(yè)勞工從事作業(yè)之日起保存30年:1.勞工之姓名。2.從事之作業(yè)概況及作業(yè)期間。3.勞工顯著遭受特定管理物質污染時,其經(jīng)過概況及雇主所採取之緊急措施。,59,拾玖、健康管理,製造、處置或使用特定化學物質之勞工,應依「勞工健康保護規(guī)則」之規(guī)定,實施勞工健康檢查及管理。 因特定化學物質之漏洩,致勞工吸入或遭

58、受其污染時,應迅即使其接受醫(yī)師之診察及治療。,60,貳拾、防護措施,對製造、處置或使用特定化學物質之作業(yè)場所,應依下列規(guī)定置備與同一工作時間作業(yè)勞工人數(shù)相同數(shù)量以上之適當必要防護具,並保持其性能及清潔,使勞工確實使用。一、為防止勞工於該作業(yè)場所吸入該物質之氣體、蒸氣或粉塵引起之健康危害,應置備必要之呼吸用防護具。二、為防止勞工於該作業(yè)場所接觸該物質等引起皮膚障害或由皮膚吸收引起健康危害,應置備必要之不浸透性防護衣、防護手套、防護鞋及

59、塗敷劑等。三、為防止特定化學物質對視機能之影響,應置備必要之防護眼鏡。,61,拾捌、特殊作業(yè)管理(一),處置多氯聯(lián)苯等之作業(yè)應依下列規(guī)定:一、於作業(yè)當日開始前,檢點儲存多氯聯(lián)苯等之容器狀況及放置該容器之場所有否遭受該物質等之污染。二、實施前款檢點而發(fā)現(xiàn)異常時,應將該容器加以整修,並擦拭清除漏洩之多氯聯(lián)苯等之必要措施。三、將多氯聯(lián)苯等投入容器或自該容器取出時,應使用可與該容器投入口或卸放口直接緊密連結之器具,以防止該多氯聯(lián)苯等之

60、漏洩。四、對曾供為搬運或儲存多氯聯(lián)苯等之容器而附著有該物質等者,應於顯明易見之處標示該容器曾受污染。,62,拾捌、特殊作業(yè)管理(二),石綿吹噴作業(yè)雇主不得使勞工使用石綿或含有石綿佔其重量超過百分之一之混合物(以下簡稱石綿等)從事吹噴作業(yè)。但為建築物隔熱防火需要採取下列措施,從事樑柱等鋼架之石綿吹噴作業(yè)者,不在此限。一、將吹噴用石綿等投入容器或自該容器取出或從事混合石綿等之作業(yè)場所應於與吹噴作業(yè)場所隔離之作業(yè)室內(nèi)實施。二、使從事

61、吹噴作業(yè)勞工使用輸氣管面罩或空氣呼吸器及防護衣。,63,拾捌、特殊作業(yè)管理(三),應將石綿等加以濕潤之作業(yè)從事下列之一作業(yè)時,應將石綿等加以濕潤。但濕潤石綿等有顯著困難者,不在此限。一、石綿等之截斷、鑽孔或研磨等作業(yè)。二、塗敷、注入或襯貼有石綿等之物之破碎、解體等作業(yè)。三、將粉狀石綿等投入容器或自該容器取出之作業(yè)。四、粉狀石綿等之混合作業(yè)。五、前四項作業(yè)場所應設置收容石綿等之切屑所必要之有蓋容器。,64,拾捌、特殊作業(yè)管理(

62、四),煉焦作業(yè)煉焦作業(yè),必須使勞工於煉焦爐上方或接近該爐作業(yè)時,應依下列規(guī)定:一、煉焦爐用輸煤裝置、卸焦裝置、消熱車用導軌裝置或消熱車等之駕駛室內(nèi)部,應具有可防止煉焦爐生成之特定化學物質之氣體、蒸氣或粉塵(以下簡稱煉焦爐生成物)流入之構造。二、煉焦爐之投煤口及卸焦口等場所,應設置可密煉焦爐生成物之密閉設備或局部排氣裝置。三、依前款規(guī)定設置之局部排氣裝置或供焦煤驟冷之消熱設備,應設濕式或過濾除塵裝置或具有同等性能以上之除塵裝置。

63、四、為煤碳等之輸入而需使煉焦爐內(nèi)減壓,應在上升管部分採取適當之裝置。,65,拾捌、特殊作業(yè)管理(四),五、為防止上升管與上升管蓋接合部分漏洩煉焦爐生成物,應將該接合部分緊密連接。六、為防止勞工輸煤於煉焦爐致遭受煉焦爐生成物之污染,輸煤口蓋之開閉,應由作業(yè)人員於隔離室遙控操作。七、從事煉焦作業(yè),應依下列事項訂定操作程序,並依該程序作業(yè)。(一)輸煤裝置之操作。(二)設置於上升管部之設備之操作。(三)關閉輸煤口時,其與蓋間及上升管與

64、上升管蓋板間漏洩煉焦爐生成物時之檢點方法。(四)附著於輸煤口蓋附著物之除卻方法。(五)附著於上升管內(nèi)附著物之除卻方法。(六)防護具之檢點及管理。(七)其他為防止勞工遭受煉焦爐生成物污染之必要措施。,66,拾捌、特殊作業(yè)管理(五),燻蒸作業(yè)用氰化氫或溴甲烷(以下簡稱溴甲烷等)等從事燻蒸作業(yè)時,應依下列規(guī)定: (略)參考法令第46條※燻蒸作業(yè)場所:供燻蒸之倉庫、貨櫃、船艙等場所,67,拾捌、特殊作業(yè)管理(六),以苯等為溶劑之作

65、業(yè)雇主不得使勞工從事以苯等為溶劑之作業(yè)。但作業(yè)設備為密閉設備或採用不使勞工直接與苯等接觸並設置包圍型局部排氣裝置者,不在此限。,68,98.07.26甲級衛(wèi)生,雇主對易因腐蝕產(chǎn)生漏洩之丁類特定化學物質之作業(yè),應採取之控制措施為何。(10 分),69,參考答案:設置之特定化學設備應對各該物質之種類、溫度、濃度等,採用不易腐蝕之材料構築或施以內(nèi)襯等必要措施。蓋板、凸緣、閥或旋塞等之接合部分,,應使用墊圈密接等必要措施。 閥、旋塞或

66、操作此等之開關、按鈕等應明顯標示開閉方向閥或旋塞,應依下列規(guī)定: 1. 因應開閉頻率及物質之種類、溫度、濃度等,應使用耐久性材料製造。 2. 必須頻繁開啟或拆卸之過濾器等及與此最近之特定化學設備之間設置雙重開關。建築物應有二處以上避難梯、斜坡道處置、使用合計在100公升以上時,應置備漏洩時能迅速告知有關人員之警報用器具及除卻危害之必要藥劑、器具等設施標示供輸原料、材料及其他物料之種類、輸送對象設備及其他必要事項。設

67、置溫度計、流量計及壓力計等計測裝置,以掌握其異?;瘜W反應。,70,對製造、處置或使用合計在100公升以上之設備 ,應設置適當之溫度、壓力、流量等發(fā)生異常之自動警報裝置。為防止動力源之異常導致物質之漏洩,應置備可迅速使用之備用動力源。 物質發(fā)生漏洩致有危害勞工之虞時,應立即使勞工自作業(yè)場所避難。應設搶救組織,並對有關人員實施急救、避難知識等訓練。訂定防止漏洩之操作程序,並依該程序實施作業(yè)。,71,96.08.05甲級衛(wèi)生,依特定化

68、學物質危害預防標準規(guī)定,於有勞工製造、處置或使用石綿之作業(yè),雇主應有那些必要之安全衛(wèi)生設備及採取那些危害預防措施。(20 分),72,參考答案:石綿(不含青石綿、褐石綿)屬丙類第三種物質及特定管理物質。對散佈有丙類第三種物質之粉塵之室內(nèi)作業(yè)場所,應於各該發(fā)生源設置密閉設備或局部排氣裝置。製造、處置、使用丙類第三種物質之作業(yè)場所之地板及牆壁,應以不浸透性材料構築,且應為易於用水清洗之構造。應於製造、處置或使用丙類物質之作業(yè)場所以外

69、之場所設置休息室。物質為粉狀時,其休息室應依下列規(guī)定:1.應於入口附近設置清潔用水或充分濕潤之墊席等,以清除附著於鞋底之附著物。2.入口處應置有衣服用刷。3.地面應為易於使用真空吸塵機吸塵或水洗之構造,並每日清掃一次以上?!  鶆诠みM入休息室之前,應使其將附著物清除。應禁止勞工在特定化學物質作業(yè)場所吸菸或飲食,且應將其意旨揭示於該作業(yè)場所之顯明易見之處。應禁止與作業(yè)無關人員進入下列作業(yè)場所,並標示於顯明易見之處。使勞工從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