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節(jié)環(huán)路活動變化在異動癥發(fā)生機制中作用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論述:
  第一部分 左旋多巴誘發(fā)異動癥大鼠基底節(jié)區(qū)傳出通路功能變化的研究
  目的:檢測左旋多巴誘發(fā)異動癥(LID)大鼠模型基底節(jié)區(qū)直接通路和間接通路上PPE mRNA、PDyn mRNA和NGFI-B mRNA基因的表達。結(jié)合大鼠行為學的變化,初步探討基底節(jié)區(qū)環(huán)路功能變化與LID形成間的關系。
  方法:6-羥多巴胺(6-OHDA)腦立體定位注射制備偏側(c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然后每天一次給予復

2、方左旋多巴(10mg/kg/d)腹腔注射治療28天,誘發(fā)異常不自主運動(AIM)建立LID大鼠模型,觀察其行為學特點。隨機選出復方左旋多巴治療8天后出現(xiàn)AIM的PD大鼠,于第9天開始在L-dopa治療前15min分別加用SCH23390(1mg/kg/d)和氟哌啶醇(1mg/kg/d)腹腔注射治療直至第28天。觀察各組大鼠行為學變化,并用逆轉(zhuǎn)錄多聚酶鏈反應技術(RT-PCR)檢測大鼠損傷側(cè)紋狀體區(qū)PPE mRNA、PDyn mRNA和N

3、GFI-B mRNA基因表達的變化。
  結(jié)果:經(jīng)慢性間斷性復方左旋多巴治療后,80%的PD大鼠出現(xiàn)與合并LID的PD病人臨床表現(xiàn)相似的異常運動,主要表現(xiàn)為損毀對側(cè)肢體運動障礙,軸性肌張力障礙和口面部運動障礙和對側(cè)旋轉(zhuǎn)行為。經(jīng)SCH23390治療后的大鼠,其AIM評分顯著下降,而氟哌啶醇治療后,AIM評分無顯著改變。
  大鼠損毀側(cè)紋狀體區(qū)PPE mRNA的表達量:PD組(1.52±0.24)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0.97±0

4、.28)、LID組(1.65±0.23)、SCH23390組(1.62±0.69)和氟哌啶醇組(1.58±0.73),其差異均具有顯著性意義(分別為P<0.05);PDyn mRNA相對表達量:LID組(1.80±0.28)顯著高于PD組(0.95±0.31)和正常對照組(1.26±0.36)(均為P<0.05),氟哌啶醇組(1.69±0.92)顯著高于SCH23390組(0.98±0.39)(P<0.05),SCH23390組明顯低于

5、LID組(P<0.05);NGFI-B mRNA的相對表達量:LID組(14.98±0.43)高于PD組(11.38±1.02)和正常對照組(8.3±0.67)(P<0.05),SCH23390組(14.26±0.69)與LID組相比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氟哌啶醇組(18.01±0.73)分別顯著高于LID組和SCH23390組(P<0.05)。
  結(jié)論:LID的形成與長期左旋多巴治療后紋狀體區(qū)傳出通路上的長期適應性

6、改變及兩傳出通路間功能的失衡有關,其中直接通路上NGFI-B和PDyn基因表達的上調(diào)和該通路活性的增高起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 NMDAR表達變化與左旋多巴誘發(fā)異動癥間關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LID形成過程中的作用,紋狀體谷氨酸NMDA受體NR1、NR2A和NR2B亞單位在突觸部位的轉(zhuǎn)運、定位和磷酸化修飾變化。
  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6-羥多巴胺腦立體定位注射制備偏側(c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然后每天一次給予復方左旋多

7、巴腹腔注射治療28天(10mg/kg/d),誘發(fā)異動癥建立LID大鼠模型。隨機選出復方左旋多巴治療8天后出現(xiàn)AIM的PD大鼠,于第9天開始在L-dopa治療前15min加用SCH23390(1mg/kg/d)和等量生理鹽水腹腔注射治療至第28天,觀察各組大鼠的行為學變化。以蔗糖密度梯度離心方法分別分離出大鼠損傷側(cè)紋狀體的組織勻漿和突觸小體,用免疫印跡技術分別檢測兩者中NR1、NR2A和NR2B亞單位蛋白表達的變化,同時檢測各組大鼠組織勻

8、漿中p-NR1(Ser896/897)和p-NR2B(Tyr1472)的蛋白表達變化。
  結(jié)果:NMDA受體的NR1、NR2A和NR2B亞單位在各組大鼠損傷側(cè)紋狀體組織勻漿中蛋白表達量均無顯著改變(P>0.05)。在突觸小體中的蛋白表達量:NR1亞單位在各組間相比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NR2A亞單位在PD組顯著高于其他四組(均為P<0.05);NR2B亞單位在PD組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而在LID組則顯著高于PD組和

9、SCH23390組(均為P<0.05),但LID對照組與LID組相比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大鼠損傷側(cè)紋狀體組織勻漿中p-NR1(Ser896/897)和p-NR2B(Tyr1472)的蛋白表達量:在LID組均分別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PD組和SCH23390組(均為P<0.05),但與LID對照組相比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結(jié)論:長期間斷性左旋多巴治療過度活化多巴胺D1受體介導的直接通路,誘發(fā)NR2B亞單

10、位向紋狀體突觸部位的轉(zhuǎn)運、定位增多和NR1(Ser896/897)絲氨酸磷酸化修飾與NR2B(Tyr1472)亞單位酪氨酸磷酸化修飾的異常增強,導致NMDA受體功能改變,皮質(zhì)紋狀體谷氨酸突觸可塑性發(fā)生變化,從而誘發(fā)了LID的形成。
  第三部分 CDK5在左旋多巴治療誘發(fā)的異動癥形成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左旋多巴誘發(fā)的異動癥大鼠紋狀體區(qū)CDK5的蛋白表達變化及DARPP-32不同位點(Thr75和Thr34)的磷酸化修

11、飾變化情況,探討CDK5在直接通路過度活化和LID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6-羥多巴胺腦立體定位注射制備偏側(c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然后以復方左旋多巴(10mg/kg/d)腹腔注射治療28天誘發(fā)異動癥建立LID大鼠模型。復方左旋多巴治療第28天的LID大鼠,以選擇性CDK5拮抗劑Roscovitine(50nmol/1μl)紋狀體內(nèi)注射治療一次,12小時后繼續(xù)左旋多巴治療。觀察各組大鼠的行為學變化。采用免疫印跡技術

12、檢測損傷側(cè)紋狀體區(qū)總DARPP-32和CDK5的蛋白水平及DARPP-32的phospho-Thr75位點和phospho-Thr34位點磷酸化狀態(tài)的變化。
  結(jié)果:左旋多巴治療第28天成功的LID大鼠模型平均AIM評分為24.8。Roscovitine治療組大鼠的AIM明顯減輕,其第28天AIM評分顯著低于LID組(P<0.05)。而LID對照組大鼠AIM評分與LID組大鼠相比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大鼠損毀側(cè)紋狀體

13、區(qū)CDK5的蛋白表達量PD組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LID組顯著高于PD組、非LID組和正常對照組(均為P<0.05),經(jīng)Roscovitine治療后CDK5表達量顯著下降,低于LID組(P<0.05),而Roscovitine對照組與LID組相比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大鼠損毀側(cè)紋狀體內(nèi)總DARPP-32蛋白表達在各組間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損毀側(cè)紋狀體區(qū)Thr34位點磷酸化的DARPP-32的蛋白表達量,LID組

14、分別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PD組、非LID組,Roscovitine治療組(均為P<0.05),而后四組間相互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Thr75位點磷酸化的DARPP-32的蛋白表達量:在正常對照組、PD組、非LID組與LID組間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而在Roscovitine治療組,其表達顯著高于LID組(P<0.05),但LID組與Roscovitine對照組相比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