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道腫瘤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由于女性壽命延長,高齡及肥胖女性增加,發(fā)病率逐年上升。長期以來對子宮內膜癌的病因學研究一直是重點。但目前為止,子宮內膜癌發(fā)生的確切機制仍不清楚。近來有關研究證實RNA結合蛋白(RNABPs)HuR在介導腫瘤細胞發(fā)生、發(fā)展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HuR,是胚胎致死異常視覺(embryonic lethal abnormal vision,ELAV)家
2、族的一員,作為RNABPs,能通過結合并且穩(wěn)定在3’非翻譯區(qū)(UTR)中富含A,U(AREs)的片段,發(fā)揮其mRNA的轉錄后調控作用。編碼細胞因子、淋巴因子及原癌基因的一類早期反應基因(ERGS)mRNA均含有AREs。以往的研究證實,HuR能在多種細胞系中表達,如: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細胞系。子宮內膜癌是一種雌激素依賴性腫瘤。雌激素受體有兩型,即ER-α和ER-β,它們同屬配體介導的核受體超家族成員。ER水平的改變可以通過調控轉錄、
3、轉錄后及表現(xiàn)遺傳學水平引起。ER-α的轉錄后水平的調控,與RNA結合蛋白結合其AREs,編碼ER-α mRNA,從而調控ER-α有效的蛋白翻譯有關[1-3]。ER 3’UTR是一段4500的核苷酸片段,含有7個AREs,屬于AREs分類中的第1類,即在富含U區(qū)包含1.3個AUUUA拷貝[4]。但在目前的研究中,HuR在子宮內膜癌中的表達情況及其對ER-α作用機制尚不清楚。
本實驗擬通過細胞免疫熒光檢測HuR在Ishikaw
4、a子宮內膜癌細胞的表達情況并運過RNAi技術,將構建的HuR siRNA表達質粒轉染入Ishikawa細胞,探討HuR沉默后對子宮內膜癌生物學特性及ER-α蛋白表達情況的影響,初步闡明HuR在子宮內膜癌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以及與子宮內膜癌發(fā)生與發(fā)展的關系。
方法:
用細胞免疫熒光方法測定HuR在子宮內膜癌Ishikawa細胞系中的表達、轉染前后的變化;用脂質體轉染法將構建的HuR siRNA表達質粒轉染入子宮內膜
5、癌細胞。用RT-PCR和Western-Blot觀察轉染24h、48h、72h后子宮內膜癌Ishikawa細胞中HuR mRNA、蛋白的表達及ER-α蛋白表達情況;以及應用流式細胞技術及MTT比色法分別檢測轉染后子宮內膜癌Ishikawa細胞周期、凋亡及增殖的變化情況。
結果:
1、構建HuR siRNAs并測序,測序結果與設計相符;將設計的三條HuR-siRNA分別轉染入子宮內膜癌細胞,HuR-siRNAl
6、、HuR-siRNA2、HuR-siRNA3對Ishikawa細胞中HuR mRNA表達抑制率分別為55.48%、82.81%、67.59%;故將構建的HuR-siRNA2質粒用作后續(xù)轉染實驗。
2、HuR免疫熒光結果顯示:HuR在Ishikawa細胞的胞核和胞漿中都有表達,但主要表達于胞核中,轉染前與轉染HuR-siRNA248h相比,HuR熒光強度明顯減弱。
3、RT-PCR實驗中,各泳道中β-actin
7、 mRNA條帶亮度相似,而轉染HuR-siRNA2表達質粒組條帶亮度明顯弱于空白對照組、脂質體對照組、HuR-siRNA-neg組條帶的亮度。空白對照組、脂質體對照組、HuR-siRNA-neg組、HuR-siRNA224h、48h、72h轉染組細胞中HuR mRNA的相對含量分別為:0.6082±0.01562、0.5965±0.02080、0.5699±0.01390、0.2650±0.01458、0.1801±0.01598、0.
8、0914±0.054723。轉染組24h、48h、72h組與以上三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HuR-siRNA-neg組與空白對照組、脂質體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Western-Blot實驗中,轉染HuR-siRNA2質粒24h組、48h組、72h組HuR蛋白相對灰度值分別為:0.5053±0.0233、0.2515±0.0155、0.1773±0.0104;HuR-siRNA-
9、neg組、空白對照組、脂質體轉染組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HuR-siRNA224h、48h、72h轉染組分別與以上三組相比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746.595,P<0.01)。HuR-siRNA224h組與空白對照組、HuR-siRNA-neg組、脂質體對照組相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uR-siRNA248h、72h組與以上三個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轉染后72h組蛋白抑制率為73.76%。ER
10、-α在空白對照組、脂質體對照組、HuR-siRNA-neg組、HuR-siRNA224h、48h、72h轉染組細胞中與β-actin相對灰度比值分別為:0.6023±0.0277、0.5912±0.0277、0.5879±0.0277、0.5041±0.0072、0.4100±0.0140、0.2270±0.0189。HuR-siRNA2轉染24h與空白對照組、脂質體對照組、HuR-siRNA-neg組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1、HuR-siRNA2轉染48h組與以上三個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uR-siRNA2轉染72h與以上三個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非常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HuR蛋白與ER-α蛋白在Ishikawa細胞表達經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說明兩者之間存在明顯正相關關系(r=0.951,P=0.003)。
5、通過MTT檢測法,HuR-siRNA2表達質粒轉染Ishikawa細胞后,細胞的增值速度隨著
12、轉染作用時間的延長明顯降低,在轉染72h增殖抑制最明顯,抑制率為34.26%,轉染24h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轉染48h組、72h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轉染96h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轉染48h、72h組、96h組與HuR-siRNA-neg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別為P<0.05、P<0.01、P<0.05);各轉染組對Ishikawa細胞抑制率分別為
13、15.31%、26.99%、34.26%、19.58%。
6、通過流式細胞技術,與轉染的HuR-siRNA-neg組相比,HuR-siRNA2組細胞周期中G1期比例增加,G2/M期及S期細胞比例下降。HuR-siRNA-neg組與HuR-siRNA2組細胞凋亡比例分別為0.41%±0.49%、5.09%±1.58%。
結論:
HuR-siRNA2表達質粒對HuR基因表達有沉默作用,初步證實Hu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葛根提取物對子宮內膜癌細胞體外增殖的影響及機理研究.pdf
- siRNA靶向沉默PPARγ及PPARα對子宮內膜癌細胞增殖、凋亡及侵襲力的影響.pdf
- 維甲酸對子宮內膜癌細胞增殖影響的實驗研究.pdf
- SiRNA沉默PGC-1α表達對子宮內膜癌細胞生長及凋亡的影響.pdf
- 三苯氧胺對人子宮內膜癌細胞體外增殖的影響.pdf
- 葡萄糖濃度對子宮內膜癌細胞生長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pdf
- 蘆薈大黃素對人子宮內膜癌細胞增殖和凋亡的影響.pdf
- ERRγ介導雌激素對子宮內膜癌細胞的增殖作用.pdf
- 轉化生長因子β-,1-對子宮內膜腺癌細胞增殖、細胞周期、凋亡的影響.pdf
- Gm-CSF對子宮內膜間充質干細胞體外增殖的影響及子宮結合帶干細胞的發(fā)現(xiàn).pdf
- 人子宮內膜的體外構建及Ang-(1-7)和AngⅡ對子宮內膜細胞和子宮內膜組織的影響.pdf
- siRNA抑制HMGB1表達對子宮內膜癌細胞侵襲與遷移的影響.pdf
- L-733060對子宮內膜癌細胞的影響.pdf
- 孕酮和米非司酮對子宮內膜癌細胞株HHUA增殖抑制和凋亡作用的研究.pdf
- 雙酚A對子宮肌瘤細胞體外增殖的研究.pdf
- FSH對子宮內膜的影響和調控機制.pdf
- SOCS3基因對子宮內膜癌細胞增殖和遷移作用的研究.pdf
- PPARs在子宮內膜腺癌中的表達及其激動劑對子宮內膜癌細胞生長抑制的影響.pdf
- 子宮內膜癌細胞增殖中雌激素的非核效應及其機制.pdf
- 更年安對子宮內膜腺癌裸鼠移植瘤細胞增殖與細胞凋亡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