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白斑綜合癥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一種宿主廣泛,傳染性強,對蝦高致死性病毒,嚴重制約世界對蝦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WSSV在對蝦體內(nèi)增殖不僅與蝦體的免疫水平,病毒自身有關,還與環(huán)境因子密切相關。環(huán)境因子不僅影響對蝦的免疫水平,還能影響WSSV的致病力。研究環(huán)境因子對WSSV致病力及在宿主體內(nèi)增殖的影響成為解決 WSSV問題的重要手段。本文通過鹽度、氨氮、亞硝酸氮漸變和突變對WSSV感染凡納濱對蝦及WS
2、SV在對蝦體內(nèi)增殖的影響,并探討不同溫度條件下3種弧菌分別對白斑綜合癥病毒在對蝦體內(nèi)增殖的影響。結(jié)果如下:
1、鹽度由起始鹽度(23±1)往高鹽度(32±1)和低鹽度(14±1)突變在整個實驗中對凡納濱對蝦的累積死亡率和對蝦體內(nèi)病毒增殖的影響顯著(P<0.05),鹽度漸變實驗各組至24h對蝦死亡率低于18.9%,48h出現(xiàn)死亡高峰,72h~96h存在顯著差異(P<0.05)。因此鹽度變化會影響對蝦的抗病能力,可造成對蝦體內(nèi)WS
3、SV快速增殖;對攜帶WSSV對蝦,鹽度變化會大大提高WSSV從潛伏感染轉(zhuǎn)為急性感染的可能,鹽度是引起WSSV從潛伏感染轉(zhuǎn)為急性感染的關鍵影響因子之一。
2、氨氮濃度從起始濃度0.05 mg/L往中濃度1.25 mg/L和高濃度3.0 mg/L突變在整個實驗中對凡納濱對蝦的累積死亡率和對蝦體內(nèi)病毒增殖影響顯著(P<0.05),氨氮濃度漸變實驗各組至24h累積死亡率低于13.3%(P>0.05),48h后開始出現(xiàn)差異(P<0.05
4、)。因此氨氮濃度變化越大對對蝦體內(nèi)病毒增殖影響越顯著,WSSV從潛伏感染轉(zhuǎn)為急性感染的可能越大,所以控制水質(zhì)中氨氮含量在低濃度水平對預防WSS爆發(fā)至關重要。
3、整個亞硝酸氮濃度變化實驗,先感染W(wǎng)SSV實驗中,亞硝酸氮由起始濃度0.05 mg/L往中濃度10 mg/L和高濃度20 mg/L漸變和突變過程中對凡納濱對蝦累積死亡率及病毒增殖影響顯著(P<0.05)。后感染W(wǎng)SSV實驗中,亞硝酸氮由起始濃度0.05 mg/L往中濃度
5、10 mg/L和高濃度20 mg/L漸變、突變至24h對蝦死亡率低于12.2%,48h后突變組首先出現(xiàn)死亡高峰,72h~120h存在顯著差異(P<0.05),因此攜帶WSSV的對蝦對亞硝酸氮濃度變化更敏感,引起WSSV從潛伏感染轉(zhuǎn)為急性感染。亞硝酸氮突變結(jié)果和漸變相比,亞硝酸氮突變更容易提高對蝦對WSSV的易感性。
4、不同溫度下副溶血弧菌和WSSV的致病性:溫度為19±1℃條件下,至實驗結(jié)束各組累積死亡率和病毒攜帶量分別低于
6、11.1%,1.2×103 copies/g。溫度25±1℃條件下,48h~96h單獨感染W(wǎng)SSV組死亡率(最大值63.3%)與合并感染組(62.2%)無明顯差異,但12 h~72 h所有合并感染組病毒攜帶量(最大值2.5×102 copies/g)明顯低于單獨感染W(wǎng)SSV組(1.9×105 copies/g)。96h合并感染組病毒增殖迅速(5.7×104 copies/g)。細菌單獨感染組死亡率隨濃度升高而升高(21.1%)。溫度為3
7、1±1℃條件下,單獨感染W(wǎng)SSV組死亡率和病毒攜帶量(47.8%,2.2×104 copies/g)明顯低于合并感染組(77.8%,3.9×105 copies/g)。合并感染組和單獨感染細菌組(33.3%)致死率隨細菌濃度升高而升高。說明合并感染(副溶血弧菌和WSSV)和單獨感染副溶血弧菌對對蝦的致病力隨溫度升高而升高,而且合并感染在不同溫度下對WSSV增殖影響顯著。
5、不同溫度下鰻弧菌和WSSV的致病性:溫度為19±1℃
8、條件下,至實驗結(jié)束各組累積死亡率和病毒攜帶量分別低于11.1%,1.2×103 copies/g。當溫度為25±1℃時,48 h~96 h單獨感染 WSSV累積死亡率與合并感染組差異顯著(P<0.05),而且合并感染組不同濃度之間存顯著差異(P<0.05),死亡率最大值為77.8%(合并感染濃度2.3×106 cfu/ml組)。當溫度為31±1℃時,各組累積死亡率在48 h開始升高,合并感染組死亡率和病毒增殖明顯快于單獨感染W(wǎng)SSV組。
9、隨著感染時間延長,單獨感染鰻弧菌組隨濃度升高,對蝦死亡加快。因此低溫條件下,鰻弧菌和WSSV致病力不高,隨著溫度升高,合并感染的致病力隨溫度升高而升高,即溫度能顯著影響鰻弧菌和WSSV的致病力。
6、不同溫度下哈維氏弧菌和WSSV的致病性:溫度為19±1℃條件下,整個實驗過程死亡率都低于8.9%,各組病毒攜帶量低于3.9×104 copies/g。溫度25±1℃條件下,病毒單獨感染組(71.1%,1.9×105 copies/
10、g)和高濃度繼發(fā)感染組(77.8%,3.2×106 copies/g)死亡率及病毒攜帶量從實驗中期開始明顯高于其他組(P<0.05),死亡加快,病毒攜帶量迅速增加。單獨感染哈維氏弧菌組隨感染濃度升高為增加,最大值為(21.1%)。溫度31±1℃條件下,單獨感染W(wǎng)SSV組(47.8%,2.2×104 copies/g)從實驗中期開始明顯低于繼發(fā)感染組(80.0%,6.1×106 copies/g);單獨感染哈維氏弧菌組隨濃度升高而升高(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凡納濱對蝦抗對蝦白斑綜合癥病毒感染研究.pdf
- 白斑綜合癥病毒(WSSV)侵染對蝦途徑的研究.pdf
- 凡納濱對蝦白斑綜合癥病毒感染相關基因的克隆與功能研究.pdf
- 抗白斑綜合癥病毒凡納濱對蝦選育及遺傳標記的初步分析.pdf
- 對蝦白斑綜合癥病毒(WSSV)進入宿主細胞的方式及增殖情況.pdf
- 凡納濱對蝦NF-κB功能研究及對白斑綜合癥(WSSV)極早期基因1(IE1)轉(zhuǎn)錄調(diào)控.pdf
- 常用消毒劑對白斑綜合癥病毒(WSSV)的作用及病毒在宿主的感染增殖.pdf
- 攜帶WSSV凡納濱對蝦的養(yǎng)殖和環(huán)境因子脅迫的研究.pdf
- 白斑病毒(WSSV)和桃拉病毒(TSV)對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的混合感染.pdf
- 浮游生物傳播對蝦白斑綜合癥病毒(WSSV)的研究.pdf
- 對蝦白斑綜合癥病毒(WSSV)基因原核表達與檢測.pdf
- 對蝦白斑綜合癥病毒(WSSV)編碼的WSSV-miR66和WSSV-miR68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pdf
- 對蝦白斑綜合癥病毒(WSSV)極早期基因啟動子的研究.pdf
- 對蝦白斑綜合癥病毒(WSSV)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
- 對蝦白斑綜合癥病毒RNAi的抑制.pdf
- 酵母雙雜交系統(tǒng)用于對蝦白斑綜合癥病毒(WSSV)受體基因的篩選.pdf
- 橈足類及其休眠卵在傳播對蝦白斑綜合癥病毒(WSSV)中的作用.pdf
- 環(huán)境因子對凡納濱對蝦性別分化的影響.pdf
- 對蝦白斑綜合癥病毒結(jié)構(gòu)蛋白的研究.pdf
- 絨螯近方蟹在對蝦白斑綜合癥病毒(WSSV)傳播中的作用.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