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第二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生理因素,第三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物理化學因素,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第五節(jié) 口服藥物吸收與制劑設計,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膜轉運(membrane transport): 物質通過生物膜(細胞膜)的現(xiàn)象。藥物的吸收(absorption): 藥物從給藥部位進入體循環(huán)的過程??诜幬镂詹课唬?
2、 胃、小腸、大腸。,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生物膜的結構與性質(一)生物膜的結構 組成:磷脂質、蛋白質和少量糖類組成。,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生物膜的結構與性質(一)生物膜的結構,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上皮細胞膜液態(tài)鑲嵌模型示
3、意圖,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生物膜的結構與性質(二) 生物膜性質1. 膜的流動性 脂肪酸鏈不飽和程度越大, 脂質的相變溫度越低, 流動性越大;膽固醇增加膜脂質分子的有序性。2. 膜結構的不對稱性 膜的蛋白質、脂類及糖類物質分布不對稱。外在蛋白- 非共價鍵結合于脂質雙分子層的表面,溶于水。內在蛋白- 整個脂質雙分子層。3. 膜結構的半透性 膜的液體脂質結構特征, 脂溶性藥物容易透過, 脂溶性很
4、小的藥物難以通過。,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生物膜的結構與性質(三) 膜轉運途徑1. 細胞通道轉運 (transcellular pathway) 藥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內蛋白的載體作用, 透過細胞而被吸收的過程。多數(shù)藥物吸收的主要途徑。2. 細胞旁路通道轉運 (paracellular pathway) 一些小分子物質經過細胞間連接處的微 孔進入
5、體循環(huán)的過程。小分子水溶性藥物可通過該通道轉運吸收。,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藥物轉運機制,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藥物跨膜轉運示意圖,***,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藥物轉運機制,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藥物轉運機制及特點,***,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藥物轉運機制(一
6、)被動轉運 (Passive transport) 是指存在于膜兩側的藥物順濃度梯度,即從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擴散的過程。 1. 單純擴散: 藥物的跨膜轉運受膜兩側濃度差限制過程。非解離型的脂溶性藥物溶于液態(tài)脂質膜中 , 容易透過細胞膜。 絕大多數(shù)有機弱酸或有機弱堿藥物。,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Ficks 擴散定律:(一級速率過程),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藥物轉運
7、機制(一)被動轉運 (Passive transport) 2. 膜孔轉運 (membrane pore transport) 在胃腸道上皮細胞膜上 有約 0.4~0.8 nm大小的微孔, 水溶性小分子藥物的吸收通道。分子小于微孔的藥物: 水、乙醇、尿素、糖類等。大分子藥物或與蛋白質結合的藥物不能通過。膜孔內含有帶正電荷的蛋白質或吸附有陽離子, 陰離子(?)。,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
8、,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藥物轉運機制(二)載體媒介轉運(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 借助生物膜上的載體蛋白作用,使藥物透過生物膜而被吸收的過程。1. 促進擴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細胞膜載體的幫助下, 膜高濃度側向低濃度側擴散的過程。有些藥物雖然水溶性不好, 脂溶性也較差 , 但也能觀察到有較好的透膜吸收?!?膜結構中的特殊蛋白
9、 轉運機制: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在膜外側與藥物結合后, 通過蛋白質的自動旋轉或變構將藥物轉入細胞膜內。特殊載體蛋白與藥物的結合能提高其脂溶性。氨基酸、 D-葡萄糖、 D- 木糖、季鍍鹽類,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藥物轉運機制(二)載體媒介轉運(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2. 主動轉運 (active transport) 借助載體或酶促
10、系統(tǒng), 藥物從膜低濃度側向高濃度側的轉運。生物體內一些必須物質:Eg. K+、Na+、I-、單糖、氨基酸、水溶性維生素、有機弱酸、弱堿等弱電介質的離子型。,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藥物轉運機制(二)載體媒介轉運(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2. 主動轉運 (active transport)主動轉運特點① 逆濃度梯度轉運; ② 需要消耗機體能量,
11、 細胞代謝產生的ATP 提供;③ 需要載體參與, 載體物質通常與藥物有高度的選擇性; ④ 主動轉運的速率及轉運量與載體的量及其活性有關; ⑤ 結構類似物能產生競爭性抑制作用; ⑥ 受代謝抑制劑的影響; ⑦ 有結構特異性和部位特異性 , 如VB2 和膽酸-小腸上端, VB12 回腸末端吸收。,第一節(jié) 藥物
12、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藥物轉運機制(二)載體媒介轉運(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被動轉運與載體媒介轉運速率示意圖,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藥物轉運機制(二)載體媒介轉運(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藥物溢出泵 (Drug flux pump)細胞膜上的 P-糖蛋白 (P-glycoprotein
13、) 可能量依賴性的將細胞內藥物泵出到細胞外。P- 糖蛋白廣泛的存在于人體各組織 細胞中, 如腎小管上皮細胞、腦組織、 腸上皮細胞。存在于腸上皮細胞刷狀緣膜中的 P- 糖蛋白能將藥物從漿膜側泵回 至粘膜側而進入腸腔排出。,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藥物轉運機制(三)膜動轉運 (Membrane mobile transp
14、ort) 通過細胞膜的主動變形將藥物攝入細胞內或從細胞內釋放到細胞外的轉運過程。入胞作用(Endocytosis) 藥物借助與細胞膜上某些蛋白質的特殊親和力而附著與細胞膜上, 通過細胞膜的凹陷進入細胞內而形成小泡, 包裹藥物的小泡逐漸與細胞膜表面斷離 , 進入細胞內 , 完成轉運過程。 — 蛋白質和多肽類藥物的吸收。(小腸下端)出胞作用 (exocytosis): 向細胞外
15、釋放的過程(胰島素分泌)。轉運方式:胞飲作用 (pinocytosis): 攝取的藥物為溶解物或液體 。吞噬作用 (phagocytosis): 攝取的物質為大分子或顆粒狀物。,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藥物轉運機制(三)膜動轉運 (Membrane mobile transport),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大分子胞飲作用模式圖,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三、胃腸道的結構與功
16、能,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人體胃腸道解剖圖,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三、胃腸道的結構與功能,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胃腸道生理和藥物吸收,***,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三、胃腸道的結構與功能(一)胃胃控制內容物向腸管轉運。胃液含有以胃蛋白酶為主的酶類和 0.4% ~ 0.5% 的鹽酸, 具有稀釋、消化食物的作用??诜乃幬铮何竷缺澜狻?分散和溶解。表面: 褶壁, 但缺乏絨毛, 吸收面積有限,
17、除一些弱酸性藥物有較好吸收外, 大多數(shù)藥物吸收較差。,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三、胃腸道的結構與功能(二)小腸,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小腸絨毛示意圖,小腸微絨毛示意圖,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三、胃腸道的結構與功能(三)大腸盲腸、結腸 ( 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 ) 和直腸組成。大腸比小腸粗而短(約1.7m), 粘膜上有皺紋但沒有絨毛。主要功能:儲存食物糟粕、吸收
18、水分、無機鹽及形成糞便。 治療結腸疾病的作用部位; 多肽類藥物口服吸收部位; 結腸有 400 余種細菌, 主要是厭氧菌; 物質通過結腸的速度較慢; 分泌液量少→藥物釋放得較高的濃度梯度→藥物的吸收。,第一節(jié)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消化系統(tǒng)因素二、循環(huán)系統(tǒng)因素三、疾病因素,第二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生理因素,(一) 胃腸液成分與性質 (二) 胃排空和胃空速率 (三) 腸內運
19、行(四) 食物的影響(五) 胃腸道代謝作用,(一) 胃腸血流速度(二) 肝首過作用(三) 淋巴循環(huán),Eg. 胃酸缺乏、腹瀉、甲狀腺功能低下、胃切除……,,,,***,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消化系統(tǒng)因素 (一) 胃腸液成分與性質胃:胃酸 (鹽酸),1.5 ~ 2.5 L/ day; 胃蛋白酶 pH:空腹—0.9~1.5;飲水或進食—3.0~5.0 。 弱酸性藥物的吸收。(被動轉運)
20、十二指腸:胰腺分泌的胰液 (pH7.6~ 8.2), 1~3L/day; 胰蛋白酶;膽汁。小腸:pH (pH5~7),弱堿性藥物吸收。 小腸分泌液的重吸收, 物質的吸收 — 媒介,第二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生理因素,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消化系統(tǒng)因素 (二) 胃排空和胃空速率1. 胃排空 (gastric emptying) 胃內容物從胃幽門排入十二指腸的過程。2. 胃空速率 (
21、gastric emptying rate) 胃排空速率慢, 藥物在胃中停留時間延長, 與胃粘膜接觸機會和面積增大, 主要在胃中吸收的弱酸性藥物吸收會增加。,第二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生理因素,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消化系統(tǒng)因素 (二) 胃排空和胃空速率影響胃空速率的因素① 食物理化性質的影響。② 胃內容物粘度、滲透壓: 粘度低, 滲透壓低, 胃空速率?。飲用大量水, 促胃排空,藥物的吸收?。③ 食物的組成
22、(t): 糖類<蛋白質<脂肪。④ 藥物的影響 : eg. 抗膽堿藥、抗組胺藥、止痛藥、麻醉藥 ? 胃空速率? ⑤ 其他因素 : 臥姿、精神因素等。,第二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生理因素,***,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消化系統(tǒng)因素 (三) 腸內運行,第二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生理因素,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消化系統(tǒng)因素 (四) 食物的影響延緩或減少藥物的吸收,第二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生理因素,①
23、延緩吸收: Cmax 降低,tmax 延長, AUC和BA無明顯影響。② 減少吸收: Cmax 降低,tmax 增大, 吸收速度和程度降低。,改變胃空速率 能消耗胃腸內水分 增加胃腸道內容物的粘度,,崩解、溶出(??)擴散速度(??),,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消化系統(tǒng)因素 (四) 食物的影響促進藥物的吸收,第二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生理因素,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消化系統(tǒng)因素 (四) 食物的影響
24、食物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第二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生理因素,***,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消化系統(tǒng)因素 (五) 胃腸道代謝作用的影響,第二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生理因素,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因素(一) 胃腸血流速度透膜速率血流速度, 血流是吸收的限速過程。血流下降,吸收部位運走藥物的能力降低,不能維持漏槽狀態(tài)(sink state),藥物吸收降低。高脂溶性藥物和膜孔轉運藥物的吸收:血流限速過程,
25、第二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生理因素,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因素(二) 肝首過作用透過胃腸道生物膜吸收的藥物經肝門靜脈入肝后, 在肝藥酶作用下藥物可產生生物轉化。 藥物進入體循環(huán)前的降解或失活稱為 “肝首過效應 (liver first pass effect)”。 肝首過效應(?) ? 藥物被代謝 (?) ? Cp(?) ? 藥效 (?) 。,第二
26、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生理因素,***,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因素(三) 淋巴循環(huán)淋巴循環(huán): 淋巴管,淋巴組織,淋巴器官組成毛細淋巴管: 全身分布 (通透性?); ?合成淋巴管 ? 淋巴干 ? 淋巴導管,第二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生理因素,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三、疾病因素改變胃腸道 pH 值: Eg. 胃酸缺乏的病人, 其胃液的pH與正常人不同,
27、pH的變化能影響藥物從劑型中的溶出及吸收。改變腸內容物通過小腸時間(腹瀉): Eg. 乳糖與鹽性誘發(fā)的腹瀉者, 能使緩釋劑型中的異煙肼, 阿司匹林的吸收降低; X射線療法引起的慢性腹瀉的病人地高辛片吸收減小; 患脂肪病的病人, 苯氧基甲基青霉素的吸收率降低。甲狀腺功能不足, 腸的轉運速率降低: Eg. 在甲狀腺功能不足時, 使維生素B2在小腸的吸收部位滯留的時間延長, 從而吸收較完全。,第二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
28、的生理因素,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解離度與脂溶性(二)溶出速率(三)藥物在胃腸道中的穩(wěn)定性(四)藥物的生物藥劑學分類,第三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物理化學因素,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解離度與脂溶性(一)解離度細胞膜的類脂結構: 非解離型的物質和脂溶性高物質吸收(?)。藥物解離:受胃腸道內pH值及藥物本身pKa值影響。pH-分配假說(pH-partition hypothesis): 藥物的吸收取決于藥物在胃腸
29、道中的解離狀態(tài)和油/水分配系數(shù)的學說。 Henderson -Hasselbalch 方程:,第三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物理化學因素,弱酸性藥物: pka-pH =lg (Cu/Ci)弱堿性藥物: pka-pH =lg (Ci/Cu),Cu, Ci 分別為未解離型和解離型藥物的濃度,***,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解離度與脂溶性(一)解離度水楊酸: pKa = 3.0 胃: pKa – pH =
30、lg (Cu/Ci) 3-1 = lg (Cu/Ci); Cu/Ci = 100 : 1奎寧: pKa = 8.4 胃: 8.4 - 1.0 = lg (Ci/Cu) ; Ci/Cu = 2.5 ×107:1 小腸: 8.4 – 6.0 = lg (Ci/Cu) ; Ci/Cu = 250 : 1,第
31、三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物理化學因素,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解離度與脂溶性(一)解離度,第三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物理化學因素,胃,小腸,藥物的pka 值與大鼠胃腸道吸收的關系,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解離度與脂溶性(二)脂溶性 評價藥物脂溶性大小的系數(shù)是油/水分配系數(shù)(Ko/w)。巴比妥酸衍生物的分配系數(shù)與大鼠胃中的吸收,第三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物理化學因素,,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解離度與脂溶
32、性(二)脂溶性,第三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物理化學因素,藥物脂溶性、分子量與透膜性的關系,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藥物溶出速率,第三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物理化學因素,指在一定溶出條件下,單位時間內藥物溶出的量。,***,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藥物溶出速率(一)溶出理論,第三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物理化學因素,藥物溶出原理示意圖,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藥物溶出速率(一)溶出理論,第三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物理化學因素
33、,Noyes-Whitney方程: dC/dt = DS/h (Cs-C)在Cs»C, k=D/h ; dC/dt=kSCs,***,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藥物溶出速率(二)影響溶出的藥物理化性質因素1. 藥物的溶解度2. 粒子大小3. 多晶型4. 溶劑化物,第三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物理化學因素,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藥物溶出
34、速率(二)影響溶出的藥物理化性質因素1. 藥物的溶解度,第三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物理化學因素,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藥物溶出速率(二)影響溶出的藥物理化性質因素2. 粒子大小,第三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物理化學因素,顆粒小,表面積大,溶出快,吸收好。 溶解度小的藥,微粉化增加吸收。 機械粉碎法,微晶結晶法,固體分散法,納米技術。,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藥物溶出速率(二)影響溶出的藥物理化性質因素
35、 3. 多晶型 (Polymorphism)多晶型:化學結構相同的藥物,由于結晶條件不同,可得到數(shù)種晶格排列不同的晶型的現(xiàn)象。不同晶型:穩(wěn)定型、亞穩(wěn)定型、無定型 → 物理性質 (密度、熔點、溶解度、溶出速度)注意操作: 熔融和加熱;粉碎與研磨穩(wěn)定化方法:高分子;表面活性劑。,第三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物理化學因素,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藥物溶出速率(二)影響溶出的藥物理化性質因素 3. 多晶型
36、 (Polymorphism),第三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物理化學因素,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藥物溶出速率(二)影響溶出的藥物理化性質因素 3. 多晶型 (Polymorphism),第三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物理化學因素,藥物存在形式:結晶型 & 無定型無定型:易溶解 ? 生物利用度發(fā)生改變。例如:新生霉素和氯霉素棕櫚酸鹽 無定型 > 結晶型,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
37、,二、藥物溶出速率(二)影響溶出的藥物理化性質因素 4. 溶劑化物溶劑化物:藥物帶有溶媒而構成的結晶。 水溶媒 —— 水合物 無 水 —— 無水物藥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的速度: 水合物 < 無水物 < 有機溶媒化物,第三節(jié) 影響藥物吸收的物理化學因素,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固體制劑的崩解與溶出二、劑型對藥物吸收的影響三、制劑處方對藥物吸收的影響四、制劑的制備工
38、藝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固體制劑的崩解與溶出 2005年版二部 附錄XA(附錄71)(一)崩解(disintegration)系指固體制劑在檢查時限內全部崩解或溶散成碎片的過程。吊籃法素片: D 2 h 磷酸鹽緩沖液(pH6.8) <1 h硬膠囊劑: D < 30 min 軟膠囊劑:pH1.2 < 1 h,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
39、吸收的影響,升降式崩解儀,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固體制劑的崩解與溶出 2005年版二部 附錄XA(附錄71)(二)溶出(dissolution)1. 溶出度測定: 是指在規(guī)定溶出介質中,藥物從片劑或膠囊劑等固體制劑溶出的速度和程度。(1)測定方法:轉藍法(第一法)、槳法(第二法、第三法)、循環(huán)法、崩解儀法(2)溶出介質:人工胃液、人工腸液、蒸餾水(900ml)(3)操作條件:第一法、第二法:
40、1000ml 圓底燒杯,50~200rpm;第三法:250ml 圓底燒杯,25~100rpm,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固體制劑的崩解與溶出 2005年版二部 附錄XA(附錄71)(二)溶出(dissolution) 2. 溶出度參數(shù) 【目的】1、用以描述藥物或藥物制劑在體外溶出或釋放的規(guī)律2、以體外若干參數(shù)為指標,比較不同原料(粒度、晶型等的不同)、處方、
41、工藝過程、劑型對制劑質量的影響的關系3、尋找能與體內參數(shù)相關的體外參數(shù),作為規(guī)定制劑質量的控制標準,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固體制劑的崩解與溶出 2005年版二部 附錄XA(附錄71)(二)溶出(dissolution) 2. 溶出度參數(shù),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固體制劑的崩解與溶出 2005年版二部 附錄
42、XA(附錄71)(二)溶出(dissolution) 2. 溶出度參數(shù),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常用模型,(1)單指數(shù)模型(累積溶出百分率與時間關系符合單指數(shù)方程)(2)Higuchi方程(骨架型固體制劑)(3)Ritger-Peppas模型(Fick擴散、溶蝕相結合)(4)溶出曲線比較:相似因子(f2),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劑型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
43、,二、劑型對藥物吸收的影響固體制劑中的藥物和輔料的理化性質對吸收的影響藥物顆粒的大小固體制劑的輔料 稀釋劑、粘合劑、 崩解劑、潤滑劑,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三、制劑處方對藥物吸收的影響(一) 輔料的影響(均勻性、成型性、有效性和穩(wěn)定性)粘合劑: 氫氯噻嗪— 5% 淀粉漿 > 10%阿拉伯
44、膠 > 2%PVP 稀釋劑: 難溶性、小劑量藥物——重要 崩解劑: 潤滑劑: 增粘劑: 吸收? — 胃排空、腸道速度、擴散速度表面活性劑:,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三、制劑處方對藥物吸收的影響(一) 輔料的影響(均勻性、成型性、有效性和穩(wěn)定性),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三、制劑處方對藥物吸收的影響(一) 輔料的影響(均勻性、成型性、有效性和穩(wěn)定
45、性),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三、制劑處方對藥物吸收的影響(一) 輔料的影響(均勻性、成型性、有效性和穩(wěn)定性),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三、制劑處方對藥物吸收的影響(二) 藥物間及藥物與輔料間的相互作用1. 胃酸調節(jié): 2. 絡合作用:3. 吸附作用:4. 固體分散作用: 親水性高分子聚合物5. 包合作用: b-環(huán)湖精,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
46、,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三、制劑處方對藥物吸收的影響(二) 藥物間及藥物與輔料間的相互作用1. 胃酸調節(jié):,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三、制劑處方對藥物吸收的影響(二) 藥物間及藥物與輔料間的相互作用2. 絡合作用:藥物在溶液中可能與該制劑中的輔料發(fā)生相互作用: 1、形成絡合物 2、吸附作用 3、形成膠團它們使藥物在吸收部位的濃度減少。,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
47、,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三、制劑處方對藥物吸收的影響(二) 藥物間及藥物與輔料間的相互作用3. 吸附作用: 吸附分為物理吸附與化學吸附 物理吸附:可逆的,存在平衡關系。 化學吸附:不可逆的。 活性炭對些藥物有很強的吸附作用,吸附解離趨勢小,使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減少,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三、制劑處方對藥物吸收的影響(二) 藥物間及藥物與輔料間的相互作用
48、4. 固體分散作用: 親水性高分子聚合物 難溶性藥物以分子狀態(tài)或極細微粒分散到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中,能增加溶解度和溶出速度的方法。,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三、制劑處方對藥物吸收的影響(二) 藥物間及藥物與輔料間的相互作用5. 包合作用: b-環(huán)湖精,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四、制劑的制備工藝對藥物吸收的影響(一)混合與制粒1.混合
49、2.制粒(二)壓片與包衣1.壓片2.包衣,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四、制劑的制備工藝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第四節(jié) 劑型因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tǒng),第五節(jié) 口服藥物吸收與制劑設計,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tǒng)藥物的BCS 分類與體內外相關性預測,第五節(jié) 口服藥物吸收與制劑設計,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tǒng)用于藥
50、物通透性分類研究的幾種模型藥物,第五節(jié) 口服藥物吸收與制劑設計,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一、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tǒng)藥物吸收特征參數(shù): 1.吸收數(shù)(An);2.劑量數(shù)(Do);3.溶出數(shù)(Dn),第五節(jié) 口服藥物吸收與制劑設計,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促進藥物吸收的方法(一)提高藥物溶出速度1.增加藥物的溶解度(1)制成鹽類(2)制成無定型藥物(3)加入表面活性劑(4)用親水性包合材料制成包合物2.增加藥物的表面積
51、,第五節(jié) 口服藥物吸收與制劑設計,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二、促進藥物吸收的方法(二)加入口服吸收促進劑,第五節(jié) 口服藥物吸收與制劑設計,藥物口服吸收促進劑,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三、控制藥物釋放劑型設計(一)速釋制劑口崩片、口溶片、分散片、泡騰片(二)緩釋、控釋制劑(1)藥物的油水分配系數(shù)(2)藥物的穩(wěn)定性(3)藥物體內吸收部位(4)晝夜節(jié)律(5)藥物的運行狀態(tài),第五節(jié) 口服藥物吸收與制劑設計,第二章 口服藥
52、物的吸收,三、控制藥物釋放劑型設計(三)遲釋制劑(1)口服胃滯留制劑(2)口服小腸遲釋制劑(3)口服結腸遲釋制劑(OCDDS),第五節(jié) 口服藥物吸收與制劑設計,第二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四、口服藥物吸收的研究方法(一)體外法(in vitro experimetal model)(1)組織流動室法(tissue flux chambers)(2)外翻腸囊法(everted gut sac)(3)外翻環(huán)法(everted
53、rings)(4)細胞培養(yǎng)模型(Caco-2 cell line)(二)在體法(1)原位實驗模型(in situ experimental model)(2)腸道血管灌流技術(vascularly perfused intestine)(3)腸肝血管灌流技術(vascularly perfused intestine-liver)(三)體內法(in vivo experimental model),第五節(jié) 口服藥物吸收與制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影響藥物吸收的因素
- 藥物通過口腔粘膜吸收的研究.pdf
- 藥物的ph、pka和logp對吸收的影響
- 兩種天然藥物對大鼠腸道藥物吸收影響的研究.pdf
- 生物分配膠束色譜預測藥物的口服吸收.pdf
- 藥物吸收與代謝的理論化學研究.pdf
- 藥理教研室胡慶華口服藥物的吸收主要通過胃腸吸收
- 藥物小腸吸收能力評價方法研究.pdf
- 鹽酸氯丙嗪促進藥物直腸吸收機制研究.pdf
- 傳遞體促進難溶性藥物口服吸收的研究.pdf
- 基于荷移反應的非紫外吸收藥物分析研究.pdf
- 促透劑對藥物透過口腔粘膜吸收的影響.pdf
- 藥物吸收儀設計及關鍵技術研究.pdf
- 基于SSDC的藥物胃腸道定點吸收特性初步研究.pdf
- 微乳對不同藥物增溶及透皮吸收的影響.pdf
- BYZX體外吸收、代謝及藥物相互作用研究.pdf
- 藥物對丹參素和原兒茶醛的促吸收作用研究.pdf
- 基于RCC的消化道局部藥物吸收特性檢測方法研究.pdf
- 超聲波導入對藥物經皮吸收影響的研究.pdf
- 流動注射-原子吸收和化學發(fā)光在藥物分析中的應用.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