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道”是一個極具中國本土色彩的思想概念,它從一個實物名詞發(fā)展成為多元內涵的抽象概念,其過程映射出原始時代人們的思維由直觀到抽象的過程,并且在目前所能見到的部分先秦重要文獻里,也不難發(fā)現(xiàn)“道”所被引用的次數越來越多,地位也越來越關鍵,其內容所指也隨時代的進程變得日漸豐富。在象形圖畫文字的時代,“道”被表現(xiàn)為一個人行走在路上,由分別代表行走、人首、人足三種內含的符號組成,這些明顯具有生活氣息的構字符號足以證明“道”在產生之初本是表現(xiàn)日常事物
2、或行為的,但在人們的思維水平逐漸提高后,它演變成一種形而上的思想體系,上達宇宙奧義,下至萬物繁衍,物與人的生息運動規(guī)律都可涵蓋其內。
以往學術界對于“道”的研究多以道家老莊為主,且研究多從哲學、政治權謀、養(yǎng)生方面立論。其它諸子學派學者也多是將“道”納入其整個思想體系中作非單獨性的論述,鮮少有專門的著作。另外,在傳統(tǒng)研究中對經典的釋讀有不少譯注并不準確,尤其是儒家傳世經典中對“道”的解讀,極具綱常倫理色彩,后世觀念植入和篡改的痕
3、跡很明顯,混淆了對“道”思想發(fā)展歷程的考證?;谏鲜銮闆r,本文選擇以先秦時代作為宏觀背景,以古文獻中所描繪、表現(xiàn)的時代順序作為章節(jié)內容順序,在具有不同時代特征的古籍中找出“道”的線索,以圖勾勒出“道”概念由具體到抽象、由統(tǒng)一到多元的演變過程。
本文以研究先秦文獻中的“道”為主題,先由古文字中的“道”入手?!暗馈庇忻鞔_可查字形的始于金文,本義為道路,雖然還不是抽象的名詞概念,但任何一種思想體系或抽象概念都有其產生的現(xiàn)實源頭,這個
4、源頭在古人使用的象形文字中能夠有所映射。通過研究“道”字的創(chuàng)造初衷,可以了解它最原始的指向,進而又可以理順它的原始含義與后世用法中有何種內在的聯(lián)系,因此是有必要的,此為研究目的之一。
在《易經》、《詩經》、《尚書》中,也有“道”的出現(xiàn)。這三部古籍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源頭,是研究“道”由具體到抽象的必經之路?!兑捉洝分暗馈彪m然仍主要指道路,但開始具有道德層面的指向性?!对娊洝分暗馈眲t以具有雙關語的語言功能,引申出方法、政令之
5、類的意義?!渡袝分暗馈币呀浢黠@被運用到治國原則、法律規(guī)范的涵義中。但由于時代的久遠,這些包含“道”的內容被一再的解讀,但大多數都是以誤解誤,以訛傳訛,已經遠遠無法與古籍中的原意相對應。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之二,是通過之前的文字考釋來重新解讀這幾部先秦文獻中“道”的含義,經過還原后使其更接近元初本真。
古籍中的這些內容,反映出“道”的內涵不斷豐富、提升的痕跡。周王朝“家天下”政治格式的結束,導致“大道”的衰落與解體,王官之學
6、散落,諸子之學興起,各持所創(chuàng)之道論而自成一家之言,正如莊子所言:“道術將為天下裂”先王的“大道”,隨政治格局而分裂成為諸子各成一派的學說,如儒家、法家、墨家、道家、兵家、陰陽家,等都有自成體系的道論。在這諸多的道論里,最有意義的當屬道家倡導的老子之道與儒家主張的孔子之道。老子使道升華成為具有哲學式思維的理論,博大精深;孔子把弘道看成畢生追求的信念,偏重于以人為本。此二者既相互包含又各不相同,卻都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但是,老子所流傳下來的
7、重要著作《道德經》(文中均稱《老子》),和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這兩部先秦文獻卻面臨著因時代變遷而一再被曲解誤讀的困境,因此通過梳理“道”語義的演變,來重新理解這部經典,即是本文的第三個研究目的。
古文字研究為本文論述“道”之思想源流提供原始依據。大量先秦文獻、典籍又為本文提供了研究資料,即通過列舉《詩經》、《周易》、《尚書》中關于“道”的言論,梳理其內含擴展的軌跡。再加上前人在文獻學方面積累的知識,為本文研究奠定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先秦文獻中的“道”.pdf
- 先秦文獻學研究.pdf
- “與”字在先秦文獻中的用法考察
- 試論先秦文獻中的動物文化與文化動物.pdf
- 出土先秦文獻中的“也”“只”及相關字研究.pdf
- 先秦文獻中的陰陽五行思想研究.pdf
- 先秦文學
- 試論先秦文學中的隱逸情結.pdf
- 先秦文獻中的“古帝”傳說研究——基于思想史的視角.pdf
- 杜甫與先秦文化.pdf
- 先秦文學中的門客研究_23084.pdf
- 淺論中國先秦文化中的人權思想.pdf
- 論先秦文學的水意象.pdf
- 先秦文化傳播研究_20042.pdf
- 出土先秦文獻語氣詞研究.pdf
- 先秦文學試題與答案
- 先秦文學-知識點總結
- 試論先秦文學作品中的憂患意識_27521.pdf
- 先秦文獻中的“古帝”傳説研究——基于思想史的視角.pdf
- 《古代文學(先秦文學)》導學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