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突狀細胞在實驗性矽肺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與機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矽肺是由于長期吸入游離二氧化硅(SiO2)粉塵而引起的以肺組織炎癥和廣泛纖維化為特征的一種職業(yè)病,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國內(nèi)外以往研究發(fā)現(xiàn),矽肺發(fā)生發(fā)展是多細胞參與、多因子調控的復雜過程,其中存在著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等多種免疫反應,但矽肺免疫的啟動與控制、抗原性質及抗原遞呈、獲得性免疫應答觸發(fā)與功能調控、免疫耐受與負相調控的方式與機制等關鍵環(huán)節(jié)尚不清楚或存在爭議。既往觀察矽肺免疫效應細胞主要見于巨噬細胞、淋巴細胞、肺上皮

2、細胞、中性粒細胞等,而近年來被證實處于免疫啟動、調控并維持免疫應答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的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DC)是否參與矽肺的發(fā)生發(fā)展,尚未見系統(tǒng)化研究報道。DC與巨噬細胞有相近、交叉的結構與功能,其免疫反應樞紐性作用更為獨特,且于呼吸系統(tǒng)各部位均有存在,故推測DC在矽肺免疫反應中可能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構建實驗性矽肺大鼠模型,輔以體外實驗模型,采用免疫組化、細胞共培養(yǎng)、流式細胞術、電子顯微鏡觀察等技術,系統(tǒng)探索DC在二氧化

3、硅粉塵識別與攝取、矽肺炎癥與纖維化形成、調節(jié)矽肺免疫反應等方面的作用與機制,有助于深化對矽肺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的認識,探討潛在的矽肺生物標志和關鍵靶點,并為矽肺預防、早期發(fā)現(xiàn)和有效干預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論依據(jù)。
  方法:⑴采用6~8周齡SPF級雄性SD大鼠,從外周血分離單個核細胞,體外利用重組大鼠白介素-4(rrIL-4)、重組大鼠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rGM-CSF)和重組大鼠TNF-α(rrTNF-α)聯(lián)合誘導,獲得DC

4、。支氣管肺泡灌洗法提取SD大鼠肺泡巨噬細胞(alveolar macrophages,AM)。流式細胞術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分別對誘導的DC進行 CD80、CD86、MHC II表型分子和IL-12p70、IL18細胞因子檢測。用流式細胞術和熒光倒置顯微鏡檢測DC對熒光微球的吞噬功能;光鏡和電鏡下初步觀察DC對SiO2粉塵的吞噬作用及吞噬前后細胞形態(tài)與結構的變化。CCK8法分別檢測不同濃度SiO2粉塵在不同作用時間下DC和AM細胞活性的

5、影響,確定后續(xù)染毒濃度。在建立DC和AM共培養(yǎng)模型(AM/DC)的基礎上,設置對照組(DC組)、共培養(yǎng)組(AM/DC組)、直接暴露組(DC+SiO2組)和間接暴露組(AM+SiO2/DC組),SiO2粉塵暴露48 h后,掃描電鏡下觀察DC的形態(tài)變化;流式細胞術檢測DC表型分子CD80、CD86、MHC II的表達和對熒光微球的吞噬情況;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檢測暴露后DC中IL-12、IL-18、TLR4、TLR9、

6、Myd88和NFκB等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尼龍毛柱法分離大鼠脾臟T細胞,暴露SiO2粉塵后的DC和T細胞1:10混合培養(yǎng)24 h,熒光倒置顯微鏡下觀察DC和T細胞共培養(yǎng)后的細胞形態(tài),流式細胞術檢測Th1、Th2細胞分型。⑵SD大鼠60只,隨機分為模型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只。采用非氣管滴注染塵法建立大鼠矽肺模型,分別于染塵后1周、2周、3周、6周、12周處死(染塵組和對照組各6只),取肺泡灌洗液、外周血和肺組織。倒置顯微鏡下觀

7、察不同時段矽肺大鼠肺組織的形態(tài)結構(HE染色),對大鼠矽肺模型進行鑒定;投射電鏡檢測肺泡內(nèi)DC對SiO2粉塵的吞噬。流式細胞術檢測肺泡灌洗液中DC、Th1、Th2細胞數(shù)量變化和外周血中DC的數(shù)量分布變化;Polymer雙色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檢測肺組織中同部位 DC(OX62+細胞)和AM(CD68+細胞)的數(shù)量與分布;ELISA法檢測肺組織中Th1、Th2型細胞因子IL-4和IFN-γ的表達。另選10只SD大鼠,將活細胞熒光標記染料(C

8、arboxyfluorescein succinimidyl amino ester,CFSE)標記的DC通過尾靜脈注射進入大鼠體內(nèi),然后立即非氣管滴注染塵法對大鼠進行SiO2粉塵暴露,于染塵3周后處死,流式細胞術檢測肺泡灌洗液中CFSE+DC占總DC的比例。⑶運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和分析,結果以?±s表示,兩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Student’s t檢驗,重復測量采用重復測量數(shù)據(jù)方差分析,多組間的比較采用單因素

9、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比較采用LSD檢驗,檢驗水準α=0.05。
  結果:①通過細胞因子聯(lián)合誘導體外培養(yǎng)的大鼠外周血單核細胞12d后,顯微鏡下可觀察到DC形成眾多的細胞集落,細胞表面有大量的皺褶和突起,細胞內(nèi)有豐富的細胞器和少量的空泡;DC的熒光微球吞噬率、DC細胞表型分子CD80、CD86、MHC II和分泌的細胞因子IL-12p70、IL-18均在第12天達到較高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SiO2粉塵染毒后,D

10、C和AM的細胞存活率均隨著 SiO2粉塵濃度的增高而降低,相同染毒濃度下隨著染毒時間延長而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iO2粉塵染毒12h后,80、100、120、140μg/ml劑量下DC的細胞存活率高于AM,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iO2粉塵染毒24h和48h后,20、40、60、80、100、120、140μg/ml劑量下DC的細胞存活率高于AM,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③電鏡下觀察到DC

11、可以胞吞的形式吞噬SiO2粉塵,吞噬SiO2粉塵后細胞體積變大出現(xiàn)嚴重腫脹,表面的褶皺變淺或消失,細胞內(nèi)出現(xiàn)大量的空泡,細胞器減少,所吞噬的SiO2粉塵主要位于 DC細胞空泡內(nèi)。與對照組相比,直接暴露組 DC對熒光微球的吞噬率下降,間接暴露組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與對照組和共培養(yǎng)組相比,直接暴露組和間接暴露組DC表型分子CD80、CD86、MHC II的表達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直接暴露組 DC

12、中 IL-12、IL-18和TLR4、TLR9、Myd88、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達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間接暴露組 DC中 IL-12、IL-18和TLR4、TLR9、Myd88、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達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直接暴露組 DC中IL-12、IL-18和TLR4、TLR9、Myd88、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達水平高于間接暴露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

13、學意義(P<0.05)。SiO2粉塵暴露后的DC與T細胞共培養(yǎng)后,CFSE熒光標記的T細胞會被直接暴露組和間接暴露組的DC吞入胞內(nèi),與對照組相比,T細胞存活數(shù)量減少;Th2細胞比例增高,Th1細胞比例下降,Th1/Th2比值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④光鏡下可見染塵1、2周的大鼠肺泡腔有大量的炎性細胞聚集,肺間隔增寬;染塵3周時肺組織中出現(xiàn)眾多的細胞性結節(jié),結節(jié)周圍有明顯的炎性細胞浸潤;染塵6周時有大量的細胞性結節(jié)和纖維

14、性結節(jié)形成,結節(jié)間出現(xiàn)融合并形成大的結節(jié);染塵12周時肺組織中可見大量纖維性結節(jié),出現(xiàn)肺間隔斷裂和肺泡融合。電鏡下可見染塵3周時大鼠肺泡內(nèi)的DC吞噬有SiO2粉塵,吞噬后的SiO2粉塵位于細胞空泡內(nèi),細胞質嚴重空泡化,細胞表面變得光滑,細胞器減少或消失,大部分空泡發(fā)生破裂融合。⑤隨著染塵時間延長,大鼠外周血 CD80+DC、MHC II+DC比例逐漸增高,CD80+DC比例在2周時最高,MHC II+DC比例在3周時最高;與對照組相比,

15、2、3、6、12周 CD80+DC、MHC II+DC比例增高,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染塵時間延長,大鼠肺泡灌洗液中OX62+DC的比例呈增高趨勢,3周時達峰值。染塵2、3、6周時比例與對照組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染塵時間延長,大鼠肺組織的OX62表達呈先增高再降低,3周時表達最高。1、2、3、6周時表達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D68表達呈先降低再增高,6周時表達最

16、低;染塵1、2、12周時表達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染塵時間延長,各時段染塵大鼠肺泡灌洗液中 Th1細胞比例逐漸降低,Th2細胞比例逐漸增高,Th1/Th2比值逐漸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1、2、3周時Th1細胞比例增高,1、2周時Th2細胞比例降低、12周時增高,1、2、3周染塵大鼠肺泡灌洗液中 Th1/Th2比值增高,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1

17、周和2周染塵組大鼠肺組織中IFN-γ表達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周染塵組大鼠肺組織中 IL-4表達降低,12周染塵組大鼠肺組織中IL-4表達增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⑥與對照組相比,3周染塵矽肺大鼠肺泡灌洗液中 CFSE+DC陽性細胞占 DC比例顯著增高(P<0.01)。
  結論:⑴DC在體外培養(yǎng)和矽肺大鼠體內(nèi)都具有直接吞噬SiO2粉塵的作用,吞噬后的SiO2粉塵位于細胞空泡內(nèi)。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