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后葉MRI信號強度測量及中樞性尿崩癥的MRI診斷價值.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 垂體后葉的MRI信號強度測量
   研究目的:
   1.探討正常垂體后葉在MR T1WI上的表現(xiàn)及其原理;
   2.分析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組間正常垂體后葉信號的差異性,探討垂體后葉信號改變與年齡變化的規(guī)律,以及垂體后葉MR T1WI信號測量的意義。
   材料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搜集了2007年1月~2009年12月來南方醫(yī)院影像中心行頭顱MR掃描的病例752例

2、,均無鞍內(nèi)病變及內(nèi)分泌異常,包括1.5T磁共振病例資料278例(男性147例,女性141例,年齡1至81歲,平均34.2歲),3.0T。磁共振病例資料474例(男性232例,女性242例,年齡2至84歲,平均42.2歲)。其中1~10歲者46例,11~20歲者86例,21~30歲者94例,31~40歲者169例,41~50歲者148例,51~60歲者132例,61~70歲者50例,71~90歲者27例。
   2.主要儀器和設備

3、
   采用美國通用電器(GE)公司生產(chǎn)的3.0T SIGNA EXITE和Siemens公司Vision Plus 1.5T超導型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
   3.檢查方法
   采用矢狀位垂體連續(xù)薄層自旋回波T1加權成像,3.0T磁共振掃描儀:TR2593ms,TE 21.0ms,層厚5.0mm,間距1.0~1.5mm,FOV為24×24 mm。1.5T磁共振掃描儀:TR 450.0ms,TE 14.0ms,層

4、厚5.0mm,間距1.0~1.5mm,FOV為24×24 mm。選擇圖像質量清晰者,在南方醫(yī)院自行研發(fā)的PACS網(wǎng)絡診斷系統(tǒng)上進行測量和分析;連續(xù)多層面觀察,將所選圖像放大數(shù)倍,在正中矢狀位T1WI上圈劃垂體后葉及橋腦大體輪廓,測得其平均信號強度,再求得垂體后葉信號強度比=垂體后葉灰度平均值/橋腦灰度平均值。
   4.統(tǒng)計分析
   統(tǒng)計學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比較不同年齡組、不同性別間垂體與橋腦信號比值的

5、差異。對各組垂體與橋腦信號比值先進行方差齊性檢驗(Levene檢驗),方差不齊則采用F檢驗Welch法進行比較,進一步采用Dunnett T3法進行兩兩組間比較,檢驗水平a=0.05,P<0.05被認為差異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1)于MR T1WI矢狀位中線部位,可見垂體窩內(nèi)位于腺垂體后方的垂體后葉,呈高或等信號,高信號強度(高于橋腦信號)694例,約占病例總數(shù)92.3%;等信號(類似于橋腦信號)強度5

6、8例,約占病例總數(shù)7.7%;無低信號出現(xiàn);84例兒童(<16歲)垂體后葉均呈高信號。
   2)以10歲為一個年齡組,然后取各組信號比值的平均值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隨著年齡的增長,垂體后葉高信號強度呈逐漸下降趨勢:行Spearman相關分析,得出垂體與橋腦的信號比值與年齡呈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463;51~60歲年齡組與前面各年齡組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61~70歲及71~90歲年齡組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

7、.05);同一年齡組不同性別間信號強度比值的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各組P<0.001,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垂體后葉信號強弱與性別無關。
   結論
   1)垂體后葉的主要成份是以抗利尿激素為主的神經(jīng)內(nèi)分泌顆粒組成,這種顆粒是該組織在MRI上T1WI圖像中形成高信號的基礎。
   2)垂體后葉MR T1WI上高信號的強度與年齡呈負相關,信號強度隨年齡的增加呈下降趨勢。
   3)垂體后葉呈等信號強

8、度可以是生理性改變,但低信號提示有病理意義,需緊密結合臨床,特別是排除中樞性尿崩癥的診斷。
   第二部分 MRI在中樞性尿崩癥的診斷價值
   研究目的:
   結合中樞性尿崩癥患者的MRI檢查資料,分析垂體的MRI檢查對中樞性尿崩癥的診斷價值。
   材料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搜集2002年1月~2010年2月在我院經(jīng)臨床及實驗室確診的中樞性尿崩癥(CDI)患者20例,其中

9、男12例,女8例,年齡5~62歲,平均30.6歲。10例行Gd-DTPA增強掃描,劑量0.1mmol/kg。
   2.主要儀器和設備:同第一部分
   3.檢查方法
   GE公司3.0T SIGNA EXITE磁共振掃描儀掃描10例,對患者的鞍區(qū)進行常規(guī)矢狀、冠狀位SE T1WI掃描,TR 2550~2675ms,TE 21.Oms,層厚3.0mm,間距0~0.1mm,FOV為(24×24 mm)~(201×

10、230mm)。Siemens公司Vision Plus1.5T磁共振掃描儀掃描10例,TR 440~450ms,TE 14.0~16.0ms,層厚3.0mm,間距0~0.1mm,FOV為(24×24mm)~(193×220mm)。
   結果
   20例中樞性尿崩癥患者中,垂體后葉T1高信號消失19例,其中呈顯著T1低信號者6例,鞍區(qū)形態(tài)學正常而單純垂體后葉T1WI高信號消失者8例;空泡蝶鞍2例;垂體發(fā)育不良1例;垂體

11、柄增粗6例;垂體微腺瘤1例;垂體柄后下份及垂體中后葉結節(jié)性增大1例:垂體瘤術后放療后垂體不規(guī)則萎縮1例。
   結論
   1.垂體MRI對鞍區(qū)檢查有高分辨率,對垂體柄的增粗、中斷和偏移等改變及后葉高信號消失的改變可清晰的顯示出來。
   2.中樞性尿崩癥的垂體后葉高信號缺失,呈長T1低信號改變,代表下丘腦-神經(jīng)垂體功能障礙。垂體后葉T1WI高信號消失是CDI的非特異性MRI指標,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必須給予高度重視,結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