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中國哲學雖然是圍繞天人之際展開的,但是天人之際的核心不是天,而是人。而人的問題實質(zhì)上就是人性問題。所以人性問題一直是中國哲學,特別是儒家入學的理論基礎(chǔ)。作為儒學的開山始祖孔子并沒有確立完整的人心性論??鬃記]有論及心,論性也只有兩處:“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薄靶耘c天道不可得而聞?!笨鬃右簧v“仁“最多,他正是以仁釋性,通過下學上達而達到性與天命的融合。人性論自孟子始具規(guī)模,孟子的人性論以性善為基礎(chǔ),以心性不二為核心,以天人貫通為特征。孟子
2、以心善論性善,從而孟子的性善論不僅為其“居仁由義”的踐行確立了理論根據(jù),也由此開出了宋明新儒家的心性之學。本文共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闡述孟子性善論的思想淵源。 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第一方面是古代的天命觀,仍籠罩在宗教色彩下的殷周,出現(xiàn)人文精神的躍動,從而開啟了人性論的大門。春秋孔子以仁為內(nèi)容通過下學上達形成了個人存在的性與天命的融合。《中庸》中“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標志性與天命的融合才始正式提出。孟子
3、在《中庸》基礎(chǔ)上進一步對道德境界的追求在天賦性之外于人自身中尋找根據(jù),提出“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從而中國古代人性論由孟子從天重點轉(zhuǎn)到人心上,孟子的人性論完善了儒家心性學理論,構(gòu)成了完整的儒家心性論形態(tài)哲學。第二方面主要講述孔子的仁,孔子的仁是一種自覺的精神狀態(tài)??鬃邮侨绾瓮ㄟ^“仁”這種精神狀態(tài)達到性與命的內(nèi)在統(tǒng)一的,從而“以仁論性”、“以仁釋性”的。 第二部分是“以心論性”,本部分把孟子的“心”與“性”的涵義進一步做了
4、明確,孟子的心是良心本心,即道德之心。孟子的性是與命相對,是求在我者,完全由自己做主,此性為仁義道德之性。孟子以心善論性善,性與心的關(guān)系是“本性”決定“本心”,“本心”是“本性”的顯現(xiàn)。即良心良能決定良心本心,良心本心是良知良能的顯現(xiàn)。 第三部分是“存心養(yǎng)性”,即為孟子的修養(yǎng)工夫。孟子以心善言性善,但做為心的四端,易于流失,或被物欲“引而之矣”或受外環(huán)境所左右。所以孟子提出存心養(yǎng)性之功夫,主要是先立其大,反其諸己。孟子修養(yǎng)工夫的
5、總綱是: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所說的存心即是盡心,盡心從而知性,所謂的天就是道德存養(yǎng)時達到的境界的擬定稱呼。 第四部分是“人性之辯”,孟子的人性之辯主要體現(xiàn)在孟子的性善論與告子的“性本無善惡”上,告、孟二人在人性論上的另一個分歧在于,告子主張“仁內(nèi)義外”而孟子主張“仁義內(nèi)在”。這個問題實際上涉及的是人性的根源問題,因此它比性善問題也更能體現(xiàn)孟子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以心善言性善——孟子人性論研究.pdf
- 以趨善言性善——孟子人性論探究
- 以趨善言性善——孟子人性論探究.pdf
- 孟子人性論探析
- 孟子人性論思想研究
- 孟子人性論思想研究.pdf
- 孟子人性論探析.pdf
- 以陰陽論人性——董仲舒人性論研究
- 以陰陽論人性——董仲舒人性論研究.pdf
- 孟子人性論思想與素質(zhì)教育.pdf
- 孟子人性論思想與素質(zhì)教育
- 論孟子人性論作為倫理學之基礎(chǔ)
- 孟子性善論淺析.pdf
- 孟子的人性論思想及其當代價值.pdf
- 氣稟人性論的開端——董仲舒人性論思想研究.pdf
- 孟子的性善論思想詮釋
- 戴震人性論研究.pdf
- 論孟子性善論的邏輯框架.pdf
- 戴震人性論.pdf
- 朱熹人性論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