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研究視神經彌散張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視神經炎患者病理分型及預后預測中的作用,并分析各視功能指標與彌散張量成像參數(shù)間的相關性。
方法:選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就診的急性期或既往患病的視神經炎患者17人(共24只受累眼),并選取年齡與性別比例相匹配的12名健康人(24只正常眼)作為對照。應用病例對照研究方法,對實驗組和對照組行視神經DTI掃
2、描(3.0T),研究急、慢性期及視力預后不同患眼和未受累眼的DTI參數(shù)變化;應用橫斷面研究方法,對實驗組患者進行客觀視功能(視力,中心30°視野,色覺,對比敏感度及視覺誘發(fā)電位)和視網膜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單眼發(fā)病患者填寫主觀視功能量表NEI-VFQ25,統(tǒng)計患眼的視功能變化,并分析各視功能指標與DTI參數(shù)間的相關性。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結果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
3、 結果:對照組視神經的部分各向異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0.43±0.077,徑向擴散分數(shù)(axial diffusion,λ//)=1.66±0.21μm2/ms,軸向擴散分數(shù)(radialdiffusion,λ⊥)=0.90±0.20μm2/ms,平均彌散系數(shù)(mean diffusion,MD)=1.14±0.23 u m2/ms。各項數(shù)值與眼別及性別無關。FA值與年齡有負相關(r=-0.51
4、4,P=0.01),即隨年齡的增長,F(xiàn)A值有下降趨勢。各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年齡無差別(P值均大于0.1)。
患者中位年齡為29歲(20~47歲),其中女性比例為82.4%(14/17),受累眼24只,未受累眼10只。
按照病程將實驗組患眼分為急性期(AAE:發(fā)病據(jù)DTI掃描≤30天,共13只眼)和慢性期(RAE:發(fā)病據(jù)DTI掃描≥60天,視力穩(wěn)定>2周,共11只眼)。FA值在AAE、RAE和UE(未受累眼)三
5、組中與對照組相比均明顯降低,差別均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005)。λ⊥在RAE(P<0.0005)和UE(P=0.002)組均有顯著升高,MD在RAE(P=0.007)和UE(P=0.016)組的升高也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三組與對照組相比,λ//值無統(tǒng)計學差異(AAE:P=0.431;RAE:P=0.496;UE:P=0.394)。
按照視力恢復情況,將實驗組視力穩(wěn)定達1周以上者(共20只眼)區(qū)分為預后良好組(B
6、RE:logMAR≤0.0,共8只眼)及預后不良組(WRE:logMAR≥0.5,共12只眼)。WRE與BRE組相比,F(xiàn)A值顯著下降(P=0.004)。
分析患眼的一般表現(xiàn)與視功能情況,患眼視盤外觀計數(shù)(正常至蒼白標記為0至3)與發(fā)病時長有顯著正相關性(r=0.590,P=0.002),發(fā)病時伴有眼痛者視力預后較好的傾向較大(P=0.015)。單眼受累患者的RAPD分度與病程無相關性,與視力的恢復程度(BRE=1,RAE=
7、2)顯著相關(r=0.707,P=0.033);視野平均缺損分數(shù)MD的中位數(shù)為-14.6(-1.71~-32.82),模式偏差PSD的中位數(shù)為5.69(1.73~15.81);患眼色覺缺損分數(shù)與logMAR視力計數(shù)成顯著正相關(r=0.762,P<0.0001);對比敏感度檢查示50%的患眼在各空間頻率下均無法分辨條柵,有25%的患眼出現(xiàn)高頻CS下降;患眼中共有14只眼進行了P-VEP檢查,3個空間頻率下(1,2,4cyc/deg)P1
8、00波峰的延遲率分別為71.3%(10/14)、50.0%(10/14)、50.0%(7/14),波幅降低率分別為64.3%(9/14)、57.1%(8/14)、71.3%(10/14);10名單眼發(fā)病的患者填寫了NEI-VFQ25主觀視功能量表,結果示患者均出現(xiàn)精神健康的受累(該項中位分數(shù)56.3,范圍25~88)。
FIA與logMAR視力(r=-0.404,P=0.024)、視野PSD(r=-0.476,P=0.02
9、9)、高空間頻率(12、18cyc/deg)下對比敏感度(r=0.477,P=0.018;r=0.472,P=0.020)以及PVEP在低空間頻率(1cyc/deg)下的P100潛時具有相關性(r=-0.697,P=0.012);λ//和λ⊥僅與PVEP在低頻(1deg)下的P100潛時具有相關性(r=0.653,P=0.021;r=0.691,P=0.013);MD值也與低頻P100潛時顯著相關(r=0.723,P=0.008)。
10、r> 患眼視網膜神經纖維層(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和黃斑容積(cube volum,CV)顯著相關(r=0.532,P=0.007)。RNFL厚度在AAE中正常,在RAE中降低,但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RAE與從E和UE相比,CV下降,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r=0.020;Pu=0.019)?;佳鄣腞NFL與FA值、λ⊥和MD值均具有相關性(r=0.364,P=0.034;r=-0.396,P
11、=0.019;r=-0.407,P=0.017);CV與DTI各參數(shù)無顯著相關性。按照RNFL的厚度將患眼分為正常和變薄兩組,統(tǒng)計DTI各數(shù)值,顯示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1.視神經的DTI可以作為研究ON發(fā)作后病理變化的手段之一,有助于基于病理改變對ON進行分期,并對預后有一定的評價作用。
2.視神經的彌散各向異性(FA值)的降低與ON病程變化中的視力和高空間頻率下CS
12、的下降,以及視野PSD升高相關。軸向彌散系數(shù)(λ//值)可能與ON中的的視神經軸突損傷無關。正常人的DTI掃描顯示FA值與年齡呈負相關。
3.ON中低空間頻率下的P100潛時延遲與視神經的方向彌散性變化及各向異性的減低顯著相關,在ON病程中具有重要的診斷作用,可能揭示ON潛在的病理變化。
4.OCT檢查中薄的RNFL與低FA值及視神經高彌散性相關。
5.符合ONTT中典型視神經炎特點的患者有較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Stargardt病視神經小視野彌散張量成像研究.pdf
- 眼睛視神經炎詳解
- 視神經炎病因及復發(fā)性視神經炎轉歸的探討.pdf
- 視神經炎的證候研究.pdf
- 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相關視神經炎的臨床分析.pdf
- 急性視神經炎復發(fā)的危險因素-針對視神經炎治療試驗(ONTT)的Cox回歸分析.pdf
- 3.0t小視野擴散張量成像在視神經脊髓炎頸髓成像中的研究
- 特發(fā)性視神經炎的臨床特征.pdf
- 視神經炎患者脈絡膜厚度的分析.pdf
- 還原型谷胱甘肽對實驗性視神經炎大鼠視神經和視網膜的影響.pdf
- 特發(fā)性視神經炎64例臨床分析.pdf
- 非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和特發(fā)性視神經炎臨床特點對比研究.pdf
- 小鼠實驗性視神經炎模型的建立.pdf
- 絞股藍總皂苷對小鼠實驗性視神經炎視神經及視網膜保護作用的研究.pdf
- 擴散張量成像對多發(fā)性硬化和視神經脊髓炎患者視放射區(qū)的研究.pdf
- MR彌散張量成像在腦神經上皮腫瘤中的應用.pdf
- B型超聲波在球后視神經炎診斷中的研究.pdf
- 視神經炎患者人格特征、行為類型及證型研究.pdf
- 青年和中老年視神經炎患者的臨床特點比較.pdf
- 腕管內正中神經的MR彌散張量成像的初步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