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
以溶栓療法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為代表的早期再灌注治療(Reperfusion therapy, RT)能及時開通梗死相關動脈(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 IRA),限制梗死面積(infarct size,IS),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主要救治措施。然
2、而,RT又可以矛盾性的造成新的心肌損傷,這稱之為缺血再灌注損傷(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在接受成功血運重建治療的AMI患者中,有40%的心肌IS來源于IRI。如何減少RT過程中的IRI是近幾十年來的研究重點。
1986年,Murry等提出缺血預處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reC)的概念并指出IPreC可以減輕IRI,限制IS,這一效應先后在多種缺血再
3、灌注動物模型上得到證實,心外科醫(yī)生在擇期的心臟手術中也觀察到了IPreC的保護作用。然而,由于AMI事件的不可預知性限制了IPreC的臨床應用。在2000年和2003年,陶凌和Zhao等先后提出了缺血后處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C)的概念并發(fā)現(xiàn)IPostC同樣可以減輕再灌注治療時的IRI,限制IS。此后,大量的基礎研究證實IPostC可以減輕不同動物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IRI并對其心肌保護作用機
4、制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探討。由于IPostC可以很容易的在AMI患者的直接PCI治療中實現(xiàn),人們對其臨床效果寄予厚望。小樣本的“概念證明研究”表明IPostC可以縮小接受直接PCI治療的AMI患者的IS,但IPostC在臨床應用中的心肌保護作用仍存在爭議。
目的:
觀察IPostC對接受直接PCI治療的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arrhythmia,RA)、冠狀動脈及心肌灌注、IS、左室結(jié)
5、構(gòu)和功能改變以及臨床事件和炎癥標志物水平的影響,探索預防心肌IRI的方法。
方法:
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天津醫(yī)科大學寶坻臨床學院心血管內(nèi)科住院,發(fā)病12小時內(nèi)且接受直接PCI治療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6例,隨機進入對照組(56例)或IPostC組(50例)。兩組均接受規(guī)范的藥物治療,再此基礎上對照組以標準技術行PCI治療,IPostC組于IRA開通后30秒內(nèi)給予3輪30秒/次的IP
6、ostC后再給予持續(xù)再灌注治療并繼續(xù)完成PCI治療操作。記錄PCI過程中RA發(fā)生情況,測定術中、術后冠狀動脈TIMI血流、校正的TIMI血流幀數(shù)計數(shù)(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心肌染色顯影分級(myocardial blush grade,MBG)和術后即刻ST段回落率(ST segment recovery,STR),并于入院即刻和發(fā)病8小時、10小時、12小時、14小時、16小時、18小時、2
7、4小時、48小時取靜脈血1次,分別測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kinase isoenzyme-MB,CK-MB)、高敏肌鈣蛋白T(high sensitivity troponin T,hs-TnT)和高敏C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于發(fā)病90天時行經(jīng)胸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測定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eftventricular end dias
8、tolic diameter,LVED),Simpson法測定左室射血分數(shù)(Left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檢測并計算室壁節(jié)段運動指數(shù)(wall motionscore index,WMSI),同時觀察90天時死亡、再梗死、腦卒中、梗死后心絞痛及心力衰竭等臨床事件發(fā)生率。
結(jié)果:
兩組患者基線臨床情況、冠脈病變及PCI治療情況一致,術中IPostC組頻發(fā)室性期
9、前收縮、室性心動過速等室性RA發(fā)生率少于對照組(24.0%vs42.9%,P=0.041;2.0% vs14.3%,P=0.034);IPostC組術中冠脈無復流(no reflow, NRF)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8.0% vs23.2%,P=0.033);術后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對照組(96.0% vs83.9%,P=0.042);盡管術畢時IRA的TIMI血流無差異,但cTFC及MBG優(yōu)于對照組(P<0.05);IPostC組術后CK
10、-MB和Hs-TnT均低于對照組(258.3±87.8 U/L vs306.6±94.4 U/L, P=0.008;3582.08±1731.40 ng/L vs4501.34±1554.4 ng/L,P=0.005);同樣,術后IPostC組的hs-CRP水平亦低于對照組(13.65(4.36,32.76) mg/L vs17.25(9.58,36.35) mg/L, P=0.048);90天時IPostC組LVED小于對照組(52.
11、02±3.28 mm vs55.11±4.08 mm,P<0.0001),LVEF高于對照組(55.92%±2.87% vs48.96%±3.19%,P<0.0001),WMSI低于對照組(1.34±0.21 vs1.49±0.24,P=0.0001);兩組患者90天時心力衰竭發(fā)生率在IPostC組低于對照組(10.0% vs25.0%,P=0.044)。
結(jié)論:
在標準PCI操作基礎上,3輪30秒/次的I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缺血后處理減輕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及其增強干細胞治療心肌梗死效果.pdf
- 遠隔缺血適應減輕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損傷的臨床研究.pdf
- 缺血后適應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再灌注損傷的影響.pdf
- 丹參多酚酸鹽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pdf
- 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療
- 缺血預適應、辛伐他汀和通心絡減輕豬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無再流和再灌注損傷的機制研究.pdf
- 缺血后處理、ATP后處理減輕兔缺血再灌注損傷:與腺苷受體激活有關.pdf
- 匹伐他汀后處理聯(lián)合缺血后處理減輕在體糖耐量異常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pdf
- 瑞舒伐他汀后處理減輕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pdf
- 缺血后處理和ATP藥物后處理對兔急性缺血再灌注損傷心肌的保護作用.pdf
- 缺血后處理對兔心肌再灌注損傷的影響.pdf
- 川陳皮素后處理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時細胞凋亡.pdf
- 低氧誘導因子-1α在缺血后處理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pdf
- 缺血后處理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影響的研究.pdf
- 缺血后處理和ATP后處理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pdf
- 缺血后處理減輕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分子機制研究.pdf
- 瑞舒伐他汀后處理聯(lián)合缺血后處理減輕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pdf
- 虎狀苷后處理促進自噬流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pdf
- 內(nèi)皮微粒與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損傷的關系研究.pdf
- 缺血后處理減輕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最佳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