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一代文豪蘇軾東坡,文章燦爛彪炳千古。其文既勝,其道卻衰。歷代文人多美其文而忽其道,此風即起,延及當代。東坡之詩詞文章多受重視,研究者既多,其成果亦豐;而其心性義理之學卻少人問津,其成果亦甚了了。歷代論者都認為《東坡易傳》釋易“多切人事”,雜以釋、老,但多統(tǒng)而論之,未展其全部面貌,故本文欲盡己所能,使其“廬山真面目”通體呈現(xiàn),令其學理思想粲然朗顯,則其得其失自呈面前。 鑒于中國古代之思想家取言、思、行致一的學術(shù)徑路,本文第一部分對
2、蘇軾人生歷程的介紹側(cè)重于其曠達與執(zhí)著的人格特色;曠達與執(zhí)著是蘇東坡對現(xiàn)實人生的回應(yīng),而其形而上之根據(jù)則是其對儒釋道三教的融會貫通。至于《東坡易傳》的著者,有的學者傾向于三蘇共同完成,有的則認為是蘇東坡獨自撰寫,經(jīng)過論證,本文認為當是蘇東坡獨立完成,體現(xiàn)了蘇軾的完整的易學思想。至于具體的解釋卦爻辭的方法,王弼主張“卦時爻變”說,而蘇軾則取“卦性爻情”說,對卦總而言之謂之性,對爻分而言之謂之情。其實性和情是一貫的,就其共相與別相、常與變、靜
3、與動、隱與顯而言,是有性、情之分的。 本文第二部分,著重討論了《東坡易傳》的義理思想。有學者認為王弼以老解易,而蘇軾以莊解易(如余敦康先生),有學者強調(diào)蘇軾以佛老解易,本文通過對《東坡易傳》“易道觀”的分析探討,認為東坡解易的確是吸取釋道二家思想,但于道家用其心著其跡,于佛教則用其心隱其跡??偟膩碇v,東坡解易,本儒家“剛健有為、厚德載物”之精神,又博取釋道“超然曠達”之思想,在北宋諸思想家中獨樹一幟。蘇軾提出“道”——“水”——
4、“萬物”的宇宙生成模式。宇宙大化流行的方式,蘇軾認為是“出于一而兩于所在”,是陰陽兩種勢力較量的結(jié)果,其具體的展開方式蘇軾則認同自西漢而始的卦氣說。因其認為“二以明一”,故其主張無心而成的致道觀。道貫通于人則是性,性是道在人的呈現(xiàn),關(guān)于人性問題,他主張“情性說”,認為情即人性之自然,其以情為性,將情形上化,與理學家的“性即理”相對待。其“情性說”的外化則是其人格理想的完成,蘇軾以“水”為其人格理想的形象代表,主張剛中柔外,執(zhí)著曠達的統(tǒng)一
5、。 本文第三部分,有感于蘇軾思想對現(xiàn)在的“時”的契合,則簡要說明了研讀蘇東坡及《東坡易傳》的現(xiàn)代意義。其“情性論”,對個性自我完全肯定,是對人生進行審美性價值追求的根據(jù)。其“義利之辨”,則凸顯了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即是公共價值的完成,義在利中,利在義中。其“以民為本”的思想是孟子民本思想的繼續(xù),他甚至提出“由民自擇”的民主思想。而個人自我的價值實現(xiàn),民本思想的貫徹,皆以君臣和諧、君民和諧、天人和諧的和諧社會為前提。和諧是古代天人合一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東坡易傳》易學思想研究.pdf
- 《東坡易傳》的生命思想研究.pdf
- 《東坡易傳》性情論芻議.pdf
- 左氏易傳:《左傳》《國語》易學研究.pdf
- 左氏易傳:左傳國語易學研究
- 《易傳》趨吉避兇思想研究.pdf
- 易傳對漢代象數(shù)易學的影響
- 易傳趨吉避兇思想研究
- 《易傳》對漢代象數(shù)易學的影響.pdf
- 《易傳》的教育思想研究.pdf
- 《易傳》法哲學思想研究.pdf
- 《易傳》人文教化思想研究.pdf
- 《易傳》美學思想新探
- 《易傳》政治倫理思想研究.pdf
- 朱熹易學思想研究.pdf
- 阮籍易學思想研究.pdf
- 江永易學思想研究.pdf
- 《太玄》易學思想研究.pdf
- 黃宗羲易學思想研究.pdf
- 張載易學思想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