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博士學位論文整合子及孔蛋白OmpF對耐頭孢西丁大腸埃希氏菌耐藥表型的影響姓名:陸思靜申請學位級別:博士專業(yè):呼吸內科學指導教師:劉又寧20060526軍醫(yī)進修學院博士學位論文整合子及孔蛋白0,IlpF對耐頭孢西丁大腸埃希菌耐藥表型的影響中文摘要目的研究臨床分離的59株耐頭孢西丁大腸埃希菌整合子的結構分布及其在耐藥基因播散中的作用;檢測是否有孔蛋白及其基因ompF缺失;進一步探明整合子及孔蛋白ompF對大腸埃希菌
2、耐藥表型的影響,以指導臨床抗生素的選擇及耐藥流行情況的監(jiān)測方法1)設計一種第一,二和三類整合酶基因(imI)的簡并引物,應用PcR方法對臨床分離的s9株耐頭孢西丁的大腸埃希菌進行整合酶基因篩選2)對于整合酶基因陽性的菌株,再利用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技術(RFLP)進行分型3)PcR技術檢測整合子基因盒,應用PcR定位技術和DN^測序研究整合子插入耐藥基因的情況4)PcR產物的測序結果直接在GeneBank中(http://宵慨ncbin
3、l札nihgov/BL^sT/)進行序列比對分析5)對相同長度片段的可變區(qū)擴增產物用DraI和EcoRV雙酶切,確定是否攜帶相同的耐藥基因盒6)用^型超純質粒提取及細菌基因組DN^,J、量快速提取試劑盒從整合酶基因陽性菌株分別提取質拉和細菌基因組DN^,然后分別PcR,確定整合子的基因定位7)利用PcR試驗擴增孔蛋白基因ompF,提取外膜蛋白,行sDsP^GE電泳檢測分析8)采用微量稀釋法測定22種抗生素對59株頭孢西丁耐藥的大腸埃希菌
4、的最低抑茵濃度結果1)59株耐頭孢西丁的大腸埃希菌中有45株整合酶基因擴增陽性,經酶切和測序鑒定均為I類整合酶基因2)可變區(qū)擴增陽性產物,有6種不同長度片段,有36株出現(xiàn)1664bp條帶,測序結果為舍有2個開放閱讀框,與耐藥基因盒aadA5和dfrl7100%同源分別對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壯觀霉素,鏈霉素和磺胺類藥物甲氧氨芐嘧啶產生耐藥,Genbank登陸號分別為^Y748452,^Y82855l;2株出現(xiàn)1913bp條帶,測序結果為整合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Ⅰ類整合子與大腸埃希氏菌多重耐藥性的研究.pdf
- 食品中大腸埃希氏、沙門氏菌耐藥性與整合子的關系研究.pdf
- 多重耐藥大腸埃希菌耐藥基因與整合子相關性研究.pdf
- 頭孢西丁鈉的合成.pdf
- 臨床分離大腸埃希菌Ⅰ類整合子分布與耐藥相關性的研究.pdf
- 耐喹諾酮類大腸埃希菌耐藥機制研究.pdf
- 清肺湯對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氏菌耐藥性的影響.pdf
- 健康人腸道大腸埃希菌耐藥性與Ⅰ類整合子關系的研究.pdf
- 醫(yī)院感染大腸埃希氏菌的發(fā)生率及耐藥監(jiān)測.pdf
- 大腸埃希菌臨床流行株整合子——基因盒系統(tǒng)的研究.pdf
- 耐多藥大腸埃希菌質粒介導的耐藥基因探討.pdf
- 大腸埃希菌耐藥性及耐藥基因檢測.pdf
- 大腸埃希菌質粒介導AmpCβ-內酰胺酶的基因型及整合子參與的多重耐藥機制.pdf
- 安徽省產質粒介導AmpC酶大腸埃希菌的耐藥性與Ⅰ類整合子的研究.pdf
- 多重耐藥大腸埃希菌耐藥的分子機制研究.pdf
- 大腸埃希菌aac(3)-Ⅱ耐藥基因的研究.pdf
- 中藥“連黃”對大腸埃希菌耐藥基因AcrA影響的初步研究.pdf
- 大腸埃希氏菌To1C與OmpF、OmpC及其雙調節(jié)系統(tǒng)相互關系的研究.pdf
- 耐頭孢西丁革蘭陰性桿菌高產AmpC酶發(fā)生率及耐藥相關基因和耐藥性研究.pdf
- 大腸埃希菌耐藥性及其耐氟喹諾酮機制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