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失控性全身炎癥反應是嚴重燒傷后器官功能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有效地調控全身炎癥反應,減少器官的功能不全,是燒傷治療中的重要課題。 燒傷可促使機體發(fā)生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它具有明確的臨床診斷標準,其診斷依據(jù)是心率、呼吸、體溫和白細胞數(shù)量的變化等;同時機體也啟動內源性抗炎機制,即代償性抗炎癥反應綜合征(CARS),以抑制細胞免疫功能,它的診斷主要是根據(jù)免疫學指標,其特點是免疫功能降低;倘若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和
2、代償性抗炎反應綜合征同時存在,這種狀況被稱為混合型抗炎反應綜合征(MARS)。燒傷后免疫功能紊亂則是造成全身性組織損傷和機體對于致病微生物易感性增高的主要原因。 單核細胞是機體的重要免疫細胞,它可以根據(jù)細胞內外多種信號相應的調整自身功能,以適應周圍微環(huán)境的變化;單核細胞受內毒素和IFN-R刺激后分化為M1型,它不僅能殺死入侵的微生物,而且可以募集并活化免疫效應細胞;單核細胞受IL-4,IL-13等刺激后分化為M2型,它的功能傾向
3、于組織修復、血管再生,以降低炎癥反應??梢妴魏思毎淖兓梢苑磻獧C體免疫功能的改變。 現(xiàn)在認為,協(xié)同刺激信號在T細胞活化中起重要作用,因為協(xié)同刺激信號的缺失將導致T細胞失能(anergy)。CD86是抗原遞呈細胞表面出現(xiàn)最早的、功能上非常重要的CD28/CTLA-4的配體。因此,對單核細胞表面分子標記的CD86的動態(tài)變化進行監(jiān)測,同時結合其他的免疫指標,可以對燒傷后機體免疫狀況的進行初步判斷,對于疾病的發(fā)展和變化也有所預見。
4、 燒傷后機體產(chǎn)生的促炎因子(INF-R,IL-2,IL-1,IL-6,IL-12,IL-8等)和抑炎因子(IL-10,IL-4,IL-13,IL-1ra)眾多,難以根據(jù)某種因子的變化,準確的判斷患者處于哪種炎癥狀態(tài),目前有學者認為輔助T淋巴細胞亞群(TH),特別是TH1和TH2細胞功能的改變能夠反映機體的免疫功能,TH1/TH2的平衡變化有助于反映SIRS/CARS的平衡,并且把測定IFN-R作為TH1的功能指標,測定IL-4作為T
5、H2的功能指標,但是由于IFN-R和IL-4來源的多樣性及生物作用的復雜性,其測定的生物學意義受到一定的懷疑。 根據(jù)臨床診斷SIRS的標準,嚴重燒傷后30天內,患者平均有28天處于SIRS狀態(tài),但是無法判斷患者的免疫狀態(tài)是過度激活還是被抑制的。單核細胞是重要的免疫細胞,但目前根據(jù)單核細胞的功能變化區(qū)分SIRS或CARS,從而判斷燒傷后患者免疫狀態(tài)的研究還不多。 研究目的: 1、研究燒傷后單核細胞表面分子標記CD8
6、6的變化。 2、研究燒傷后血漿中細胞因子的變化。 3、研究單核細胞功分子標記CD86與細胞因子及炎癥反應之間的關系。 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觀察大面積燒傷患者單核細胞表面分子CD86在燒傷后不同時間點的變化 本項研究選取了28例研究對象,其中燒傷患者14例,燒傷患者選擇:燒傷面積大于30%TBSA,年齡在18-65歲之間,沒有基礎疾?。徽j幮詫φ諡?4例。燒傷患者分別在燒傷后1、3、5、7、10、
7、14天抽血,如發(fā)生膿毒血癥,增加測定次數(shù)。單核細胞經(jīng)分離后加入熒光抗體,經(jīng)流式細胞儀分析細胞表面分子標記(CD-14,CD-86,HLA-DR)的變化。將所有入組的燒傷患者按燒傷指數(shù)50為界分成輕重兩組,并每組內按燒傷后時間1-3天、5-7天、10-14天、及大于20天的四個時間段縱向分成四個階段,各組既可以與正常對照進行橫向比較,又可以按著不同的時間段內部進行縱向比較。 第二部分觀察大面積燒傷患者血漿內細胞因子CRP、IL-1
8、β、IL-6、IL-8、IL-10在傷后不同時點的變化 血標本用ELISA方法測定細胞因子。燒傷患者分別在燒傷后1、3、5、7、10、14天,與測定單核細胞表面分子標記CD86一起抽血,如發(fā)生膿毒血癥,增加測定次數(shù)。無菌采集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10ml,采用ELISA法測定IL-1β、IL-6、IL-8、IL-10及CRP濃度。觀察細胞因子在燒傷后隨時間變化的趨勢。 IL-1β、IL-6、IL-8、IL-10及CRP試
9、劑盒購于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所有操作步驟均按說明書進行。 統(tǒng)計學方法以SPSS10.5.1軟件分析實驗結果。實驗結果以-x±s表示,兩組均數(shù)比較用非參數(shù)u檢驗,相關分析用Spearman秩相關分析。 研究結果: 第一部分:在傷后1-3天,燒傷面積>30%TBSA患者的單核細胞CD86及CD86MFI迅速降低,然后逐漸恢復,且CD86與CD86MFI的恢復并不同步。燒傷指數(shù)>50的重度燒傷組CD86和CD86
10、MFI在1-3天降低,在5-7天達到最低點,與正常對照有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燒傷指數(shù)<50輕度燒傷組CD86與正常對照無顯著性差別。吸入性損傷使得燒傷后單核細胞表面的CDg6降低更加顯著。單核細胞表面CD86分別與HLA-DR、CD86平均熒光強度呈正相關關系。 第二部分:血漿中IL-1β、IL-6、IL-8、IL-10及CRP在燒傷后早期均升高,在傷后6天左右達到峰值,與正常對照比較有顯著差異。當出現(xiàn)心衰、肺水腫、真菌感
11、染以及膿毒血癥等并發(fā)癥時,它們升高更為明顯;輕重燒傷兩組之間細胞因子未見明顯差別。單核細胞表面CD86與IL-10之間呈負相關。單核細胞表面標記CD86與IL-1β、IL-6、IL-8、CRP未見明顯相關性。CD86MFI與細胞因子之間未見明顯相關性。 研究結論: 1.在燒傷后早期,單核細胞表面分子CD86下降與機體內免疫狀態(tài)變化以及病情輕重的相關,可見單核細胞表面CD86的變化對臨床治療和預后的判斷有所幫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膽紅素對新生兒臍血單核細胞凋亡、吞噬功能和表面分子CD14CD86 、HLA-DR的影響.pdf
- 維生素D對膿毒癥幼鼠肺樹突狀細胞表面分子CD83、CD86的影響.pdf
- 不同糖濃度環(huán)境下單核細胞表面CD36表達水平的變化.pdf
- CD86是NK細胞的激活性受體.pdf
- 樹突狀細胞表面分子CD11c、CD80及CD86在IBS患者腸黏膜組織中表達的研究.pdf
- 急性應激后大鼠腸功能紊亂模型中樹突狀細胞以及協(xié)同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達.pdf
- CD80、CD86在Graves病中的表達.pdf
- siRNA阻斷哮喘小鼠樹突細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對IL-4的影響.pdf
- SSL5-PMPs促進單核細胞炎癥反應的作用和機制研究.pdf
- Exendin-4對燒傷小鼠脾臟單核細胞免疫反應的影響及其調控機制.pdf
- BOLD-MRI評估高鹽攝入誘導的內臟脂肪缺氧及與外周血CD14++CD16+單核細胞變化的關系.pdf
- 青藤堿對大鼠骨髓樹突狀細胞表面CD86、OX62表達的免疫功能的影響.pdf
- 交感神經(jīng)對小鼠子宮巨噬細胞CD80和CD86表達的影響.pdf
- 阻斷CD86協(xié)同刺激分子對自然流產(chǎn)模型孕鼠的影響.pdf
- 小鼠白細胞抑制性受體2(LILRB2)對DC細胞表面CD11c、CD80和CD86影響及意義.pdf
- cyclophilinA在單核細胞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炎癥反應中的作用研究.pdf
- 協(xié)同刺激分子CD80和CD86在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神經(jīng)炎發(fā)病中的作用.pdf
- CD1s分子在Graves病外周血單核細胞及淋巴細胞中的表達.pdf
- 柯薩奇病毒感染小鼠心肌細胞及心臟成纖維細胞后CD80與CD86的表達情況.pdf
- 白細胞粘附分子(中性粒細胞CD11b-CD18、單核細胞CD14)在磁化支架植入術前、后表達的臨床對比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